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重点关注教学的环节设计,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数学认知储备、积累活动经验等,让学生善于思考、善于研究,从而实现数学思维的迅猛发展。
【关键词】精准预设 激发潜能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71-02
课改的洗礼,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激发学习潜能和唤醒经验等,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长足的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谈谈有效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推进作用。
【片段一】紧扣“1”,建构类的概念
师:用学具盒中的圆片,做出一个[14]。
(学生自主活动,并强调“把圆片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师:如果换成正方形,你还能做出来吗?
(学生再次活动,有的画图、有的折纸……)
师:你还能创造出一个[14]吗?
(学生小组活动,有的用长方形纸片,有的用一根直尺,有的用一把铅笔,有的拿出一叠白纸等)
师:直尺也能做出[14]吗?把你的想法和大伙分享一下。
生:我把直尺平均分成4段,每一段就是它的[14]。
师:我们能找出几个[14]呢?
生:4个(分别指出哪4个)。
师:我们刚才回忆了做出[14]的过程。请仔细看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平均分成4份。
生: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1份的数都是[14]。
师:归纳得不错。那我们回头看刚才同学的举例:一把铅笔、一叠白纸、一箱苹果等。你又有什么感触呢?
生:不太一样了,刚才都是一个一个的,这里铅笔不是一支,白纸不是一张,苹果不是一个。
生:都是由多个单一的物体组合在一起的。
师:总结得非常好,那么你能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这种现象呢?
生:一个集体。
生:这个不好!以前老师好像讲过,是一个整体。
师:对啊,一个整体多准确啊!你对一个整体是如何理解的呢?
生:可能是一个桔子,也可能是一杯水。
生:可能是一个苹果,也可能是一筐苹果。
……
师: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整体可以是……
生:1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的组合。
师:真棒!你知道数学家是怎样定义这种现象的吗?
生:单位“1”。
师:相互举例来认识一下“1”。
(学生活动,探讨“1”的存在)
师:认识了“1”,你能用这个知识重新去认识[14]吗?
……
依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活动经验的积淀等有利因素,首先组织学生做出[14],并组织解读[14],从而深化分数的初步认识,也为后面推理提供顺迁移因素,使数学学习有根有据;其次,引导学生比较,在不同的情形下感知类的存在,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建构一个整体的概念;第三,引导学生发散解读一个整体,让学生在真实的例子中明白单个和整体的定义,深化类的建构;第四,指导学生把原有的分数学习连接到“1”的理解上来,使数学学习渐成整体,也逐渐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
案例中学生的手、口都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活了起来。特别是在“一个物体”向“一些物体”的过渡中,学生没有走进同化的死胡同中,而是自觉地建构类的概念,完成了量的扩展,更完成了一次思维的嬗变,使“1”的建构异常顺畅,“1”的理解和记忆尤为深刻。
【片段二】抓牢单位,完善整体架构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单位“1”,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给你12个圆片,你会联想到哪些分数呢?
学生有的用圆片操作,有的画示意图思考,有的则根据题意去思考。
生: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1份是它的[12]。
生: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1份是它的[13]。
生: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14]。
……
师:都知道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了,那么在平均分成12份中,2份是它的(—),3份呢?
生:2份就是2个[112],就是[212];3份是3个[112],是[312]。
……
师:如果把我们全班的数学作业本平均分成11份,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1份就是[111],2份就是2个[111],5份就是5个[111]……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啊?
生:我发现1份就是“1”的几分之一,n份就是n个几分之一。
生:无论是什么分数,它总是n个几分之一。
……
师: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大家知道这样的1份在分数中被称为什么吗?同桌之间相互研究一下,如果还有困难,请再次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它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后得到: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就是分数单位。)
师:再思考一下,分数单位取决于什么呢?由谁直接决定的呢?
(学生探讨后感悟到: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由来。当第一个学生得出[12]后,其他学生会不加思考地推出其他的几分之一,这样的跟风虽然对认识分数单位起到了作用,但因为只局限于几分之一的解读,所以是不全面的。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得出几分之几,并学会分析其中有几个几分之一,当学生能够顺利地解读出一个分数是由n个几分之一组成的,再导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分数意义的建构也就更加丰满了。
【片段三】巧设训练,加速认知建构
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探讨学习,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啊?
(學生自信地回答:想!)
师:那就做一个热身运动吧!(投影出示:读一读,并说出分数单位。[15],[49],[1112],[23200])
(学生小组内互读,解说分数单位,并补充每一个分数是由多少个分数单位构成的)
(写一写,想想自己写的理由是什么)
3个[14]是( ),8个[1101]是( ),[89]是( )个( )。
师:做完这组题目,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入眼力大比拼活动。
投影呈现:1.图中的分数表示正确吗?
2.理一理图中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我们轻松玩一个拿红花的游戏。同桌两个人分别拿出A、B两个材料袋中小红花的[13]。没有拿出来之前,先猜猜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原因在哪儿?
