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上流行着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更有人说:“得标准者得天下”。国际标准制定权的争夺,已经演变成了当代国际市场话语权的争夺。本文正是鉴于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性,从标准化制定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标准化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标准化来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标准化;竞争力;国际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发达的国家如欧盟、美国、日本等,他们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争夺、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国家竞争力,纷纷加强了标准化战略的研究,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标准化战略及相关政策。标准,它既可以用来消除贸易中的壁垒,又可以当作保护自身利益、限制他国发展的“护身符”。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国际标准的竞争亦日益激化。同时,近年来,一连串的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诉讼给“中国制造”带来了许多的“麻烦”,特别是在如今全球大范围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减少贸易壁垒,而不能只是冠以国外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的名声。
一、标准化战略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标准化战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的内容,标准化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推动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有利于企业研发﹑推广新技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和企业形象,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一)标准化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根本,而质量的保证在与科学的管理,标准化正是实施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产品质量的管理中,通过标准化过程建立起与质量相关的标准工序﹑岗位,环节等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麦当劳﹑肯德基作为快餐业的顶级行业,为什么他们会做的那么好呢?大家可能众说纷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建设体系,从店面的装修到工作人员的服务用语﹑面包的烘烤时间﹑薯条的油炸时间﹑柜台的高度等等,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营业,使得每一个顾客对企业的产品非常熟悉,对企业的环境非常满意,满足了顾客的多种需要,赢得了顾客的好评。另外,标准化的管理使企业产品的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减少了盲目性和重复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投放市场,顾客不满意的地方及时修正,这一切的变化都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标准化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大量或简单﹑或复杂的重复性劳动,这些重复性的劳动如果不加管理,任由其发展,上到企业管理人员下到车间的一般员工,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相反如果企业管理有序,实现标准的经营与管理,就会减少或者避免工人实际操作中不必要的无效的动作或程序,就会节约工作时间,降低单位成本,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标准化为技术进步积累并提供信息
标准化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Bauer(1980)指出,技术标准和他们相应的草案,包含了关于技术和科学研究现状的信息,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很好的基础。标准既是人类在某领域内技术创新成果长期积累的成果,也是对新时期各种技术方向与水平优劣的评价和总结,并可以过标准的形成放大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技术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刺激和激励科技研发的进一步开展,从而有力地推动技术进步。
标准通过对技术提供信息积累和供给多样性约束,实现了技术集约发展和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并以此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标准的采用可以使生产程序更加精炼、明确,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并且促使相同信息不断的重复使用,获得经验的积累和熟练程度的提高,产生“学习效应”,促进更深程度的专业化分工。此外,一系列标准化活动的开展,同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加强各系统之间的协调,促进规模经济的产生,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生产者的竞争优势进而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见图1.1)
(四)标准化战略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想在一个行业长久的站稳脚跟,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成为创新型企业的根本途径。而企业的创新又与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标准化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参考的依据,提供了榜样,一般来说,有名气的企业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要把自主创新﹑标准化经营管理和企业的长久发展综合起来考虑。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和我们争夺身边的市场。所以在企业竞争日趋激励的前提下,标准化战略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我国的标准化战略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公众的标准化意识淡薄,使标准化战略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实施起来缺乏自觉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打折扣;(2) 技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一方面,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偏低,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性的、重要的技术领域,如高新技术领域,我国存在着技术标准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是明显。另一方面,在国际上,由我国主导制定的技术标准寥寥无几,因此,在绝大多数领域,我国只能被动地执行国外或国际标准;(3)应继续加大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进步、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创造等;(4) 标准化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改革,使标准化由国家行为转变为民间行为,使企业将标准视为与企业的生命一样重要; (5)企业缺乏标准化人才。企业内部的高素质标准化人才紧缺,特别是熟悉WTO规则的高素质型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有些企业也想提高企业的技术标准,想通过采用国际标准,通过相关国家的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但是由于这方面的标准化人才的缺乏,标准化规划只好搁浅。人才缺乏造成有些出口企业技术标准不能提高,产品越来越难打入国际市场。因此,标准化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技术标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完善标准化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措施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对标准化战略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扭转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不利局面、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我国整体的标准水平,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保证标准化策略的顺利实现,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世界标准化新形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积极推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
