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尝试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同学共同解决问题。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使学生的课堂角色、课堂地位发生重大改变,新的理念、新的角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继续地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能再进行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教学,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下面谈谈一年多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教师作为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教师自身首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建学习小组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之前,我把全班学生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综合全班学生地理成绩排名、兴趣爱好、性别比例、学生间关系等情况合理分配,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7-8人,把学生桌子拼成长方形围坐,学生围坐利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有组织能力的且成绩较好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心思细腻的、为人正直为分数统计员,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都得到锻炼,我会定期轮换分工角色,每个人都有发言、计分、评论等的机会,另外,在主要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果回答不对或者不完整,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二、组织基于学案辅助下的课堂合作学习
课堂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但合作学习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需要较长时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所有的简单的、复杂的问题都抛给学生,应该据教材的重点、学生学习难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置出几个(一般不超过3个)有合作学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
例如,我在上《气压带和风带》一节课时,把简单的概念、规律放在预习案里。如《气压带和风带》这节我这样设计预习案:①阅读教材第33页第一自然段,说出大气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区别。②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力,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在图上表示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和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这两个预习问题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课堂上学生交流后若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则教师组织让其他组学生帮忙解决或者教师简单点拨。我把本节的重点、难点问题:“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移动规律”设置为课堂探究案:①读教材第34~35页1、2、3自然段,结合图2.10,嘗试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学案图B、C(南、北半球上)绘制出来。②观察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变化,尝试完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以北半球为例)为什么? 并在学案中辅以文字、图表帮助学生探究学习。对课堂探究案的运用,课堂上,我则先让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左右,然后组内成员交流5-8分钟,达成一致,其间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探讨后请几个小组到前面展示,其他组点评并赋分,然后教师着重点拨方法、规律,教师在此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点拨,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升华,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规律、原理。尽管课堂上全员参与,进行了激烈的交流、讨论,但是,仍然有些重点知识,学生掌握不太好,我则设置了几道问题放在巩固案里,学生课后根据自身状况,或进行练习或进行自我检测。
三、进行及时的课后反思
记得哪位名师曾说过:教一辈子书可能成不了名师,但是,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足以道出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对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性。
新的课程理念下,我觉得教学反思可以从学案的设计、使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等三方面来进行,如课堂探究案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也是在上过一次课后,感觉不太妥当,经过组内老师集体备课交流,最后确定重新更正为:学生在南北不同半球上绘制大气运动状况,看似问题不同,实质大气运动是一致的,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全班同学讨论的内容在形式上不一样了,能够培养学生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方面,我发现30°N(S)附近大气的运动情况即使在我讲解之后,仍有学生搞不懂,现在想想若能制造一个0°~30°N大气运动的立体教具,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如:第*小某组学生讨论不积极,时间过去了,却没有得到结论。这个时候,课后我会及时跟组长沟通了解情况,必要时,组内人员分工需要再次调整。总之,及时的、有效的课后反思能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也使地理课堂实效性逐步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困惑,这些困惑与问题使课堂效率大大折扣。如: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尽管地理教室能很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回到班级又按照原来位置坐,不利于小组成员课后交流;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导致在小组合作中常会出现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就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当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织协调不够,导致某些学困生成了课堂的听众,没能够独立思考,而直接从较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答案,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传统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如此等等。
以上是近一年来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摸索与实践,总之,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通过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教学这条路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作为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教师自身首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建学习小组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之前,我把全班学生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综合全班学生地理成绩排名、兴趣爱好、性别比例、学生间关系等情况合理分配,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7-8人,把学生桌子拼成长方形围坐,学生围坐利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有组织能力的且成绩较好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心思细腻的、为人正直为分数统计员,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都得到锻炼,我会定期轮换分工角色,每个人都有发言、计分、评论等的机会,另外,在主要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果回答不对或者不完整,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二、组织基于学案辅助下的课堂合作学习
课堂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但合作学习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需要较长时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所有的简单的、复杂的问题都抛给学生,应该据教材的重点、学生学习难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置出几个(一般不超过3个)有合作学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
例如,我在上《气压带和风带》一节课时,把简单的概念、规律放在预习案里。如《气压带和风带》这节我这样设计预习案:①阅读教材第33页第一自然段,说出大气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区别。②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力,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在图上表示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和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这两个预习问题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课堂上学生交流后若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则教师组织让其他组学生帮忙解决或者教师简单点拨。我把本节的重点、难点问题:“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移动规律”设置为课堂探究案:①读教材第34~35页1、2、3自然段,结合图2.10,嘗试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学案图B、C(南、北半球上)绘制出来。②观察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变化,尝试完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以北半球为例)为什么? 并在学案中辅以文字、图表帮助学生探究学习。对课堂探究案的运用,课堂上,我则先让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左右,然后组内成员交流5-8分钟,达成一致,其间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探讨后请几个小组到前面展示,其他组点评并赋分,然后教师着重点拨方法、规律,教师在此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点拨,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升华,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规律、原理。尽管课堂上全员参与,进行了激烈的交流、讨论,但是,仍然有些重点知识,学生掌握不太好,我则设置了几道问题放在巩固案里,学生课后根据自身状况,或进行练习或进行自我检测。
三、进行及时的课后反思
记得哪位名师曾说过:教一辈子书可能成不了名师,但是,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足以道出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对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性。
新的课程理念下,我觉得教学反思可以从学案的设计、使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等三方面来进行,如课堂探究案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也是在上过一次课后,感觉不太妥当,经过组内老师集体备课交流,最后确定重新更正为:学生在南北不同半球上绘制大气运动状况,看似问题不同,实质大气运动是一致的,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全班同学讨论的内容在形式上不一样了,能够培养学生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方面,我发现30°N(S)附近大气的运动情况即使在我讲解之后,仍有学生搞不懂,现在想想若能制造一个0°~30°N大气运动的立体教具,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如:第*小某组学生讨论不积极,时间过去了,却没有得到结论。这个时候,课后我会及时跟组长沟通了解情况,必要时,组内人员分工需要再次调整。总之,及时的、有效的课后反思能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也使地理课堂实效性逐步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困惑,这些困惑与问题使课堂效率大大折扣。如: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尽管地理教室能很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回到班级又按照原来位置坐,不利于小组成员课后交流;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导致在小组合作中常会出现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就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当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织协调不够,导致某些学困生成了课堂的听众,没能够独立思考,而直接从较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答案,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传统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如此等等。
以上是近一年来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摸索与实践,总之,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通过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教学这条路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