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论篮球发展到什么地步,总之有一条不变的就是,把球送入篮筐。所以投篮这门技术是永远也不会过时。其命中率的高低对比赛的胜负有着至关作用,但很多大学生队员往往容易忽视,所以应该采取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训练方法来使队员们掌握好投篮技术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到比赛当中。本文就篮球跳投进行了技术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投篮 篮球 方法
中图分类号:F71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208-01
高校篮球的教学与训练,应从基础训练抓起,形成正确的移动,传接球、运球、持球突破和投篮等基础技术,以及防守、抢断和抢篮板技术,其落脚点是准确的投篮。
1、加强投篮基本技术教学训练的理念
投篮时篮球运动进攻的唯一得分手段,在实战的比赛中进攻队员运用各种技管理,必须术、战术都是为了创造机会投篮得分。而防守队的积极防御也是为了阻扰和破坏进攻队的投篮。因此,投篮是篮球竞赛中攻守的焦点。然而决定最终的胜利,必须重视投篮基本功的训练,而且需要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比赛目标。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投篮救赎已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包括投篮难度的增加,投篮技术的复杂多变和运距投篮的准确性的,提高命中的概率,以及现代篮球三分球投篮命中率的实战意义,对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化。投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结果。
2、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与教学
2.1 心里素质
在培养运动员投篮时,往往容易忽视心理训练。在激烈的比赛中,投篮经常是处于激烈的攻守竞争中进行的,所以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根据比赛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身心施加影响,以增强其心理稳定性,发展和完善篮球运动所必须的心理品质,求得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目的是培养运动员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同时,通过心理训练进一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性格、提高战斗力、改进运动队内部的相互关系,避免到真正的比赛时一反常态,技术水平大失水准,平时训练中所表现出的篮球意识荡然无存。因此,在心里训练的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心理训练内容,以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促进其篮球意识的形成和高质量的发挥。这样才能培养出现代篮球运动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2.2 投篮技术
投篮技术动作包括两个方面:投篮时的身体姿势、持球手法。
2.2.1投篮时的身体姿势
在我们原地投篮时,要两脚前后自然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这样,既便于投篮集中用力,也利于变换其他动作。
移动中接球跳投、运球急停跳投或行进间投篮时,跨步接球与起跳动作既要连贯衔接,又要迅速制动,使身体重心尽快移到支撑面的中心点上,以保证垂直起跳。身体姿势正确就能保证身体重心移动与投篮出手的方向一致,就能保持身体平衡。控制身体平衡是保证出球方向准确的基本条件。
投篮时,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持球时五指都应自然张开,掌心空出,用指根及指根以上部位触球,增大对球的接触面积,以保持球的稳定性,控制球的出手方向原地投篮
原地投篮是最基本的投篮方法,是行进间投篮和跳起投篮的基础。原地投篮易于保持身体平衡,便于全身协调用力,比较容易掌握。一般在中、远距离投篮和罚球时运用较多。
2.2.2持球跳起投籃手法
简称跳投,跳投最先起源于美国的NBA,在NBA成立初期,球员习惯于原地站立投篮;50年代早期,费城勇士的球员保罗·阿里辛首次采用跳投方式。由于跳投的躲避封盖效率明显提高,以致于慢慢流行于整个NBA乃至国际篮坛,成为当今篮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好手段;而原地投篮除了应用于罚篮外,在比赛过程中已不多见。跳投具有突然性强、出球点高的特点。可以与传球、运球突破等技术动作结合运用,在原地、行进中急停、背对球篮转身以及在不同距离和位置时,都可采用。跳投是现代篮球运动普遍运用的主要投篮方式。
2.3 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对于篮球运动致关重要,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即使你有很好篮球技术也难以发挥出来。简单的说:没有力量,在对抗中就无法占据有利的位置;没有速度,你无法突破对手,创造不出投篮的好时机;而在防守中又会跟不上对手的节奏;没有弹跳,你无法抢到对于篮球比赛中极其重要的篮板球,在面对防守队员时也无法进行强行投篮。例如我国男子篮球队动作技术也很好,战术也多变,虽然在亚洲已基本没有对手,但是对于欧美国家,我们还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应对,主要的是欧美国家他们篮球运动员的整体素质都要高于我们国家的篮球运动员,使我们的动作技术,战术无法发挥出来。由此可见身体素质对于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3.结论
影响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因素有心里素质、身体姿势、投篮手法、身体素质等,所以在投篮教学训练中应加强相关练习。因为无论你技术多么精湛,战术千变万化,但最终的目的就是投篮得分。否则,时机再好,屡投不中,也是枉然。
参考文献:
[1] 《运动心理学》[M].体育系通用教材.
