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仅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熟练地应用于实践生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一些转变,不再单纯的重视学生成绩,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上,希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368
引言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会更加容易掌握信息技术中的知识。
1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时代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以此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分析教育部门下发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现状和教学资源,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主线设立分目标,将教学过程划分成几个小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需要根据教材设置的内容去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将与表格有关的基础知识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同时要着重讲解excel软件所拥有的信息处理功能,引导学生利用excel去完成教师安排的信息加工与表达任务等,自己确定一个小的学习目标,并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相应知识,也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其更好的了解信息技术学科,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
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和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有利就有弊,这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其信息社会责任。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正处在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马上步入成年人群体,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必须要对信息技术保持积极地学习态度和理性的判断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网络谣言和恶意入侵他人电脑盗取信息的行为进行批评,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的网络行为是正确的,是青少年该做的。要通过细心的教诲和引入真实的案例等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良好的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履行个人的信息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学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以小组合作为例,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小组之间通过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信息及其特征》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段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播放《神探夏洛克》中的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有一幕是福尔摩斯分析华生身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福尔摩斯说明了自己从华生的身上得到了哪些信息进而推测出华生的身份。教师在播放了这个视频之后,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发一张信息卡,信息卡上有一些人物的相关信息,然后让小组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说出自己小组信息卡上的人物究竟是谁。教师还可以给每个小组一些实物,像已经坏掉的梨子,一个闪闪发亮的发卡,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并且说出自己得到的信息。最后,教师可以让小组的学生总结一下信息的定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之间可以信息共享,思维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受到更多的启发,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也更加富有激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是应用步骤分析。在借助项目式学习法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下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主题在项目式学习法中,选择项目主题是关键,是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必须花费一定的心思来选择项目主题。具体来说,教师在选择项目主题时,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若教师选择的项目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进而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获取信息”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选择了“出游計划”作为项目主题,由于这一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高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较强,纷纷主动完成自己的出游计划。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规划和设计,指导学生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搭建项目展示平台,进行教学评价。完成项目后,教师还必须为学生搭建项目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在展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利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项目开展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并将其展示在其他同学面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从实用性、创新性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提出合理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意识会进一步增强,在教师评语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站在学科思维角度回顾整个项目学习的过程,进而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优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立足于教材,围绕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加强理实结合,进而全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赵志明.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J].学周刊,2018(1):154-155.
[2]卢义峰.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多姿多彩的艺术字》教学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5):38-40.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368
引言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会更加容易掌握信息技术中的知识。
1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时代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以此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分析教育部门下发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现状和教学资源,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主线设立分目标,将教学过程划分成几个小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需要根据教材设置的内容去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将与表格有关的基础知识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同时要着重讲解excel软件所拥有的信息处理功能,引导学生利用excel去完成教师安排的信息加工与表达任务等,自己确定一个小的学习目标,并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相应知识,也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其更好的了解信息技术学科,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
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和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有利就有弊,这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其信息社会责任。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正处在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马上步入成年人群体,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必须要对信息技术保持积极地学习态度和理性的判断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网络谣言和恶意入侵他人电脑盗取信息的行为进行批评,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的网络行为是正确的,是青少年该做的。要通过细心的教诲和引入真实的案例等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良好的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履行个人的信息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学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以小组合作为例,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小组之间通过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信息及其特征》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段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播放《神探夏洛克》中的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有一幕是福尔摩斯分析华生身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福尔摩斯说明了自己从华生的身上得到了哪些信息进而推测出华生的身份。教师在播放了这个视频之后,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发一张信息卡,信息卡上有一些人物的相关信息,然后让小组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说出自己小组信息卡上的人物究竟是谁。教师还可以给每个小组一些实物,像已经坏掉的梨子,一个闪闪发亮的发卡,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并且说出自己得到的信息。最后,教师可以让小组的学生总结一下信息的定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之间可以信息共享,思维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受到更多的启发,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也更加富有激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是应用步骤分析。在借助项目式学习法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下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主题在项目式学习法中,选择项目主题是关键,是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必须花费一定的心思来选择项目主题。具体来说,教师在选择项目主题时,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若教师选择的项目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进而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获取信息”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选择了“出游計划”作为项目主题,由于这一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高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较强,纷纷主动完成自己的出游计划。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规划和设计,指导学生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搭建项目展示平台,进行教学评价。完成项目后,教师还必须为学生搭建项目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在展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利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项目开展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并将其展示在其他同学面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从实用性、创新性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提出合理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意识会进一步增强,在教师评语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站在学科思维角度回顾整个项目学习的过程,进而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优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立足于教材,围绕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加强理实结合,进而全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赵志明.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J].学周刊,2018(1):154-155.
[2]卢义峰.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多姿多彩的艺术字》教学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