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位启蒙老师,牵引他走进艺术殿堂
陆云华1960年出生在上海浦东的机场镇,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生了三个儿子,他是老大,所以从小就养成一种独立自主的习惯,以成熟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事务。童年时陆云华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明星小学上学的时候,就常常喜欢在教科书上,在课桌上,在教室和家里的墙壁上涂鸦,画一些梦想中美丽的景象,比如鲜花和阳光,大海和沙滩,为此还遭到了老师和父母严厉的批评。
陆云华在江镇中学读高二的那一年,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美术启蒙老师孙石乎。孙老师当时在江镇是小有名气的画家,以素描和水粉画见长。孙老师虽然教陆云华班级的美术课,一开始却没有对他有多少在意。孙老师真正注意到陆云华对绘画的痴迷,是在一个春天的午后。那天是周末,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孙老师和他带的一个高三年级的美术班的同学在一间教室里画静物素描。陆云华在经过这间教室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停下了脚步,然后就趴在窗台上呆呆地看起来。他聆听孙老师的指点, 目光在那些学生的画纸和画笔间穿梭,而就在那一刻,孙老师注意到了他,这个趴在窗台上的有着一双漆黑大眼睛的男孩子。在这个孩子的目光里,他看到了寻觅已久的灵气,他凭着画家特有的敏感认定这个男孩是棵好苗子。就这样,从此陆云华成为了孙老师的学生,在孙老师严格而认真的教诲之下,他的基本功得到了扎实而显著的提高,而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像雨后的春笋般再度朝气蓬勃地萌发了出来。
高中毕业后,陆云华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务农,那一年正好上海科技出版社派人到机场镇画一些图书的插图,比如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一些药材标本的图片,陆云华正好看到有人在画,他就在一旁静静地看别人作画。观看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陆云华感到心灵随着别人手中的画笔在飞舞,感到自己已经离不开画画了,他的一生都会与这种神秘而美好的艺术紧紧地维系。第二年,他应征入伍,成了上海警备区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陆云华在军营里度过了三年,也就在这三年里,决定了他人生真正的走向,而他的理想也如一幅完美的图画般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当兵的第一年,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位重要的老师,而他们相识的情景竟然和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陆云华在和战友参观“南京路上好八连”连史的展览时,看到一个部队干部模样的男子在连史室中作画。那幅关于抗美援朝的大型油画深深地吸引了陆云华,他再次像个迷路的孩子一般趴在连史室的窗台上看得忘记了一切。那位干部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从他的目光中感到了他如同烈焰般的渴望。那一天陆云华知道了这位画家名叫姚尔畅,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美术教育家。所谓慧眼识英才,姚老师发现了陆云华与众不同的才华,并倾尽全力来培养他。那段日子,姚老师经常让陆云华去看他作画,都是一些关于军事题材的大型油画,并选了他和一位朋友参加警备区美术创作班的学习。在这个创作班里,陆云华的油画技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对于素描人物静物写生等等,他都可以熟练地掌握,他已经具备了一个画家的基本素质,就像含苞欲放的花朵马上就要迎来那盛情怒放的时刻。
另辟蹊径自学成才,独特个性征服画坛
三年后,陆云华从部队退伍,被分到了公安局工作。但是他几乎没有考虑就放弃了,主动要求到川沙总工会的工人俱乐部工作。其实在总工会的工资很低,当时每月只有十八元钱,但是在那里工作他可以有大量的时间作画,这种意念马上就海浪般覆盖了他所有的一切,让他心甘情愿地不能回头。
陆云华相信,一个人,只要一辈子做一件事,并且努力做好一件事,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他像个永不气馁的跋涉者,前方的目标尽管遥远,可他依然能感觉到心灵与之的靠近。
