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Scratch之旅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yd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暑假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信息技术教研组在管雪讽老师的带领下建了Scratch研究团队,经过半年的研究,取得了市教研部门的认可和支持。2011年4月天宁区教研室承办了常州市Scratch同题异构联校教学活动。局前街小学的何静老师和虹景小学的秦赛玉老师一起执教了Scratch研究课,这次活动引起了常州市信息技术教师的兴趣和热情,将对在常州全市推广Scracthi语言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常州的薛科翼和秦赛玉发来了他们使用Scratch进行教学的感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作为一门技术性课程,我们的教学不能止于教会学生画一个流程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想法在计算机中得到呈现,这是需要大量的编程实践才能实现的。但这个实践的过程,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乏味的,还没等我们把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出来,他们就已经逃离了编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接触到了Scratch这个儿童编程软件,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论语》中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想,Scratch应该是打开儿童编程之门的一件利器了吧。
  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MIT)媒体实验室开发的一套新的“程序语言”,它的使用对象是8岁以上的学生,利用这个软件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创造出互动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等令人惊叹的作品。我们可以把Scratch的使用分成三个步骤:先想象你要做的,然后把它变成程序,最后和大家共享。带着个人对这个软件的喜爱,我把它带进了我的课堂,和我的学生一起开始了Scratch编程之旅。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教学中的困惑与收获。
  在开展Scratch课堂教学的这一段时间里,快乐不少,但是困惑也不少。第一学期跟六年级同学一起从最简单的范例开始边学边教,从角色的塑造、舞台的挑选、各个模块指令的理解运用以及脚本的搭建,一步一步地尝试着用,模仿着用,学习了十多个范例之后,基本涉及到了八个模块指令的运用,学生有了一定的设计脚本的能力积累。新学期开始后,学生的基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可以试着让他们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了。我给同学们设计了几个主题的创作课,想让他们自由创作,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在修改范例的基础上创作,创新很少,很难跳出模仿阶段。尤其是学生们能设计、控制单个角色在舞台中的表现效果,但对搭建设计多个角色联系起来表达某些有表演效果的脚本就力不从心了。如果不能让学生做到自由创作,灵活运用模块来设计,去完成自己心中想表达的意思,那么我们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面对这个问题我找出两个解决的方法。
  
  一、给问题分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在Scratch学习中,我们要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角色的运动,角色的造型切换之类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明白,我们所编写的每一个程序,是可以用来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而不是只单纯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在教学《会飞的巫婆》这一课时,随着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这个程序积木块的搭建。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样一个程序,我们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的学生就会想到鸟儿的飞翔,鱼儿的游动等一系列的画面。在以后的自由创作中,类似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多帮助学生总结这些规律,才能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丰富学生经验的过程中,不应该是教师把经验直接传递给学生,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与期望值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学生可以利用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达到期望值。这里的“脚手架”,有时只是老师课堂中简单的一些提示,一些启发,一些引导。
  
  二、要给课堂“留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该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Scratch教学中,如果我们还是教师主导着课堂,即使讲得再透彻,学生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参与到研究中。而Scratch学习更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资源,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无论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如果是对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无疑是对自己经验的补充;如果别人的观点不对,也可以吸取错误的教训,使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自身的内省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只有在自己深入探究的前提下,才会有疑问,在不断出现的认知冲突中,学生才能深刻地领悟所学的知识。
  现在的课堂,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许多孩子的学习如同被导游领着看景点式的浮光掠影。多数孩子上一个问题还没有思考成熟,就被老师带进了下一个问题。一堂课下来,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收获和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如坠云雾不知所以然。很多的公开课课堂看似流畅,学生看似敏捷,成效看似卓著。其实,只有不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成为课堂的看客。原因是教师没有给课堂“留白”。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发挥的最好时机,是学生用来丰富自身经验、内化所学知识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课堂的40分钟,要给课堂一些“留白”,让学生的思想尽情地飞扬。
  我和孩子们的神奇Scratch快乐之旅还没结束,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在等待我们发现,等待我们去开启。
其他文献
当前,录音、录像、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教育媒体在各级各类学科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但是,电教软件资料的建设和管理却是薄弱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投资的重心在硬件建设上,淡化了对电教软件资料的建设和管理,加上九年义务教育资料频繁变动,使原来的电教软件资料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使用,因而电教资料不配套问题尤为突出,没有多少高质量的、真正适合教学的电教资料,并且借用极不方便。为充分发挥电教在学校工作中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教学效益重要的一环就是优化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呢?下面就此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除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外,学生的情感因素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列宁说过:“一個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
期刊
一、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从大学的理论教学到走向实践的讲台,我在这一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教学中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艰难性。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绚丽多彩的。但是历史课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却低得可怜。在很多人眼里历史课是一门非常枯燥乏味的课程,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副科”,这和当前历史课教学中理性过多而感性不足有很大关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
期刊
机房里,可爱的小黄猫在屏幕上快乐地跃动。时进时退,时快时慢。那奶声奶气的猫叫声,让人心情大好。  机房里竟然有猫叫,没搞错吧?不要疑惑,这就是Scratch的神奇了。这个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编程软件,脱去了编程神秘的外衣,增添了搭积木般的快乐。与她亲密接触了一段时间的孩子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说,Scratch,想说爱你很容易!  这个软件源自大洋彼岸,近些年在我国各地播种开花,好多小学开设了这样的课程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去年,我接手了全校公认的一个差班。学生集体观念差,自制力差,学生成绩差。接任这个班以来,我从三个方面加强班级管理,班风明显转变,学生
期刊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逐步兴起。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术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它集合了传统美术教学的优势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为一体、它能产生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因此,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就会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明确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一般来讲,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四个方面内容。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
期刊
地球是立体的,课本却是平面的,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认识中,感受无限的空间,清晰、直观、形象的了解理解地理,变平面为立体?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多媒体被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它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地理教师的得力助手,它不仅辅助教师传授知识,更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行协作,提高认知水平,强化地理认知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辛苦和不易,在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后又一次次的站起来,这一过程我感悟颇深。    一、教师——学生永远的楷模  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工作中,我严于律已、言行一致,以“两个凡是”为原则,(即: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从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即使是
期刊
在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走进中小学校园,就会发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程序仍然是一种很神秘、很让人望而生畏的东西。提起程序设计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师会感到头疼,孩子们对此也是兴趣缺乏。  学习程序设计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孩子们的学习技能,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到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