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暑假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信息技术教研组在管雪讽老师的带领下建了Scratch研究团队,经过半年的研究,取得了市教研部门的认可和支持。2011年4月天宁区教研室承办了常州市Scratch同题异构联校教学活动。局前街小学的何静老师和虹景小学的秦赛玉老师一起执教了Scratch研究课,这次活动引起了常州市信息技术教师的兴趣和热情,将对在常州全市推广Scracthi语言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常州的薛科翼和秦赛玉发来了他们使用Scratch进行教学的感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作为一门技术性课程,我们的教学不能止于教会学生画一个流程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想法在计算机中得到呈现,这是需要大量的编程实践才能实现的。但这个实践的过程,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乏味的,还没等我们把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出来,他们就已经逃离了编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接触到了Scratch这个儿童编程软件,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论语》中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想,Scratch应该是打开儿童编程之门的一件利器了吧。
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MIT)媒体实验室开发的一套新的“程序语言”,它的使用对象是8岁以上的学生,利用这个软件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创造出互动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等令人惊叹的作品。我们可以把Scratch的使用分成三个步骤:先想象你要做的,然后把它变成程序,最后和大家共享。带着个人对这个软件的喜爱,我把它带进了我的课堂,和我的学生一起开始了Scratch编程之旅。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教学中的困惑与收获。
在开展Scratch课堂教学的这一段时间里,快乐不少,但是困惑也不少。第一学期跟六年级同学一起从最简单的范例开始边学边教,从角色的塑造、舞台的挑选、各个模块指令的理解运用以及脚本的搭建,一步一步地尝试着用,模仿着用,学习了十多个范例之后,基本涉及到了八个模块指令的运用,学生有了一定的设计脚本的能力积累。新学期开始后,学生的基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可以试着让他们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了。我给同学们设计了几个主题的创作课,想让他们自由创作,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在修改范例的基础上创作,创新很少,很难跳出模仿阶段。尤其是学生们能设计、控制单个角色在舞台中的表现效果,但对搭建设计多个角色联系起来表达某些有表演效果的脚本就力不从心了。如果不能让学生做到自由创作,灵活运用模块来设计,去完成自己心中想表达的意思,那么我们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面对这个问题我找出两个解决的方法。
一、给问题分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在Scratch学习中,我们要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角色的运动,角色的造型切换之类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明白,我们所编写的每一个程序,是可以用来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而不是只单纯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在教学《会飞的巫婆》这一课时,随着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这个程序积木块的搭建。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样一个程序,我们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的学生就会想到鸟儿的飞翔,鱼儿的游动等一系列的画面。在以后的自由创作中,类似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多帮助学生总结这些规律,才能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丰富学生经验的过程中,不应该是教师把经验直接传递给学生,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与期望值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学生可以利用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达到期望值。这里的“脚手架”,有时只是老师课堂中简单的一些提示,一些启发,一些引导。
二、要给课堂“留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该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Scratch教学中,如果我们还是教师主导着课堂,即使讲得再透彻,学生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参与到研究中。而Scratch学习更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资源,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无论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如果是对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无疑是对自己经验的补充;如果别人的观点不对,也可以吸取错误的教训,使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自身的内省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只有在自己深入探究的前提下,才会有疑问,在不断出现的认知冲突中,学生才能深刻地领悟所学的知识。
现在的课堂,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许多孩子的学习如同被导游领着看景点式的浮光掠影。多数孩子上一个问题还没有思考成熟,就被老师带进了下一个问题。一堂课下来,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收获和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如坠云雾不知所以然。很多的公开课课堂看似流畅,学生看似敏捷,成效看似卓著。其实,只有不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成为课堂的看客。原因是教师没有给课堂“留白”。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发挥的最好时机,是学生用来丰富自身经验、内化所学知识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课堂的40分钟,要给课堂一些“留白”,让学生的思想尽情地飞扬。
我和孩子们的神奇Scratch快乐之旅还没结束,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在等待我们发现,等待我们去开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作为一门技术性课程,我们的教学不能止于教会学生画一个流程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想法在计算机中得到呈现,这是需要大量的编程实践才能实现的。但这个实践的过程,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乏味的,还没等我们把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出来,他们就已经逃离了编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接触到了Scratch这个儿童编程软件,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论语》中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想,Scratch应该是打开儿童编程之门的一件利器了吧。
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MIT)媒体实验室开发的一套新的“程序语言”,它的使用对象是8岁以上的学生,利用这个软件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创造出互动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等令人惊叹的作品。我们可以把Scratch的使用分成三个步骤:先想象你要做的,然后把它变成程序,最后和大家共享。带着个人对这个软件的喜爱,我把它带进了我的课堂,和我的学生一起开始了Scratch编程之旅。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教学中的困惑与收获。
在开展Scratch课堂教学的这一段时间里,快乐不少,但是困惑也不少。第一学期跟六年级同学一起从最简单的范例开始边学边教,从角色的塑造、舞台的挑选、各个模块指令的理解运用以及脚本的搭建,一步一步地尝试着用,模仿着用,学习了十多个范例之后,基本涉及到了八个模块指令的运用,学生有了一定的设计脚本的能力积累。新学期开始后,学生的基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可以试着让他们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了。我给同学们设计了几个主题的创作课,想让他们自由创作,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在修改范例的基础上创作,创新很少,很难跳出模仿阶段。尤其是学生们能设计、控制单个角色在舞台中的表现效果,但对搭建设计多个角色联系起来表达某些有表演效果的脚本就力不从心了。如果不能让学生做到自由创作,灵活运用模块来设计,去完成自己心中想表达的意思,那么我们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面对这个问题我找出两个解决的方法。
一、给问题分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在Scratch学习中,我们要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角色的运动,角色的造型切换之类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明白,我们所编写的每一个程序,是可以用来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而不是只单纯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在教学《会飞的巫婆》这一课时,随着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这个程序积木块的搭建。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样一个程序,我们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的学生就会想到鸟儿的飞翔,鱼儿的游动等一系列的画面。在以后的自由创作中,类似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多帮助学生总结这些规律,才能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丰富学生经验的过程中,不应该是教师把经验直接传递给学生,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与期望值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学生可以利用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达到期望值。这里的“脚手架”,有时只是老师课堂中简单的一些提示,一些启发,一些引导。
二、要给课堂“留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该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Scratch教学中,如果我们还是教师主导着课堂,即使讲得再透彻,学生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参与到研究中。而Scratch学习更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资源,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无论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如果是对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无疑是对自己经验的补充;如果别人的观点不对,也可以吸取错误的教训,使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自身的内省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只有在自己深入探究的前提下,才会有疑问,在不断出现的认知冲突中,学生才能深刻地领悟所学的知识。
现在的课堂,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许多孩子的学习如同被导游领着看景点式的浮光掠影。多数孩子上一个问题还没有思考成熟,就被老师带进了下一个问题。一堂课下来,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收获和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如坠云雾不知所以然。很多的公开课课堂看似流畅,学生看似敏捷,成效看似卓著。其实,只有不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成为课堂的看客。原因是教师没有给课堂“留白”。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发挥的最好时机,是学生用来丰富自身经验、内化所学知识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课堂的40分钟,要给课堂一些“留白”,让学生的思想尽情地飞扬。
我和孩子们的神奇Scratch快乐之旅还没结束,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在等待我们发现,等待我们去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