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卡贝拉演唱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曲目《稻香》为例,进行教学实践的探讨。
关键词:阿卡贝拉;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阿卡贝拉是时下热门的演唱形式,在合唱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作品《稻香》为例,阐述合唱作品的教学案例,周杰伦原唱版本的《稻香》原是一首具有广泛喜爱度的作品,经厦门六中改编演绎的阿卡贝拉版《稻香》则更是一首具有时尚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典型作品,体现着青春校园清新气息,故将此作品作为学习案例进行探讨。
一、探索杯子
在正式开始谱读之前,先引导学生进行了杯子的探索。杯子可以发出什么声音?杯口扣桌子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鼓点那样嘹亮;杯底边沿碰桌子可以发出闷闷的但是集中的声音等等。一个杯子甚至可以模仿出一台完整的架子鼓的声音。一个杯子就拥有丰富的声响和音效,演唱歌曲的主旋律与和声时加入杯子的节奏伴奏。一则手再也不会无处安放,二则此举还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身身体的可能性。平凡的物品,也能造就眼前一亮的视听盛宴。
二、杯子的选择
《稻香》最大的亮点除了优美的阿卡贝拉和声色彩,还有最具代表性的杯子节奏。在此之前,前提是解决如何选择合适的杯子。为找到音色最好的杯子,适合学生练习使用和演出,选择合适的杯子也有些许考究。比如容量大小方面,小号200ml最适合于小学生的手掌弧度,但同样适合给中学生初期练习使用。小号的杯子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很轻易地握牢,所以先选用小号的杯子开始练习。另外考虑亮面或磨砂面、杯壁与杯口的薄厚度等等。
三、三组杯子节奏
贯穿在《稻香》全曲的杯子的打击节奏有三组动作,本文依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将三组动作依次归纳并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乐段衔接处则是为吻合乐句情绪而做的简单的动作首尾变形。
第一组动作口令:“右—拿—放—右—左—拿—放”
[动作释义]
右:右手拍桌;
拿:左手拿高杯子;
放:左手刚才拿高的杯子放回桌面;
右:右手拍桌第二次;
左:左手拍桌;
拿:右手拿高杯子;
放:右手刚才拿高的杯子放回桌面。
第二组动作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动作释义]因为第二组动作频率较快,无法精简为单个字的动作要领,则需要用有节奏感的动作计数来代替动作要领:
“ 1234 5 6 7 8 9 :|| ”。
[实练提示]值得注意的是,动作反复地偶数次(比如第二次、第四次等),需要加上另两个小尾巴动作:右手左手分别快速拍一下杯底。
第三组动作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三二三四五六七八,四二三四五五六七八”
[动作释义]第三组动作中,每个单拍的动作都是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动作之间连接非常紧密,适于《稻香》副歌抒情部分的伴奏,似绽放出马力全开的热情;
综上,三组杯子节奏的探讨、练习再到熟练,其实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教学中可以以挑战过关的方式激励学生练习。
四、四声部识读
一声部-主旋律:突出旋律的连贯感即可,唱出轻松与俏皮的情绪。二声部-女高:二声部的音域相对最高,教学中要请音域较宽、高音音色暗淡的学生来演唱。三声部-女中:对于营造和声的立体感和厚度,中声部不可或缺。四声部-男低:四声部为低音声部,由男生承担演唱。中学男生处于变声期,需作适合学生情况的适当简化和改编。在学习各声部旋律时,要求所有团员都要会唱每个声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作品、理解各声部之间的合作关系,能更好地“听着唱”,逐步建立和声听觉。最后,进行四声部合成。
五、“曲”与“杯”的配合
分别解决“曲”与“杯”后,则要进行“曲”与“杯”的配合。在合成的初阶段,有很多学生会出现已经很熟练的杯子节奏一唱就乱了、忘了、“曲”与“杯”错位的情況,这是正常现象。教师需要找到学生的错误点,分声部指导学生怎样纠正错误、并将难点小节专项解决。完成边唱边用杯子节奏给自己伴奏这件事,是需要同时开动眼、手、脑、口、耳的脑体力结合的精细活,并不是可以不练习就轻易做到的。但与此同时,熟练杯子节奏,其实也是任何人经过努力都能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邱静.浅析阿卡贝拉合唱的特点[J].黄河之声,2018(21):141.
