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道不一定就是走弯路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年尾,美国《CEO》杂志评出了“2010年度最佳CEO”—— 休·格兰特。这个跟大明星名字相似的美国民营企业家并不被人熟知,他的公司孟山特更不被非业界人士所知晓。这就让人不禁好奇,孟山特是什么公司? 休·格兰特是何许人也?
  
  生物技术巨人
  孟山特公司是美国一家历史悠久的民营家族企业,成立于1901年,以制造生产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制品为主。自1980年代末,开始涉足农作物生物技术研究,开始了一个由化学制品公司到生物技术公司的转型。1996年年底,孟山特公司董事会批准了一项分离化学业务的计划,公司经过整顿,成立了新的生物科技公司,将原来的化工公司分离出去。
  现在,孟山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之一,公司拥有的资产达到120亿美元,公司市值达440亿美元,近几年销售额增长率为18%。2009年公司种子和种子基因的销售额为73亿美元,接近同行业排名第二的公司的两倍;公司每天用于研发的资金超过250万美元。这些成就让孟山特公司曾经赢得了福布斯“最佳年度公司”的称号。
  自上世纪末开始,孟山特公司研制出了含有抗虫害基因的玉米、大豆和棉花等农作物的种子,并开始在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广泛种植。到2009年,全球有25个国家的1400万农民种植了3.3亿英亩孟山特公司的转基因作物,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超出传统农作物的产量带来竞争上的优势。
  当今世界面临日益严重的农业资源短缺问题。孟山特公司已经研制出耐旱、需水较少的农作物,并把这些农作物首先推广于气候炎热、水资源严重匮乏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同时将种植技术捐赠给一个非洲的非政府组织,以便农民们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它也很注重科技在种植领域的应用,例如:在美国,许多种植者可以操纵着配备有电脑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该系统甚至可以向卫星上传数据,借此准确获得单位面积产量的数据,种植者会立刻掌握产量和利润等信息。
  孟山特公司让人们看到了农业产业化的可能,科技改变了游戏规则,整个行业的变革似乎已经来临。在传统意义上,农业就是农业,而在现代观念上,农业不只是农业,还包括第一产业的工业产品和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从土壤改良、肥料有机化、种苗培植(包括转基因)、栽培、标准化生产、收购配送、数码式市场,一直到厨房、餐桌,农业产业已经是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系统了。
  
  双重危机下的重生
  美国的民营企业是主流,但是,发展壮大也会有自己独特的障碍。孟山特公司与许多赫赫有名的企业一样,总裁休·格兰特也经历了“临危受命”的关键时刻,他成功的“力挽狂澜”。
  就在2009年,孟山特公司的经营还处于困顿之中,销售总额下滑了14%,经营利润下降了一半,时任公司CEO享德里克·弗费利也因此而被扫地出门。休·格兰特成为继任者,他在孟山特公司工作多年,从销售人员做起,一路升迁。
  休·格兰特个子很高,衣着简洁,说话带有其家乡苏格兰特有的温和口音。当公司交到他手中时已是四面楚歌。虽然20年来公司已投入了几十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但孟山特的转基因作物种子业务仍然毫无起色。对一家新独立出来的私人公司而言,这些挑战显得特别巨大。公司面临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人才稀有等问题,几乎全世界的民营企业都一样。
  同时,反对者的非议声四起,公司被戏称为“麻烦多”公司,他们警告说:孟山特公司的转基因作物种子将会使人类感染上致命的新型过敏性疾病,并会破坏地球上农作物的多样性,导致其它物种的灭绝。 这种毫无科学知识的宣传,对一般民众来说特别具有煽动作用,尤其这是一个以健康为人第一需要的时代。
  面对重重困境,格兰特首先在内部管理上进行了改革:为了增加高管们的紧迫感,格兰特调整了公司管理团队成员的办公地点,将他们原本分散在办公园区内的不同办公地点,全都集中到了格兰特办公的A号楼的同一层。这样有事就可以紧急召集商量,也给公司员工一种 紧迫的感觉。
