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64
残疾儿童因其自身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家庭、学校、亲友,邻里的不公正看法和态度,给他们的心里带来极大的伤害,产生了自卑、胆怯、畏难和孤独等心里状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针对他们不同的心里反映和表现,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他们的心里健康发展。
一、感情"投资",客服自卑心理
我班有个智残学生,刚来学校时,表现异常,上课时大喊大叫,笑个不停,老师讲课,他一会爬在桌子上,一会儿脚朝天、头朝地立在课桌前;一会儿要吃,一会儿要喝,搅得没法上课。下课后,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师生纷纷向我告状,要求开除他。我作为班主任也为他头疼,让他退学吧,家长有苦苦要求我留下他,况且他是被别的学校不要采转到我校,怎么再忍心将他赶出校门呢?我决定付出全部的爱心去教育他,让他改"邪"归正。首先,上课时,经常向他提问,看他是否听懂了,不管回答的错与对,我都说:"你听得很认真,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答得更好。"当他坐立不安时,我就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上黑板画简笔画,无论他画的像不像,我都使眼色,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并加简评:"这次画的不错,下次努力"。在我上课时,它规规矩矩地坐着,眼睛盯着我,唯恐漏掉一个字,在其中考试中他竟然考了78分的好成绩,没想到学过的生字他全会写,从此他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利用群体,消除孤独心理
教育智残儿童光有老师的关爱还不够,还必须给他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生活环境。这个智残学生,刚进校时谁都欺侮他,我抓住一切可以施教的机会,教育学生要有同情心,要尊重和关心他,主动接纳他,并在班上开展了"众帮一"活动。后来,一到下课,同学们就和他一块游戏,给他吃喝,教他写字,大家的友爱是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他也逐渐地关心集体了,主动提水、扫地、擦桌子。看到他的行为表现,我很欣慰,他终于把自己融入了集体之中。
三、因材施教,消除畏难心理
残疾儿童一般都因心里因素在学习上有许多困难,使它们产生了畏难情绪。前面所说的那个学生,看起来傻乎乎的,但记忆里却出奇的好,老师讲的内容,几乎能记住70%,字写得不错。针对这些特点,我允许他上课可以做小动作,想睡觉也可以,想怎么听就怎么听,知识不许喊叫和说话。这样他可高兴了,反而不玩了,而是爬在桌子上,闭眼听课,他说闭上眼睛,老师讲的就全进了耳朵。期终考试时,语文得了95分,数学只考了十几分。如此反差,使我突发奇想,要是把这个孩子交给科学家们去作跟踪实验,因材施教,也许会发现很多的人体细微奥秘。
四、寻找闪光点,增强上进心理
残疾儿童往往存在着自卑心里,缺乏上进心。因此,在他们身上需找闪光点,对他们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进行表扬、奖励,调动他们自信的积极因素。有一次我去上课,远远听见那个智残学生在教室里嚎啕大哭,我想肯坑又是谁欺负他了。走进教室,见他踢翻了桌子,推到了凳子,爬在地上大哭大叫。我被他的行为惊呆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其他同学也眼巴巴地望着我,该怎样收拾这个场面?我急中生智,冒出一句:"你是一个好学生,还是一个坏学生?如果是好学生,就赶快起来,扶起桌子,摆正凳子,坐端正了,对着老师笑一笑。"
没想到话刚说完,他迅速地爬起来,完全达到了我的要求,我顿时热泪盈眶,忙为他轻轻擦去泪水,多么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他是多么喜欢听老师善意的话语啊!我大声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他是不是好学生?""是好学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的确,他从小到大听到的多是戏弄声和讽刺挖苦声,很少得到赞叹、启导和关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只要有一点闪光,他都会追逐前进。
残疾儿童因其自身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家庭、学校、亲友,邻里的不公正看法和态度,给他们的心里带来极大的伤害,产生了自卑、胆怯、畏难和孤独等心里状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针对他们不同的心里反映和表现,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他们的心里健康发展。
一、感情"投资",客服自卑心理
我班有个智残学生,刚来学校时,表现异常,上课时大喊大叫,笑个不停,老师讲课,他一会爬在桌子上,一会儿脚朝天、头朝地立在课桌前;一会儿要吃,一会儿要喝,搅得没法上课。下课后,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师生纷纷向我告状,要求开除他。我作为班主任也为他头疼,让他退学吧,家长有苦苦要求我留下他,况且他是被别的学校不要采转到我校,怎么再忍心将他赶出校门呢?我决定付出全部的爱心去教育他,让他改"邪"归正。首先,上课时,经常向他提问,看他是否听懂了,不管回答的错与对,我都说:"你听得很认真,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答得更好。"当他坐立不安时,我就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上黑板画简笔画,无论他画的像不像,我都使眼色,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并加简评:"这次画的不错,下次努力"。在我上课时,它规规矩矩地坐着,眼睛盯着我,唯恐漏掉一个字,在其中考试中他竟然考了78分的好成绩,没想到学过的生字他全会写,从此他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利用群体,消除孤独心理
教育智残儿童光有老师的关爱还不够,还必须给他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生活环境。这个智残学生,刚进校时谁都欺侮他,我抓住一切可以施教的机会,教育学生要有同情心,要尊重和关心他,主动接纳他,并在班上开展了"众帮一"活动。后来,一到下课,同学们就和他一块游戏,给他吃喝,教他写字,大家的友爱是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他也逐渐地关心集体了,主动提水、扫地、擦桌子。看到他的行为表现,我很欣慰,他终于把自己融入了集体之中。
三、因材施教,消除畏难心理
残疾儿童一般都因心里因素在学习上有许多困难,使它们产生了畏难情绪。前面所说的那个学生,看起来傻乎乎的,但记忆里却出奇的好,老师讲的内容,几乎能记住70%,字写得不错。针对这些特点,我允许他上课可以做小动作,想睡觉也可以,想怎么听就怎么听,知识不许喊叫和说话。这样他可高兴了,反而不玩了,而是爬在桌子上,闭眼听课,他说闭上眼睛,老师讲的就全进了耳朵。期终考试时,语文得了95分,数学只考了十几分。如此反差,使我突发奇想,要是把这个孩子交给科学家们去作跟踪实验,因材施教,也许会发现很多的人体细微奥秘。
四、寻找闪光点,增强上进心理
残疾儿童往往存在着自卑心里,缺乏上进心。因此,在他们身上需找闪光点,对他们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进行表扬、奖励,调动他们自信的积极因素。有一次我去上课,远远听见那个智残学生在教室里嚎啕大哭,我想肯坑又是谁欺负他了。走进教室,见他踢翻了桌子,推到了凳子,爬在地上大哭大叫。我被他的行为惊呆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其他同学也眼巴巴地望着我,该怎样收拾这个场面?我急中生智,冒出一句:"你是一个好学生,还是一个坏学生?如果是好学生,就赶快起来,扶起桌子,摆正凳子,坐端正了,对着老师笑一笑。"
没想到话刚说完,他迅速地爬起来,完全达到了我的要求,我顿时热泪盈眶,忙为他轻轻擦去泪水,多么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他是多么喜欢听老师善意的话语啊!我大声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他是不是好学生?""是好学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的确,他从小到大听到的多是戏弄声和讽刺挖苦声,很少得到赞叹、启导和关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只要有一点闪光,他都会追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