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每个人要读爱读的书,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喜好不一样,年龄有差距,各有偏爱。然而,“术业有专政”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例如,学会展专业的学生,他们就会关注当下的会展现状和热点,并期待或已经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希望设计出美轮美奂的展台,又抑或是策划高端大气品牌活动。自然,学校是个理论知识的大讲堂,在那里你可以满腹经纶,但要想施展才略,必须要跨出校门,迈向企业这个大舞台。你理想的人才是怎样的?你理想的工作是怎样的?对于专业人才会——中外会展杂志社举办的全国会展人力资源供需交流会,你怎么看?
协会派
人才稀缺在我国会展业前进的步伐中日益凸显,我国会展专家指出缺的不是从业人员,而是专业人才。对此,有专家认为我国会展院校存在‘放羊式’的散乱管理,需要加强对会展人才的数据统计等各方面工作。
陈泽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一句话:加强对会展人才的数据统计工作
我国每年的会展毕业生人数很多,然而对口就业率却并不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毕业生素质、水平及就业愿望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不一,对于一些高学历、高层次的毕业生,很多企业敬而远之,并不需要;而对于中低层次的毕业生,会展企业提供的待遇相对其他行业并无吸引力。出于这种现状,业界应该加强对会展人才的数据统计工作,对于每年究竟有多少会展专业毕业生,有多少对口就业的,有多少待就业的等等,研究清楚了问题与现状才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之道。会展人才会意义重大,人才会的举办机构也应注意数据的搜集统计工作,要对院校学生和用人企业进行跟踪调查,来自一线的真实数据对于掌握会展人才现状有很重要的意义。
张效林(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秘书长张效林)
一句话:我国会展教育存在‘放羊式’的散乱管理
我国的人才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很多学校用会展商业理论进行教学,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统一规划和长远的系统培训,存在“放羊式”的散乱管理。我国目前的会展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包括很多协会在内,急需一批通过统一培训,具备很强的独立操作的实践能力的会展人才。为解决这一问题,院校在教学中应该合理计划,加强实践训练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论。会展业是一个综合产业,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并且不同的企业、单位对人才的层次要求也不同,因此会展教育也应多样化。包括一些会展培训机构、专业办展机构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等方式对会展业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再培养、深造。由中外会展杂志社举办的会展专业人才会作为院校输送人才和企业寻找人才的桥梁意义重大。
李霞辉(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会长)
一句话:缺的不是从业人员,而是专业人才。
目前,广州会展业缺的不是从业人员,而是专业人才,但是专业人才断层较大,第一批的老会展人大多是从酒店业、旅游、外贸或市场营销和活动策划人才“半路出家”的,年轻人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广州会展业约需专业人才近5000人,核心是会展组织策划运作人才。其中,最缺的是会展设计师、会展策划人、会展营销人员和会展项目经理。显然,会展业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技能性人才。
协会通过建设会展人才培训基地,组织会展专业人才培训,提高了会展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团队,协会主要采取两大措施:一是与广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免费为协会会员单位开办了“会展策划师”专业培训班,并为24位考试合格的会员颁发了《国家职业资格证》证书。二是与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建立会展培训基地,开设会展业课题,近年来培育了近千名会展专业人才。今年与广州科贸职业学院建立新的培训基地,研讨教学合作的事宜,为广州会展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拓宽了渠道。
对于会展人才培训,建议政府扶持建立广州会展业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安排300-500人分层次培训高中级会展人才;积极探索与港澳珠三角城市建立会展人才共训机制,引导企业尊重人才,重金吸纳外地高级人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化广州会展人才团队。
企业派
会展企业涵盖主办、场馆和设计搭建企业,共同打造会展大舞台。会展人才对于这三方来说就像一架钢琴上88个琴键,只有合适的人才,才会从黑白之间演奏出优美音符。
主办企业
谢宇(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会展人才的需求,有会展业从业经验的,有策划经验的,综合能力强的。
我们的企业用人主要来自两块,一种是招聘进来公司再培养的会展人才,另一种是有经验的来则能用的,但是这种人才比较少。
对于会展人才的需求,最好是有会展业从业经验的,有策划经验的,综合能力强的。
人才流失这个问题不仅局限于会展业,在各企业都是普遍的存在的。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企业是否有合适人才发展的平台,还有人才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陈刚(武汉东方会展策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一句话:会展专业的学生最好有展会的实习经验。
我们企业大部分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然后公司会对新入的员工进行系列的培训,通过实践中的历练选拔出来的。
对于会展人才这块的需求,像会展策划,招商,设计,有大型活动组织经验的人才我们都是欢迎的。对于人才流失,我认为企业好的发展平台对于员工发展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武汉市有些院校已经开设了会展专业,但会展专业的人才会目前还没有,希望相关的人才会能够越来越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策划大型活动的能力等,会展专业的学生最好有展会的实习经验。