在川沙总工会的日子里,除了辅导那些工人绘画爱好者,陆云华就像是一台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废寝忘食地在画室里作画,春夏秋冬都在弹指间倏然而过。1981年,全国恢复了高考,陆云华也信心百倍地报考了上海师范大学的美术系。他希望在大学里接受系统而专业的训练,而成为一个大学生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是他先参加了专业课的考试,凭着他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领悟,专业课很快就获得高分通过了。接下来,他只要顺利地参加文化课考试,就可以轻松地成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了,可是谁料想,最后他竟然与这样的机会失之交臂。原来,他在参加完政治和地理的考试之后,还要继续参加其他两门的考试,但由于当天晚上,从市里考试结束回到川沙,天色已经很晚,和当时恋人的约会迟到了,恋人赌气让他不要参加第二天的考试。他还是年少轻狂的年纪,做事凭着感觉而不考虑后果,认为不考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第二天的考试他就这样放弃了。事后,他当然也有些遗憾,只是过去了就过去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陆云华有着宽阔胸襟和豪爽性格,他相信不上大学的他一定也能闯出一番新的天地来。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多少个岁月,陆云华花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在他挚爱的绘画事业上,冬天手上裂出了血口子,夏天挥汗如雨汗流浃背,每一幅画他都用自己的心灵与之对话,即使没有知音,他也愿意慢慢地享受这份寂寞与孤独。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川沙工人文化宫简陋的画室里全神贯注地作画,也会在休假的日子里,背起画架和行囊去全国写生,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群。他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壮观的景致之中,陶醉在新结识的朋友们的真诚和善良之中,他把那些温暖的情愫通过他的画笔都一一地真实地记录下来,像闪光的篇页镌刻在他的生命中成为永远的定格。当然,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分享对生命和艺术的感受,所以,他开始把自己的作品投向不同的杂志,参加不同画展的审定和选拔,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退稿之后,1987年,他的一组关于湘西系列的大型油画终于被选入上海市第一届国际艺术节美术综合展的参展作品。这次展出的四幅关于湘西风情的大型创作油画,有关于苗族农家生活的,有年轻的苗族母亲背小孩的场面,有渔民捕鱼的情景,色彩绚丽夸张,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湘西系列展出后就在画展上获得了一致的好评,最后获得了江南之春美展二等奖的荣誉。而就在画展上,有一位比利时驻沪总领事兰博特女士在观看了陆云华的作品后,当时就被深深吸引了。她非常赞赏,对身边的记者表达了她非常想见见作者的愿望。恰巧当时陆云华就站在这位比利时女士的身后,所以主动上去和这位热情的外国友人打招呼。兰博特女士握住陆云华的手,就像是一见如故的老朋友,在称赞了陆云华的才华之后,表示愿意出资把陆云华的作品买下来作为收藏。陆云华听了,为遇到这样的洋知音而深深感动。他当即表示愿意将自己的画无偿地赠送给兰博特女士作为永久的纪念,画展一结束,他就特意去借了一辆三轮车,用牛皮纸把四幅画一幅幅仔细地包好放在车上,然后让工人送到了她的办公室。这件事被一直站在兰博特女士身边的《新民晚报》的记者看在眼里,当即就写了一篇名为《农民画和洋知音》的报道,发表在《新民晚报》上,一时间陆云华这个陌生的名字开始为艺术圈内的人们所熟悉,带着新鲜的气息和无人阻挡的力量,震动着所有在他的画前停留的人。
陆云华的作品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瞩目,作品先后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展览,包括“上海国际艺术美术作品展”,“第二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中国油画艺术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油画展”等等二十多个作品展,并获得了“全国职工美术作品展银奖”,“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优秀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美术群星奖.优秀奖”等重要的荣誉。2000年,陆云华正式辞职,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并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了个人画展,获得如潮的赞誉和肯定。陆云华像一颗与众不同的明星在花坛冉冉升起,以他的实力和气质征服了所有在他的作品前驻足停留的人们。
