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视角下的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针对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大培养策略:一是通过地图的使用、教具的使用充分开发课堂资源,把地理实践力培养落到实处;二是积极挖掘乡土素材,增加“走出去”的可行性,在这一过程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处理好乡土素材与教材的相互关系;三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拓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具体目标的阐述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1],这一要求明确指向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地理实践力”。因此,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成为新课标中的重要内容,值得一线老师认真研究。
  一、地理实践力内涵解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既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又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1]。
  就高中地理课程而言,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野外考察,加深学生对植被、土壤、地貌地质、水文水系等地理条件的区域认知,在城市区位、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条件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这一方式,深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设计模拟实验活动这一教学途径,如“认识地表径流的地理模拟实验”[1]、洋流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土壤成分探究实验等,通过这些模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相对比较完整和规范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调查”这一方式可以跟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及与高中地理学习相结合的选题,如跟乡土结合调查某地的人口情况,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两个角度了解该区域的人口增长情况,探究近些年来在不同的人口政策背景下(一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该地区人口变化的情况,通过走访居民、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通过实践来深入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这一重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
  (一)教师培养意识的缺乏
  虽然2018年出版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但由于提出“地理实践力”的时间才短短几年,大部分的一线老师缺乏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意识。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中的其他三大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与过去传统教学的联系较为紧密,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学习的“新鲜事物”,部分老师哪怕深知这一新观念要关注,但也不知道从何做起。地理教师以往教学经验中对这部分素养培养经历的缺失,加之可借鉴的案例比较少,地理课每周的课时不多,在时间、场地、政策等条件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除了公开教学活动中会看到个别老师重视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进行培养,大部分地理教师很少会主动设计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大部分常态课堂中无法实现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培养。
  (二)学校培养条件的缺乏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需要进行实验考试,基本上学校都会配备相应的实验室,提供教学中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但绝大部分的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地理实验室,即便是为了学校评估达标建设了专门的地理教室,使用率依然不高。在大家固有的观念里,地理学科最多只需要看看地图,是不需要做实验的,调查、考察等活动更是和地理学科关系甚远,加之一些学校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一些以考察、调查为主要方式的户外研学活动采用逐级报批的烦琐制度,审核上也比较严格,大大削减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现今兴起的研学活动与地理学科教学密切相关,但很多学校却把这一活动办成了“春游和秋游”,“研”和“学”的方向搞歪了,更多的变成了“游”和“玩”,次数上最多一学期一次,没有起到真正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目的。
  (三)相关部门助力的缺乏
  自从教育部开始推广2017版的新课标,各级各类学习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一波又一波的推广开来,哪怕在疫情期间,也采用了线上云直播等方式不间断提升一线老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助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当老师们明白新课标的重要性,了解地理实践力应该作为重点来培养,但真正想在教学中实践时,发现能参考的书籍很少,能作为素材来备课的资源很少,能进行实验的器材不完全能买到,能带学生去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场所很少,进行调查研究时愿意配合的人也不多,甚至有些家长依然认为上地理课应该只要在课堂上讲好地理知识就好,这些实践活动属于浪费时间,特别是户外活动,涉及出行的安全,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理解并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这些都成了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阻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只能流于形式、“紙上谈兵”,成了无法真正去实践的理论型“实践力”。
  三、新课标视角下的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一)充分开发课堂资源,把地理实践力培养落到实处
  1.地图的使用
  地理老师都知道地图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地图可以成为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工具。七年级学生都知道需要从地图中提取关键信息——读图名、读比例尺、读方向、读图例和注记,但不少高中生却做不到。
  究其原因,部分老师认为,看地图是高中生理所当然就能做好的事情,高中生缺乏必要的读图方法的训练,看似看了很多地图,但能真正看懂的不多,能从看图过程中提高读图能力和提高地理实践力就更少了,这也是高中生在地理高考中遇到图上信息比较复杂的题目往往得分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所以,传授高中生科学的读图方法,反复进行读图技能训练是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切实有效地落实读图技能的培养。   為了让高中生提高地图的使用技能,创设良好的读图环境也必不可少,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教室内粘贴常用的地图,一般教室内都会粘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而且一贴都是一两年。
  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室布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进行内容周期性变换更替的地理角,比如在学习《常见的地形地貌》时,在地理角上粘贴不同的地貌类型景观图(有地理教室的可以直接在地理教室内布置),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时,可以粘贴上世界自然带分布图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地图学习氛围。其次,可以在课件中突出各种图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相融合,如,在线地图的有效应用,或是在有图表的那一页课件进行重点讲解和循序渐进的难点突破,可以利用动画功能先遮住部分重要图上信息,加大学生的思考力度,让学生自己进行读图、析图甚至指图、说图等训练,摒弃传统的学生看、教师灌的方式,有效地训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第三,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析图,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主要的方式有: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找到地图中一些被细化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建议学生自己去描画一些常规的重要地图,如海陆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全球分布模式图等;创设图图转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如教师给学生一幅画有堰塞体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画出受堰塞体影响下的某一河段在规定时间段内水位变化图,这样的图片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训练了高阶技能,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地理教具的使用
  首先,从学校层面上提高认识,配足地理教学所需要的挂图、教具,如传统的指南针、罗盘、地球仪、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模型、八大行星模型、岩石标本等,以及地理辅助电子工具,如GPS全球经纬度坐标定位系统、谷歌电子地图、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及遥感系统等,为教具进课堂、实验进课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创设良好的条件。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一些常规教具的使用,避免在课堂上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对于教师们比较不熟悉的实验设计更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学习,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游刃有余的应对新理念和新改革。
