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词教学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统筹规划,启发学生的思维
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从全篇着手,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这样,就会取得好的效果。例如,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一首诗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问题:你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己见。当然,教师还要加以适量的点拔,对一些古字古今差异大的,要帮其理解透彻。
二、创设诗境,增加学生学习乐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课堂也要充分发挥其特殊功能,利用绘画、音乐等多种途径使课堂活跃起来。
(一)通过画面展示意境
古诗词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首要条件,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古诗的学习中。为此,在实际教学前,可让学生以4—6人为一组,绘制诗词意境图。古人作词讲究“诗情画意”,让同学们来画图表现诗词的意境,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词意。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音乐感受意境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一种韵文,至宋代,词与曲分离开来,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仍然可以配乐吟唱。词有词牌即乐调,如《水调歌头》就是词所配的乐调,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读词,借于词可以吟唱的特点,在学习时,教师可以播放宋词为诗歌创作的流行音乐。
三、注重朗读,让学生品味诗意
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很多,而朗读教学法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对于古诗词,同学们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应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用“/”,重音用“?”,延长音用“——”等。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对古诗词的不断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四、运用话题,调动学生抒情积极性
诗词中有不少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话题,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所引发的争论和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名句引发的不同见解和思考设置成话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增进学生对诗词的了解,对作者的了解,对诗词蕴含情感的体验,以达到语文情感教学的真正目的。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我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一个自己茅屋都被大风刮破,“床头屋漏无干处”“娇儿恶卧踏里裂”的人都想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是自不量力还是虚伪呢?通过提问与讨论,引导同学们理解我国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一个人要时时刻刻心怀天下,提高自己的修养,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体会到一个穷困潦倒又心系天下苍生的伟大的“诗圣”形象,激发同学们的忧患意识。同时,顺着这条主线,可进一步发挥,进行思想教育。告诉同学们,我们现在正是“修身”阶段,要心怀天下,事事关心 ,提高自己修养,将来有能力时要心系天下,将个人能力惠及天下大众。
总之,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是一个操作性、功能性极强的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大诗词学习中,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一、统筹规划,启发学生的思维
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从全篇着手,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这样,就会取得好的效果。例如,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一首诗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问题:你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己见。当然,教师还要加以适量的点拔,对一些古字古今差异大的,要帮其理解透彻。
二、创设诗境,增加学生学习乐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课堂也要充分发挥其特殊功能,利用绘画、音乐等多种途径使课堂活跃起来。
(一)通过画面展示意境
古诗词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首要条件,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古诗的学习中。为此,在实际教学前,可让学生以4—6人为一组,绘制诗词意境图。古人作词讲究“诗情画意”,让同学们来画图表现诗词的意境,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词意。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音乐感受意境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一种韵文,至宋代,词与曲分离开来,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仍然可以配乐吟唱。词有词牌即乐调,如《水调歌头》就是词所配的乐调,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读词,借于词可以吟唱的特点,在学习时,教师可以播放宋词为诗歌创作的流行音乐。
三、注重朗读,让学生品味诗意
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很多,而朗读教学法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对于古诗词,同学们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应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用“/”,重音用“?”,延长音用“——”等。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对古诗词的不断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四、运用话题,调动学生抒情积极性
诗词中有不少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话题,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所引发的争论和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名句引发的不同见解和思考设置成话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增进学生对诗词的了解,对作者的了解,对诗词蕴含情感的体验,以达到语文情感教学的真正目的。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我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一个自己茅屋都被大风刮破,“床头屋漏无干处”“娇儿恶卧踏里裂”的人都想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是自不量力还是虚伪呢?通过提问与讨论,引导同学们理解我国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一个人要时时刻刻心怀天下,提高自己的修养,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体会到一个穷困潦倒又心系天下苍生的伟大的“诗圣”形象,激发同学们的忧患意识。同时,顺着这条主线,可进一步发挥,进行思想教育。告诉同学们,我们现在正是“修身”阶段,要心怀天下,事事关心 ,提高自己修养,将来有能力时要心系天下,将个人能力惠及天下大众。
总之,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是一个操作性、功能性极强的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大诗词学习中,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