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时间的认识”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关于时刻和时间的换算,或者根据起止时刻求出经过的时间,或者根据起始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求出终止时间,或者根据经过的时间和终止时刻倒推出起始时刻,在时间和时刻间不断切换的过程中容易引起歧义,而用箭头指示法可有效消除歧义。
[关键词]箭头;时间计算;歧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35-02
关于时刻和时间,课本提供的示例很简单,是最基础的知识,如8:05[→]8:20,求出经过的时间。课本推荐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让学生观察分针转动的格数,一共有3大格,每大格包含5小格,每2个小格之间的时间间隔是5分钟,这样一来,3个大格就有3个5分钟,合起来是15分钟,列成算式是3×5或5×3,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为15分钟。二是直接根据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来列式,如20-5=15(分钟)。这种做法是撇开整点数,直接提取分钟数来计算。
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课本或课后练习册中出现的练习题越来越难,过程越来越复杂,遇到这种整点数有变,而分钟数又是“前小后大”时,学生就会无计可施,而且课本中也没有提供规范标准的统一计算公式或者运算法则。对此,教师也无所适从,自创的方法千奇百怪,莫衷一是。
笔者经常思考:能不能统一标准,优化方法,找到一种师生都认可的算法和基本思路呢?现冒昧举出两例,望同行们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一、格式错误,含义模糊
【例1】钟面上显示的时刻跨度是上午7:00至上午10:00,问:这中间经过了多久?
学生列式:①10时-7时=3时;②10:00-7:00=3:00。
10时、7时是指时刻,两个时刻数相减,得出的怎么会是经过时间呢?而10:00-7:00=3:00更是错得离谱。笔者认为学生列式存在以下问题:(1)书写不规范。10时、7时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时刻,也就是钟点数,即10点钟,7点钟,也可以解读为从0时起到“此时此刻”,即分别经过10个小时、7个小时,这样理解无可厚非,因为汉语本身就有一词多义,一语双关,但学生的书写显然失当。(2)“时”与“小时”含义大不相同。如题干中“7时”可以解读为日常用语中的7点整,但计算出的结果却是3时,“此时”非“彼时”,结果中的“3时”表示3个小时,而不是“3点钟”这个时刻,同一个“时”字在同一个算式中释义截然不同,这种一词多义的集中出现,让学生难以分辨。这和自然数具有基数和序数双重含义如出一辙,因此自然数在发挥序数功能时,要加一个前缀“第”字才能表意准确。“时”字是单音节词,单纯词,具有文言特性,具有时刻和时间段的双重含义。但“小时”的词义却非常单一,专指一段时间。为了表述方便,“小时”有时可以缩写成“时”,就像“分钟”有时简写为“分”一样,但“时”≠“小时”,前者的义项里包含后者,后者不包含前者,在教学时需要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两个词之间的词义关系,以便为后续的学习减少麻烦。
二、书写混杂,乱中生错
【例2】李森周日上午5:25从家中去健身馆健身,10:45折返。李森在健身房锻炼了多长时间?
生1:45-25=20(分),10-5=5(时),5时 20分=5时20分。
生2:10:45-5:25=5:20或10时45分-5时25分=5时20分。
生3::6:00-5:25=35(分);10:45-6:00=4:45;4:45 35分=5:20。
细细品味上述学生的列式,有些思路正确,但要多走弯路;而有些则让人哭笑不得。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标准和规范的格式来解题,因为没有严格的计算流程和计算公式,学生不仅容易做错,而且也很难检查出错误,从而导致失分。
【例3】家住河南郑州的陈光随当地旅游团去朝鲜平壤观光旅游,火车7月25日7:40从郑州火车站出发,第二天(7月26日)中午11:00到达朝鲜平壤。陈光坐火车的时间有多长?
生1:8:00-7:40=20(分),24-8=16(时),16 11=27(时),27时 20分=27:20。
生2:24:00-7:40=16:20,16:20 11:00=27:20。
上述列式让人摸不着头脑,也引起笔者的思考:有什么好方法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呢?