[2] 《篮球》[M].体育系通用教材.人民出版社.
[3] 《篮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孙民治.球类运动2004.4.
[关键词]投篮 篮球 方法
中图分类号:F71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208-01
高校篮球的教学与训练,应从基础训练抓起,形成正确的移动,传接球、运球、持球突破和投篮等基础技术,以及防守、抢断和抢篮板技术,其落脚点是准确的投篮。
1、加强投篮基本技术教学训练的理念
投篮时篮球运动进攻的唯一得分手段,在实战的比赛中进攻队员运用各种技管理,必须术、战术都是为了创造机会投篮得分。而防守队的积极防御也是为了阻扰和破坏进攻队的投篮。因此,投篮是篮球竞赛中攻守的焦点。然而决定最终的胜利,必须重视投篮基本功的训练,而且需要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比赛目标。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投篮救赎已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包括投篮难度的增加,投篮技术的复杂多变和运距投篮的准确性的,提高命中的概率,以及现代篮球三分球投篮命中率的实战意义,对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化。投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结果。
2、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与教学
2.1 心里素质
在培养运动员投篮时,往往容易忽视心理训练。在激烈的比赛中,投篮经常是处于激烈的攻守竞争中进行的,所以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根据比赛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身心施加影响,以增强其心理稳定性,发展和完善篮球运动所必须的心理品质,求得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目的是培养运动员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同时,通过心理训练进一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性格、提高战斗力、改进运动队内部的相互关系,避免到真正的比赛时一反常态,技术水平大失水准,平时训练中所表现出的篮球意识荡然无存。因此,在心里训练的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心理训练内容,以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促进其篮球意识的形成和高质量的发挥。这样才能培养出现代篮球运动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2.2 投篮技术
投篮技术动作包括两个方面:投篮时的身体姿势、持球手法。
2.2.1投篮时的身体姿势
在我们原地投篮时,要两脚前后自然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这样,既便于投篮集中用力,也利于变换其他动作。
移动中接球跳投、运球急停跳投或行进间投篮时,跨步接球与起跳动作既要连贯衔接,又要迅速制动,使身体重心尽快移到支撑面的中心点上,以保证垂直起跳。身体姿势正确就能保证身体重心移动与投篮出手的方向一致,就能保持身体平衡。控制身体平衡是保证出球方向准确的基本条件。
投篮时,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持球时五指都应自然张开,掌心空出,用指根及指根以上部位触球,增大对球的接触面积,以保持球的稳定性,控制球的出手方向原地投篮
原地投篮是最基本的投篮方法,是行进间投篮和跳起投篮的基础。原地投篮易于保持身体平衡,便于全身协调用力,比较容易掌握。一般在中、远距离投篮和罚球时运用较多。
2.2.2持球跳起投籃手法
简称跳投,跳投最先起源于美国的NBA,在NBA成立初期,球员习惯于原地站立投篮;50年代早期,费城勇士的球员保罗·阿里辛首次采用跳投方式。由于跳投的躲避封盖效率明显提高,以致于慢慢流行于整个NBA乃至国际篮坛,成为当今篮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好手段;而原地投篮除了应用于罚篮外,在比赛过程中已不多见。跳投具有突然性强、出球点高的特点。可以与传球、运球突破等技术动作结合运用,在原地、行进中急停、背对球篮转身以及在不同距离和位置时,都可采用。跳投是现代篮球运动普遍运用的主要投篮方式。
2.3 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对于篮球运动致关重要,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即使你有很好篮球技术也难以发挥出来。简单的说:没有力量,在对抗中就无法占据有利的位置;没有速度,你无法突破对手,创造不出投篮的好时机;而在防守中又会跟不上对手的节奏;没有弹跳,你无法抢到对于篮球比赛中极其重要的篮板球,在面对防守队员时也无法进行强行投篮。例如我国男子篮球队动作技术也很好,战术也多变,虽然在亚洲已基本没有对手,但是对于欧美国家,我们还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应对,主要的是欧美国家他们篮球运动员的整体素质都要高于我们国家的篮球运动员,使我们的动作技术,战术无法发挥出来。由此可见身体素质对于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3.结论
影响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因素有心里素质、身体姿势、投篮手法、身体素质等,所以在投篮教学训练中应加强相关练习。因为无论你技术多么精湛,战术千变万化,但最终的目的就是投篮得分。否则,时机再好,屡投不中,也是枉然。
参考文献:
[1] 《运动心理学》[M].体育系通用教材.
[2] 《篮球》[M].体育系通用教材.人民出版社.
[3] 《篮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孙民治.球类运动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