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往往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枯燥。小学数学学习又是小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学习活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如果让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让学生喜欢数学。因为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呢?针对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上数学
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一种感染力,一种吸引力。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接纳你、喜欢你,他才会听你所教的课,参与你的教学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所教的学科学习中来,愿意跟你学。这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的关键。
怎样让学生喜欢你呢?我觉得,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数学教师更是如此,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有的同学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耐心询问;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就是因为你在意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才愿意接近你、愿意与你交流、从而喜欢上你,喜欢上你教的学科。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満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再次,要求数学老师必须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前要认真、负责任地备好每一节课;课中寓教于乐,用发自内心的善良和真诚去爱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挥洒快乐、热情、专注地师爱;施展幽默的语言艺术,精湛的教学技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鼓励与赞美留给学生;用独特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的你,喜欢上你的课。
二、激起学生兴趣,喜欢上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又印象深刻。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这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有了游戏活动,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不由自主的喜欢上数学课。
三、让教学走向生活,喜欢上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
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同时,利用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中,时刻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把学生喜欢的 “喜洋洋和灰太狼”、“孙悟空和猪八戒” 等角色带进课堂,利用他们来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不断学习创新,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力求使每个孩子都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一、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上数学
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一种感染力,一种吸引力。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接纳你、喜欢你,他才会听你所教的课,参与你的教学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所教的学科学习中来,愿意跟你学。这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的关键。
怎样让学生喜欢你呢?我觉得,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数学教师更是如此,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有的同学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耐心询问;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就是因为你在意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才愿意接近你、愿意与你交流、从而喜欢上你,喜欢上你教的学科。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満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再次,要求数学老师必须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前要认真、负责任地备好每一节课;课中寓教于乐,用发自内心的善良和真诚去爱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挥洒快乐、热情、专注地师爱;施展幽默的语言艺术,精湛的教学技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鼓励与赞美留给学生;用独特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的你,喜欢上你的课。
二、激起学生兴趣,喜欢上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又印象深刻。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这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有了游戏活动,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不由自主的喜欢上数学课。
三、让教学走向生活,喜欢上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
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同时,利用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中,时刻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把学生喜欢的 “喜洋洋和灰太狼”、“孙悟空和猪八戒” 等角色带进课堂,利用他们来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不断学习创新,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力求使每个孩子都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