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思维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社会各行业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推动和改变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这一传统的行业也开始发生变化。“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网络平台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从而产生质的变化,在教育行业也是如此。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探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育”;数字化;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38-01
一、高校实施“互联网+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当前教育也应紧随“互联网+”战略,创造教育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互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模式教学运用于教育也是时代的需要。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普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也受到巨大冲击,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成为必然的趋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来充实体育课堂,打破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这一传统模式,教学中动作要领的讲解与示范,可以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对重点与难点内容反复进行慢动作回放,并用特定的声音、图像显示,突出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然而,这些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硬件投入以及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本课题一是要解决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并将两种教学手段进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二是如何使教育欠发达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师生共享这些教学资源。
二、“互联网+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研究内容:
(1)在“互联网+教育”的引领下,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传统体育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
(2)为学校建立数字化运动场馆提供参考,如何投入有限的资金追求最大的效益。
(3)如何使教育欠发达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4)發挥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系统开发1~2门微课资源用以共享。
2.技术路线:广泛收集资料、深入理论学习、开展社会调研,深度理解“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为探索体育教育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面临的瓶颈以及破解之道打下基础。
3.创新点: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开发1~2门系统教学资源以共享。
(二)项目实施的目标
1.完成“互联网+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情况调查。
2.破解体育实践教学中运用互联网的瓶颈,以期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3.鉴于当前体育微课资源比较零散,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发1~2门系统的微课资源以共享。
三、“互联网+教育”的产业化前景与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传统体育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势互补,促进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
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加深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同时,用传统教学手段弥补互联网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实时反馈和交流”这一弊端,让体育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
(二)理论研究结合实际调研,为体育场馆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学校数字化运动场馆建设提供参考,追求最大效益,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三)发挥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功能,录制系统教学资源以共享
当前虽然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风靡,但缺乏系统性,加上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技术、设备、信息、教师水平等原因,很多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师不會或是不能运用这些技术,将无法普及和共享这些优质资源,创作更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本课题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系统录制1~2门体育课程的微课,共享科研成果,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网络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特点与爱好进行课程设置,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数字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程丽丽.“互联网+教育”打造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新途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32-33.
[2]张秋道,朱海琴,聂丹.高校数字化体育教学的研究[J].消费电子,2014(22).
[3]柏林,马传志.数字化体育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应用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6).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育”;数字化;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38-01
一、高校实施“互联网+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当前教育也应紧随“互联网+”战略,创造教育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互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模式教学运用于教育也是时代的需要。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普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也受到巨大冲击,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成为必然的趋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来充实体育课堂,打破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这一传统模式,教学中动作要领的讲解与示范,可以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对重点与难点内容反复进行慢动作回放,并用特定的声音、图像显示,突出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然而,这些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硬件投入以及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本课题一是要解决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并将两种教学手段进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二是如何使教育欠发达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师生共享这些教学资源。
二、“互联网+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研究内容:
(1)在“互联网+教育”的引领下,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传统体育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
(2)为学校建立数字化运动场馆提供参考,如何投入有限的资金追求最大的效益。
(3)如何使教育欠发达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4)發挥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系统开发1~2门微课资源用以共享。
2.技术路线:广泛收集资料、深入理论学习、开展社会调研,深度理解“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为探索体育教育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面临的瓶颈以及破解之道打下基础。
3.创新点: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开发1~2门系统教学资源以共享。
(二)项目实施的目标
1.完成“互联网+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情况调查。
2.破解体育实践教学中运用互联网的瓶颈,以期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3.鉴于当前体育微课资源比较零散,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发1~2门系统的微课资源以共享。
三、“互联网+教育”的产业化前景与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传统体育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势互补,促进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
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加深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同时,用传统教学手段弥补互联网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实时反馈和交流”这一弊端,让体育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
(二)理论研究结合实际调研,为体育场馆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学校数字化运动场馆建设提供参考,追求最大效益,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三)发挥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功能,录制系统教学资源以共享
当前虽然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风靡,但缺乏系统性,加上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技术、设备、信息、教师水平等原因,很多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师不會或是不能运用这些技术,将无法普及和共享这些优质资源,创作更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本课题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系统录制1~2门体育课程的微课,共享科研成果,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网络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特点与爱好进行课程设置,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数字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程丽丽.“互联网+教育”打造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新途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32-33.
[2]张秋道,朱海琴,聂丹.高校数字化体育教学的研究[J].消费电子,2014(22).
[3]柏林,马传志.数字化体育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应用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