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氛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校企合作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在自身文化软实力构建过程中更好地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断创新形式、改革内容、丰富载体,加大校企文化的融合力度。该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基础上,在校园文化层面融入工匠精神,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3个方面分析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 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 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b)-0236-02
1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1.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我们所强调的工匠精神,更注重的是一种务实创新、踏实专注、恪守信誉、精益求精、专业敬业等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引导,是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升华校园文化品质,也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改革创新发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1.2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呼唤校企文化融合,学校将企业文化所注重的敬业、严谨、持之以恒、团结协作、专注等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企业文化”熏陶师生,促进产教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所崇尚的质量文化、效率文化、工匠精神等融入渗透到办学核心理念中。
培育优秀的工匠,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目标。通过校企文化融合,使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同时校园文化也会对企业文化发挥辐射和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文化之间虽然有众多差异,但两者在育人目标上是高度契合的,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联系、互为促进,以培育优秀工匠。
就业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纽带。通过就业这根纽带,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华丽转身。高职毕业生带着校园文化的元素投入工作崗位,必将为企业赋予更多的活力。同时,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高职教育培育更多有较强职业感、使命感的匠人,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奉献社会奠定基础。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构建融合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2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和许多普通高校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仅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时间,历史积淀不够,文化底蕴也不够深厚。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模仿多、创新少。部分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重心放在物质文化层面,忽略了精神、理念层面的内容;片面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导致校园文化缺少人文关怀。有关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盘系统的规划,学生难以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也不利于工匠精神入脑入心。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文化活动实践中领会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如将行业企业大师、技术能手请进校园,或成立大师工作室,或进行学术讲座、技艺展示等,展示这些大师的职业风采,让学生从这些成功的“工匠”身上真切地体会到职业的荣光、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钻研技术的热情。
3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校企多文化融合的路径
3.1 以校企精神文化融合为核心
在与企业精神文化融合方面,高职院校根据企业需要,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将企业优秀文化引入学校的同时,也让学生走出去,到企业感受他们的职业文化,实现校企精神文化的有机融合。为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市场的衔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借鉴企业精神文化,如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为使企业文化成为在校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一部分,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从而使学生提前对企业产生积极认同。为发挥校园文化对于工匠精神的载体作用,举办优秀校友专题报告,组织社会成功职业人士进行经验分享和工作展示,推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为弘扬中国传统工匠文化,融入区域文化特点,深化区域人文精神培育,组织传统文化及区域文化讲座、论坛和展示。
3.2 以校企制度文化融合为保障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起着规范学校所有教职工的作用,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体活动方式等。事实上,企业除了要求求职者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以外,更看重的是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态度,这也正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内涵。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办学的全过程,将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建立健全各类运行制度,推动科学、规范、细致、严谨的工匠精神培育。引导学校所有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给学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和教育学生。因为职业院校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融入到学校管理制度中,通过制度执行和实施来体现职业文化内涵。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借鉴并引进现代企业化管理,如引入企业竞争、奖励、管理机制等。
3.3 以校企行为文化融合为载体
职业院校应开展以宣传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校园活动,通过宣传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凸显了职业特色,营造职业氛围,着力打造蕴涵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这样才能让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生根发芽。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主动吸引企业文化进校园,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各种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中厂”等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校园人文景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融入企业文化,让学生置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物质文化的熏陶。利用教学大楼、实训基地、图书馆、广场等公共建筑,建设有行业、专业建筑特色的文化标识,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专业的有机融合,使置身于校园中的师生对行业、企业有更多的直观印象,从而加深对专业的认识,钟爱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此外,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开展技能训练;把企业产品加工列为实训教学项目课题,变教学任务为生产任务,变技能训练为产品加工。并将弘扬工匠精神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入脑入心,促进自身的成长与成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校企双方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文化融合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育人思想的指引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力培养一批能够专心专注于职业岗位、产业发展的未来“大国工匠”,既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热议[EB/OL].新华网,2016-03-07.
[2] 吴高岭,余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多元融合的意义及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3(5):171-174.
