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崆峒山养生文化旅游外宣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适应转换”视角,探讨影响地方旅游形象的典型文本要件,希望借此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城市形象;典型文本要件
一、旅游城市形象策划体系及典型文本要件
城市形象指受众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景物观赏、体验民风民俗、感受城市文化、市民素质和服务环境等所形成的城市印象[1]。在城市旅游形象的策划体系中,对旅游城市形象的提升主要通过理念、视觉和行为三个方面,理念层面主要产生于城市的标识语、形象口号及广告宣传;视觉形象层面是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外在表现形式;行为形象层面是指旅游事件、旅游监管部门行为、旅游企业行为和市民行为四个方面[2]。
二、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城市旅游形象提升
生态翻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生态环境、文本生态环境及“翻译生态群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胡庚申,2004)。译者不仅是翻译的主体,还要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语言、文化、交际层面的相互转换,构建平衡和谐的生态系统。因此,在旅游活动中,旅游形象策划体系中的理念、视觉和行为三层面只有基于“文本生态”“译者负责”“翻译整合”才能实现成功的“三维”转换。
1.语言维度
作为旅游形象策划体系要素之一的标识语,如果出现拼写错误、书写不规范、中式英语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城市旅游形象。在崆峒山旅游景点的接待处,就赫然写着“失物招领处”“Lost and found”,根据英语标识语的表达习惯,正确的书写应该是“Lost and Found”或者“LOST AND FOUND”。
2.文化维度
景区景点介绍作为旅游形象策划体系中视觉行为的要素之一,主要承担刺激游客的感官联想,使其产生体验欲望的任务。处理中西文化碰撞的方法就是采取“翻译整合”中归化的翻译策略,采取受众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源语的文化内涵。
崆峒山皇城内的庙宇有如下介绍性文字:“药王殿”,曾用作“宗师殿”,现改称“药王殿”……南侧为医圣张仲景……解救一切病危。其译文是这样的:Temple of Medicine King,Was originally named “Master's Temple” and is now called “Temple of Medicine King”...Mythical doctor Hua Tuo in the north,Sage doctor Zhang Zhongjing in the south.It is said they could redeem the dead and cure all sorts of serious diseases... 。体现中国道教文化的词汇“药王殿”及中国封建时期文化的年代表述“宋徽宗崇宁二年”对于缺乏中国道教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很难明白与人物身份对应的道教词汇。为了使译文在功能层面更接近源语所体现的道教传统文化,译者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技巧,用受众文化中相近的表达来表述这些词所蕴含的意境。
3.交际维度
旅游景点名称能反映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准确性关系到游客对风景名胜的最初印象。城市旅游形象策划体系要求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必须言简意赅。生态翻译理论也认为译者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的适应性转换过程中,成功实现交际意图就应当使目的语的表达简洁明了,避免景点译名不统一和用词不当。
玄鹤洞是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之一,玄鹤洞的标识语英译主要有“Xuanhe hole”和“Crane hole”两种,在路线分布图和景区介绍中交替使用,很容易让外国游客混淆。又如塔寺的镇寺之宝金刚座舍利宝塔,在景点标识语中翻译为“Diamond-Block Relic Pagoda”,在景区解说图里又被译为“Diamond Base Sarira Pagoda”,译名的混乱不统一干扰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理论,通过分析对城市旅游形象有着直接影响的典型文本要件(景区标识语),认为提高旅游翻译文本的质量,加強报道旅游管理部门及市民的行为都会有助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荷兰)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M].崔宝国,张 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城市形象;典型文本要件
一、旅游城市形象策划体系及典型文本要件
城市形象指受众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景物观赏、体验民风民俗、感受城市文化、市民素质和服务环境等所形成的城市印象[1]。在城市旅游形象的策划体系中,对旅游城市形象的提升主要通过理念、视觉和行为三个方面,理念层面主要产生于城市的标识语、形象口号及广告宣传;视觉形象层面是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外在表现形式;行为形象层面是指旅游事件、旅游监管部门行为、旅游企业行为和市民行为四个方面[2]。
二、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城市旅游形象提升
生态翻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生态环境、文本生态环境及“翻译生态群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胡庚申,2004)。译者不仅是翻译的主体,还要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语言、文化、交际层面的相互转换,构建平衡和谐的生态系统。因此,在旅游活动中,旅游形象策划体系中的理念、视觉和行为三层面只有基于“文本生态”“译者负责”“翻译整合”才能实现成功的“三维”转换。
1.语言维度
作为旅游形象策划体系要素之一的标识语,如果出现拼写错误、书写不规范、中式英语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城市旅游形象。在崆峒山旅游景点的接待处,就赫然写着“失物招领处”“Lost and found”,根据英语标识语的表达习惯,正确的书写应该是“Lost and Found”或者“LOST AND FOUND”。
2.文化维度
景区景点介绍作为旅游形象策划体系中视觉行为的要素之一,主要承担刺激游客的感官联想,使其产生体验欲望的任务。处理中西文化碰撞的方法就是采取“翻译整合”中归化的翻译策略,采取受众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源语的文化内涵。
崆峒山皇城内的庙宇有如下介绍性文字:“药王殿”,曾用作“宗师殿”,现改称“药王殿”……南侧为医圣张仲景……解救一切病危。其译文是这样的:Temple of Medicine King,Was originally named “Master's Temple” and is now called “Temple of Medicine King”...Mythical doctor Hua Tuo in the north,Sage doctor Zhang Zhongjing in the south.It is said they could redeem the dead and cure all sorts of serious diseases... 。体现中国道教文化的词汇“药王殿”及中国封建时期文化的年代表述“宋徽宗崇宁二年”对于缺乏中国道教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很难明白与人物身份对应的道教词汇。为了使译文在功能层面更接近源语所体现的道教传统文化,译者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技巧,用受众文化中相近的表达来表述这些词所蕴含的意境。
3.交际维度
旅游景点名称能反映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准确性关系到游客对风景名胜的最初印象。城市旅游形象策划体系要求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必须言简意赅。生态翻译理论也认为译者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的适应性转换过程中,成功实现交际意图就应当使目的语的表达简洁明了,避免景点译名不统一和用词不当。
玄鹤洞是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之一,玄鹤洞的标识语英译主要有“Xuanhe hole”和“Crane hole”两种,在路线分布图和景区介绍中交替使用,很容易让外国游客混淆。又如塔寺的镇寺之宝金刚座舍利宝塔,在景点标识语中翻译为“Diamond-Block Relic Pagoda”,在景区解说图里又被译为“Diamond Base Sarira Pagoda”,译名的混乱不统一干扰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理论,通过分析对城市旅游形象有着直接影响的典型文本要件(景区标识语),认为提高旅游翻译文本的质量,加強报道旅游管理部门及市民的行为都会有助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荷兰)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M].崔宝国,张 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