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麻醉药是指可逆的抑制神经传导和(或)引起意识消失,消除或减轻手术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感受、反应,以利于手术进行的药物。
关键词:麻醉药不良反应处理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24-01
随着现代麻醉学飞速发展,麻醉不仅是解决手术操作中的无痛,还需解决围手术期的种种问题。在麻醉的实施过程中,用药种类繁多,大多需要控制药物的起始和结束。因而,掌握麻醉药物在特定条件下体内转运、转化规律、药物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成为合理选择麻醉药的重要环节。
1儿童麻醉药不良反应及处理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与许多因素有关,新生儿体液总量、细胞外液量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大于成人,应用水溶性药物时由于分布容积较大,故新生儿按体重给药需较大剂量,以达到需要的血液药物浓度。儿童吸入麻醉药最低肺泡气浓度随年龄而改变,早产儿麻醉药需要量比足月新生儿低,新生儿比3个月婴儿低,而婴儿则比年长儿和成人麻醉药需要量大。另外儿童呼吸频率快,心脏指数髙,大部分心排血景分布至血管丰富的器官,加上血气分配系数随年龄而有改变,故儿童对吸入麻醉药的吸收快,麻醉诱导迅速,但同时易过量而产生不良反应。
1.1氟烷的血/气分配系数和脂肪/血分配系数较髙,起效慢、维持时间久、易增加器官毒性,对肥胖、使用酶诱导药、近期接受过氟烷麻醉以及对氟烷“敏感”的儿童,应相对禁用氟烷。
1.2恩氟烷可引起面颈部和四肢肌肉震颤,甚至抽搐,脑电图出现棘波,深麻醉及过度通气时尤易产生,故儿童应用恩氟烷麻醉时应尽量保持浅麻醉,少用控制呼吸,以免引起抽搐。
1.3异氟烷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屏气,甚至出现喉或支气管痉挛,不宜单独用于儿童麻醉诱导;对血容量不足的儿童用异氟烷容易引起血压下降。
1.4七氟烷能抑制呼吸和增加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钠石灰相互作用可产生肾毒性代谢产物,在儿童低流量紧闭麻醉应予注意。肝肾功能不全、颅内高压、恶性高热易感者、肥胖儿童应慎用或禁忌七氟烷。
1.5氯胺酮能增加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麻醉前须应用颠茄类药物;氯胺酮诱导麻醉时有暂时性兴奋心血管作用,使血压、心排血量、脉搏升高,中心静脉压及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2孕妇麻醉药不良反应及处理
产科麻醉必须全面考虑麻醉前用药和麻醉药对母子的影响。麻醉药和麻醉性镇痛药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且均有一定药量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因此,在用药时必须慎重考虑用药方式、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胎儿和母体的全身情况。
2.1吸入性麻醉药。
2.1.1氧化亚氮可迅速通过胎盘,母体与胎盘间的血浓度差为55%-91%,且随吸入时间延长而成比例增加,并具有增加母体的呼吸、循环、子宫收缩力及频率作用,用于产科多取半紧闭法做间歇吸入,可在分娩第一期末宫缩前20-30s吸入氧化亚氮3L/min,023L/min,氧化亚氮浓度最高不超过70%。
2.1.2氟烷、安氟烷和异氟烷均能迅速通过胎盘,减少子宫血流量和抑制宫缩作用,尤其是在深麻醉时更为明显。其中安氟烷有诱发惊厥的潜在作用,先兆子痫者应慎用或禁用。异氟烷深麻醉对子宫有较强的抑制,易引起分娩子宫出血,影响胎儿。
2.2静脉麻醉药。
2.2.1氯胺酮具有催产、消除阵痛、增强子宫肌张力和收缩力的作用,对新生儿无抑制,偶可引起新生儿肌张力增强和激动不安。氯胺酮静脉注射1.5mg/kg,可作为全麻诱导,或在胎头娩出时静脉注射0.25mg/kg,或在会阴侧切时静脉注射0.6-0.7mg/kg。对有精神病史、妊娠中毒症或先兆子宫破裂的孕妇禁用。
2.2.2丙泊酚为新型的静脉催眠药,催眠效能较硫喷妥钠强1.8倍。其特点为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
2.2.3硫喷妥钠用于分娩第二期,不影响子宫收缩,可迅速通过胎盘,但胎儿的摄取量与母体所用剂量不呈正比关系。本药用于妊娠期的半衰期比非妊娠期者长2-3倍。
2.3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弱于布比卡因,蛋白结合率95%,毒性作用特别是心脏毒性作用小,0.125%以下的浓度可产生感觉阻滞而不产生运动神经阻滞,是产科镇痛较理想的局部麻醉药。
2.4肌肉松弛药。