[3]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4] 冯莉群,李志谊,李云雷.企业文化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37-38.
[5] 周正宾.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路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77-79.
关键词:工匠精神 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 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b)-0236-02
1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1.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我们所强调的工匠精神,更注重的是一种务实创新、踏实专注、恪守信誉、精益求精、专业敬业等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引导,是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升华校园文化品质,也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改革创新发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1.2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呼唤校企文化融合,学校将企业文化所注重的敬业、严谨、持之以恒、团结协作、专注等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企业文化”熏陶师生,促进产教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所崇尚的质量文化、效率文化、工匠精神等融入渗透到办学核心理念中。
培育优秀的工匠,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目标。通过校企文化融合,使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同时校园文化也会对企业文化发挥辐射和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文化之间虽然有众多差异,但两者在育人目标上是高度契合的,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联系、互为促进,以培育优秀工匠。
就业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纽带。通过就业这根纽带,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华丽转身。高职毕业生带着校园文化的元素投入工作崗位,必将为企业赋予更多的活力。同时,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高职教育培育更多有较强职业感、使命感的匠人,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奉献社会奠定基础。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构建融合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2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和许多普通高校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仅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时间,历史积淀不够,文化底蕴也不够深厚。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模仿多、创新少。部分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重心放在物质文化层面,忽略了精神、理念层面的内容;片面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导致校园文化缺少人文关怀。有关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盘系统的规划,学生难以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也不利于工匠精神入脑入心。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文化活动实践中领会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如将行业企业大师、技术能手请进校园,或成立大师工作室,或进行学术讲座、技艺展示等,展示这些大师的职业风采,让学生从这些成功的“工匠”身上真切地体会到职业的荣光、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钻研技术的热情。
3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校企多文化融合的路径
3.1 以校企精神文化融合为核心
在与企业精神文化融合方面,高职院校根据企业需要,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将企业优秀文化引入学校的同时,也让学生走出去,到企业感受他们的职业文化,实现校企精神文化的有机融合。为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市场的衔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借鉴企业精神文化,如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为使企业文化成为在校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一部分,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从而使学生提前对企业产生积极认同。为发挥校园文化对于工匠精神的载体作用,举办优秀校友专题报告,组织社会成功职业人士进行经验分享和工作展示,推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为弘扬中国传统工匠文化,融入区域文化特点,深化区域人文精神培育,组织传统文化及区域文化讲座、论坛和展示。
3.2 以校企制度文化融合为保障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起着规范学校所有教职工的作用,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体活动方式等。事实上,企业除了要求求职者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以外,更看重的是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态度,这也正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内涵。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办学的全过程,将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建立健全各类运行制度,推动科学、规范、细致、严谨的工匠精神培育。引导学校所有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给学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和教育学生。因为职业院校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融入到学校管理制度中,通过制度执行和实施来体现职业文化内涵。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借鉴并引进现代企业化管理,如引入企业竞争、奖励、管理机制等。
3.3 以校企行为文化融合为载体
职业院校应开展以宣传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校园活动,通过宣传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凸显了职业特色,营造职业氛围,着力打造蕴涵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这样才能让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生根发芽。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主动吸引企业文化进校园,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各种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中厂”等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校园人文景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融入企业文化,让学生置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物质文化的熏陶。利用教学大楼、实训基地、图书馆、广场等公共建筑,建设有行业、专业建筑特色的文化标识,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专业的有机融合,使置身于校园中的师生对行业、企业有更多的直观印象,从而加深对专业的认识,钟爱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此外,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开展技能训练;把企业产品加工列为实训教学项目课题,变教学任务为生产任务,变技能训练为产品加工。并将弘扬工匠精神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入脑入心,促进自身的成长与成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校企双方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文化融合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育人思想的指引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力培养一批能够专心专注于职业岗位、产业发展的未来“大国工匠”,既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热议[EB/OL].新华网,2016-03-07.
[2] 吴高岭,余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多元融合的意义及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3(5):171-174.
[3]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4] 冯莉群,李志谊,李云雷.企业文化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37-38.
[5] 周正宾.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路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