  格兰特当时身兼总裁、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3个职务,高管们都直接向格兰特汇报。格兰特把领导团队每周一早上8点举行的会议从一个例行的程序变成了一个高强度的经营总结会,时间是3个小时。每次会议结束时,参加会议的管理者在离开时手里都拿着一份工作任务清单。格兰特说,当时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团队”。他还取消了传统的年度战略规划会议,格兰特称“对Power Point深恶痛绝”,取而代之的是每6个星期举行一次的战略评价非现场会议,每次历时半天。和他合作多年的公司执行副总裁布雷特·贝格曼后来这样评价道:“我很少见到有谁能像格兰特那样拥有一支如此实效并具有合作精神的团队。”
  
  小心绕开雷区
  经过数月数次战略评价会议,格兰特为孟山特公司制定了一个全新战略。格兰特的计划是围绕着3项重大决议展开的:第一项是大幅降低除草剂业务的成本;第二项是保持公司对生物技术的总投资额不变;第三项 (现在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是把投资主要集中在四种经济作物上,即玉米、大豆、棉花和芥花籽,而退出了食品市场。这些作物大多用于工业目的,它们从农户手中转移到加工厂,在那里被加工成动物饲料或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燃料,消费者绝不会直接在商店里看到这些农产品。这也是一种避免和缓解矛盾的权宜之计,让那些盲目反对转基因作物的人士可以渐渐冷静下来。
  格兰特本人何尝不知变革之痛,他曾经这样说道:“食品研究前景广阔,我们的小麦技术可能是我们拥有的最出色的技术之一。但是, 最好的产品,应当选择最好的时机推出。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事实证明,格兰特的决定是正确的。孟山特基本上成了一家面向企业的科技公司,为大型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这一举动减弱了消费者对转基因植物的反对情绪,有关转基因生物的争论已经不再是一个热点。孟山特公司从食品领域撤退的行为,事实上是他导演的“巧妙绕过餐桌”的成功大戏。 绕道不一定就是走弯路。格兰特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可以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服务的,但是,在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和接受的时候,我们可以绕道而行,先从其他领域做起,使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一旦需要重新进入食品领域时,就可以得心应手。
  在格兰特执掌帅印期间,公司的利润增长了两倍,股价则上涨了九倍。预计到2012年公司收益将再翻一番。由于华尔街看好孟山特公司,该股的预期市盈率达到了35倍,是大型股中市盈率最高的股票之一。 格兰特的声望也急速上升。他的管理模式,尤其“绕道不一定就是走弯路”的理念,帮助了美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在困难的时候绝处逢生,走出了新的境地。
  
  另一种挑战
  现在格兰特面对的是另外的一些问题:有人嫉妒孟山特的种子“太好”了,使得公司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当农作物成为一种产品,它的DNA便有了专利权。当种子通过它的DNA排序被认定的时候,就像软件一样如果不付费就不能复制。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的储存和交换种子的方式,以及在土地上自主进行选择和培育的行为都被改变了。孟山特公司已经引起了美国反垄断部门的注意。
  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孟山特公司的业务在美国及南美洲、南亚、非洲发展迅猛,在欧洲则遭遇了全面抵制,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也相当谨慎。 这些情况的发生,并不是因为转基因技术的缺陷,而是传统文化对新技术的习惯性抵制。全世界的科学家已经获得共识,转基因后生成的物质是一种新的品种,会有稳定的结构和新的DNA遗传性,不存在所谓将原来的农业产品带上了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异类物质。如果转基因没有成功,这种物质就不能算新的品种,因此也就没有遗传性,这种转基因没有成功的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目前科学家没有定论。
  格兰特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他的公司从事的转基因种子,都是转基因成功的例子,这些新的种子既有原先种子的优点,又能克服原先的缺陷,对人体的健康毫无消极影响。这又跟许多转型成功公司的境遇非常相似:一方面市场前景良好,另方面却充满了未知障碍的陷阱。格兰特事业的前程依然坎坷,未来孟山特的命运也更值得关注。
  但是我们相信这句话却是真理:绕道不一定就是走弯路!