关键词:阿卡贝拉;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阿卡贝拉是时下热门的演唱形式,在合唱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作品《稻香》为例,阐述合唱作品的教学案例,周杰伦原唱版本的《稻香》原是一首具有广泛喜爱度的作品,经厦门六中改编演绎的阿卡贝拉版《稻香》则更是一首具有时尚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典型作品,体现着青春校园清新气息,故将此作品作为学习案例进行探讨。
一、探索杯子
在正式开始谱读之前,先引导学生进行了杯子的探索。杯子可以发出什么声音?杯口扣桌子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鼓点那样嘹亮;杯底边沿碰桌子可以发出闷闷的但是集中的声音等等。一个杯子甚至可以模仿出一台完整的架子鼓的声音。一个杯子就拥有丰富的声响和音效,演唱歌曲的主旋律与和声时加入杯子的节奏伴奏。一则手再也不会无处安放,二则此举还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身身体的可能性。平凡的物品,也能造就眼前一亮的视听盛宴。
二、杯子的选择
《稻香》最大的亮点除了优美的阿卡贝拉和声色彩,还有最具代表性的杯子节奏。在此之前,前提是解决如何选择合适的杯子。为找到音色最好的杯子,适合学生练习使用和演出,选择合适的杯子也有些许考究。比如容量大小方面,小号200ml最适合于小学生的手掌弧度,但同样适合给中学生初期练习使用。小号的杯子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很轻易地握牢,所以先选用小号的杯子开始练习。另外考虑亮面或磨砂面、杯壁与杯口的薄厚度等等。
三、三组杯子节奏
贯穿在《稻香》全曲的杯子的打击节奏有三组动作,本文依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将三组动作依次归纳并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乐段衔接处则是为吻合乐句情绪而做的简单的动作首尾变形。
第一组动作口令:“右—拿—放—右—左—拿—放”
[动作释义]
右:右手拍桌;
拿:左手拿高杯子;
放:左手刚才拿高的杯子放回桌面;
右:右手拍桌第二次;
左:左手拍桌;
拿:右手拿高杯子;
放:右手刚才拿高的杯子放回桌面。
第二组动作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动作释义]因为第二组动作频率较快,无法精简为单个字的动作要领,则需要用有节奏感的动作计数来代替动作要领:
“ 1234 5 6 7 8 9 :|| ”。
[实练提示]值得注意的是,动作反复地偶数次(比如第二次、第四次等),需要加上另两个小尾巴动作:右手左手分别快速拍一下杯底。
第三组动作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三二三四五六七八,四二三四五五六七八”
[动作释义]第三组动作中,每个单拍的动作都是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动作之间连接非常紧密,适于《稻香》副歌抒情部分的伴奏,似绽放出马力全开的热情;
综上,三组杯子节奏的探讨、练习再到熟练,其实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教学中可以以挑战过关的方式激励学生练习。
四、四声部识读
一声部-主旋律:突出旋律的连贯感即可,唱出轻松与俏皮的情绪。二声部-女高:二声部的音域相对最高,教学中要请音域较宽、高音音色暗淡的学生来演唱。三声部-女中:对于营造和声的立体感和厚度,中声部不可或缺。四声部-男低:四声部为低音声部,由男生承担演唱。中学男生处于变声期,需作适合学生情况的适当简化和改编。在学习各声部旋律时,要求所有团员都要会唱每个声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作品、理解各声部之间的合作关系,能更好地“听着唱”,逐步建立和声听觉。最后,进行四声部合成。
五、“曲”与“杯”的配合
分别解决“曲”与“杯”后,则要进行“曲”与“杯”的配合。在合成的初阶段,有很多学生会出现已经很熟练的杯子节奏一唱就乱了、忘了、“曲”与“杯”错位的情況,这是正常现象。教师需要找到学生的错误点,分声部指导学生怎样纠正错误、并将难点小节专项解决。完成边唱边用杯子节奏给自己伴奏这件事,是需要同时开动眼、手、脑、口、耳的脑体力结合的精细活,并不是可以不练习就轻易做到的。但与此同时,熟练杯子节奏,其实也是任何人经过努力都能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邱静.浅析阿卡贝拉合唱的特点[J].黄河之声,2018(2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