三、改进策略和纠正办法
1.箭头示意,思维外露
为了严格区分“时刻”与“时间”,笔者在计时时,统一用双音节词白话文“小时”“分钟”作为经过的时间段的单位,以避免引起歧义。
对于例3,先找到起止时刻,用箭头连接,然后探寻不同思路,如:
點评: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烦琐,写起来费笔墨,但思路完整清晰,思维外露,如有错误也容易检查出来。
又如:
当然,方法远不止这两种,但采取箭头连接指示,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检验起来也方便得多,学生解题也很顺手,师生的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2.方法简洁,算法优化
笔者特意翻找了三年级上册的课本原题,并摘选两题,让学生用箭头指示法去做,以此验证学生答题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例4】(1)一场NBA季赛,火箭对战湖人,用时90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下午4:20结束,这场球赛的开始时刻是几点几分?
运用箭头指示法解题:
篮球赛是中场休息15分钟的,半场为45分钟,根据NBA赛制,有的学生思维更加缜密:
逆推计算,顺推检查,避免了在列式上大费周章,大伤脑筋。当然,也可列式,如某学生列出一个算式“4小时20分钟-15分钟-90分钟=2小时35分钟(即2时35分)”,列式虽简单,但思维却很复杂,没有一番精细缜密的思考,就列不出这样简洁的算式。
(2)十一黄金周,武汉欢乐谷白场上午8:00开门,开门前就排起了百米长队,赵明从家到欢乐谷需要走20分钟,他家的钟出现故障,比准确时间慢了10分钟,赵明最迟什么时间出发,才能赶在开门前排好队?如果钟快了5分钟,他最迟又该什么时间出发?
运用箭头指示法解题:
当然,在具体计算时,不应限制学生对算法的选取,但有一点必须谨记,学生的作业应展现其思路脉络,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用笔者推举的箭头指示法来求解时间问题,简洁易懂,便于检查验算,而且箭头带有方向,可表示顺推和逆推的逻辑形式,直观形象。同时,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也可不断优化过程。
师生在日常学习中有所疑惑,这是好事,能催生更优化、更先进的解法。平时的教学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教研的阵地和校场,没有学生的生成就没有精彩的课堂。
(责编 黄春香)
[关键词]箭头;时间计算;歧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35-02
关于时刻和时间,课本提供的示例很简单,是最基础的知识,如8:05[→]8:20,求出经过的时间。课本推荐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让学生观察分针转动的格数,一共有3大格,每大格包含5小格,每2个小格之间的时间间隔是5分钟,这样一来,3个大格就有3个5分钟,合起来是15分钟,列成算式是3×5或5×3,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为15分钟。二是直接根据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来列式,如20-5=15(分钟)。这种做法是撇开整点数,直接提取分钟数来计算。
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课本或课后练习册中出现的练习题越来越难,过程越来越复杂,遇到这种整点数有变,而分钟数又是“前小后大”时,学生就会无计可施,而且课本中也没有提供规范标准的统一计算公式或者运算法则。对此,教师也无所适从,自创的方法千奇百怪,莫衷一是。
笔者经常思考:能不能统一标准,优化方法,找到一种师生都认可的算法和基本思路呢?现冒昧举出两例,望同行们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一、格式错误,含义模糊
【例1】钟面上显示的时刻跨度是上午7:00至上午10:00,问:这中间经过了多久?
