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过渡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zh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晋一朝,政局偏安,佛学兴盛,江南山水,改变着士人们的心态,他们虽仍然谈玄,但是趣味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由内正逐渐发现独立的人格,由外则发现了山水自然之美。因此,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上,东晋士人在探讨玄理时,山水则成为了他们悟道的载体,玄言诗正在逐渐向山水诗过渡。而在这个过渡阶段,既写山水又涉玄思,面对山水,进入玄思的兰亭诗正是这个特殊阶段的代表。
  关键词:东晋;兰亭诗;山水诗;玄言诗;过渡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3-01
  兰亭诗是东晋名士宴集于兰亭,于秀丽山色山色中随性赋咏而成。兰亭诗既反映了东晋士人的审美趣味,也表现了士人借山水抒发人生的感慨,在观赏山水风光的同时体认玄理。因此,兰亭诗可以说是体悟玄理与山水描写的结合,本文就兰亭诗的形成原因、与玄言诗,山水诗的异同等方面来探讨一下兰亭诗的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与影响。
  一
  兰亭诗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原因。首先是江南山水的秀丽风光这一地理环境,“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①而兰亭则位于当时有名的风景胜地——会稽。“会稽境特多名山水,潭壑镜澈,清流贯注,惟剡溪有之”②湖光山色,景色秀丽。常言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文化与地域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其地域特色愈是显著,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气质影响、审美趣味、文学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则是士人心态的转变。永嘉南渡后,偏安政局逐渐形成,偏安心态也随之而成,西晋那种重物欲,狂放纵欲的心态也逐渐转向了重宁静和平的追求。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于北方而言要好得多,门阀士族的生活也多优渥。因此向往闲适的生活要远超过他们的功名欲望,东晋士人们开始探求精神的满足,登山临水,寄情山水的生活趣味开始增加,因此也有了这次流芳百世的兰亭集会。
  二
  兰亭诗并不是传统的玄言诗。说它不是传统,是因为“永嘉时,贵黄老,稍尚玄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③的玄言诗通篇大多玄理,即使少有景物的描写,也大多数是零星点缀,只重谈玄,很少注意到文辞。但在兰亭诗中,玄理与山水有机地融在一起了,在欣赏山水的过程中,激发了诗人心中的玄理,从而由内心的玄理进一步地感悟到宇宙自然的本质。“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醪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④这不是单纯地追求虚幻的玄理,而是在山水游赏中体认玄理。但兰亭诗并没有摆脱玄言诗的桎梏,玄言诗是以道庄思想与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而兰亭诗的整体内容也大多表达了庄子思想以及被道家称赞的隐士的脱离尘世,投身自然的追求,“悠悠大象运”、“临流想奇庄”、“得意岂在鱼”、“朝荣虽云乐”等,这些诗句都是跟道家有关,或者是在道家文章中所出现过的词语。虽然在阐述玄理的广度跟深度上并不一致,但是都或多或少的表现了玄理的主题。作为一种变体的玄言诗,兰亭诗因其诗句随性而咏,故体制短小,但因为是感世而作以及对当下山水的捕捉,景理相融,表现出了士人当下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故兰亭诗与玄言诗的异同,便在此处。
  三
  兰亭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所谓山水诗,大体而言就是描写山水景物的诗歌,但是,不论是山光还是湖景,都是未经过诗人的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也就是说,作者笔下的山水,需保持本来的面貌。而在兰亭诗中,山水却只是一个载体。“散然山水,萧然忘羁”、“理感则一,冥然玄会”、“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他们或借助山水、体悟逍遥,或因记所托、感悟生死。这些士人们,观赏山水,潜意识中仍是从中悟道,继而顺乎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山水在兰亭诗中并非主角,只是士人们悟道的工具,正如孙绰在《兰亭集后序》中所言“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所以兰亭诗中的山水含有太多的理性与玄风,而山水诗却没有这么多对于玄理的追求,它只是单纯的去欣赏和发现山水之美,继而表达审美之后的满足感以及与作者心情暗合的感情。从艺术角度来看,兰亭诗的这种山水与玄理相结合的方式,相对于单纯的玄言诗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而言,更符合艺术美感,它将玄理、自然寄情于山川,使得诗中具有灵秀之味,多了几分生动之感。“人亦有言,得意则欢。佳宾既臻,相与游磬。”这里的“意”应指玄学义理,在与知己朋友们游赏美景中,欣悦于所得到的“意”。
  四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兹”⑤这句话阐述了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更替。从嵇、阮玄言诗的“越名教而任自然⑥”,将自然作为批判现实、反抗世俗的工具,到之后的开始侧重工笔描摹与寓情于景的谢、陶山水田园诗,兰亭诗作为两者之间的过渡,上承玄言诗的“借山水悟道”。但是又因为其特殊的地理原因与时代原因,摒除了玄言诗中的愤世嫉俗与理过其辞,借由会稽的明秀山水来荡涤心灵,从而感悟自然。其中的山水成分,往往是触发玄理的媒介,是自然无处不在的具体体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转化为山水诗。所以兰亭诗又下启山水诗,奠定了山水诗的思想基础。如谢灵运的“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⑦、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⑧,这些写景诗中的理趣,都带有玄学气息的哲学味道。只是兰亭诗中多了一份士人独有的清美之气,山水里沾有玄学的气息。而谢、陶的山水诗中却变成了一种恬淡、闲适之意,山水成为主角,其本来的面目也愈加清晰,在作者的笔下也更加逼真细腻,情景交融。
  兰亭诗以玄学为思想背景,以会稽山水为舞台,作为从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的变体诗,影响了玄言诗的创作方向,推动了山水诗的兴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水经注·浙江水注》