20世纪末,中国有一批优秀的画家对瓷这一古老艺术进行了新的探索,他们中有国画家、油画家、平面设计师,他们把全新的艺术理念和现代的美术思想融入了瓷的艺术中,使其具有了很强的绘画性。这些新瓷无论在艺术审美、现代构成和色彩的表现上都令人耳目一新。陆云华也开始尝试在瓷上创作作品,面对脂玉般的瓷胚,他画瓷的感觉就像在丰润的美人的胴体上文身一样,用心去慢慢地触摸感受。他相信,他也一定会在这些瓷器上留下他永远经典的图画。
陆云华,这个从来没有上过大学靠自学成才的画家,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为梦想依然执著的人,其实上不上大学和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能够上大学接受正规的教育是一件好事,即使没有这样的经历也不必失意,因为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另辟蹊径你依然可以收获心中的那饱满丰润的累累硕果。
一棵开花的树,等待成功的缘分
面对成功,陆云华始终是坦然自若、宠辱不惊的恬淡和释然。他微笑地说出了他对成功的理解,他说他始终把成功当成是一种缘分。当然,成功也有必要的因素,并不是持之以恒就可以到达心中的彼岸,还需要有天赋、勤奋、才气、环境以及机遇。这让我想起许多年前读过的席慕容的一首诗《一棵开花的树》:如果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三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变成了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是我前世的盼望……陆云华,他就像是一棵开花的树啊!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是成功的因素,那份美丽荡漾在风中,所以他的缘分也就在他灿烂绽放中悄然而至了。
现在的陆云华有两个工作室,一家位于复兴中路,另一家位于浦东东方路,这个工作室主要是环境艺术和城市雕塑的创作。他一般有四天在工作室作画,其余三天用于生活交往,和美术圈的朋友举行聚会,也会进行一些市场的调查。他的主要收入来自作画,最多时一次可以卖出三十几幅画,其余的收入来自于一些参与城市建设的项目。当然,从他的收入和他的付出来看,并不是成正比的,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依然用一颗平静而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
平时陆云华的爱好非常广泛,有时候会上网,看一些关于美术和汽车的信息,因为他也是爱车一族;有时候会津津有味地看小说、看电视剧,他觉得当今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要适应这种快餐化的节奏。他也喜欢音乐,无论是古典的还是流行的都让他非常痴迷,喜欢王菲的空灵脱俗,喜欢美国乡村歌手充满质感的声音,有时候作画的时候会放上一曲音乐,让自己的情绪在音乐中慢慢地升腾,然后如滔滔的江水汪洋恣肆地奔泻下来。
陆云华喜欢看的书籍也非常杂,除了美术方面的专业书籍之外,他偏爱《老子》和《庄子》的哲学。他一直认为老庄哲学中的“实”和“虚”是两个大学问。实理解为存在,就是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就是物质世界,而虚是看不见的,是一个精神世界,却也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就比如当风吹过来的时候,你看不见,却可以看见树在动,云在动,女孩的裙裾在飘扬。这其实是一种感觉。而绘画就是要表现这种感觉。这么多年的绘画经历让陆云华觉得,绘画的最高境界是要悟出来的,那是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感应。他喜欢自由地摆脱束缚来作画,如写文章一样不拘泥于固定的文体,因为美术不仅仅是塑造,更重要的是表现,表现一种情绪和意念,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他觉得,美术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作品是不是像你自己,只有作品带着鲜明的作者的烙印,才能让你在千人万人中独树一帜,并且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
陆云华一直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什么是优越有品位的生活?陆云华认为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生活,而怎样是适合你的,就要你自己去细细品味和领悟了。陆云华享受的是生命的过程,一种愉悦而充实的过程,至于以后会发生什么,他也没有想太多。让自己长成一棵开花的树,而成功就是上苍赐予的缘分。如果美丽的相遇会实现,生命就呈现出了铭心刻骨的精彩和辉煌;如果那相遇只是一场梦境,心中也没有遗憾和感伤,因为自己依然是一棵开花的树,寂寞的守候也是生命中别有风味的动人篇章。
是啊,生命是一种缘,好好地珍惜缘分,正如珍惜我们的每一个今天。努力地让自己成为一棵开花的树吧,那么你的人生将走得无怨无悔。这是陆云华对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心灵赠言。