龙溢良(广州市光合作用展览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一句话:用人观:要积极主动,热情,善于沟通。
广州这块的会展人才多半是半路出家,销售策划专业的比较多,真正科班出身的还比较少。每场展会也会选择跟一些院校签订“实训基地”合作协议,选拔部分大学生参与到展会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表现留下优秀的学生,但也不是很多。
我们的用人观:要积极主动,热情,善于沟通。因为会展业是外部接触比较多的行业,所以比较外向的性格会更适合。
据我所知广州还没有会展人才会,广东只有广州和佛山的少数院校有会展专业。然而这也不是大问题,因为广东的会展业发展相对成熟,再说企业都知道去哪里找人才。
场馆企业
张若萌(厦门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句话:人才外部及内部培养并重
人才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并重。场馆运营涵盖面宽、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包括: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复合型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拓展能力强劲的销售人才;具有服务热情、掌握高水平服务技能的现场服务人才;技术知识过硬、务实严谨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专业人才。
厦门暂时没有会展专业的人才会,对中外会展杂志办的人才会不是很了解。希望人才会现场有更多会展策划、营销类人才参与,成为会展行业内人才引进、交流的稳定平台。
方界平(义乌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
一句话:会展在中国来说应该是‘舶来品’包括人才。
会展在中国来说应该是舶来品包括人才。义乌不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才很多,我更看重本地化人才,需要对义乌比较了解,尤其对义乌会展市场的了解,注重礼仪,热情,愿意学习的人才。
展馆的管理需要最多的就是物业管理人员,其次是引展和拓展的人才。义乌展览馆的人才都是自己培养,公司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一套培养人才系统。
在义乌举办会展人才招聘会的话,一定会获得成功。浙江的会展企业还是很多的,会展业相对来说,人员的流动还是比较大的。
董小飞(内蒙古展览馆副研究馆员)
一句话:场馆运营需要的人才应是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善于协调的复合型人才。
会展是实操性很强的专业,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专业,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怎么去教实践性强的课程。
场馆运营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善于协调的复合型人才。院校会展教育偏重于会展项目营销和策划的教育。场馆运营教育欠缺,也不在主修课程范围之内。
我参加过几届院校举办的会展人才招聘会。很多刚毕业的院校学生应聘,一是应聘策划、二是应聘管理。这样其实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通常这样的岗位需要相当丰富的从业经验。遇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会展业的从业期望值过高。
设计搭建企业
李麒(北京笔克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人好招,人才难招。
我们主要通过招聘形式引进人才。但是,“人好招,人才难招”。作为设计搭建类企业,公司的设计用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但是他们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与施工环节相关的经验,工作往往脱离实际,上手较慢。另一类是有一定从业经验的社会来人,这类人却又有些眼高手低、夸夸其谈,貌似经验丰富,然而实际设计出来的作品水平泛泛,缺乏创意,没有亮点,但是要求的待遇却很高。为了引进满意的人才,我们经常会参加一些人才交流会、招聘会,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认为办人才会和办展会是一样的,就是将有需要的买卖双方组织到一起,“让对的人坐在一起谈”。人才会在开始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企业的需求,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保障企业到会后能够见到想要的人才。至于人才会上有无接送、招待晚宴等安排,这些锦上添花的环节完全可以不用。能见到想见的人,找到好的人才是企业参加专业人才会的目的。
王健(济南彼得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稳定的心态+经验。
我们用人渠道主要是校企合作,通过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让会展专业的学生到公司实习、就业,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除此之外,公司也有一小部分人员是通过员工介绍而来的,公司很少通过招聘渠道进人。要谈对人才的要求,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这些学生基础都差不多,但是思维活跃程度不一,很多人为了做而做,这样成长就比较慢。为了帮助这些“新锐”增加经验,公司经常组织他们到施工现场和展会现场观摩学习。新人虽然缺乏经验,但是如果能够稳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上一两年,在设计这个领域是可以成为高手的。
闫成威(河南邦尼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专业人才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招聘效果和效率。
内部培养是我们人才储备的主要来源,企业的人事招聘主要放在与各大院校的合作上,会招聘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实习,从而储备人才。同时公司也会结合一些大型招聘网络媒体等其他途径招聘一些有能力,需要平台的人员,从而给公司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参加过一些会展人才会,感觉还行。会展类的人才会招聘专业性很强,参加者都是同一行业的人员,可以在众多同行业人员中好中选优,得到优秀人才。还能帮助企业提高招聘效果和效率,节省招聘时间,希望此类人才会越来越多!
