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迈进,而迈进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学校是人才培养的第一道工序,在一定程度上镀上了人才未来发展可能性的第一层底色。为此,我们应重视人才的培养。中职学校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机电专业人才是摇篮之中最为重要的婴儿之一。提升制造业能力的高低与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密切关系。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是机电专业的基础课本。本文对此进行介绍。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课程;教学现状;实践改革
机电专业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电气控制与PLC教学面临巨大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现阶段的教学问题着手,提升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机电教学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现阶段在机电教学专业中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效果差
本文中的理论教学效果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点,学生电学基础差。中职生大部分为中考的落榜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电气控制与PLC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学基础,比如,电机、低压电器等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基本的电学基础。为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会有意识地穿插相应的电学基础知识,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差。第二点,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在现阶段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大部分的内容停留在几年之前,很少涉及現阶段正在运用的技术。比如,虚拟PLC等等。
(二)实践教学效果差
在实际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运用实践手册开展教学,让学生遵循实践手册中的顺序,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与此同时,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步骤的原因,导致学生只会操作,不懂原理的尴尬局面。
(三)互动教学效果差
本文之中的互动性差具体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两方面的内容。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主要体现在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着力点,忽视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情感,往往采用标准式、流程化的方式授课,导致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差主要体现在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大部分学生依赖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爱出风头,并未给其他学生展示个人想法的空间。
二、现阶段提升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转变理论授课方式,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由于中职生的基础较差,加之原有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的理论知识存在滞后性,中职机电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授课,打造机电教学第二课堂。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运用网络,创设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以开展的PLC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成不同的模块,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成位逻辑指令应用模块、顺序控制继电器指令应用模块、功能运用指令模块、模拟继电器与累加器AC应用模块。学生可以运用个人的课余时间,灵活调整学习的频率和强度,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第二点,引入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渠道,了解新型的电气知识,让学生了解最为接近实际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调整实践授课方式,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中职生的未来是就业。为了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力。中职学校可以实行学徒制,即开展双师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当学生,在企业当员工,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可以构建相应的学徒制软件,为每一学生制定相应的档案,记录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实践表现,并在此过程中,完善本校的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多元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教师在开展电气控制与PLC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在活跃整体教学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电器控制与PLC学习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课前预习互动。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互动。第二点,课中探究互动。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气控制与PLC学习的探讨,并积极地向教师质疑,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第三点,课后评价互动。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全面地看待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对应性的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开展电气控制与PLC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现阶段教学出现的问题着眼,尤其是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整体机电教学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就业,变革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删减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并积极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真正贴合机电工业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机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艳.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课程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2016(25)
[2]姜男.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课程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课程;教学现状;实践改革
机电专业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电气控制与PLC教学面临巨大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现阶段的教学问题着手,提升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机电教学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现阶段在机电教学专业中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效果差
本文中的理论教学效果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点,学生电学基础差。中职生大部分为中考的落榜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电气控制与PLC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学基础,比如,电机、低压电器等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基本的电学基础。为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会有意识地穿插相应的电学基础知识,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差。第二点,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在现阶段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大部分的内容停留在几年之前,很少涉及現阶段正在运用的技术。比如,虚拟PLC等等。
(二)实践教学效果差
在实际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运用实践手册开展教学,让学生遵循实践手册中的顺序,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与此同时,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步骤的原因,导致学生只会操作,不懂原理的尴尬局面。
(三)互动教学效果差
本文之中的互动性差具体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两方面的内容。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主要体现在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着力点,忽视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情感,往往采用标准式、流程化的方式授课,导致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差主要体现在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大部分学生依赖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爱出风头,并未给其他学生展示个人想法的空间。
二、现阶段提升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转变理论授课方式,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由于中职生的基础较差,加之原有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的理论知识存在滞后性,中职机电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授课,打造机电教学第二课堂。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运用网络,创设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以开展的PLC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成不同的模块,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成位逻辑指令应用模块、顺序控制继电器指令应用模块、功能运用指令模块、模拟继电器与累加器AC应用模块。学生可以运用个人的课余时间,灵活调整学习的频率和强度,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第二点,引入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渠道,了解新型的电气知识,让学生了解最为接近实际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调整实践授课方式,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中职生的未来是就业。为了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力。中职学校可以实行学徒制,即开展双师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当学生,在企业当员工,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可以构建相应的学徒制软件,为每一学生制定相应的档案,记录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实践表现,并在此过程中,完善本校的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多元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教师在开展电气控制与PLC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在活跃整体教学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电器控制与PLC学习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课前预习互动。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互动。第二点,课中探究互动。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气控制与PLC学习的探讨,并积极地向教师质疑,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第三点,课后评价互动。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全面地看待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对应性的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开展电气控制与PLC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现阶段教学出现的问题着眼,尤其是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整体机电教学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就业,变革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删减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并积极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真正贴合机电工业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机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艳.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课程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2016(25)
[2]姜男.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课程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