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音乐教育有了新的设想,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断更新,如该如何培养学生、面对学校资源的贫乏和各方面的困难该如何去做,等等。作为小学科的音乐同样得到重视,这让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信心倍增,音乐教师终于也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挑战困难!
一、音乐课程理念的更新
(一)音乐范畴的重定义。新课程中的音乐是范畴很广的艺术门类,它不仅拥有大量的名曲,也包括非实体的文化现象,如影视音乐、民间流传作品。它是听觉艺术,是通过听觉手段所涉及到的一切可鉴赏的艺术门类、样式、形式、符号等等。音乐的边界不断扩展,当新的意义出现时,它们不是取代旧的意义,而是与之共存。新时期的音乐概念在内容上丰富了,但在意义上却更模糊了。因此,新课标将高中音乐课本重新规划为五个系列模块。每本教材的内容更充实,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充分展示视觉艺术的语言魅力。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定义。高中音乐新课标一改音乐学科只要求学生学会了解、欣赏古今中外音乐的有关作品,而要求学生在欣赏中用音乐专用术语说出自己的观点,在音乐作品的对比中发现中外艺术各自的特色。强调学生对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重视对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了解。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
(一)教材的使用。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教材始终是师生联系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媒介。高中音乐课程相对注重把握学科本体,新的音乐教科书的编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度。教材更是起到教学的导向作用。教学中教师重视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展的需求,运用教材时可灵活的去选用,创造性的去运用,如选择不同出版社教材中的优秀者,综合使用,有时甚至可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抛开”教科书的外在形式自选内容,在保证课程教育功能时音乐本体可以有所延伸,使得教材内容融化在教学活动中,贴近学生,激活课堂,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仍然学到音乐的知识。
(二)重视对学生人文性培养。人文性是音乐课程的基本性质,在整个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处处渗透着人文精神。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情感、愿望、特长、个性等去选择学习模块(课程);其次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态度和教学方法上以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以及使他们保持对音乐持久的关注和兴趣;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运用多方面的开放性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寻找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得到进步。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关注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们也不能忽视音乐学科的发展和变化,不能凭着原有的较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去应对一切。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如音乐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音乐作品的素养等等。教师可通过阅读音乐有关理论著作等提高认识;通过网络、展览等多条渠道接受音乐信息,关注当代音乐发展动向来开阔视野;通过与同行之间的探讨交流思考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解决实际困难
(一)合理开发校本资源。如学校环境资源;图书馆、教参书、杂志、光盘等资源;音乐书籍;专用音乐教室;音乐教学设置等,供教师备课上课,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二)学会利用校外乡土资源。教师可对当地校外资源进行筛选,既能让民族文化传播具有审美价值,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资源走进学校。如少年宫、音乐厅、艺术作坊、当地文物资源、聘请民间艺人、音乐专业工作者和有关人员等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三)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很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了解世界音乐发展动态,可获得最新音乐教育资源,可开展学生作品展和教师教学成果交流等。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欣赏世界著名作品,可以收集相关音乐资料知识,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四)不可忽视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音乐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资源,他们原有的一系列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资源,他们的艺术素养是资源,他们即将展开实施的教学活动、成果也是资源。另外各学校还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师资需要,实行音乐教师资源的共享。
四、高中音乐新课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有利于中国教育取得新的发展
当前,中国教育还受着“应试教育”魔棒的支配,今年是江苏正式启用高中音乐新教材的第一学年,在教材的选用、课时的分配和学分的要求上结合了实际情况来改革,鼓舞了音乐教师们的信心和参与课改热情。正如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陈小兵所说:“上好每一堂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师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的地位。”为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为了我们的自身进步,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实在在地上好每一堂课,做一个学习型、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
一、音乐课程理念的更新
(一)音乐范畴的重定义。新课程中的音乐是范畴很广的艺术门类,它不仅拥有大量的名曲,也包括非实体的文化现象,如影视音乐、民间流传作品。它是听觉艺术,是通过听觉手段所涉及到的一切可鉴赏的艺术门类、样式、形式、符号等等。音乐的边界不断扩展,当新的意义出现时,它们不是取代旧的意义,而是与之共存。新时期的音乐概念在内容上丰富了,但在意义上却更模糊了。因此,新课标将高中音乐课本重新规划为五个系列模块。每本教材的内容更充实,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充分展示视觉艺术的语言魅力。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定义。高中音乐新课标一改音乐学科只要求学生学会了解、欣赏古今中外音乐的有关作品,而要求学生在欣赏中用音乐专用术语说出自己的观点,在音乐作品的对比中发现中外艺术各自的特色。强调学生对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重视对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了解。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
(一)教材的使用。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教材始终是师生联系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媒介。高中音乐课程相对注重把握学科本体,新的音乐教科书的编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度。教材更是起到教学的导向作用。教学中教师重视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展的需求,运用教材时可灵活的去选用,创造性的去运用,如选择不同出版社教材中的优秀者,综合使用,有时甚至可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抛开”教科书的外在形式自选内容,在保证课程教育功能时音乐本体可以有所延伸,使得教材内容融化在教学活动中,贴近学生,激活课堂,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仍然学到音乐的知识。
(二)重视对学生人文性培养。人文性是音乐课程的基本性质,在整个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处处渗透着人文精神。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情感、愿望、特长、个性等去选择学习模块(课程);其次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态度和教学方法上以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以及使他们保持对音乐持久的关注和兴趣;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运用多方面的开放性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寻找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得到进步。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关注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们也不能忽视音乐学科的发展和变化,不能凭着原有的较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去应对一切。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如音乐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音乐作品的素养等等。教师可通过阅读音乐有关理论著作等提高认识;通过网络、展览等多条渠道接受音乐信息,关注当代音乐发展动向来开阔视野;通过与同行之间的探讨交流思考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解决实际困难
(一)合理开发校本资源。如学校环境资源;图书馆、教参书、杂志、光盘等资源;音乐书籍;专用音乐教室;音乐教学设置等,供教师备课上课,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二)学会利用校外乡土资源。教师可对当地校外资源进行筛选,既能让民族文化传播具有审美价值,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资源走进学校。如少年宫、音乐厅、艺术作坊、当地文物资源、聘请民间艺人、音乐专业工作者和有关人员等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三)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很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了解世界音乐发展动态,可获得最新音乐教育资源,可开展学生作品展和教师教学成果交流等。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欣赏世界著名作品,可以收集相关音乐资料知识,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四)不可忽视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音乐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资源,他们原有的一系列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资源,他们的艺术素养是资源,他们即将展开实施的教学活动、成果也是资源。另外各学校还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师资需要,实行音乐教师资源的共享。
四、高中音乐新课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有利于中国教育取得新的发展
当前,中国教育还受着“应试教育”魔棒的支配,今年是江苏正式启用高中音乐新教材的第一学年,在教材的选用、课时的分配和学分的要求上结合了实际情况来改革,鼓舞了音乐教师们的信心和参与课改热情。正如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陈小兵所说:“上好每一堂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师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的地位。”为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为了我们的自身进步,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实在在地上好每一堂课,做一个学习型、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