陆云华1960年出生在上海浦东的机场镇,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生了三个儿子,他是老大,所以从小就养成一种独立自主的习惯,以成熟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事务。童年时陆云华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明星小学上学的时候,就常常喜欢在教科书上,在课桌上,在教室和家里的墙壁上涂鸦,画一些梦想中美丽的景象,比如鲜花和阳光,大海和沙滩,为此还遭到了老师和父母严厉的批评。
陆云华在江镇中学读高二的那一年,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美术启蒙老师孙石乎。孙老师当时在江镇是小有名气的画家,以素描和水粉画见长。孙老师虽然教陆云华班级的美术课,一开始却没有对他有多少在意。孙老师真正注意到陆云华对绘画的痴迷,是在一个春天的午后。那天是周末,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孙老师和他带的一个高三年级的美术班的同学在一间教室里画静物素描。陆云华在经过这间教室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停下了脚步,然后就趴在窗台上呆呆地看起来。他聆听孙老师的指点, 目光在那些学生的画纸和画笔间穿梭,而就在那一刻,孙老师注意到了他,这个趴在窗台上的有着一双漆黑大眼睛的男孩子。在这个孩子的目光里,他看到了寻觅已久的灵气,他凭着画家特有的敏感认定这个男孩是棵好苗子。就这样,从此陆云华成为了孙老师的学生,在孙老师严格而认真的教诲之下,他的基本功得到了扎实而显著的提高,而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像雨后的春笋般再度朝气蓬勃地萌发了出来。
高中毕业后,陆云华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务农,那一年正好上海科技出版社派人到机场镇画一些图书的插图,比如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一些药材标本的图片,陆云华正好看到有人在画,他就在一旁静静地看别人作画。观看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陆云华感到心灵随着别人手中的画笔在飞舞,感到自己已经离不开画画了,他的一生都会与这种神秘而美好的艺术紧紧地维系。第二年,他应征入伍,成了上海警备区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陆云华在军营里度过了三年,也就在这三年里,决定了他人生真正的走向,而他的理想也如一幅完美的图画般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当兵的第一年,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位重要的老师,而他们相识的情景竟然和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陆云华在和战友参观“南京路上好八连”连史的展览时,看到一个部队干部模样的男子在连史室中作画。那幅关于抗美援朝的大型油画深深地吸引了陆云华,他再次像个迷路的孩子一般趴在连史室的窗台上看得忘记了一切。那位干部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从他的目光中感到了他如同烈焰般的渴望。那一天陆云华知道了这位画家名叫姚尔畅,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美术教育家。所谓慧眼识英才,姚老师发现了陆云华与众不同的才华,并倾尽全力来培养他。那段日子,姚老师经常让陆云华去看他作画,都是一些关于军事题材的大型油画,并选了他和一位朋友参加警备区美术创作班的学习。在这个创作班里,陆云华的油画技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对于素描人物静物写生等等,他都可以熟练地掌握,他已经具备了一个画家的基本素质,就像含苞欲放的花朵马上就要迎来那盛情怒放的时刻。
另辟蹊径自学成才,独特个性征服画坛
三年后,陆云华从部队退伍,被分到了公安局工作。但是他几乎没有考虑就放弃了,主动要求到川沙总工会的工人俱乐部工作。其实在总工会的工资很低,当时每月只有十八元钱,但是在那里工作他可以有大量的时间作画,这种意念马上就海浪般覆盖了他所有的一切,让他心甘情愿地不能回头。
陆云华相信,一个人,只要一辈子做一件事,并且努力做好一件事,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他像个永不气馁的跋涉者,前方的目标尽管遥远,可他依然能感觉到心灵与之的靠近。