1.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上来,利用各种各项的宣传媒体,比如: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来营造气氛,提高社会影响力;鼓励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从而推进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企业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2.国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必须通过建立一套可操作的、严格的、可检查的、完整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从而使企业各项工作都按标准办事、凭标准放行,,建立以标准化为管理杠杆的现代企业模式,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抓奖惩落实, 大力建设企业标准化体系及其运行激励机制
企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方向,搜集专业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相关标准体系的发展来编制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在具体完善标准化体系时,企业应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和方法,比如建立与标准化体系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办法》和《标准化考核办法》, 对与企业产品形成过程相关系统的标准执行实施情况, 要严格跟踪管理, 并把跟踪检查的结果与部门及个人的经济责任挂钩,从而实现奖惩。对偏离标准状态的部门和人员, 不但要给予适度的经济制裁, 还要及时纠正其行为, 督促其整改。当然,对于在标准化工作中作出卓越成绩和重大贡献者,应给予重奖, 以此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从而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不断自我完善。
(三)把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策略结合起来
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认知度决定企业参与标准的研究实力,也决定其对标准化组织的影响力。把自主创新技术用来保护知识产权并提升制定标准的发言权,通过标准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取得用户的信任,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世界名牌,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海尔集团,他通过不做无专利的产品,因而知名度,认知度享誉世界。
在海尔,没有专利申请,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就没有结束,专利申请与研发技术成果是一一对应的,每一项技术创新方案都会去申请一项专利,即实行100%的专利申请率。伴随着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展,海尔已经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自2001年起,海尔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6件专利,平均每天开发1.75个新产品。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海尔知识产权战略厚积薄发,特别是专利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海尔的专利拉动产品销售价格、销售收入提高已经占20%以上。在海尔,任何人只要有创新的想法,就可以登陆专利平台申请专利。
同时对于每一项核心的技术创新,不但要申请基础专利,而且也要对关联的外围技术申请专利进行保护,这样给竞争对手留下的可以规避风险的范围就很小,从而利用专利申请与保护策略形成专利保护网,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也可以在庞大的专利池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取在标准化组织中有更多自己企业的标准提案,通过自己的专利和对方的交叉许可,换取市场的生存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企业要注重标准化人才建设
加强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熟悉ISO/IEC的国际标准审议规则、英语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能主持企业
重大标准化项目开发、应用和课题研究等专业综合素质强的高端标准化人才。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与高校联合培养;可以吸纳现有已开设标准化专业的人才;也可以在高校直接建立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基地来培养一大批专业优势明显、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标准化专业人才。另外,企业还要结合人才结构的层次性、梯级性来开发和培养人才,形成具有综合的人才开发体系。
参考文献:
[1]任晓芬,在高新技术发展中企业如何成为标准化工作主体【J】,中国标准化,2007,11
[2]李木华,标准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倍增器【J】,SSM,2008,1
[3]杨柳慧,论标准化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措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12
[4]黄艳艳,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提升我国综合实力【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10
(作者通讯地址: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关键词:标准化;竞争力;国际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发达的国家如欧盟、美国、日本等,他们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争夺、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国家竞争力,纷纷加强了标准化战略的研究,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标准化战略及相关政策。标准,它既可以用来消除贸易中的壁垒,又可以当作保护自身利益、限制他国发展的“护身符”。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国际标准的竞争亦日益激化。同时,近年来,一连串的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诉讼给“中国制造”带来了许多的“麻烦”,特别是在如今全球大范围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减少贸易壁垒,而不能只是冠以国外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的名声。
一、标准化战略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标准化战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的内容,标准化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推动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有利于企业研发﹑推广新技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和企业形象,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一)标准化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根本,而质量的保证在与科学的管理,标准化正是实施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产品质量的管理中,通过标准化过程建立起与质量相关的标准工序﹑岗位,环节等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麦当劳﹑肯德基作为快餐业的顶级行业,为什么他们会做的那么好呢?大家可能众说纷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建设体系,从店面的装修到工作人员的服务用语﹑面包的烘烤时间﹑薯条的油炸时间﹑柜台的高度等等,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营业,使得每一个顾客对企业的产品非常熟悉,对企业的环境非常满意,满足了顾客的多种需要,赢得了顾客的好评。另外,标准化的管理使企业产品的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减少了盲目性和重复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投放市场,顾客不满意的地方及时修正,这一切的变化都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标准化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大量或简单﹑或复杂的重复性劳动,这些重复性的劳动如果不加管理,任由其发展,上到企业管理人员下到车间的一般员工,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相反如果企业管理有序,实现标准的经营与管理,就会减少或者避免工人实际操作中不必要的无效的动作或程序,就会节约工作时间,降低单位成本,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标准化为技术进步积累并提供信息
标准化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Bauer(1980)指出,技术标准和他们相应的草案,包含了关于技术和科学研究现状的信息,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很好的基础。标准既是人类在某领域内技术创新成果长期积累的成果,也是对新时期各种技术方向与水平优劣的评价和总结,并可以过标准的形成放大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技术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刺激和激励科技研发的进一步开展,从而有力地推动技术进步。
标准通过对技术提供信息积累和供给多样性约束,实现了技术集约发展和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并以此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标准的采用可以使生产程序更加精炼、明确,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并且促使相同信息不断的重复使用,获得经验的积累和熟练程度的提高,产生“学习效应”,促进更深程度的专业化分工。此外,一系列标准化活动的开展,同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加强各系统之间的协调,促进规模经济的产生,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生产者的竞争优势进而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见图1.1)
