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小学课程体系的基础学科来说,由于学科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征,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课堂教学出现低效、无效的局面,有效教学难以实现。为了转变这种局面,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借助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运用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进而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方法;问题情境;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教学投入换取最大化教学受益,即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不仅能够高效地汲取知识,还能实现自身情感、智力以及思想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实现有效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外,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师应积极寻求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运用高效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一旦对某个问题或是知识点产生兴趣,就会积极投身于对问题解决方法或是知识的深入探究中。而对于缺乏成熟数学思想的小学生来说,借助多样化、高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兴趣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摒弃传统框架束缚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采用建立高效化、趣味化的教学课堂,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上,摆脱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畏惧心理,使课堂教学得以顺畅、高效地进展下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通过对多媒体资源的巧妙利用实现抽象数学知识的直观展示,进而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加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形式展现同底等高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二者之间的转换,使学生直观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共通性,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投身于对知识的探究中。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实现了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的优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形成和建立。
二、创设适宜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情境创设作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且成效较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良好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的深思,使学生产生想要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并随着对问题的思考以及问题的解决而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通过创设合理问题情境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产生,使得高效化教学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课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新课内容前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即给出学生一组数字,如5,50和500,讓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给三个数字添加不同的单位,将三组数字用等号连接起来。在问题情境的激发下,学生也积极思考并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并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分别给上述数字加上米、分米、厘米的单位,或是元、角、分的单位。而此时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单位变成相同的,那么前边的数字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顺势代入新课内容讲解。如此,便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情境的形式呈现了出来,促进了学生思考意识和观念的形成,使得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以改进和提升。
三、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数学知识深度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进行相互探讨、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取除了学习书本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外,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外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经典名言也充分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助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课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折纸的形式感受分数的概念。比如将一张完整的纸进行对折,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每部分占总数的多少;之后继续对折,让学生观察对折后纸被分成几部分,且每一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如何表示。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如此,便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对构建高效课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并认识有效教学概念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方法的采用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并最终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延军.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
[2] 刘丽丽.创设小学数学教学和谐课堂教学氛围[J].学周刊,2017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方法;问题情境;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教学投入换取最大化教学受益,即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不仅能够高效地汲取知识,还能实现自身情感、智力以及思想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实现有效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外,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师应积极寻求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运用高效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一旦对某个问题或是知识点产生兴趣,就会积极投身于对问题解决方法或是知识的深入探究中。而对于缺乏成熟数学思想的小学生来说,借助多样化、高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兴趣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摒弃传统框架束缚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采用建立高效化、趣味化的教学课堂,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上,摆脱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畏惧心理,使课堂教学得以顺畅、高效地进展下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通过对多媒体资源的巧妙利用实现抽象数学知识的直观展示,进而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加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形式展现同底等高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二者之间的转换,使学生直观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共通性,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投身于对知识的探究中。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实现了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的优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形成和建立。
二、创设适宜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情境创设作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且成效较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良好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的深思,使学生产生想要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并随着对问题的思考以及问题的解决而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通过创设合理问题情境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产生,使得高效化教学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课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新课内容前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即给出学生一组数字,如5,50和500,讓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给三个数字添加不同的单位,将三组数字用等号连接起来。在问题情境的激发下,学生也积极思考并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并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分别给上述数字加上米、分米、厘米的单位,或是元、角、分的单位。而此时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单位变成相同的,那么前边的数字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顺势代入新课内容讲解。如此,便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情境的形式呈现了出来,促进了学生思考意识和观念的形成,使得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以改进和提升。
三、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数学知识深度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进行相互探讨、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取除了学习书本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外,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外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经典名言也充分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助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课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折纸的形式感受分数的概念。比如将一张完整的纸进行对折,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每部分占总数的多少;之后继续对折,让学生观察对折后纸被分成几部分,且每一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如何表示。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如此,便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对构建高效课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并认识有效教学概念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方法的采用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并最终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延军.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
[2] 刘丽丽.创设小学数学教学和谐课堂教学氛围[J].学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