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课,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借助语言文字来感染和教化人的人文学科,但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被视为其他学科的陪衬,想让学生爱它好难,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组织、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挽回学生对语文的淡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此,我摸索适合自己又能发展学生的有效教学之路,以期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让语文教学不再寂寞。
一、演好“前奏”,为语文教学打好底色
语文课堂教学缺少了学生自主的参与,那是苍白无力的,若脱离文本(课文)去思考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就如同盲人摸象,面目全非。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做实课前预习,演好前奏,预习的好坏就会奠定一堂课的基调,决定这堂课活动的效果。我发现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把资料书上字词的读音、意思刻板的抄到书上,课后习题亦是如此,好多学生根本不读课文,没有圈、点、勾、划的习惯,更不必说深入理解课文。不知是没时间去读还是懒惰的缘故,学生总是被动地识读文本,接受预习任务,预习的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我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确立一两位组长,负责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和收集筛选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鼓励组长带头解决问题。我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要经过以下方面的预习(自主学习):了解、识记作者作品,有条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人物简历;带着课后问题阅读课文,读完后思考作答;在文中划出疑难字词,把准读音并理解其在文段中的意思。对个别词语要活学活用,学会迁移;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心得体会记录在课文相应的位置;注意收集、整理课外相关资料,制成积累卡片粘贴在书上,以便复习查阅等。这样,便于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到学习的主流之中,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才不会脱离实际,每位学生才会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
二、厚积薄发,为语文教学增光添彩
语文教学识记的内容相当多,尤其是对古诗文的背诵积累,往往使得一些学生望而却步,学习语文就耐不住寂寞。如果把古文的识记分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分块去记,由浅入深,积少成多,有的放矢的去积累,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增强了理解能力,而且会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若迁移运用,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古诗文的教学尤为重要。教学古诗文时不只停留在对文本理解的表层,更为重要的是深入文本,真正领悟古人的意趣,跟古代贤哲交游对话,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性情受到陶冶,以便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为让学生厚积薄发,我鼓励学生在课前尽兴演讲:话说古今时事,谈论世风人情,学习榜样鞭策上进,讴歌真善鼓舞人心,书写美文感染听众等。另外,在教学中我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歇后语、俗语接龙,字谜猜猜看,古诗词名句赏析,古诗文主旨及思想内容理解,古今名言警句“新解”,美文写作特色点击,中考真题回放等内容丰富的拓展学习。经过学生认真的积累,绝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课堂语言靓丽多彩且表达通顺有情感,理解问题少了偏激,分析问题多了思路,语文教学便成了学生磨练能力的综合舞台。
三、尊重主体,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理论无所非议,但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却面临着两个具体的问题:一是对学生的不放心,“我讲他都不懂、不清楚,不讲他能懂吗?”这是许多老师最大的顾虑,有时我也产生怀疑。二是如放开让学生自学、互帮互助、相互讨论,这样的课堂对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带来挑战。面对前一个问题,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教师讲了也不一定能懂,而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得到的东西他们却掌握的更牢固,更易与他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融合。而对第二个问题,我发现,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听老师讲课不一定有长进,学生坐在那儿没有听进去,也不能围绕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不要怕课堂乱,只要学生是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走,只要学生积极思考,勇于交流,勤查资料,多提问质疑,乐合作探究,“乱”是应该鼓励的,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思维的活跃。我在语文课堂上曾尝试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带动学生积极地思考。这样,有学生积极的参与,主动地探究,学生在教学中会尽兴地比拼智慧、才情,师生在教与学中才能真正达到交流思想、教学相长,才能创造出充满智慧、挑战、人文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就会充满活力与激情。
四、精心设计,为语文教学提升层次
高质量的课堂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也是修正学生思维常态的一种方法,合理、巧妙的教学设计,有时会有“一石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觉得,精心设计课堂,就会达到预设的目标。我在设计教案与教学过程时认真考虑以下问题:体现三维目标,学习任务难度适中,目标达成有梯度,重、难点突破有方法,课堂容量适合学生情况,问题设计体现精、准、妙,学习过程符合规律,对学生知识的生成点拨到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思想先进等。同时,也要考虑班级的个性、学生实际、学生学习态度、所教授的内容特点等问题来设计教学环节。我觉得,用心设计的课堂,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无形中消磨了学生的惰性,把学生引进语文教学的圈子,即使不尽完美,但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高效训练,为语文教学固本强基
课堂训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转化知识为能力的主要途径。我用心编写训练题,课堂中实行精细化训练。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设置少而精的练习、思考讨论题和巩固达标题。练习是学生通过独立看书(预习)所能完成的本课的基础知识;思考讨论题(课堂重点讨论)的层次要求要高一些,有些是通过对书本内容的概括与归纳,有的是对课本现有内容的拓展,有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有的是情感体验等等;巩固达标题则是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掌握的检测。我要求学生练习题必须独立完成并能掌握,因为这是本课的基础。对思考讨论题则必须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巩固达标题则要求每个同学都能按时完成。同时,在课堂训练的环节中,我会及时、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所得的结论,以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知识体系,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夯实了基础。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囿于教育评价的功利性,否则,就走不出学生轻视与教师难教的夹缝。只有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文因子,充分尊重学生,才能摆脱语文只做“嫁妆”的尴尬境地,才能唤醒学生对语文的热情。语文教学的经历告诉我不要怕学生淡漠语文,不要太在意学生怎样评价语文,要用心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习语文变为学生的一种所需,一种喜好,一种文化的熏陶,这样,学习语文才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语文教学便会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课,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借助语言文字来感染和教化人的人文学科,但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被视为其他学科的陪衬,想让学生爱它好难,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组织、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挽回学生对语文的淡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此,我摸索适合自己又能发展学生的有效教学之路,以期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让语文教学不再寂寞。
