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古代诗歌鉴赏 2、诗歌风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鉴赏古代诗歌,不仅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因此部编本初中语文课本增大了古代诗歌学习的容量。但初中生做古代诗歌鉴赏题往往得分较少,这足以说明初中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弱,需要语文老师给予鉴赏的方法技巧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鉴赏者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悟诗歌的形象,欣赏作者的语言,领略作者的表达技巧,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我从四个维度浅谈古代诗歌的鉴赏策略。
一、诗歌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自然形象、诗人的自我形象。读完一首诗,首先要看它塑造的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通常的分析角度有分析形象的色彩、动静、指向、强度、虚实等。形象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感情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表现着冷漠低沉消、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的“红”和“绿”,用不同颜色互相映衬,使诗的意境明丽如画,传达着诗人对江南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形象还常常通过虚实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中“若”字体现了虚实结合的特点,诗人写眼前的大海,又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二、诗歌语言的鉴赏
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练,往往具有暗示性、多义性、跳跃性、隐喻性等特征,分析时应注意这些特征。分析诗歌的语言还应注意诗中用得准确生动的词句。如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中“丽”、“香”、“融”、“暖”、“飞”、“睡”等一系列形容词、动词,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表现了诗人身心沉浸于柔媚春意时的舒坦、快意。分析诗歌的语言,还应注意品味诗眼,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朝代更替的实质,引导学生明白了这句,那么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站在潼关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是何等的感慨万千。
三、诗歌艺术技巧的鉴赏
诗歌艺术技巧包括内容很多,常见的分析角度如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行文构思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采用一句一景的方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采用意象相加的形式。
诗中常用的修辞特点有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比喻、反复等。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拟人修辞表达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比喻、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烘托出无限的美感。
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等。描写又有白描和细描,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者抓住早莺新燕和乱花浅草这四种意象,采用白描把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写了出来。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如杜甫《春夜喜雨》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作者辛弃疾直接抒发了杀敌立功,统一祖国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因赋闲和年老而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
诗中的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用典、比兴、象征、虚实结合等。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在诗歌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需要刻画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使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 少年”等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使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烘托出上阳白发人秋夜难眠的孤独苦闷的心情。
四、诗歌艺术风格的鉴赏
所谓诗歌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具有区别于其他诗人的鲜明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悲壮慷慨风格,含思悲壮,语言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怀才不遇,或感时伤乱,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朴素自然风格,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婉约细腻的风格,具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往往如抽丝,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含蓄委婉风格,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如孟浩然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清新明丽的风格,用清丽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喜悦的心情,意象多为大雨过后的情景。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激越高昂的风格,情绪强烈激昂,声音高亢清越,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清婉秀丽风格,诗韵清亮婉转,意境清秀美丽,如李清照《声声慢》等婉约派词作。浓艳华丽风格,用语美艳靡丽,风格华贵,如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派词人的词作。隽永凝练风格,用语含虚简练,令人回味无悠长,如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教学中常常指导学生比较鉴别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以及同一詩人不同作品的风格,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2、《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均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鉴赏古代诗歌,不仅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因此部编本初中语文课本增大了古代诗歌学习的容量。但初中生做古代诗歌鉴赏题往往得分较少,这足以说明初中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弱,需要语文老师给予鉴赏的方法技巧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鉴赏者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悟诗歌的形象,欣赏作者的语言,领略作者的表达技巧,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我从四个维度浅谈古代诗歌的鉴赏策略。
一、诗歌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自然形象、诗人的自我形象。读完一首诗,首先要看它塑造的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通常的分析角度有分析形象的色彩、动静、指向、强度、虚实等。形象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感情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表现着冷漠低沉消、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的“红”和“绿”,用不同颜色互相映衬,使诗的意境明丽如画,传达着诗人对江南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形象还常常通过虚实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中“若”字体现了虚实结合的特点,诗人写眼前的大海,又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二、诗歌语言的鉴赏
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练,往往具有暗示性、多义性、跳跃性、隐喻性等特征,分析时应注意这些特征。分析诗歌的语言还应注意诗中用得准确生动的词句。如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中“丽”、“香”、“融”、“暖”、“飞”、“睡”等一系列形容词、动词,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表现了诗人身心沉浸于柔媚春意时的舒坦、快意。分析诗歌的语言,还应注意品味诗眼,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朝代更替的实质,引导学生明白了这句,那么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站在潼关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是何等的感慨万千。
三、诗歌艺术技巧的鉴赏
诗歌艺术技巧包括内容很多,常见的分析角度如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行文构思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采用一句一景的方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采用意象相加的形式。
诗中常用的修辞特点有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比喻、反复等。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拟人修辞表达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比喻、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烘托出无限的美感。
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等。描写又有白描和细描,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者抓住早莺新燕和乱花浅草这四种意象,采用白描把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写了出来。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如杜甫《春夜喜雨》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作者辛弃疾直接抒发了杀敌立功,统一祖国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因赋闲和年老而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
诗中的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用典、比兴、象征、虚实结合等。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在诗歌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需要刻画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使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 少年”等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使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烘托出上阳白发人秋夜难眠的孤独苦闷的心情。
四、诗歌艺术风格的鉴赏
所谓诗歌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具有区别于其他诗人的鲜明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悲壮慷慨风格,含思悲壮,语言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怀才不遇,或感时伤乱,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朴素自然风格,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婉约细腻的风格,具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往往如抽丝,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含蓄委婉风格,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如孟浩然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清新明丽的风格,用清丽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喜悦的心情,意象多为大雨过后的情景。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激越高昂的风格,情绪强烈激昂,声音高亢清越,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清婉秀丽风格,诗韵清亮婉转,意境清秀美丽,如李清照《声声慢》等婉约派词作。浓艳华丽风格,用语美艳靡丽,风格华贵,如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派词人的词作。隽永凝练风格,用语含虚简练,令人回味无悠长,如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教学中常常指导学生比较鉴别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以及同一詩人不同作品的风格,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2、《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均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