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礎教育改革,主要在结构、理念、实施、内容、管理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做出创新和突破。这是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全新挑战,未来教育中,幼儿教师也将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等师范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争取让每一个毕业生都有适应现代教育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原则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随后从两个方面简述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学前心理学;认识和思考
引言:
现代教育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师范教育的教育性、师范性和学科性良好的实现统一。为此,笔者将就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学科体系以及原则做出简单介绍。
一、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学前儿童心理状况发展的特殊性。应当根据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总结出具备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学前教育特殊性准则。笔者具体总结为以下两点[1]。
1.活动性原则。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育中善于利用儿童好动的天性,让儿童的活动中学习,在自主的状态下成长,实践研究表明,学前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在活动之中体现的。因此丰富的体验活动能够有效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幼儿的主体性可以通过活动来训练。好动性与直观性为活动性提供了基础,必要性则是自我中心所强调的。这一原则,恰好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好动性与直观性,以及儿童的自我中心性等主要特点。因而,教育者必须为幼儿提供有价值活动,幼儿的意识可在活动中得到强化。
2.直观性原则。孩子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直线,一目了然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才能确保儿童更喜欢、更容易接受吸收,因此,学前教育的内容必须具备直观性这特点,方便儿童从教学内容里获取感性知识和直接的经验。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好动性这两个特点,因此,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当尽量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认识,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幼儿对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直观性策略是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须要注意的,第一,注重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观察实物或进行实际操作,使获得的印象更加生动、鲜明、具体、容易记忆,以便增强教育效果。第二,注重语言直观,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的讲授中,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解一个问题,给幼儿以感性知识。第三,注重模象直观,为打破空间和时间给事物带来的抽象性,教师应善于利用实际事物的各种模拟形象[2]。
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新师范生也要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熟悉掌握教育教学所必须强调的创新性、主题性以及师范性。
1.主题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整体的系统,师生活动的内外条件联系和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两者之间相互制约。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常会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实不然,如此则违背了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这一基础性原则。从主体性教学来看,学生品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主、自由的活动,这是一个积极自主建构、主动摄取的过程,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学习成长的过程,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僵局,是以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思维,鼓励尊重学生进行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2.创新性。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好的承担教学、教育任务,创造能力自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这项工作具有不确定性,遇到的学生同样不会千篇一律,培养人才更是没有可以完全依照的模板,因此,一个具备创造性的教师才能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因此,教师应具备教学思想上的开放性,教案设计以灵活为宗,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
3.示范性。师范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出达到专业化标准、训练有素、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因此,教学中需注意培养学生教育专业的思想,帮助学生认识教育与社会未来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事业心[3]。
三、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不言而喻,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然而教育心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将教育定义为一种范围广阔的社会事业,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实践教育为理论确立的基础,不断对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主要偏向于理论的学科,在很早以前教育心理学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由要素系统和诸子系统构成。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育心理学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则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领域内需要最大、应用最广、对象最多的一门心理学。”足见虽然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同,但是对其评价都趋向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是融于现代教育并且不可再分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对此也深有体会,能够感受到教育心理学与当今的教育已经密不可分,并且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磨砺,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强有力的推进现代教育的发展[4]。
结束语:教育心理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在现代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经有了十分完整的系统。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体现了丰厚的价值。笔者认为当下,师范学院应当充分认识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在校学生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致力于培养符合现时代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师。教育事业一直处于发展的上升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进步,秉持学习研究的态度,未来学前教育心理学也将迎来更加完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高效课堂构建[J].教育界,2018,000(011):83-84.
[2]尚书.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合作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32):8-9.
[3]付晓倩.高职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实效性的提高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7(28):123-123.
[4]张娟.浅谈幼儿教育与心理学关系研究[J].考试周刊,2017(21):191-19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学前心理学;认识和思考
引言:
现代教育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师范教育的教育性、师范性和学科性良好的实现统一。为此,笔者将就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学科体系以及原则做出简单介绍。
一、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学前儿童心理状况发展的特殊性。应当根据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总结出具备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学前教育特殊性准则。笔者具体总结为以下两点[1]。
1.活动性原则。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育中善于利用儿童好动的天性,让儿童的活动中学习,在自主的状态下成长,实践研究表明,学前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在活动之中体现的。因此丰富的体验活动能够有效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幼儿的主体性可以通过活动来训练。好动性与直观性为活动性提供了基础,必要性则是自我中心所强调的。这一原则,恰好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好动性与直观性,以及儿童的自我中心性等主要特点。因而,教育者必须为幼儿提供有价值活动,幼儿的意识可在活动中得到强化。
2.直观性原则。孩子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直线,一目了然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才能确保儿童更喜欢、更容易接受吸收,因此,学前教育的内容必须具备直观性这特点,方便儿童从教学内容里获取感性知识和直接的经验。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好动性这两个特点,因此,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当尽量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认识,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幼儿对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直观性策略是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须要注意的,第一,注重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观察实物或进行实际操作,使获得的印象更加生动、鲜明、具体、容易记忆,以便增强教育效果。第二,注重语言直观,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的讲授中,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解一个问题,给幼儿以感性知识。第三,注重模象直观,为打破空间和时间给事物带来的抽象性,教师应善于利用实际事物的各种模拟形象[2]。
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新师范生也要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熟悉掌握教育教学所必须强调的创新性、主题性以及师范性。
1.主题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整体的系统,师生活动的内外条件联系和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两者之间相互制约。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常会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实不然,如此则违背了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这一基础性原则。从主体性教学来看,学生品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主、自由的活动,这是一个积极自主建构、主动摄取的过程,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学习成长的过程,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僵局,是以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思维,鼓励尊重学生进行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2.创新性。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好的承担教学、教育任务,创造能力自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这项工作具有不确定性,遇到的学生同样不会千篇一律,培养人才更是没有可以完全依照的模板,因此,一个具备创造性的教师才能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因此,教师应具备教学思想上的开放性,教案设计以灵活为宗,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
3.示范性。师范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出达到专业化标准、训练有素、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因此,教学中需注意培养学生教育专业的思想,帮助学生认识教育与社会未来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事业心[3]。
三、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不言而喻,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然而教育心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将教育定义为一种范围广阔的社会事业,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实践教育为理论确立的基础,不断对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主要偏向于理论的学科,在很早以前教育心理学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由要素系统和诸子系统构成。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育心理学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则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领域内需要最大、应用最广、对象最多的一门心理学。”足见虽然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同,但是对其评价都趋向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是融于现代教育并且不可再分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对此也深有体会,能够感受到教育心理学与当今的教育已经密不可分,并且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磨砺,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强有力的推进现代教育的发展[4]。
结束语:教育心理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在现代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经有了十分完整的系统。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体现了丰厚的价值。笔者认为当下,师范学院应当充分认识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在校学生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致力于培养符合现时代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师。教育事业一直处于发展的上升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进步,秉持学习研究的态度,未来学前教育心理学也将迎来更加完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高效课堂构建[J].教育界,2018,000(011):83-84.
[2]尚书.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合作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32):8-9.
[3]付晓倩.高职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实效性的提高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7(28):123-123.
[4]张娟.浅谈幼儿教育与心理学关系研究[J].考试周刊,2017(2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