一、演好“前奏”,为语文教学打好底色
语文课堂教学缺少了学生自主的参与,那是苍白无力的,若脱离文本(课文)去思考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就如同盲人摸象,面目全非。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做实课前预习,演好前奏,预习的好坏就会奠定一堂课的基调,决定这堂课活动的效果。我发现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把资料书上字词的读音、意思刻板的抄到书上,课后习题亦是如此,好多学生根本不读课文,没有圈、点、勾、划的习惯,更不必说深入理解课文。不知是没时间去读还是懒惰的缘故,学生总是被动地识读文本,接受预习任务,预习的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我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确立一两位组长,负责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和收集筛选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鼓励组长带头解决问题。我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要经过以下方面的预习(自主学习):了解、识记作者作品,有条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人物简历;带着课后问题阅读课文,读完后思考作答;在文中划出疑难字词,把准读音并理解其在文段中的意思。对个别词语要活学活用,学会迁移;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心得体会记录在课文相应的位置;注意收集、整理课外相关资料,制成积累卡片粘贴在书上,以便复习查阅等。这样,便于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到学习的主流之中,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才不会脱离实际,每位学生才会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
二、厚积薄发,为语文教学增光添彩
语文教学识记的内容相当多,尤其是对古诗文的背诵积累,往往使得一些学生望而却步,学习语文就耐不住寂寞。如果把古文的识记分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分块去记,由浅入深,积少成多,有的放矢的去积累,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增强了理解能力,而且会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若迁移运用,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古诗文的教学尤为重要。教学古诗文时不只停留在对文本理解的表层,更为重要的是深入文本,真正领悟古人的意趣,跟古代贤哲交游对话,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性情受到陶冶,以便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为让学生厚积薄发,我鼓励学生在课前尽兴演讲:话说古今时事,谈论世风人情,学习榜样鞭策上进,讴歌真善鼓舞人心,书写美文感染听众等。另外,在教学中我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歇后语、俗语接龙,字谜猜猜看,古诗词名句赏析,古诗文主旨及思想内容理解,古今名言警句“新解”,美文写作特色点击,中考真题回放等内容丰富的拓展学习。经过学生认真的积累,绝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课堂语言靓丽多彩且表达通顺有情感,理解问题少了偏激,分析问题多了思路,语文教学便成了学生磨练能力的综合舞台。
三、尊重主体,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理论无所非议,但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却面临着两个具体的问题:一是对学生的不放心,“我讲他都不懂、不清楚,不讲他能懂吗?”这是许多老师最大的顾虑,有时我也产生怀疑。二是如放开让学生自学、互帮互助、相互讨论,这样的课堂对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带来挑战。面对前一个问题,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教师讲了也不一定能懂,而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得到的东西他们却掌握的更牢固,更易与他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融合。而对第二个问题,我发现,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听老师讲课不一定有长进,学生坐在那儿没有听进去,也不能围绕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不要怕课堂乱,只要学生是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走,只要学生积极思考,勇于交流,勤查资料,多提问质疑,乐合作探究,“乱”是应该鼓励的,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思维的活跃。我在语文课堂上曾尝试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带动学生积极地思考。这样,有学生积极的参与,主动地探究,学生在教学中会尽兴地比拼智慧、才情,师生在教与学中才能真正达到交流思想、教学相长,才能创造出充满智慧、挑战、人文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就会充满活力与激情。
四、精心设计,为语文教学提升层次
高质量的课堂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也是修正学生思维常态的一种方法,合理、巧妙的教学设计,有时会有“一石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觉得,精心设计课堂,就会达到预设的目标。我在设计教案与教学过程时认真考虑以下问题:体现三维目标,学习任务难度适中,目标达成有梯度,重、难点突破有方法,课堂容量适合学生情况,问题设计体现精、准、妙,学习过程符合规律,对学生知识的生成点拨到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思想先进等。同时,也要考虑班级的个性、学生实际、学生学习态度、所教授的内容特点等问题来设计教学环节。我觉得,用心设计的课堂,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无形中消磨了学生的惰性,把学生引进语文教学的圈子,即使不尽完美,但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高效训练,为语文教学固本强基
课堂训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转化知识为能力的主要途径。我用心编写训练题,课堂中实行精细化训练。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设置少而精的练习、思考讨论题和巩固达标题。练习是学生通过独立看书(预习)所能完成的本课的基础知识;思考讨论题(课堂重点讨论)的层次要求要高一些,有些是通过对书本内容的概括与归纳,有的是对课本现有内容的拓展,有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有的是情感体验等等;巩固达标题则是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掌握的检测。我要求学生练习题必须独立完成并能掌握,因为这是本课的基础。对思考讨论题则必须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巩固达标题则要求每个同学都能按时完成。同时,在课堂训练的环节中,我会及时、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所得的结论,以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知识体系,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夯实了基础。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囿于教育评价的功利性,否则,就走不出学生轻视与教师难教的夹缝。只有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文因子,充分尊重学生,才能摆脱语文只做“嫁妆”的尴尬境地,才能唤醒学生对语文的热情。语文教学的经历告诉我不要怕学生淡漠语文,不要太在意学生怎样评价语文,要用心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习语文变为学生的一种所需,一种喜好,一种文化的熏陶,这样,学习语文才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语文教学便会绽放出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