  (二)积极挖掘乡土素材,增加“走出去”的可行性
  基于“走出去”的户外地理实践活动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地理考察和地理调查还是以学校周边及本地市为主,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挖掘乡土素材成了创设地理实践活动可行条件的基础。把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活动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科学论证能力和分析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研究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挖掘乡土素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新课标要求,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乡土资源是学生熟悉的地域中独特的地理实践力培养资源,挖掘乡土资源不等于随便把学生带到某个景点进行游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正确的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新课标里所倡导的问题式教学,也可以结合到情境材料的设计中,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能多角度看待问题,不仅学习知识,更能培养技能、掌握方法,养成正确的人地观念。
  2.正确处理乡土素材与教材内容的相互关系
  由于地理这一学科在各学校的排课都比较少,为了在有效保障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增加“走出去”的可行性,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课本中的案例不一定要面面俱到的都讲,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与实际学习能力,采用替换、参考、拓展[2]等教学方式将地理教材与乡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些案例直接用乡土的素材来替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也不耽误学习进度。
  (三)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拓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途径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把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既能解决地理课堂时间不够的问题,又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延展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可以达到多学科融合,促进其他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这与高中地理的两大理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不谋而合。上述地理考察和调查类的活动,可以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不但有利于将课堂中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结束语
  在全面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新课标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势在必行,“有条件的学校要上,没有条件的学校要创造条件上”,不管是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还是从“走出去”的户外实践活动中,都应该要找到适合本校生情,符合本地条件的培养策略和途径,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黎丽群.基于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探究[J].教学探究,2021(6):53-54
  作者简介:金跃峰.1976年12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浙江海宁;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中也占据较大的分值比例。议论文作为作文体裁之一,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对此,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应从多方面优化议论文写作方式,提高写作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新课程标准;写作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教学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议论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议论文教
期刊
摘 要:语言迁移是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已学习的语言向新学习的语言进行有效地迁移与学习转化的过程,迁移的发生可以推动学生有效认知第二语言,同时又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现从语言迁移的定义分析入手,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學生的一些常见错误及如何更好地增强语言输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语言文化意识,推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获得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语言思维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一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创新改革热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被视作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运用史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因此,本文将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运用;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引言:高中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作文表达语境日趋具体化、情境化。本文旨在以公民意识为导引,从作文素材、时事新闻等材料中发掘公民意识思考的生发点,引导学生在社会现象、现实素材等情境中进行表达或写作,培养学生客观思考问题、理性辩证看待社会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公民意识;交际语境;理性辩证     近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出现表明了高考作文对学生作文表达语境具体化、情境化的要求,这对作文思维培养的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导致了不同文化融入社会,多元文化浪潮开始向世界,民族文化的力量变得更加重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丰富学生的人文素质负有巨大责任的语文教学中,宣传和普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探讨将传统文化精髓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战略,这有助于中学语言课程的改革,为语文老师教学提出新的方向和想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语文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分析等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地区的差异、学校硬件设施、学生情况等的差异,教材中的某些实验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或者满足学生的需求。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是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提出了高
期刊
摘 要:学生的核心精神素养,是指一个学生通过教育学习活动,适应自己终身技能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必须具备的精神品格和心理能力。在新的教育课程教学理念的正确指导下,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实施下,培养广大学生的社会核心素养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和教学任务的重要任务。高中数学不仅是我们高中的必修基础课,也是我们高考的必修考试科目。学好高中数学对我们将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
期刊
摘 要:部编版语文教材将名著阅读系统化,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大大提升了名著阅读的语文地位,广州中考今年也开始试水8分的名著附加题。种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教师必须正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本文尝试用序列化的读书笔记,以每周一次训练的方式助推,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入名著閱读的目的,实现语文名著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名著阅读;读书笔记;序列化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七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三《三角恒等变换》复习入手,围绕三角恒等变换这个学习主题,对教学情境进行深度分析,从方程与函数角度探究了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并总结出求三角函数最值的方法,培养学生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凸显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三角恒等变换;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不仅要了解知识点,更要通过知识点的规律不断思考、举一反三的挖掘出更多知
期刊
摘 要:本论文以构建“沼泽”微专题为例,结合新课标对学生思维结构评价的要求,依据SOLO分类理论,从五个思维层次阐述了“沼泽”微专题的构建过程,以期对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的构建和学生的思维结构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结构评价;SOLO;微专题;沼泽  近几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试题的不断创新,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微专题作为一种“小切口、大纵深”的教学方式,被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