袁泉(美格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会展人才大多流向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我们用人主要来自会展院校毕业生,但公司在设计人才的使用上并不顺利。大连作为二线城市,会展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会展设计专业,毕业生数量非常少。虽然近年来会展院校和专业有所增加,但是会展人才大多流向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像大连这样的二线城市较难留住人才。除此之外,由于会展教育的滞后,很多毕业生并非会展设计专业的,而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来从事会展设计工作,这就需要公司对这些人员再培训,基本上起初的一两年,都是公司在培养人才,这大大拉长了企业用人的培养期,也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对于会展人才会,我建议应该在一线城市之外考虑向二线城市,包括一些省会城市拓展,逐渐将这一活动的市场细化。这些城市的企业数量和用人需求也很大,很需要专业的人才会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流的平台。扩大举办人才会的地域范围,不仅对用人企业有好处,也对提高院校就业率,扩大主办单位的影响都有好处。 院校派
会展院校是会展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关乎着会展业发展的未来,一批批的会展人才从这里走出,为会展业提供着新鲜的血液。在此,会展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对会展人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会展老师
薛凌(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会展专业负责人)
一句话:师资力量的加强对会展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产业的飞速发展给会展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现在的会展教育就一直滞后于行业需要。一是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会展业应用了大量的新兴科技,这对教育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二是会展业本身就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行业标准和规则都在不断更新中,这就要求会展教育保持高度的与时俱进;三是现在会展业的工作者、领导们拥有丰富的实践会展经验和会展思想,这是会展教育的老师们所不能及的。
会展教育的严重滞后加大了会展教师的压力,师资力量的加强对会展未来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会展业的教育已经非常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但是教育与现实相结合还是会展人才培养未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罗润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一句话:紧密依托行业,充分贴近职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
会展产业链中承担会展空间设计、会展传媒设计、会展环境布置、搭建施工管理等系列工作的会展设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旺盛需求和针对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会展教育中的共识;但是院校教学条件往往捉襟见肘,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源,如会展设计项目、会展场馆和设施、成熟设计师、技术、信息等多集中于企业而不在学校,这些资源的缺失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客观上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不对称。
要想扭转现状,实现为产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紧密依托行业,充分贴近职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因此,在当前高职会展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以校企合作办学为体制基础,去努力争取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构建多种形式校企联结纽带,实现校企资源的共享才是关键。
贾悍(广西艺术学院 讲师)
一句话:会展市场本身良好的运行对会展教育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大力鼓励发展会展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给经济带来了活力,同时会展业也出现了不大不小的问题,这给会展教育带来很大的困扰。会展行业的规划,市场制度的建立,规章制度的统一都没有形成一个标准,这些都给会展教育带来了很不确定的因素。会展市场本身良好的运行对会展教育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也是当前会展教育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
石伟(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会展教研室主任)
一句话:院校之间已经展开生源之战
虽然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在增加,但中学毕业人数和高考人数逐年在减少,生源的数量明显减少,竞争危机与发展机会并存,院校之间已经展开生源之战。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会展专业的差异化路线应该如何走?这就要求每个院校和专业教师来思考,提出创新思路和方法来解决。
面对会展教育现状,石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找准定位,做品牌专业课: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和地域优势,打造王牌专业课程体系。二是分析生源,明确目标: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结合院校特色,因材施教。三是整合资源,校企合作:将学院政策、培训中心、会展专业整合到一个平台,和企业谈合作。四是将实践教学进行到底。
廖新(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艺术系主任)
一句话:会展教育要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会议和展览是会展业的两个大板块,但是在会展教育业时却被混在一起,是会议还是展览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既给会展教育带来了模糊性,也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会议和展览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区别,希望未来的会展教育要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学生
