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创新是一种积极发现问题、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当今信息社会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是科学思维的工具。数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成为学生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弄懂、记牢,解题应用,还应该鼓励学生去经历创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该如何进行呢?
1培养创新思维的兴趣
1.1创设情景,诱发创新。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抓住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思维材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
1.2营造质疑氛围,保护学生独立思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主动学习,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无论课内课外,对每位学生的优点,予以及时表扬。课堂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艺术地适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指导学生做出科学的质疑,形成师生互相交流的、民主的、现代型的“师生场”,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培养激情创新的过程。
1.3主体参与,自主探究,引发创新。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探索发现。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总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可操作的活动,进而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萌发创新思路。
发散思维反映了创新思维的“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与“选最佳的解题方案”的特点。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解题策略时,要结合应用题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与运用“作草图,发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作用”的思考策略与学习方法。
2合理引导,给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由
创新不是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的范围内。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让学生在思维的空间里创造性的思考问题,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2.1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封闭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束缚在教师预设的教案里,使课堂教学异化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淹埋了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可能性。课堂教学要学生去智慧感悟,就应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如在数学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方式: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尝试着完成某个学习活动,完成预定目标。②在个人尝试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成员交流、探讨问题、协同形成成果。③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讨论结果,互相质疑问题,民主讨论解答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评析,通过师生、生生间多边活动,给予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由。
2.2恰当的运用思维品质。直觉思维能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它要求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情境时,迅速再现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的相关信息对问题实质作出大胆的假设和探试。在数学教学中常常用到直觉思维。如作出重要结论前的猜度、估算以及解决后的知觉检验等等。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就能捕捉到培养学生直学创新思维的时机。
联想是创新思维品质之一,它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扩展,是使不同概念相连接,并从中引出结论的思维。数学教学过程常常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完成新知的认知过程。充分让学生运用知识的相互联系,在联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联想把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引向新的领域,长期训练,学生便能生成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创新思维品质。
2.3配备多层次开放练习。多层次开放性的练习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选择,自己进行思考,并由他们自己来表达的机会。在面对多层次开放性的练习时,学生必须探索、连接、有效地利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解答开放题有利用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3鼓励与尊重,保护学生创新激情
3.1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解答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唯一的。经常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广开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情。
3.2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思维。在实际解决问题,有时需要条件不具备,或学生已学的知识难以求得。这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另辟途径去解决。
3.3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教师要以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朋友。在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前提下,学生才敢于提出想法,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思维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维。
3.4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出现片面性或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性评价,承认学生不平常的解决方法,哪怕结果不完善,都应给予恰当的褒奖,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创新的激情。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很多方法还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吕重九主编.中小学教学研究
2沈文选著.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3曾建坪著.中学数学优化思维教学理论与实践.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
4华中师范大学华中普通教育研究中心出版.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
实践研究
创新是一种积极发现问题、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当今信息社会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是科学思维的工具。数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成为学生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弄懂、记牢,解题应用,还应该鼓励学生去经历创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该如何进行呢?
1培养创新思维的兴趣
1.1创设情景,诱发创新。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抓住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思维材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
1.2营造质疑氛围,保护学生独立思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主动学习,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无论课内课外,对每位学生的优点,予以及时表扬。课堂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艺术地适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指导学生做出科学的质疑,形成师生互相交流的、民主的、现代型的“师生场”,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培养激情创新的过程。
1.3主体参与,自主探究,引发创新。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探索发现。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总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可操作的活动,进而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萌发创新思路。
发散思维反映了创新思维的“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与“选最佳的解题方案”的特点。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解题策略时,要结合应用题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与运用“作草图,发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作用”的思考策略与学习方法。
2合理引导,给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由
创新不是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的范围内。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让学生在思维的空间里创造性的思考问题,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2.1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封闭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束缚在教师预设的教案里,使课堂教学异化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淹埋了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可能性。课堂教学要学生去智慧感悟,就应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如在数学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方式: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尝试着完成某个学习活动,完成预定目标。②在个人尝试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成员交流、探讨问题、协同形成成果。③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讨论结果,互相质疑问题,民主讨论解答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评析,通过师生、生生间多边活动,给予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由。
2.2恰当的运用思维品质。直觉思维能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它要求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情境时,迅速再现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的相关信息对问题实质作出大胆的假设和探试。在数学教学中常常用到直觉思维。如作出重要结论前的猜度、估算以及解决后的知觉检验等等。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就能捕捉到培养学生直学创新思维的时机。
联想是创新思维品质之一,它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扩展,是使不同概念相连接,并从中引出结论的思维。数学教学过程常常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完成新知的认知过程。充分让学生运用知识的相互联系,在联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联想把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引向新的领域,长期训练,学生便能生成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创新思维品质。
2.3配备多层次开放练习。多层次开放性的练习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选择,自己进行思考,并由他们自己来表达的机会。在面对多层次开放性的练习时,学生必须探索、连接、有效地利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解答开放题有利用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3鼓励与尊重,保护学生创新激情
3.1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解答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唯一的。经常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广开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情。
3.2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思维。在实际解决问题,有时需要条件不具备,或学生已学的知识难以求得。这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另辟途径去解决。
3.3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教师要以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朋友。在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前提下,学生才敢于提出想法,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思维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维。
3.4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出现片面性或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性评价,承认学生不平常的解决方法,哪怕结果不完善,都应给予恰当的褒奖,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创新的激情。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很多方法还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吕重九主编.中小学教学研究
2沈文选著.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3曾建坪著.中学数学优化思维教学理论与实践.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
4华中师范大学华中普通教育研究中心出版.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
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