其他文献
关注民生,自然也应当包括中小民营老板的生活。最近,温州民营商会等机构根据调查研究,发布了温州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家幸福感研究》报告。这个报告显示:在人们眼中已然拥有财富的老板们,他们的“幸福指数”却并不尽如人意。至少温州的大大小小老板,其生活幸福的平均值仅为65.3,勉强刚刚达到“合格”的基准线之上。一时间,“是否有钱了,反而会带来不幸福”的话题被诸多网友热议。  目前在中国工商机构注册的民营企业总
期刊
近十年来,在全球经济体中,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而且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非中国莫属。在大量参与全球制造的同时,一股新的浪潮也在逐渐孕育:以投资为目的的产业在中国开始发展。近年来,除了一向有投资传统的境外专业投资者之外,少数中国本土企业家也开始向投资行业转型,并渐成气候,成为中国市场上一种新的市场力量。     “中国故事”的魅力   为什么从做实业转向做投资? 每一个实业家可能都有各不相同的原因,但从
期刊
民营经济中有一种另类,竞争开发所谓“名人故里”,哗众取宠,谋取利益。这种竞争,不仅生意角斗,连地方政府和老百姓都被卷入进去,实在成了一个民生问题了。  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都已经下达通知,要求不宣传有争议、未认定的名人故里,不命名虚构人物故里,严禁利用反面或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等。从字面上看,只是进行限制和规范,并未禁止。毕竟,各地抢夺名人故里的行为并不触犯任何一条法律,撑死也不过一个“
期刊
中国现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世界企业家同名不同宗,他们出身何处?去往哪里?有何光荣、骄傲与恐惧?在社会与公众对他们时而追捧、时而棒喝的摇摆之间,他们渴望尘归尘、土归土,让一切回归本分与原点。这是一群被套上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助推手”名号却实际上内心有着诸多不安的群体——中国民营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的“起源”  这是一群最近二三十年来被高度关注、频繁提及却整体性面目暧昧、定论摇摆的人,人们管他们
期刊
如果替中国经济画一幅素描,一定是冷热世界两重天。一方面,炒楼市、炒股票、炒收藏、炒矿产、炒农作物……诸多领域的游资,不断搅动着市场,赚钱的人似乎越来越赚钱;另一方面,实业家周旋在资金、政策、技术创新等空间,忙忙碌碌,被调侃为“傻子”。 人们禁不住发出疑问:中国投资市场迅速膨胀现象,到底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中国实体企业难以为继,症结何在?     民企老板缺乏的坚守原则   如今的中国市场,存在一种
期刊
民营企业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啃商学院的教材而企图成为企业家的是四流选择,与成功人士交往而梦想成为企业家的是三流选择,选择自己创业,从小做起不断打拼而想成为企业家的则是二流选择。那么,真正“一流”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是什么选择?我认为,应当是将以上三种“选择”,按轻重缓急排列,进行杂合交融,互相渗透,总结出自己的成功特色。比如,阿里巴巴网络技术公司和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就是中国一流的民营企业。    老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趋加快,跨国投资与海外上市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更加频繁。2010年,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在上海的舞台上闪耀光辉,其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仅是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者,更是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契机。  2011年,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核心,“十二五”规划拉开了序幕,政府将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鼓励与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
期刊
如果企业希望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在市场上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整个企业上下一心,凝聚成企业强大的战斗力,这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无往不胜的基石。    肩担责任不推卸  人们常常会视困境为偶然,处于顺境时,却自然而然地邀功请赏。这点与“主人翁精神”背道而驰。如果企业领导者只能有选择地为某些情况承担责任,却对其他情况闪烁其词,你的公司就不可能培养出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  人们难以
期刊
两年半之前,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接着,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巨幅下挫,创下9·1 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比喻这场危机, 世界目光聚焦美国华尔街,华尔街的激荡岁月就此开始,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华尔街金融重组的路径选择  尽管经济学家都说,世界已经进入了金融全球化时代,但现实
期刊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精”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精细化的核心,就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细分,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  需要被精细化管理的要素,林林总总、千头万绪,要点何在,从何处下手?从“管人”切入,当属上策,因为人乃组织运营的主体,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大难点和命门。      “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