第一次拿完后,两人重新分配小红花的数量,再设计一组问题考考自己。
把训练编排成一种运动——热身运动、比眼力、玩游戏等,能较好地调节学生的身心,让学生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这样才能保证思维的活性,让思考更有力,理解更深入。同时,训练的目的性明确,也能保证思维的针对性,促进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比眼力、玩游戏等又有助于思维逻辑性的发展,从而让练习更具趣味性,让数学学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责编 林 剑)
【关键词】精准预设 激发潜能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71-02
课改的洗礼,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激发学习潜能和唤醒经验等,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长足的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谈谈有效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推进作用。
【片段一】紧扣“1”,建构类的概念
师:用学具盒中的圆片,做出一个[14]。
(学生自主活动,并强调“把圆片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师:如果换成正方形,你还能做出来吗?
(学生再次活动,有的画图、有的折纸……)
师:你还能创造出一个[14]吗?
(学生小组活动,有的用长方形纸片,有的用一根直尺,有的用一把铅笔,有的拿出一叠白纸等)
师:直尺也能做出[14]吗?把你的想法和大伙分享一下。
生:我把直尺平均分成4段,每一段就是它的[14]。
师:我们能找出几个[14]呢?
生:4个(分别指出哪4个)。
师:我们刚才回忆了做出[14]的过程。请仔细看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平均分成4份。
生: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1份的数都是[14]。
师:归纳得不错。那我们回头看刚才同学的举例:一把铅笔、一叠白纸、一箱苹果等。你又有什么感触呢?
生:不太一样了,刚才都是一个一个的,这里铅笔不是一支,白纸不是一张,苹果不是一个。
生:都是由多个单一的物体组合在一起的。
师:总结得非常好,那么你能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这种现象呢?
生:一个集体。
生:这个不好!以前老师好像讲过,是一个整体。
师:对啊,一个整体多准确啊!你对一个整体是如何理解的呢?
生:可能是一个桔子,也可能是一杯水。
生:可能是一个苹果,也可能是一筐苹果。
……
师: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整体可以是……
生:1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的组合。
师:真棒!你知道数学家是怎样定义这种现象的吗?
生:单位“1”。
师:相互举例来认识一下“1”。
(学生活动,探讨“1”的存在)
师:认识了“1”,你能用这个知识重新去认识[14]吗?
……
依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活动经验的积淀等有利因素,首先组织学生做出[14],并组织解读[14],从而深化分数的初步认识,也为后面推理提供顺迁移因素,使数学学习有根有据;其次,引导学生比较,在不同的情形下感知类的存在,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建构一个整体的概念;第三,引导学生发散解读一个整体,让学生在真实的例子中明白单个和整体的定义,深化类的建构;第四,指导学生把原有的分数学习连接到“1”的理解上来,使数学学习渐成整体,也逐渐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
案例中学生的手、口都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活了起来。特别是在“一个物体”向“一些物体”的过渡中,学生没有走进同化的死胡同中,而是自觉地建构类的概念,完成了量的扩展,更完成了一次思维的嬗变,使“1”的建构异常顺畅,“1”的理解和记忆尤为深刻。
【片段二】抓牢单位,完善整体架构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单位“1”,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给你12个圆片,你会联想到哪些分数呢?
学生有的用圆片操作,有的画示意图思考,有的则根据题意去思考。
生: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1份是它的[12]。
生: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1份是它的[13]。
生: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14]。
……
师:都知道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了,那么在平均分成12份中,2份是它的(—),3份呢?
生:2份就是2个[112],就是[212];3份是3个[112],是[312]。
……
师:如果把我们全班的数学作业本平均分成11份,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1份就是[111],2份就是2个[111],5份就是5个[111]……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啊?
生:我发现1份就是“1”的几分之一,n份就是n个几分之一。
生:无论是什么分数,它总是n个几分之一。
……
师: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大家知道这样的1份在分数中被称为什么吗?同桌之间相互研究一下,如果还有困难,请再次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它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后得到: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就是分数单位。)
师:再思考一下,分数单位取决于什么呢?由谁直接决定的呢?
(学生探讨后感悟到: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由来。当第一个学生得出[12]后,其他学生会不加思考地推出其他的几分之一,这样的跟风虽然对认识分数单位起到了作用,但因为只局限于几分之一的解读,所以是不全面的。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得出几分之几,并学会分析其中有几个几分之一,当学生能够顺利地解读出一个分数是由n个几分之一组成的,再导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分数意义的建构也就更加丰满了。
【片段三】巧设训练,加速认知建构
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探讨学习,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啊?
(學生自信地回答:想!)
师:那就做一个热身运动吧!(投影出示:读一读,并说出分数单位。[15],[49],[1112],[23200])
(学生小组内互读,解说分数单位,并补充每一个分数是由多少个分数单位构成的)
(写一写,想想自己写的理由是什么)
3个[14]是( ),8个[1101]是( ),[89]是( )个( )。
师:做完这组题目,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入眼力大比拼活动。
投影呈现:1.图中的分数表示正确吗?
2.理一理图中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我们轻松玩一个拿红花的游戏。同桌两个人分别拿出A、B两个材料袋中小红花的[13]。没有拿出来之前,先猜猜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原因在哪儿?
第一次拿完后,两人重新分配小红花的数量,再设计一组问题考考自己。
把训练编排成一种运动——热身运动、比眼力、玩游戏等,能较好地调节学生的身心,让学生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这样才能保证思维的活性,让思考更有力,理解更深入。同时,训练的目的性明确,也能保证思维的针对性,促进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比眼力、玩游戏等又有助于思维逻辑性的发展,从而让练习更具趣味性,让数学学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