  ②《嘉泰会稽志》卷九
  ③《诗品序》
  ④文中所引用的《兰亭诗》均载逯钦立辑校《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晋诗卷十三”
  ⑤《文心雕龙·明诗》
  ⑥《释私论》
  ⑦《登江中孤屿》
  ⑧《 饮酒》其五
  参考文献:
  [1]逯钦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
  [2][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注,《水经注》,中华书局,2009.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
  [4]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5][清]纪昀等著,《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赵越,女,汉,山东淄博,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中,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构成的主要因素。在平时的教学中,同学们的都占主体地位,而老师就是占主导地位,老师的任务更多的不是在于“教”,而是如何去指导和引导同学们主动学。为此,本文把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出来的心得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心得体会;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
期刊
摘要:音乐课程的有效实施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因材施教的方法,能够在潜意识方面去实现学生有意识的选取音乐内容,保证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当中体会到音乐内涵,从而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了音乐教学对于中职学生的作用,第二部分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音乐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有效提高中职院校音乐课程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音乐课程;学生;教师  中图
期刊
摘要:本文讲述了在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中,学生“自评互评”的评改方式的改革,涵盖六大操作步骤,让我们明白了习作评改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关键词:习作评改;自评;互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45-01  众所周知,作文批阅是高年级语文老师常谈之“色”变的话题。每一次批阅习作就像是打一场仗一样,费时,费力、费神。最后,还成
期刊
摘要:养护管理工作属于一种优化后能够使城市绿化得以持续有效发展的后续管理工作,绿化养护作为整个城市绿化工程项目当中的一个分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本文对结合了城市绿化的特点,在对其养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合了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有着很高的借鉴以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绿化;养
期刊
摘要:《池塘》 是哈金长篇小说创作的开端,作品成功展示了弱势人物邵彬与强权领导斗争过程中自我价值的丧失与幻灭,具有普遍意义。哈金通过细致的刻画和绝妙的书写将小人物的悲剧人生展现得淋漓尽致,对80年代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和群众的奴化心理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冷静的反思。  关键词:哈金;《池塘》;小人物;反抗;自我价值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
期刊
摘要:青少年的“全人”发展,已成为当下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一个社会工作的小组案例,探索如何培养青少年群性发展意识,提升其人际交往的能力,为青少年“全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Friend Friend;青少年群性发展小组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300-01  一、小组背景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重视的不单是知识的
期刊
摘要: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是一部女性意味十足的作品。在《生死场》中,萧红以一个超乎寻常女人的视角和勇气,大胆而直白地透视一个民族的疮疤,为我们刻画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生死场,并指出造成这悲剧的是生活的社会与女性自身的弊病。  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4-01  写于1934年的《生死场》是萧红的
期刊
摘要:《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创作的经典小品文之一,它虽然篇幅较短,但不仅境界清奇、情感真挚,而且蕴含着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痴人说梦感人至深,让人流连忘返。本文将从其行文构思、艺术特点、痴人性情等角度来浅析湖心亭看雪的意境与深意。  关键词:行文构思; 艺术特点; 痴人性情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2-01  一、
期刊
摘要:“长明灯”是宗法社会权力争夺与更迭的文化象征符号。企图通过熄灯夺取宗法权力的“疯子”,并不是一个意在启迪民众,打破乡土秩序的“启蒙者”。“疯子”的命运悲剧恰恰体现了强大的宗法共同体对反叛个体的规训。《长明灯》凸显了鲁迅对“启蒙”本身的根本质疑,更表达了作家对伪启蒙者消解五四“启蒙”之义的批判。  关键词:长明灯;启蒙;宗法秩序;权力争夺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作为民族电影中的优作,《婼玛的十七岁》成功地塑造了婼玛这个人物形象。而从人物形象意蕴的角度,透过人物的行为和情节的发展,导演将婼玛塑造成了一个诗意栖居的追求者的形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自然的人物形象特征;和谐的人物形象特征;孤独的人物形象特征。  关键字:诗意栖居;婼玛;自然;和谐;孤独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