在川沙总工会的日子里,除了辅导那些工人绘画爱好者,陆云华就像是一台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废寝忘食地在画室里作画,春夏秋冬都在弹指间倏然而过。1981年,全国恢复了高考,陆云华也信心百倍地报考了上海师范大学的美术系。他希望在大学里接受系统而专业的训练,而成为一个大学生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是他先参加了专业课的考试,凭着他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领悟,专业课很快就获得高分通过了。接下来,他只要顺利地参加文化课考试,就可以轻松地成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了,可是谁料想,最后他竟然与这样的机会失之交臂。原来,他在参加完政治和地理的考试之后,还要继续参加其他两门的考试,但由于当天晚上,从市里考试结束回到川沙,天色已经很晚,和当时恋人的约会迟到了,恋人赌气让他不要参加第二天的考试。他还是年少轻狂的年纪,做事凭着感觉而不考虑后果,认为不考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第二天的考试他就这样放弃了。事后,他当然也有些遗憾,只是过去了就过去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陆云华有着宽阔胸襟和豪爽性格,他相信不上大学的他一定也能闯出一番新的天地来。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多少个岁月,陆云华花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在他挚爱的绘画事业上,冬天手上裂出了血口子,夏天挥汗如雨汗流浃背,每一幅画他都用自己的心灵与之对话,即使没有知音,他也愿意慢慢地享受这份寂寞与孤独。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川沙工人文化宫简陋的画室里全神贯注地作画,也会在休假的日子里,背起画架和行囊去全国写生,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群。他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壮观的景致之中,陶醉在新结识的朋友们的真诚和善良之中,他把那些温暖的情愫通过他的画笔都一一地真实地记录下来,像闪光的篇页镌刻在他的生命中成为永远的定格。当然,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分享对生命和艺术的感受,所以,他开始把自己的作品投向不同的杂志,参加不同画展的审定和选拔,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退稿之后,1987年,他的一组关于湘西系列的大型油画终于被选入上海市第一届国际艺术节美术综合展的参展作品。这次展出的四幅关于湘西风情的大型创作油画,有关于苗族农家生活的,有年轻的苗族母亲背小孩的场面,有渔民捕鱼的情景,色彩绚丽夸张,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湘西系列展出后就在画展上获得了一致的好评,最后获得了江南之春美展二等奖的荣誉。而就在画展上,有一位比利时驻沪总领事兰博特女士在观看了陆云华的作品后,当时就被深深吸引了。她非常赞赏,对身边的记者表达了她非常想见见作者的愿望。恰巧当时陆云华就站在这位比利时女士的身后,所以主动上去和这位热情的外国友人打招呼。兰博特女士握住陆云华的手,就像是一见如故的老朋友,在称赞了陆云华的才华之后,表示愿意出资把陆云华的作品买下来作为收藏。陆云华听了,为遇到这样的洋知音而深深感动。他当即表示愿意将自己的画无偿地赠送给兰博特女士作为永久的纪念,画展一结束,他就特意去借了一辆三轮车,用牛皮纸把四幅画一幅幅仔细地包好放在车上,然后让工人送到了她的办公室。这件事被一直站在兰博特女士身边的《新民晚报》的记者看在眼里,当即就写了一篇名为《农民画和洋知音》的报道,发表在《新民晚报》上,一时间陆云华这个陌生的名字开始为艺术圈内的人们所熟悉,带着新鲜的气息和无人阻挡的力量,震动着所有在他的画前停留的人。
陆云华的作品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瞩目,作品先后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展览,包括“上海国际艺术美术作品展”,“第二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中国油画艺术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油画展”等等二十多个作品展,并获得了“全国职工美术作品展银奖”,“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优秀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美术群星奖.优秀奖”等重要的荣誉。2000年,陆云华正式辞职,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并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了个人画展,获得如潮的赞誉和肯定。陆云华像一颗与众不同的明星在花坛冉冉升起,以他的实力和气质征服了所有在他的作品前驻足停留的人们。