(四)标准化战略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想在一个行业长久的站稳脚跟,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成为创新型企业的根本途径。而企业的创新又与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标准化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参考的依据,提供了榜样,一般来说,有名气的企业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要把自主创新﹑标准化经营管理和企业的长久发展综合起来考虑。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和我们争夺身边的市场。所以在企业竞争日趋激励的前提下,标准化战略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我国的标准化战略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公众的标准化意识淡薄,使标准化战略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实施起来缺乏自觉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打折扣;(2) 技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一方面,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偏低,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性的、重要的技术领域,如高新技术领域,我国存在着技术标准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是明显。另一方面,在国际上,由我国主导制定的技术标准寥寥无几,因此,在绝大多数领域,我国只能被动地执行国外或国际标准;(3)应继续加大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进步、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创造等;(4) 标准化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改革,使标准化由国家行为转变为民间行为,使企业将标准视为与企业的生命一样重要; (5)企业缺乏标准化人才。企业内部的高素质标准化人才紧缺,特别是熟悉WTO规则的高素质型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有些企业也想提高企业的技术标准,想通过采用国际标准,通过相关国家的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但是由于这方面的标准化人才的缺乏,标准化规划只好搁浅。人才缺乏造成有些出口企业技术标准不能提高,产品越来越难打入国际市场。因此,标准化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技术标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完善标准化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措施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对标准化战略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扭转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不利局面、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我国整体的标准水平,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保证标准化策略的顺利实现,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世界标准化新形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积极推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
1.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上来,利用各种各项的宣传媒体,比如: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来营造气氛,提高社会影响力;鼓励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从而推进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企业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2.国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必须通过建立一套可操作的、严格的、可检查的、完整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从而使企业各项工作都按标准办事、凭标准放行,,建立以标准化为管理杠杆的现代企业模式,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抓奖惩落实, 大力建设企业标准化体系及其运行激励机制
企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方向,搜集专业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相关标准体系的发展来编制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在具体完善标准化体系时,企业应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和方法,比如建立与标准化体系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办法》和《标准化考核办法》, 对与企业产品形成过程相关系统的标准执行实施情况, 要严格跟踪管理, 并把跟踪检查的结果与部门及个人的经济责任挂钩,从而实现奖惩。对偏离标准状态的部门和人员, 不但要给予适度的经济制裁, 还要及时纠正其行为, 督促其整改。当然,对于在标准化工作中作出卓越成绩和重大贡献者,应给予重奖, 以此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从而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不断自我完善。
(三)把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策略结合起来
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认知度决定企业参与标准的研究实力,也决定其对标准化组织的影响力。把自主创新技术用来保护知识产权并提升制定标准的发言权,通过标准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取得用户的信任,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世界名牌,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海尔集团,他通过不做无专利的产品,因而知名度,认知度享誉世界。
在海尔,没有专利申请,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就没有结束,专利申请与研发技术成果是一一对应的,每一项技术创新方案都会去申请一项专利,即实行100%的专利申请率。伴随着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展,海尔已经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自2001年起,海尔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6件专利,平均每天开发1.75个新产品。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海尔知识产权战略厚积薄发,特别是专利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海尔的专利拉动产品销售价格、销售收入提高已经占20%以上。在海尔,任何人只要有创新的想法,就可以登陆专利平台申请专利。
同时对于每一项核心的技术创新,不但要申请基础专利,而且也要对关联的外围技术申请专利进行保护,这样给竞争对手留下的可以规避风险的范围就很小,从而利用专利申请与保护策略形成专利保护网,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也可以在庞大的专利池中占有一席之地,争取在标准化组织中有更多自己企业的标准提案,通过自己的专利和对方的交叉许可,换取市场的生存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企业要注重标准化人才建设
加强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熟悉ISO/IEC的国际标准审议规则、英语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能主持企业
重大标准化项目开发、应用和课题研究等专业综合素质强的高端标准化人才。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与高校联合培养;可以吸纳现有已开设标准化专业的人才;也可以在高校直接建立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基地来培养一大批专业优势明显、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标准化专业人才。另外,企业还要结合人才结构的层次性、梯级性来开发和培养人才,形成具有综合的人才开发体系。
参考文献:
[1]任晓芬,在高新技术发展中企业如何成为标准化工作主体【J】,中国标准化,2007,11
[2]李木华,标准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倍增器【J】,SSM,2008,1
[3]杨柳慧,论标准化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措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12
[4]黄艳艳,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提升我国综合实力【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10
(作者通讯地址: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