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真审视下的中小学品牌建设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校创品牌已蔚成风气,成为热潮。面对此股“品牌热”,冷静追问大有必要。
  事实上,中小学创品牌并非如商家创品牌样为“利”,而是为“名”。只要成了名校,社会赞誉、媒体采访、领导表扬、家长追捧便会接踵而来,优质生源、评优奖励、职称晋级、职务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但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却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到底享受了什么样的服务,自己说了却不算——就算若干年后长大了能说了,当年的学校也早已物是人非了。
  可见,用品牌热来做教育不一定靠谱。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商品经济社会,追名求利并不可耻。哪怕是教育,能让人在服务社会、完成本职工作时,获得相应的名利作为酬劳,也并不为过。
  我们要做的,是划一条线,清楚中小学品牌建设中哪些是该坚持的,哪些是须摈弃的。
  我们要坚持,学生才是品牌建立的基点。“只有当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基于学生发展时,学校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也才能激活学生内在发展动力,有效提升学生整体动力”(杜时忠、孙银光)。“真正的学校品牌,必须在学生身上体现;学生的真实成长,才是学校最大的品牌”(杨文娟)。
  我们要清醒,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载体和根基。“只有当学校文化坚守教育理想、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时,学校文化自身或其中的育人要素或活动,才可能被建设成为德育品牌”(郑航)。只有以师生生命的成长为基础,“生命自觉”的学校品牌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李唯)。
  我们还要懂得,品牌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建设学校德育品牌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认可,没有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学校品牌将沦为一种应景的装饰”(王晓莉)。所以说,学校品牌建设,不是校长一个人在战斗!
  其实,这些都是教育(学校)发展的常理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深奥的;最本真的,往往是况味最浓的。因此,铭记那些最简单却最本真的道理,才能让我们的品牌建设不至于迷失在商海的迷雾中。
  我们由衷地期望,在《中小学德育》上能看到更多的,基于教育本真的,对学校品牌建设的深度思考和创新性实践的好文章!
  (徐向阳)
其他文献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前,一套由维扬区教育部门组织编写《新二十四孝》被广为传阅,这是全市首家开发的“孝文化”地方课程读本。教材由孩子们自主设计漫画,故事来源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生活细节,同时还配有朗朗上口的“二十四孝童谣”,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缘起:新生活呼唤“新孝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社会常识为载体,以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综合性基础型课程,其学习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学习评价要发挥激励、教育功能,关注个性差异,强调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实施促进学生知、情、行和谐统一的
2012年,许纪霖先生关于法国高考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国人关于哲学教育的大讨论。法国将哲学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诸如“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欲望”“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等考题,极具思辨性、批判性和开放性。这引起了我们对哲学课堂的反思。  以词源考究,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重“爱”,而非“智慧”本身。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是哲学的使命与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2011年10月17日,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这是该校的一项“别出心裁”的“新举措”:小学生有两种佩饰,一种是红领巾,还有一种是绿领巾。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自然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而那些据说是调皮、学习不好的小学生,则佩戴绿领巾,且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该校老师称是为激励学生上进。  真不敢
张添翼在《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我国当前的德育实践中,面临着三种新变化:儿童个性更强,更要自由;教师权威部分丧失;灌输方式隐性化。因此,德育应合理看待灌输的地位与作用,不应盲目反对任何形式、直接的道德知识讲授与道德价值传递。因而应贯彻“最少灌输”的原则,反对程度较重、封闭儿童思维的灌输方式。“最少灌输”原则有四个要求:第一,灌输目的是“引导”儿童形成他律性道德。儿童的道德认知发
摘 要:知与行相统一是品德课程的要求,也是难点。对此,引入“贴姓名牌”讨论,开展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对话教学,并开展后续追踪学习,以此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促进知识的内化,强化道德行为,促进知行统一。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贴姓名牌”讨论法;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37-03  知行统一一直是困扰品德课堂教学的难题。为此,
同伴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这意味着,每个儿童的身边,都需要一些亲密同伴,他们同甘共苦,相扶互助。但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很容易陷入同伴交往的尴尬境遇:不愿意分享,缺乏合作意识,缺少朋友,甘當“宅男宅女”……  在教育场域,教师、家长如何解读并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敢于探索的教育者们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他们的努力告诉我们:教育者不是儿童同伴交往的“局外人”,相反,当为儿童交往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育“磁场”,自
摘 要:学校开展性教育,可通过家校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建立教育基地,注重教师培训;构建课程框架,营造参与式学习氛围;挖掘教育资源,深化专项研究等策略来推进。  关键词:性教育;策略;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66-03  孩子们在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包括道德问题、心理问题等,很多都源于性教育的缺失。性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感动了;很多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太不会感动别人了。细想起来,真的,感动愈来愈成为教育中的稀缺资源了。  我们的心灵随着这个时代的快速转动,被调侃、逗乐、蹦迪、歇斯底里慢慢浸淫了感官;学生们用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唱K、玩游戏占用了他们的课余时光。细想起来,我们真的不会感动了,或者说,我们感动的阈限值被大大地提高了,敏感性下
声音  王定华:把小“守则”做成大文章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发布《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守则》),该《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新版《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