赵海晶(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展示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实习中))
一句话:系统的理论教育,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当年选择会展业的时候就是看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而经历了四年学习之后的今天,发现会展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当初的预想,所以非常喜欢会展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里,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也是现实社会所学不到的。老师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对我们帮助很大,但是和现实需求相比,实践性还是有一定差距,而现在的实习就是希望能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希望在近期内能够尽快的掌握材料、搭建、工艺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能力拓展打好牢固的基础。同时也希望会展业的企业们能够稍微的降低门槛,给予应届毕业生一个快速成长的机会。
王靖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展示设计专业大三学生)
一句话:如果没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的话,可能会选择继续学习
如今社会的竞争压力非常的大,如果选择现在走出去的话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会尝试着去寻找工作,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希望是大点的公司),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话,就会选择工作;如果没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的话,可能会选择继续学习,在学校成长自己。
孙丹阳(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会展管理策划专业 大二学生)
一句话: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会展业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刻
会展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前景很好,但是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会展业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刻,距离现实中的真正会展有一定的差距。在学校的学习中学到的大多数是会展和管理的理论,希望能够更多的接触会展方面的实践性知识(现在也有但是不强)。对于工作暂时还没有很确定的想法,等学校安排实习之后再看看吧。
中外会展杂志社实习生组(贾师敬 罗曼 吕然 魏曼露 张语嫣)
因为看到会展业的发展潜力和迅速的发展势头我们选择了会展业,通过几年的学习和现在的实践下来,我们更加的肯定了当初的选择。会展院校主要强调了系统理论的教育,让我们拥有了一定的会展理论知识。但是我们知道,不是每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都能马上开始做设计、做策划和管理,有可能是从基层、从业务开始入手,所以我们做好了磨练自己的充分准备。会展业是个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的服务行业,特别是要注重服务意识的培养、沟通能力的提升,此外,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沉着稳重的品质也是非常需要的,所以我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多走出去,多找机会接触会展项目,以弥补实践方面不足。
协会派
人才稀缺在我国会展业前进的步伐中日益凸显,我国会展专家指出缺的不是从业人员,而是专业人才。对此,有专家认为我国会展院校存在‘放羊式’的散乱管理,需要加强对会展人才的数据统计等各方面工作。
陈泽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一句话:加强对会展人才的数据统计工作
我国每年的会展毕业生人数很多,然而对口就业率却并不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毕业生素质、水平及就业愿望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不一,对于一些高学历、高层次的毕业生,很多企业敬而远之,并不需要;而对于中低层次的毕业生,会展企业提供的待遇相对其他行业并无吸引力。出于这种现状,业界应该加强对会展人才的数据统计工作,对于每年究竟有多少会展专业毕业生,有多少对口就业的,有多少待就业的等等,研究清楚了问题与现状才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之道。会展人才会意义重大,人才会的举办机构也应注意数据的搜集统计工作,要对院校学生和用人企业进行跟踪调查,来自一线的真实数据对于掌握会展人才现状有很重要的意义。
张效林(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秘书长张效林)
一句话:我国会展教育存在‘放羊式’的散乱管理
我国的人才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很多学校用会展商业理论进行教学,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统一规划和长远的系统培训,存在“放羊式”的散乱管理。我国目前的会展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包括很多协会在内,急需一批通过统一培训,具备很强的独立操作的实践能力的会展人才。为解决这一问题,院校在教学中应该合理计划,加强实践训练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论。会展业是一个综合产业,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并且不同的企业、单位对人才的层次要求也不同,因此会展教育也应多样化。包括一些会展培训机构、专业办展机构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等方式对会展业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再培养、深造。由中外会展杂志社举办的会展专业人才会作为院校输送人才和企业寻找人才的桥梁意义重大。
李霞辉(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会长)
一句话:缺的不是从业人员,而是专业人才。