2.4.1琥珀胆碱的脂溶性低,且可被胆碱酯酶迅速分解,故在常用剂量时,极少向胎儿移行,新生儿体内亦无此药。但用量在300mg以上或一次大量使用,仍会移行至胎儿,3分30秒时可与母血浓度相平衡。
2.4.2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杜什气铵、罗库溴铵及美维松等都是非去极化高度水溶性肌松药,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作为理想的产科肌肉松弛药应起效快,持续时间短,不宜通过胎盘屏障,新生儿排除药物迅速。其中阿曲库铵为大分子量的季胺离子,脂溶性低,50%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宜通过胎盘屏障。
2.5麻醉性镇痛药。
2.5.1哌替啶在母体静脉注射50mg后,2min内胎儿血即可检出,6min后母血与胎血内的哌替啶浓度可达平衡;改用肌内注射,脐静脉的哌替啶出现较延迟,浓度也较低。于分娩前1h肌内注射50-100mg,娩出的新生儿与未用药者无明显差异。但如果在娩出前2h肌内注射,新生儿呼吸抑制率明显增髙,4h内娩出者,呼吸性酸中毒的程度增加。
2.5.2吗啡透过早产儿血-脑屏障的浓度大于哌替啶,故禁用于早产。又因对母体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故目前在产科已基本弃用,而被哌替所替代。
2.5.3芬太尼在分娩第二期经硬膜外间隙注入0.1mg可获得良好镇痛,并使宫缩加强。其优点是作用出现快、维持时间短。
2.6非巴比妥类镇痛药。
2.6.1地西泮可作为麻醉的辅助药,治疗妊高征的抗痉挛药及剖腹产术的术前用药。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容易通过胎盘,对新生儿的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新生儿血内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髙,易诱发核黄疸。
2.6.2咪哒唑仑具有高度亲脂性,透过胎盘量少于地西泮,对胎儿的影响尚不淸楚。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降低吸入全麻药的MAC,与麻醉性镇痛药有协同作用;有一定的呼吸抑制和影响血流动力作用。在产科麻醉方面仅用于不适用硫喷妥钠全麻诱导的患者。
2.6.3氯丙嗪主要用于先兆子痫和子痫患者,以达到解痉、镇静、镇吐及降压作用。肌内注射12.5-25mg后1.5-2min可通过胎盘,对子宫无明显影响,过量引起中枢抑制,少数敏感者可出现一过性黄疸,患有严重肝损害者慎用。临床多与哌替啶、异丙嗪合用。
关键词:麻醉药不良反应处理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24-01
随着现代麻醉学飞速发展,麻醉不仅是解决手术操作中的无痛,还需解决围手术期的种种问题。在麻醉的实施过程中,用药种类繁多,大多需要控制药物的起始和结束。因而,掌握麻醉药物在特定条件下体内转运、转化规律、药物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成为合理选择麻醉药的重要环节。
1儿童麻醉药不良反应及处理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与许多因素有关,新生儿体液总量、细胞外液量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大于成人,应用水溶性药物时由于分布容积较大,故新生儿按体重给药需较大剂量,以达到需要的血液药物浓度。儿童吸入麻醉药最低肺泡气浓度随年龄而改变,早产儿麻醉药需要量比足月新生儿低,新生儿比3个月婴儿低,而婴儿则比年长儿和成人麻醉药需要量大。另外儿童呼吸频率快,心脏指数髙,大部分心排血景分布至血管丰富的器官,加上血气分配系数随年龄而有改变,故儿童对吸入麻醉药的吸收快,麻醉诱导迅速,但同时易过量而产生不良反应。
1.1氟烷的血/气分配系数和脂肪/血分配系数较髙,起效慢、维持时间久、易增加器官毒性,对肥胖、使用酶诱导药、近期接受过氟烷麻醉以及对氟烷“敏感”的儿童,应相对禁用氟烷。
1.2恩氟烷可引起面颈部和四肢肌肉震颤,甚至抽搐,脑电图出现棘波,深麻醉及过度通气时尤易产生,故儿童应用恩氟烷麻醉时应尽量保持浅麻醉,少用控制呼吸,以免引起抽搐。
1.3异氟烷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屏气,甚至出现喉或支气管痉挛,不宜单独用于儿童麻醉诱导;对血容量不足的儿童用异氟烷容易引起血压下降。
1.4七氟烷能抑制呼吸和增加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钠石灰相互作用可产生肾毒性代谢产物,在儿童低流量紧闭麻醉应予注意。肝肾功能不全、颅内高压、恶性高热易感者、肥胖儿童应慎用或禁忌七氟烷。
1.5氯胺酮能增加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麻醉前须应用颠茄类药物;氯胺酮诱导麻醉时有暂时性兴奋心血管作用,使血压、心排血量、脉搏升高,中心静脉压及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2孕妇麻醉药不良反应及处理
