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浅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h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王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学习古诗词能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初中语文(7~9年级)共选取古诗词89首(其中,选人课文中有29首,附录中有60首),皆为世代流传,历经锤炼、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坚实基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古诗词教学的观念滞后,方式僵化。教师忽略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无体系,能力无层级,过程方法被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被生硬移植。教学时往往采用串讲加背诵的方式,偏重于分析诗词内容及写法特点,结果是费时费力,学生学习古诗词昏昏欲睡,无互动投入,无激情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总课程目标对初中语文7~9年级要求:誦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达到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古诗词对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影响,以及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目标的规定,不难看出:初中古诗词教学应通过诵读到位,大量积累,多渠道自主感悟,在运用中巩固等教学策略,来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笔者结合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浅析初中古诗词教学。
  
  一、探究背景,营造诗境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词都有其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古诗词教学应探究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遭遇,真正做到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实情感,并在诗词教学过程中传达给学生,感染于学生,引起学生共鸣,真正引人诗境。如教学《水调歌头》时,先仔细研究苏轼的遭遇及个性、思想情感,课堂上深情介绍:“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才华横溢,豪放、旷达,有人说他本非凡间子,只应天上有。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词人一生却颠沛流离,被贬杭州、密州、徐州,就在他密州上任时,本以为可以和他的亲人相会,不想又成‘空余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学生在教师动情地引导下,融入到一种孤独与相思的氛围中,内心情感与作者共鸣,营造出一种诗境。
  
  二、审视标题,引人入胜
  
  诗词中,除词牌名(曲牌名)是与古时音律相关以外,诗词题目往往交代写作背景,隐示诗歌内容或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对诗词标题的审视,往往能引起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探究。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题目便知这是一首歌行体,诗中所刻画的意境是在白雪纷飞中,同时也是一首送别诗,既是送别诗,一般引发的是朋友间的情谊和离别的留恋之情。
  
  三、反复诵读.体验感悟
  
  “情动于中而形于音,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诗大序》)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这就告诫,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在指导学生咀嚼、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画面感,让学生自然地步人诗词意境,最终获得思想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四、再造想象,感受意境
  
  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课标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古诗词的创作讲究意境和留白,而二者都属于想象的产物。如果诗词没留有想象空间,就显得直白而毫无生气。如果阅读诗词没有再造想象,就绝难进入诗词的意境。
  
  五、强化积累,丰富底蕴
  
  学习古诗词,就是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发扬。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与引用,增强自身创作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如当代散文家梁衡在《赏不尽看不够说不完的大自然》中写到:“……‘大江东去’不由人不追慕英雄伟业,‘杨柳依依’却叫你享受幸福人生。唐太宗说处世在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其实还少说了一面,以自然为镜,可以调身心。”仅几句就活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诗经·采薇》,另还有唐太宗的名言。有了这些引用,文章平添几分意蕴与灵气,这正是对古诗词积累达成的结果。古诗词的积累,不仅仅在于单纯的背记,还在于把相关古诗词内容进行归类组合,真正达到对诗词意境的融汇贯通。如诗词中写“山水”,写“送别”,写“春色”,抒“忧国思家”。抒“怀才不遇”。抒“报国之志”等等。
  
  六、联类比照.以诗解诗
  
  古诗词当中,每一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推及其他,联类比照,可温故知新,扩大阅读,拓宽视野,加深认识。
  总之,初中古诗词教学要秉承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兴趣,指导学生积极诵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鼓励学生积累运用、拓展延伸,从古诗词中获得熏陶、感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导数运算是高中、幼儿师范特优生班和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微分方程、不定积分学、定积分学、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高等几何等高等数学的基础。关于它的教学,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高中生和幼儿师范学校的特优生,要参加高招考试,有的将进人大学学习,要求他们对导数的计算有所认识,做好到大学深入研究高等数学的准备就可以了。教学要求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导致教学的方法也不一样。本文主要研究在幼儿
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数学方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顺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本文为
日常生活中,观察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将屋子收拾的整整齐齐,东西的摆放也井然有序,急需什么时,一找就找到了;有些人则正好相反,屋里的东西乱堆乱放,急需某样东西时,翻箱倒柜也找不到,常常急的满头大汗,无奈之下,只能去买新的。学习也是如此,要学会归纳整理,把知识很有条理地“放人”脑海里,什么时候用到什么知识,便能轻而易举提取出来。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并非是学习者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得到数学生活体验,很好地去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进而能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这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善数学学习方式应持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体验过程    教师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呈现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生活数学“花样百出”,教学评价“百般呵护”,学生思维之大胆超乎想象,方法之多样不拘泥于家常……这些都被视为是“新理念”。透过“繁华背后”,不难发现鲜活的数学课堂中隐藏着诸多的“过分注重与忽视”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此写下我的点滴看法,与大家商榷。  现象一:过分注重生活味,忽视数学味  数学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双
一  顾炳鑫,1923年10月出生在上海闸北区梅园路。顾炳鑫祖辈或务农或工匠,因家贫他断断续续在五所小学念过书,仍未毕业。1938年,“8.1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从闸北逃难到租界,靠拾荒捡垃圾度日。后来随父亲打竹匠临工。可是,他酷爱美术,主要是临摩一些旧报纸上的照片和广告画。一个机缘,他上了中华职工义务夜校。  1940年,顾炳鑫参加了夜校中的漫画木刻班。画素描没有条件,就常到街头去画速写,把
2013 年1~12 月中国花卉进口額月度走势  (前12 位国家和地区)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它是科学的语言。首次提出这种见解者是大约400年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伽利略,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数学语言。在今天,数学方法和科学技术已形影不离,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为“知识数学化”的时代。然而,在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定性的东西太多,定量的东西太少。同时,教师对小学生目前的数学能力缺乏了解,(应该说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远远超过二十多年前)再加上教师对于如何
【摘 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从“本真教育”出发,在修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开放考核评价三方面做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本真教育 修正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模式 开放考核评价    当前职业教育的症结在于遮蔽了对教育本体的追问,因而向本真教育回归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任何时代的教育都必须面对教育的本体价值问题,即教育究竟何以存在,何用和何去何从。  “本真教育”是倡导务实求真的教育,是对教育规律
人的本质是生命的存在,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命的发展,关爱生命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数学活动是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慧生命大力提升,只有通过开展智慧性数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灵性,引导学生亲近智慧,发展智慧,发挥生命潜能,展示个性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