目前,广州会展业缺的不是从业人员,而是专业人才,但是专业人才断层较大,第一批的老会展人大多是从酒店业、旅游、外贸或市场营销和活动策划人才“半路出家”的,年轻人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广州会展业约需专业人才近5000人,核心是会展组织策划运作人才。其中,最缺的是会展设计师、会展策划人、会展营销人员和会展项目经理。显然,会展业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技能性人才。
协会通过建设会展人才培训基地,组织会展专业人才培训,提高了会展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团队,协会主要采取两大措施:一是与广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免费为协会会员单位开办了“会展策划师”专业培训班,并为24位考试合格的会员颁发了《国家职业资格证》证书。二是与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建立会展培训基地,开设会展业课题,近年来培育了近千名会展专业人才。今年与广州科贸职业学院建立新的培训基地,研讨教学合作的事宜,为广州会展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拓宽了渠道。
对于会展人才培训,建议政府扶持建立广州会展业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安排300-500人分层次培训高中级会展人才;积极探索与港澳珠三角城市建立会展人才共训机制,引导企业尊重人才,重金吸纳外地高级人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化广州会展人才团队。
企业派
会展企业涵盖主办、场馆和设计搭建企业,共同打造会展大舞台。会展人才对于这三方来说就像一架钢琴上88个琴键,只有合适的人才,才会从黑白之间演奏出优美音符。
主办企业
谢宇(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会展人才的需求,有会展业从业经验的,有策划经验的,综合能力强的。
我们的企业用人主要来自两块,一种是招聘进来公司再培养的会展人才,另一种是有经验的来则能用的,但是这种人才比较少。
对于会展人才的需求,最好是有会展业从业经验的,有策划经验的,综合能力强的。
人才流失这个问题不仅局限于会展业,在各企业都是普遍的存在的。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企业是否有合适人才发展的平台,还有人才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陈刚(武汉东方会展策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一句话:会展专业的学生最好有展会的实习经验。
我们企业大部分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然后公司会对新入的员工进行系列的培训,通过实践中的历练选拔出来的。
对于会展人才这块的需求,像会展策划,招商,设计,有大型活动组织经验的人才我们都是欢迎的。对于人才流失,我认为企业好的发展平台对于员工发展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武汉市有些院校已经开设了会展专业,但会展专业的人才会目前还没有,希望相关的人才会能够越来越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策划大型活动的能力等,会展专业的学生最好有展会的实习经验。
龙溢良(广州市光合作用展览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一句话:用人观:要积极主动,热情,善于沟通。
广州这块的会展人才多半是半路出家,销售策划专业的比较多,真正科班出身的还比较少。每场展会也会选择跟一些院校签订“实训基地”合作协议,选拔部分大学生参与到展会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表现留下优秀的学生,但也不是很多。
我们的用人观:要积极主动,热情,善于沟通。因为会展业是外部接触比较多的行业,所以比较外向的性格会更适合。
据我所知广州还没有会展人才会,广东只有广州和佛山的少数院校有会展专业。然而这也不是大问题,因为广东的会展业发展相对成熟,再说企业都知道去哪里找人才。
场馆企业
张若萌(厦门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句话:人才外部及内部培养并重
人才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并重。场馆运营涵盖面宽、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包括: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复合型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拓展能力强劲的销售人才;具有服务热情、掌握高水平服务技能的现场服务人才;技术知识过硬、务实严谨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专业人才。
厦门暂时没有会展专业的人才会,对中外会展杂志办的人才会不是很了解。希望人才会现场有更多会展策划、营销类人才参与,成为会展行业内人才引进、交流的稳定平台。
方界平(义乌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
一句话:会展在中国来说应该是‘舶来品’包括人才。
会展在中国来说应该是舶来品包括人才。义乌不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才很多,我更看重本地化人才,需要对义乌比较了解,尤其对义乌会展市场的了解,注重礼仪,热情,愿意学习的人才。
展馆的管理需要最多的就是物业管理人员,其次是引展和拓展的人才。义乌展览馆的人才都是自己培养,公司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一套培养人才系统。
在义乌举办会展人才招聘会的话,一定会获得成功。浙江的会展企业还是很多的,会展业相对来说,人员的流动还是比较大的。
董小飞(内蒙古展览馆副研究馆员)
一句话:场馆运营需要的人才应是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善于协调的复合型人才。
会展是实操性很强的专业,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专业,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怎么去教实践性强的课程。
场馆运营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善于协调的复合型人才。院校会展教育偏重于会展项目营销和策划的教育。场馆运营教育欠缺,也不在主修课程范围之内。
我参加过几届院校举办的会展人才招聘会。很多刚毕业的院校学生应聘,一是应聘策划、二是应聘管理。这样其实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通常这样的岗位需要相当丰富的从业经验。遇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会展业的从业期望值过高。
设计搭建企业
李麒(北京笔克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人好招,人才难招。