产科麻醉必须全面考虑麻醉前用药和麻醉药对母子的影响。麻醉药和麻醉性镇痛药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且均有一定药量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因此,在用药时必须慎重考虑用药方式、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胎儿和母体的全身情况。
2.1吸入性麻醉药。
2.1.1氧化亚氮可迅速通过胎盘,母体与胎盘间的血浓度差为55%-91%,且随吸入时间延长而成比例增加,并具有增加母体的呼吸、循环、子宫收缩力及频率作用,用于产科多取半紧闭法做间歇吸入,可在分娩第一期末宫缩前20-30s吸入氧化亚氮3L/min,023L/min,氧化亚氮浓度最高不超过70%。
2.1.2氟烷、安氟烷和异氟烷均能迅速通过胎盘,减少子宫血流量和抑制宫缩作用,尤其是在深麻醉时更为明显。其中安氟烷有诱发惊厥的潜在作用,先兆子痫者应慎用或禁用。异氟烷深麻醉对子宫有较强的抑制,易引起分娩子宫出血,影响胎儿。
2.2静脉麻醉药。
2.2.1氯胺酮具有催产、消除阵痛、增强子宫肌张力和收缩力的作用,对新生儿无抑制,偶可引起新生儿肌张力增强和激动不安。氯胺酮静脉注射1.5mg/kg,可作为全麻诱导,或在胎头娩出时静脉注射0.25mg/kg,或在会阴侧切时静脉注射0.6-0.7mg/kg。对有精神病史、妊娠中毒症或先兆子宫破裂的孕妇禁用。
2.2.2丙泊酚为新型的静脉催眠药,催眠效能较硫喷妥钠强1.8倍。其特点为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
2.2.3硫喷妥钠用于分娩第二期,不影响子宫收缩,可迅速通过胎盘,但胎儿的摄取量与母体所用剂量不呈正比关系。本药用于妊娠期的半衰期比非妊娠期者长2-3倍。
2.3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弱于布比卡因,蛋白结合率95%,毒性作用特别是心脏毒性作用小,0.125%以下的浓度可产生感觉阻滞而不产生运动神经阻滞,是产科镇痛较理想的局部麻醉药。
2.4肌肉松弛药。
2.4.1琥珀胆碱的脂溶性低,且可被胆碱酯酶迅速分解,故在常用剂量时,极少向胎儿移行,新生儿体内亦无此药。但用量在300mg以上或一次大量使用,仍会移行至胎儿,3分30秒时可与母血浓度相平衡。
2.4.2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杜什气铵、罗库溴铵及美维松等都是非去极化高度水溶性肌松药,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作为理想的产科肌肉松弛药应起效快,持续时间短,不宜通过胎盘屏障,新生儿排除药物迅速。其中阿曲库铵为大分子量的季胺离子,脂溶性低,50%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宜通过胎盘屏障。
2.5麻醉性镇痛药。
2.5.1哌替啶在母体静脉注射50mg后,2min内胎儿血即可检出,6min后母血与胎血内的哌替啶浓度可达平衡;改用肌内注射,脐静脉的哌替啶出现较延迟,浓度也较低。于分娩前1h肌内注射50-100mg,娩出的新生儿与未用药者无明显差异。但如果在娩出前2h肌内注射,新生儿呼吸抑制率明显增髙,4h内娩出者,呼吸性酸中毒的程度增加。
2.5.2吗啡透过早产儿血-脑屏障的浓度大于哌替啶,故禁用于早产。又因对母体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故目前在产科已基本弃用,而被哌替所替代。
2.5.3芬太尼在分娩第二期经硬膜外间隙注入0.1mg可获得良好镇痛,并使宫缩加强。其优点是作用出现快、维持时间短。
2.6非巴比妥类镇痛药。
2.6.1地西泮可作为麻醉的辅助药,治疗妊高征的抗痉挛药及剖腹产术的术前用药。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容易通过胎盘,对新生儿的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新生儿血内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髙,易诱发核黄疸。
2.6.2咪哒唑仑具有高度亲脂性,透过胎盘量少于地西泮,对胎儿的影响尚不淸楚。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降低吸入全麻药的MAC,与麻醉性镇痛药有协同作用;有一定的呼吸抑制和影响血流动力作用。在产科麻醉方面仅用于不适用硫喷妥钠全麻诱导的患者。
2.6.3氯丙嗪主要用于先兆子痫和子痫患者,以达到解痉、镇静、镇吐及降压作用。肌内注射12.5-25mg后1.5-2min可通过胎盘,对子宫无明显影响,过量引起中枢抑制,少数敏感者可出现一过性黄疸,患有严重肝损害者慎用。临床多与哌替啶、异丙嗪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