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天真活泼,好奇好动,记忆敏捷,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精力充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心理特点;精神环境;创新精神;营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0
  一, 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塑造美好心灵
  1.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塑造人性最好的时期。现在的独生子女性格中有许多消极的方面,如自私、娇气、任性、缺乏同情心、不合群、独立生活能力差等。如果这些消极的个性一旦固定下来再想改变,就比较困难。所以必须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孩子们性格特征中的积极方面得到充分发挥,性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得到转变。
  2.为了使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养成爱集体,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把《小鸭子幼儿园》的故事情节与班上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小胖子鸭子聪明、活泼、热情,但不懂集体生活的规则,经常做错事,在大白鸭老师的帮助下小胖鸭不断进步、成长。小胖鸭实际上就是新入园孩子的形象。孩子刚入园时不懂集体纪律,爱一个人到处跑。作为老师就应针对这一情况告诉孩子大白鸭老师带小鸭子们去游泳,小胖鸭渐渐离开了集体生活,差点让狐狸吃掉,多亏猎狗数数救了它,从而使孩子懂得不能到处乱跑,应该遵守纪律。
  二, 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宽松、活泼、有吸引力的精神环境
  1. 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的情感纽带,幼儿只有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
  2. 要善于观察幼儿活动,在偶发性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注重随机教育,同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在孩子眼中大千世界无不充满着神奇的乐趣,无数问题从他们口中提出,无数个"为什么"等着他们去发现、去探索。教师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及时抓住幼儿抛来的每个求知索。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就会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不断探索。这样,教师无形中已经给了他们一把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
  三,运用直观教育,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幼儿教师不能忽视直观教学,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他们。直观教学为抽象思维提供了直观凭借,并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奠定了基础,而幼儿的创造思维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如教学"数的组成"时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或幼儿动手操作,通过摆放小木棒、正方形、圆形等学具加强直观印象,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幼儿具有创新意识的萌芽
  幼儿有一个共同的个性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这就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可是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却忽略了对这种个性特征的培养和发展。幼儿五六岁起就被管得死死的,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整天关在园内,只知上课,没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磨灭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如此下去,如何有创新意识的萌生,更不用说具备创新能力了?因此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注重对幼儿创新萌芽的培养。
  五,在游戏中动手动脑,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在游戏活动的驱使下幼儿的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并在活动中渐渐养成爱玩、会玩、主动、顽强、灵活等个性特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教学中启发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或节日装饰的需要收集材料并自己动手制作,在动手动脑中通过想象创新情景。例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椅子当作汽车、把冰棒或者水彩等当作注射器等。正是在自由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其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六,开展活动,想象创新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和动力。而幼儿时期是培养和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可以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比如我曾经和小朋友做过这样的游戏:我精心制作了一直老母鸡面具,一天正当孩子们在校园里玩时,我突然戴着面具走在孩子中间,并用老母鸡咯咯的声音大声说:"孩子们,护理下山来啦,请孩子们赶快排好队站在我身后。"说完后,孩子们竟迅速而轻快地走到我身后排起了队。有个小朋友还轻声地对我说:"妈妈,狐狸没有发现我。"随后,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老母鸡"安排的每一件事情,游戏也圆满地结束了。这也使我体会到,怀着一颗童心与孩子们共同游戏玩乐,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创新,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可通过画画、讲故事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地去想,大胆地讲出来,以此来培养孩子们创造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七,营造环境,激发创新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主张:"使幼儿园的墙壁说话,草木言情"在自然环境方面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富有儿童情趣,使其思维活跃、焕发活力,激发创新精神。如园舍、活动室、生动有趣的活动场地;也可以是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墙饰布置,在布置时要注意选用孩子们平时较难看到的动植物。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规划的教育环境可以有力地渲染教育气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把创新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上,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中心、以教学为手段、以创新育人为目的,必定能使幼儿教育改革踏上一个新台阶、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0  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生活即与他们密不可分。在他们敏锐的眼睛里,任何身边的新鲜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学习契机无处不在。  以幼儿发展为本,其特点之一就是回归生活。直面幼儿的成长需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使幼儿突破完全由成人预设的"书本世界",在努力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交互融合的过程中生成的"精彩"。  一、 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加强学生的有效性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性教学成为教学发展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有效性学习,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从而有效促进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且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学生提问题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有效改进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水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审美教育的育人功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从中也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正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念本质上的创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
目的:应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观察人工流产术后不同时期子宫内膜血流灌注,评估术后宫腔粘连发生情况及导致其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54例,分别于人工流产术后10-15天、3个月、6个月行阴道超声(TVS)检查,观察术后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厚度生长情况,并应用SMI观察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采用统一调查收集表收集研究对象的一
【中图分类号】G640  教学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是实现数形结合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对于学生把握数学知识与深刻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动手操作,可以上学生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并逐步在头脑中建构起数学模型;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肢体经历一次次“磨炼”,并在不同程度上有新的提高。因此它使思维一直处于运动和探索之中,能促使思维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在教
摘要: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当一个人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去探索、研究,最终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爱上学,知道怎么学,积极主动去学,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以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以下是笔者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
摘要:应对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难题,需要加强就业指导;而要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就需要抓住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这一条主线,进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在专业化和职业化方面齐头并进,最终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师资的"专职化"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就业指导;专业化;职业化;专职化  【中图分类号】G640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课
【中图分类号】X925  内容摘要:我国很重视交通安全,,在交通方面也加大力度进行整治,但每年乃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车祸,因此,交通法规的整治要至始至终;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会孩子保护自身安全,防止受意外事故(车祸)的摧残,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如何加强合作对幼儿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以防范于未然呢,笔者有
Although researches on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have a long histo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ew researches care about such a special group of "Neichu" class. 240 students f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