我们主要通过招聘形式引进人才。但是,“人好招,人才难招”。作为设计搭建类企业,公司的设计用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但是他们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与施工环节相关的经验,工作往往脱离实际,上手较慢。另一类是有一定从业经验的社会来人,这类人却又有些眼高手低、夸夸其谈,貌似经验丰富,然而实际设计出来的作品水平泛泛,缺乏创意,没有亮点,但是要求的待遇却很高。为了引进满意的人才,我们经常会参加一些人才交流会、招聘会,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认为办人才会和办展会是一样的,就是将有需要的买卖双方组织到一起,“让对的人坐在一起谈”。人才会在开始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企业的需求,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保障企业到会后能够见到想要的人才。至于人才会上有无接送、招待晚宴等安排,这些锦上添花的环节完全可以不用。能见到想见的人,找到好的人才是企业参加专业人才会的目的。
王健(济南彼得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稳定的心态+经验。
我们用人渠道主要是校企合作,通过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让会展专业的学生到公司实习、就业,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除此之外,公司也有一小部分人员是通过员工介绍而来的,公司很少通过招聘渠道进人。要谈对人才的要求,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这些学生基础都差不多,但是思维活跃程度不一,很多人为了做而做,这样成长就比较慢。为了帮助这些“新锐”增加经验,公司经常组织他们到施工现场和展会现场观摩学习。新人虽然缺乏经验,但是如果能够稳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上一两年,在设计这个领域是可以成为高手的。
闫成威(河南邦尼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专业人才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招聘效果和效率。
内部培养是我们人才储备的主要来源,企业的人事招聘主要放在与各大院校的合作上,会招聘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实习,从而储备人才。同时公司也会结合一些大型招聘网络媒体等其他途径招聘一些有能力,需要平台的人员,从而给公司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参加过一些会展人才会,感觉还行。会展类的人才会招聘专业性很强,参加者都是同一行业的人员,可以在众多同行业人员中好中选优,得到优秀人才。还能帮助企业提高招聘效果和效率,节省招聘时间,希望此类人才会越来越多!
袁泉(美格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句话:会展人才大多流向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我们用人主要来自会展院校毕业生,但公司在设计人才的使用上并不顺利。大连作为二线城市,会展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会展设计专业,毕业生数量非常少。虽然近年来会展院校和专业有所增加,但是会展人才大多流向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像大连这样的二线城市较难留住人才。除此之外,由于会展教育的滞后,很多毕业生并非会展设计专业的,而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来从事会展设计工作,这就需要公司对这些人员再培训,基本上起初的一两年,都是公司在培养人才,这大大拉长了企业用人的培养期,也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对于会展人才会,我建议应该在一线城市之外考虑向二线城市,包括一些省会城市拓展,逐渐将这一活动的市场细化。这些城市的企业数量和用人需求也很大,很需要专业的人才会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流的平台。扩大举办人才会的地域范围,不仅对用人企业有好处,也对提高院校就业率,扩大主办单位的影响都有好处。 院校派
会展院校是会展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关乎着会展业发展的未来,一批批的会展人才从这里走出,为会展业提供着新鲜的血液。在此,会展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对会展人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会展老师
薛凌(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会展专业负责人)
一句话:师资力量的加强对会展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产业的飞速发展给会展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现在的会展教育就一直滞后于行业需要。一是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会展业应用了大量的新兴科技,这对教育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二是会展业本身就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行业标准和规则都在不断更新中,这就要求会展教育保持高度的与时俱进;三是现在会展业的工作者、领导们拥有丰富的实践会展经验和会展思想,这是会展教育的老师们所不能及的。
会展教育的严重滞后加大了会展教师的压力,师资力量的加强对会展未来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会展业的教育已经非常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但是教育与现实相结合还是会展人才培养未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罗润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一句话:紧密依托行业,充分贴近职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
会展产业链中承担会展空间设计、会展传媒设计、会展环境布置、搭建施工管理等系列工作的会展设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旺盛需求和针对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会展教育中的共识;但是院校教学条件往往捉襟见肘,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源,如会展设计项目、会展场馆和设施、成熟设计师、技术、信息等多集中于企业而不在学校,这些资源的缺失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客观上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不对称。
