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学生写事写景写人的作文因脱离生活,很多言之无物。破解作文教学“教师烦、学生难”的尬尴,亟需引进“源头活水”。这股源头活水就是丰富新奇、充满童趣的现实生活经历。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模仿学习侦探、导游、画家,启发学生灵动思维,学眼法、说法、笔法,用源头活水浇灌“干瘪的作文园田”,引领学生生动写人说景叙事,作文必将多姿多彩、富有可爱的生活气息。
一.做回侦探,“留心”生活里的那些事
向学生介绍侦探的工作过程,引导他们像侦探一样目光敏锐,善于将每一个蛛丝马迹般的细节串联起来,善于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完整表述,连贯描写,难教的作文一定会有颇丰的教学收获。(1)完整叙事。把一件事写完整十分重要,这是学生写好叙事作文的重要基础,也是表达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起因、经过、结果三环节缺一不可,需要写得完整,这是表达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机敏的目光发现生活中的奇事趣闻,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很生动地表达出完整的事件过程。(2)写出重点。叙事的文章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不可平均着力,而要像侦探那样透过表象,能够抓住发展、高潮两个重点部分详细加以描写,略写起因和结局。(3)生动表达。“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表达。作文教学可以结合小学生生性活泼的这一共性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拘形式,自由生动表达。在《童年趣事》中,可以侧重描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自己的新奇经历。很多学生信手拈来的作文,看似描写平淡无奇的孩童小事,实则趣味横生,让人忍俊不住。
二.学当导游,“欣赏”自然里的那些景
导游介绍风景,条理清晰,生动至极,很值得作文教学借鉴。究其原因,导游十分熟悉风景的特点,用富有张力的海量词汇讲解这些风景,自然魅力无穷。让小学生达到这种水平,显然不切实际。但借鉴导游介绍风景的方法,指导小学生描写风景,提高表达能力,这样的思路是可行的。(1)表现特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风景年年无异,但关键是欣赏风景的人不同。用自己的眼光、个性的语言描写所见景色,让景色贴上个人的标签。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校园》时,笔者指导学生抓住校园的主要景点、文化设施、活动场所以及教室等处,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有的学生用深情的笔触描写梁梅女士汉白玉雕像的外形,言语细腻;有的写出了教学楼群连廊错落的格局,用词严谨;有的则描写教室宽敞明亮的风格,内容温馨……(2)富有张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引人入胜,一语道破黄山囊括了天下名山大川的极致景色,让人顿生“非去黄山一游不可”的念想,这就是徐霞客语言描写的张力。尽管小学生没有成人言语表达水平,但我们不能小瞧现代的孩子。由于现代社会文化、信息比较发达,很多孩子常常出语惊人,用词精妙。把孩子这方面的言语潜质运用好,服务于作文及日常表达,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三.仿模画家,“素描”身边里的那些人
画家线条简洁,寥寥几笔,如有神来之助,一个个形象逼真的人物跃然纸上。启发学生向画家学习,用简洁的“点睛”之笔描写人。(1)学会自画像。引导学生对着镜子给自己画像,必须能够抓住自己的外貌特点,由表及里,神形兼备。不过不是用笔,而是用语言“画”自己。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描写和展示一个客观、真实的“我”。如在第九册改写《所见》作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对镜自画”展开想象,由己及人地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因为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的人物必将充满血和肉。(2)能够真解剖。《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人的作文,与其说是写别人,不如说是解剖自己。古往今来,大家笔下的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有血有肉,首先是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仅仅让学生对镜自画还不够,必须学会彻底解剖自己。即平时引导了解“我”的外貌、言谈举止和心理,再换位认识他人(即非“我”),最后具体描写“人”,必然言之有物,充满趣味。
纪台娟,教师,现居江苏涟水。
一.做回侦探,“留心”生活里的那些事
向学生介绍侦探的工作过程,引导他们像侦探一样目光敏锐,善于将每一个蛛丝马迹般的细节串联起来,善于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完整表述,连贯描写,难教的作文一定会有颇丰的教学收获。(1)完整叙事。把一件事写完整十分重要,这是学生写好叙事作文的重要基础,也是表达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起因、经过、结果三环节缺一不可,需要写得完整,这是表达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机敏的目光发现生活中的奇事趣闻,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很生动地表达出完整的事件过程。(2)写出重点。叙事的文章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不可平均着力,而要像侦探那样透过表象,能够抓住发展、高潮两个重点部分详细加以描写,略写起因和结局。(3)生动表达。“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表达。作文教学可以结合小学生生性活泼的这一共性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拘形式,自由生动表达。在《童年趣事》中,可以侧重描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自己的新奇经历。很多学生信手拈来的作文,看似描写平淡无奇的孩童小事,实则趣味横生,让人忍俊不住。
二.学当导游,“欣赏”自然里的那些景
导游介绍风景,条理清晰,生动至极,很值得作文教学借鉴。究其原因,导游十分熟悉风景的特点,用富有张力的海量词汇讲解这些风景,自然魅力无穷。让小学生达到这种水平,显然不切实际。但借鉴导游介绍风景的方法,指导小学生描写风景,提高表达能力,这样的思路是可行的。(1)表现特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风景年年无异,但关键是欣赏风景的人不同。用自己的眼光、个性的语言描写所见景色,让景色贴上个人的标签。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校园》时,笔者指导学生抓住校园的主要景点、文化设施、活动场所以及教室等处,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有的学生用深情的笔触描写梁梅女士汉白玉雕像的外形,言语细腻;有的写出了教学楼群连廊错落的格局,用词严谨;有的则描写教室宽敞明亮的风格,内容温馨……(2)富有张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引人入胜,一语道破黄山囊括了天下名山大川的极致景色,让人顿生“非去黄山一游不可”的念想,这就是徐霞客语言描写的张力。尽管小学生没有成人言语表达水平,但我们不能小瞧现代的孩子。由于现代社会文化、信息比较发达,很多孩子常常出语惊人,用词精妙。把孩子这方面的言语潜质运用好,服务于作文及日常表达,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三.仿模画家,“素描”身边里的那些人
画家线条简洁,寥寥几笔,如有神来之助,一个个形象逼真的人物跃然纸上。启发学生向画家学习,用简洁的“点睛”之笔描写人。(1)学会自画像。引导学生对着镜子给自己画像,必须能够抓住自己的外貌特点,由表及里,神形兼备。不过不是用笔,而是用语言“画”自己。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描写和展示一个客观、真实的“我”。如在第九册改写《所见》作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对镜自画”展开想象,由己及人地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因为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的人物必将充满血和肉。(2)能够真解剖。《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人的作文,与其说是写别人,不如说是解剖自己。古往今来,大家笔下的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有血有肉,首先是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仅仅让学生对镜自画还不够,必须学会彻底解剖自己。即平时引导了解“我”的外貌、言谈举止和心理,再换位认识他人(即非“我”),最后具体描写“人”,必然言之有物,充满趣味。
纪台娟,教师,现居江苏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