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拳击比赛中,产生伤害事故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职业拳击比赛中,即使如此,在开展职业拳击非常普及的美国,职业比赛时运动员头部受伤的比率仅排在所有运动项目受伤率中的第9位。
1 常见的手部损伤及防治
拳击运动也是一项对抗程度十分激烈的运动,以手套的拳峰击打对方有效部位得分或击倒对方而判定胜负。因此手部损伤是司空见惯。
1.1 掌指关节部皮肤擦伤及关节囊损伤:运动员绑护手绷带后戴拳套击打对方运动员、或戴较薄的沙包手套击打沙袋作为长期训练的内容,握拳后掌指关节为直接受力部位,因直接摩擦、击打的反作用力而致掌指关节部位出现皮肤擦伤、破溃,关节囊慢性反复损伤而呈现纤维化增厚,尤其是第三掌骨头部位更为明显。为了预防和减轻此类损伤,要求运动员使用较柔软的护手绷带,训练后进行局部按摩和热疗,以改善皮肤的血运和营养;出现皮肤破溃要清洁消毒伤口,避免再次受伤,并提议更改训练内容,以促进愈合。
1.2 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运用摆拳击打对方时,由于握拳不紧或击打动作不规范,用拇指部作为击打点,易发生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这类损伤表现为突发性剧痛,有时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拇指的掌指关节局部肿胀或可见畸形,压痛明显,活动受限。X线拍片可见第一掌骨头向外、向背侧移位呈半脱位状。处理原则是尽快实施手法复位和局部固定,要求拇指呈背伸、外展位固定。
1.3 掌骨骨折:这类损伤常发生在比赛中,由于出拳迅猛有力,击打对方较坚硬部位所致。最常见的是第三掌骨骨折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骨折发生后,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有周边性压痛及轴心挤压痛,严重者可见局部畸形或听见骨擦音,X线常显示为短斜面掌骨骨折,应尽快采取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复位不满意者可考虑采用切开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
2 造成上述损伤的主要原因有
2.1 因解剖特点而造成易受伤的部位:拳击比赛时运动员一手握拳在前、一手在后,分别称之为前手拳、后手拳(亦称为主拳或重拳)。后手拳是运动员主要力量所在,出拳凶猛有力,爆发力强,击打后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亦大,因此,运动员的后手往往更易受伤。由于第三掌骨最长,突出拳锋前方,无论运用哪种拳式(刺拳、摆拳、勾拳等),均以第三掌骨头作为主要力点击对方。所以该部位的皮肤、关节囊最易受伤及劳损,且第三掌骨易发生骨折。
2.2 因运动员动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损伤:正规的击拳动作是紧握拳套、拇指尽量屈曲对掌、以拳峰部位击打(拳套前方有色部位为拳峰)。由于运动员本身不规范的握拳或出拳动作是手部损伤的常见原因。例如握拳不紧,拇指屈曲不够,会造成用拳心或拇指作为击打点,则易造成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2.3 因比赛器材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手部损伤:如果由于拳套本身质量问题,使得运动员握拳不紧或拇指屈曲受限,进而发生手部损伤,应引起教练员、运动员、医务监督、裁判员、拳套生产厂家、拳击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高度的重视。既要监督器材质量,又要检查运动员戴手套是否规范,可以避免或减少受伤。
3 受伤后恢复训练
3.1 减轻负荷。受伤运动员要想继续进行训练,首先应降低运动负荷。这是最容易、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3.2 减少训练组数和次数。减少练习组数和次数后,可每组1~3次,1~3组,组数和次数的减少可减轻对伤处的压力,也是减轻训练负荷过程中比不可少的环节。
3.3 改变练习的角度和限制运动幅度。如果运动员在某些动作练习时,感到受伤部位持续疼痛,可以从其它方面来调整。如改变练习角度和限制运动幅度,如运动员在做实力推练习时,肩部肘部疼痛,则可以把杠铃放在支撑架上做半推,也许肩或肘部疼痛就可以缓解。
3.4 变换练习器械。就肩关节而言,使用不同的器械对肩关节产生的压力也是不同的。例如,当运动员用杠铃训练感到肩部疼痛时,那么改用哑铃或壶铃练习就可能大大降低肩部的疼痛。
3.5 变换练习方法。另外一种是改变练习动作的方法来发展同一个肌肉群。例如,当运动员在练习硬拉感到腰部疼痛或不适时,那么选用其它的练习动作的形式来做用于相同的肌肉群则往往可以避免疼痛,可以把杠铃从垫木上拉起再缓缓放到膝下或者负重弓身、负重仰卧悬空静力等方法来代替,同样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3.6 练习未受伤的身体部位。如果受伤部位做什么练习都不成的话,练习没受伤的身体部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下肢伤了练习上肢和躯干,上肢伤了练习躯干和下肢,左边伤了练右边,右边伤了练左边。
3.7 最好不做竞赛动作练习。因为竞赛动作要求身体较多的部位参加工作,这样会影响受伤部位的恢复而使伤势加重,同时做动作时,由于伤处疼痛,运动员为了护痛,会不自觉的减少伤处的负担,这样容易使动作变形,出现技术上的错误。
3.8 加强对伤处体疗练习。加强对伤处的保护,并随时注意伤处的变化。有不良反映,应立即停止造成不良反映的练习。