要想扭转现状,实现为产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紧密依托行业,充分贴近职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因此,在当前高职会展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以校企合作办学为体制基础,去努力争取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构建多种形式校企联结纽带,实现校企资源的共享才是关键。
贾悍(广西艺术学院 讲师)
一句话:会展市场本身良好的运行对会展教育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大力鼓励发展会展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给经济带来了活力,同时会展业也出现了不大不小的问题,这给会展教育带来很大的困扰。会展行业的规划,市场制度的建立,规章制度的统一都没有形成一个标准,这些都给会展教育带来了很不确定的因素。会展市场本身良好的运行对会展教育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也是当前会展教育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
石伟(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会展教研室主任)
一句话:院校之间已经展开生源之战
虽然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在增加,但中学毕业人数和高考人数逐年在减少,生源的数量明显减少,竞争危机与发展机会并存,院校之间已经展开生源之战。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会展专业的差异化路线应该如何走?这就要求每个院校和专业教师来思考,提出创新思路和方法来解决。
面对会展教育现状,石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找准定位,做品牌专业课: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和地域优势,打造王牌专业课程体系。二是分析生源,明确目标: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结合院校特色,因材施教。三是整合资源,校企合作:将学院政策、培训中心、会展专业整合到一个平台,和企业谈合作。四是将实践教学进行到底。
廖新(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艺术系主任)
一句话:会展教育要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会议和展览是会展业的两个大板块,但是在会展教育业时却被混在一起,是会议还是展览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既给会展教育带来了模糊性,也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会议和展览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区别,希望未来的会展教育要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学生
赵海晶(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展示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实习中))
一句话:系统的理论教育,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当年选择会展业的时候就是看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而经历了四年学习之后的今天,发现会展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当初的预想,所以非常喜欢会展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里,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也是现实社会所学不到的。老师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对我们帮助很大,但是和现实需求相比,实践性还是有一定差距,而现在的实习就是希望能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希望在近期内能够尽快的掌握材料、搭建、工艺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能力拓展打好牢固的基础。同时也希望会展业的企业们能够稍微的降低门槛,给予应届毕业生一个快速成长的机会。
王靖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展示设计专业大三学生)
一句话:如果没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的话,可能会选择继续学习
如今社会的竞争压力非常的大,如果选择现在走出去的话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会尝试着去寻找工作,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希望是大点的公司),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话,就会选择工作;如果没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的话,可能会选择继续学习,在学校成长自己。
孙丹阳(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会展管理策划专业 大二学生)
一句话: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会展业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刻
会展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前景很好,但是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会展业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刻,距离现实中的真正会展有一定的差距。在学校的学习中学到的大多数是会展和管理的理论,希望能够更多的接触会展方面的实践性知识(现在也有但是不强)。对于工作暂时还没有很确定的想法,等学校安排实习之后再看看吧。
中外会展杂志社实习生组(贾师敬 罗曼 吕然 魏曼露 张语嫣)
因为看到会展业的发展潜力和迅速的发展势头我们选择了会展业,通过几年的学习和现在的实践下来,我们更加的肯定了当初的选择。会展院校主要强调了系统理论的教育,让我们拥有了一定的会展理论知识。但是我们知道,不是每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都能马上开始做设计、做策划和管理,有可能是从基层、从业务开始入手,所以我们做好了磨练自己的充分准备。会展业是个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的服务行业,特别是要注重服务意识的培养、沟通能力的提升,此外,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沉着稳重的品质也是非常需要的,所以我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多走出去,多找机会接触会展项目,以弥补实践方面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