20世纪末,中国有一批优秀的画家对瓷这一古老艺术进行了新的探索,他们中有国画家、油画家、平面设计师,他们把全新的艺术理念和现代的美术思想融入了瓷的艺术中,使其具有了很强的绘画性。这些新瓷无论在艺术审美、现代构成和色彩的表现上都令人耳目一新。陆云华也开始尝试在瓷上创作作品,面对脂玉般的瓷胚,他画瓷的感觉就像在丰润的美人的胴体上文身一样,用心去慢慢地触摸感受。他相信,他也一定会在这些瓷器上留下他永远经典的图画。
陆云华,这个从来没有上过大学靠自学成才的画家,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为梦想依然执著的人,其实上不上大学和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能够上大学接受正规的教育是一件好事,即使没有这样的经历也不必失意,因为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另辟蹊径你依然可以收获心中的那饱满丰润的累累硕果。
一棵开花的树,等待成功的缘分
面对成功,陆云华始终是坦然自若、宠辱不惊的恬淡和释然。他微笑地说出了他对成功的理解,他说他始终把成功当成是一种缘分。当然,成功也有必要的因素,并不是持之以恒就可以到达心中的彼岸,还需要有天赋、勤奋、才气、环境以及机遇。这让我想起许多年前读过的席慕容的一首诗《一棵开花的树》:如果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三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变成了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是我前世的盼望……陆云华,他就像是一棵开花的树啊!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是成功的因素,那份美丽荡漾在风中,所以他的缘分也就在他灿烂绽放中悄然而至了。
现在的陆云华有两个工作室,一家位于复兴中路,另一家位于浦东东方路,这个工作室主要是环境艺术和城市雕塑的创作。他一般有四天在工作室作画,其余三天用于生活交往,和美术圈的朋友举行聚会,也会进行一些市场的调查。他的主要收入来自作画,最多时一次可以卖出三十几幅画,其余的收入来自于一些参与城市建设的项目。当然,从他的收入和他的付出来看,并不是成正比的,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依然用一颗平静而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
平时陆云华的爱好非常广泛,有时候会上网,看一些关于美术和汽车的信息,因为他也是爱车一族;有时候会津津有味地看小说、看电视剧,他觉得当今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要适应这种快餐化的节奏。他也喜欢音乐,无论是古典的还是流行的都让他非常痴迷,喜欢王菲的空灵脱俗,喜欢美国乡村歌手充满质感的声音,有时候作画的时候会放上一曲音乐,让自己的情绪在音乐中慢慢地升腾,然后如滔滔的江水汪洋恣肆地奔泻下来。
陆云华喜欢看的书籍也非常杂,除了美术方面的专业书籍之外,他偏爱《老子》和《庄子》的哲学。他一直认为老庄哲学中的“实”和“虚”是两个大学问。实理解为存在,就是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就是物质世界,而虚是看不见的,是一个精神世界,却也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就比如当风吹过来的时候,你看不见,却可以看见树在动,云在动,女孩的裙裾在飘扬。这其实是一种感觉。而绘画就是要表现这种感觉。这么多年的绘画经历让陆云华觉得,绘画的最高境界是要悟出来的,那是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感应。他喜欢自由地摆脱束缚来作画,如写文章一样不拘泥于固定的文体,因为美术不仅仅是塑造,更重要的是表现,表现一种情绪和意念,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他觉得,美术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作品是不是像你自己,只有作品带着鲜明的作者的烙印,才能让你在千人万人中独树一帜,并且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
陆云华一直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什么是优越有品位的生活?陆云华认为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生活,而怎样是适合你的,就要你自己去细细品味和领悟了。陆云华享受的是生命的过程,一种愉悦而充实的过程,至于以后会发生什么,他也没有想太多。让自己长成一棵开花的树,而成功就是上苍赐予的缘分。如果美丽的相遇会实现,生命就呈现出了铭心刻骨的精彩和辉煌;如果那相遇只是一场梦境,心中也没有遗憾和感伤,因为自己依然是一棵开花的树,寂寞的守候也是生命中别有风味的动人篇章。
是啊,生命是一种缘,好好地珍惜缘分,正如珍惜我们的每一个今天。努力地让自己成为一棵开花的树吧,那么你的人生将走得无怨无悔。这是陆云华对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心灵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