总之,在安排伤后训练和伤愈后的训练时,必须注意运动量逐渐增加,还应注意关节可能僵硬或变形,技术动作也可能变形,应加强活动和注意纠正。同时还必须注意到机体因受伤而产生的变化,采取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它。
1 常见的手部损伤及防治
拳击运动也是一项对抗程度十分激烈的运动,以手套的拳峰击打对方有效部位得分或击倒对方而判定胜负。因此手部损伤是司空见惯。
1.1 掌指关节部皮肤擦伤及关节囊损伤:运动员绑护手绷带后戴拳套击打对方运动员、或戴较薄的沙包手套击打沙袋作为长期训练的内容,握拳后掌指关节为直接受力部位,因直接摩擦、击打的反作用力而致掌指关节部位出现皮肤擦伤、破溃,关节囊慢性反复损伤而呈现纤维化增厚,尤其是第三掌骨头部位更为明显。为了预防和减轻此类损伤,要求运动员使用较柔软的护手绷带,训练后进行局部按摩和热疗,以改善皮肤的血运和营养;出现皮肤破溃要清洁消毒伤口,避免再次受伤,并提议更改训练内容,以促进愈合。
1.2 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运用摆拳击打对方时,由于握拳不紧或击打动作不规范,用拇指部作为击打点,易发生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这类损伤表现为突发性剧痛,有时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拇指的掌指关节局部肿胀或可见畸形,压痛明显,活动受限。X线拍片可见第一掌骨头向外、向背侧移位呈半脱位状。处理原则是尽快实施手法复位和局部固定,要求拇指呈背伸、外展位固定。
1.3 掌骨骨折:这类损伤常发生在比赛中,由于出拳迅猛有力,击打对方较坚硬部位所致。最常见的是第三掌骨骨折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骨折发生后,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有周边性压痛及轴心挤压痛,严重者可见局部畸形或听见骨擦音,X线常显示为短斜面掌骨骨折,应尽快采取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复位不满意者可考虑采用切开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
2 造成上述损伤的主要原因有
2.1 因解剖特点而造成易受伤的部位:拳击比赛时运动员一手握拳在前、一手在后,分别称之为前手拳、后手拳(亦称为主拳或重拳)。后手拳是运动员主要力量所在,出拳凶猛有力,爆发力强,击打后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亦大,因此,运动员的后手往往更易受伤。由于第三掌骨最长,突出拳锋前方,无论运用哪种拳式(刺拳、摆拳、勾拳等),均以第三掌骨头作为主要力点击对方。所以该部位的皮肤、关节囊最易受伤及劳损,且第三掌骨易发生骨折。
2.2 因运动员动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损伤:正规的击拳动作是紧握拳套、拇指尽量屈曲对掌、以拳峰部位击打(拳套前方有色部位为拳峰)。由于运动员本身不规范的握拳或出拳动作是手部损伤的常见原因。例如握拳不紧,拇指屈曲不够,会造成用拳心或拇指作为击打点,则易造成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2.3 因比赛器材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手部损伤:如果由于拳套本身质量问题,使得运动员握拳不紧或拇指屈曲受限,进而发生手部损伤,应引起教练员、运动员、医务监督、裁判员、拳套生产厂家、拳击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高度的重视。既要监督器材质量,又要检查运动员戴手套是否规范,可以避免或减少受伤。
3 受伤后恢复训练
3.1 减轻负荷。受伤运动员要想继续进行训练,首先应降低运动负荷。这是最容易、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3.2 减少训练组数和次数。减少练习组数和次数后,可每组1~3次,1~3组,组数和次数的减少可减轻对伤处的压力,也是减轻训练负荷过程中比不可少的环节。
3.3 改变练习的角度和限制运动幅度。如果运动员在某些动作练习时,感到受伤部位持续疼痛,可以从其它方面来调整。如改变练习角度和限制运动幅度,如运动员在做实力推练习时,肩部肘部疼痛,则可以把杠铃放在支撑架上做半推,也许肩或肘部疼痛就可以缓解。
3.4 变换练习器械。就肩关节而言,使用不同的器械对肩关节产生的压力也是不同的。例如,当运动员用杠铃训练感到肩部疼痛时,那么改用哑铃或壶铃练习就可能大大降低肩部的疼痛。
3.5 变换练习方法。另外一种是改变练习动作的方法来发展同一个肌肉群。例如,当运动员在练习硬拉感到腰部疼痛或不适时,那么选用其它的练习动作的形式来做用于相同的肌肉群则往往可以避免疼痛,可以把杠铃从垫木上拉起再缓缓放到膝下或者负重弓身、负重仰卧悬空静力等方法来代替,同样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3.6 练习未受伤的身体部位。如果受伤部位做什么练习都不成的话,练习没受伤的身体部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下肢伤了练习上肢和躯干,上肢伤了练习躯干和下肢,左边伤了练右边,右边伤了练左边。
3.7 最好不做竞赛动作练习。因为竞赛动作要求身体较多的部位参加工作,这样会影响受伤部位的恢复而使伤势加重,同时做动作时,由于伤处疼痛,运动员为了护痛,会不自觉的减少伤处的负担,这样容易使动作变形,出现技术上的错误。
3.8 加强对伤处体疗练习。加强对伤处的保护,并随时注意伤处的变化。有不良反映,应立即停止造成不良反映的练习。
总之,在安排伤后训练和伤愈后的训练时,必须注意运动量逐渐增加,还应注意关节可能僵硬或变形,技术动作也可能变形,应加强活动和注意纠正。同时还必须注意到机体因受伤而产生的变化,采取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