学生列式:①10时-7时=3时;②10:00-7:00=3:00。
10时、7时是指时刻,两个时刻数相减,得出的怎么会是经过时间呢?而10:00-7:00=3:00更是错得离谱。笔者认为学生列式存在以下问题:(1)书写不规范。10时、7时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时刻,也就是钟点数,即10点钟,7点钟,也可以解读为从0时起到“此时此刻”,即分别经过10个小时、7个小时,这样理解无可厚非,因为汉语本身就有一词多义,一语双关,但学生的书写显然失当。(2)“时”与“小时”含义大不相同。如题干中“7时”可以解读为日常用语中的7点整,但计算出的结果却是3时,“此时”非“彼时”,结果中的“3时”表示3个小时,而不是“3点钟”这个时刻,同一个“时”字在同一个算式中释义截然不同,这种一词多义的集中出现,让学生难以分辨。这和自然数具有基数和序数双重含义如出一辙,因此自然数在发挥序数功能时,要加一个前缀“第”字才能表意准确。“时”字是单音节词,单纯词,具有文言特性,具有时刻和时间段的双重含义。但“小时”的词义却非常单一,专指一段时间。为了表述方便,“小时”有时可以缩写成“时”,就像“分钟”有时简写为“分”一样,但“时”≠“小时”,前者的义项里包含后者,后者不包含前者,在教学时需要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两个词之间的词义关系,以便为后续的学习减少麻烦。
二、书写混杂,乱中生错
【例2】李森周日上午5:25从家中去健身馆健身,10:45折返。李森在健身房锻炼了多长时间?
生1:45-25=20(分),10-5=5(时),5时 20分=5时20分。
生2:10:45-5:25=5:20或10时45分-5时25分=5时20分。
生3::6:00-5:25=35(分);10:45-6:00=4:45;4:45 35分=5:20。
细细品味上述学生的列式,有些思路正确,但要多走弯路;而有些则让人哭笑不得。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标准和规范的格式来解题,因为没有严格的计算流程和计算公式,学生不仅容易做错,而且也很难检查出错误,从而导致失分。
【例3】家住河南郑州的陈光随当地旅游团去朝鲜平壤观光旅游,火车7月25日7:40从郑州火车站出发,第二天(7月26日)中午11:00到达朝鲜平壤。陈光坐火车的时间有多长?
生1:8:00-7:40=20(分),24-8=16(时),16 11=27(时),27时 20分=27:20。
生2:24:00-7:40=16:20,16:20 11:00=27:20。
上述列式让人摸不着头脑,也引起笔者的思考:有什么好方法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呢?
三、改进策略和纠正办法
1.箭头示意,思维外露
为了严格区分“时刻”与“时间”,笔者在计时时,统一用双音节词白话文“小时”“分钟”作为经过的时间段的单位,以避免引起歧义。
对于例3,先找到起止时刻,用箭头连接,然后探寻不同思路,如:
點评: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烦琐,写起来费笔墨,但思路完整清晰,思维外露,如有错误也容易检查出来。
又如:
当然,方法远不止这两种,但采取箭头连接指示,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检验起来也方便得多,学生解题也很顺手,师生的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2.方法简洁,算法优化
笔者特意翻找了三年级上册的课本原题,并摘选两题,让学生用箭头指示法去做,以此验证学生答题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例4】(1)一场NBA季赛,火箭对战湖人,用时90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下午4:20结束,这场球赛的开始时刻是几点几分?
运用箭头指示法解题:
篮球赛是中场休息15分钟的,半场为45分钟,根据NBA赛制,有的学生思维更加缜密:
逆推计算,顺推检查,避免了在列式上大费周章,大伤脑筋。当然,也可列式,如某学生列出一个算式“4小时20分钟-15分钟-90分钟=2小时35分钟(即2时35分)”,列式虽简单,但思维却很复杂,没有一番精细缜密的思考,就列不出这样简洁的算式。
(2)十一黄金周,武汉欢乐谷白场上午8:00开门,开门前就排起了百米长队,赵明从家到欢乐谷需要走20分钟,他家的钟出现故障,比准确时间慢了10分钟,赵明最迟什么时间出发,才能赶在开门前排好队?如果钟快了5分钟,他最迟又该什么时间出发?
运用箭头指示法解题:
当然,在具体计算时,不应限制学生对算法的选取,但有一点必须谨记,学生的作业应展现其思路脉络,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用笔者推举的箭头指示法来求解时间问题,简洁易懂,便于检查验算,而且箭头带有方向,可表示顺推和逆推的逻辑形式,直观形象。同时,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也可不断优化过程。
师生在日常学习中有所疑惑,这是好事,能催生更优化、更先进的解法。平时的教学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教研的阵地和校场,没有学生的生成就没有精彩的课堂。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