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后奥运”和金融危机两大背景下,探讨如何发展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在分析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障碍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加强宣传,树立品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对传统旅游项目进行适度包装;以静制动,趁市场疲软之机自我调整。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后奥运”
“后奥运时代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论题的提出基于以下几方面:一、“后奥运”契机,历史上,不少举办国在奥运会期间及其后迎来旅游新高,如1988年的韩国、2005到2006年的希腊;二、旅游市场多元化趋势,目前国内旅游以观光为主,同时体验旅游项目在增加,体育旅游是体验旅游的重要构成;三、我国边境民族地区交通、信息等相对落后,原生态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旅游兴起以来对当地经济有突出贡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原来隶属于大旅游,随着绿色、健康理念的普及,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单独提出与社会进步相符,且对深度开发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有积极意义。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境、云南省西部,主体居民分属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5种世居少数民族和汉族,是全国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地。德宏州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 公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出口,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口岸和盈江、章凤两个省级口岸。虽然有“孔雀之乡”、“歌舞之乡”、“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美誉,但德宏在旅游界的名声并不响亮。云南是旅游大省,有经典线路滇西大理丽江、滇西南腾冲、滇南西双版纳,也有新开线路红河彝族风情园、元阳梯田、禄丰恐龙谷等。德宏州在旅游市场分羹有限,这也是多数边境地区旅游的实况。探讨德宏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前景及对策对其他有条件但未有效开展体育旅游的边境民族地區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一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障碍
史上还没有一个主办国在奥运会举办的当年逢如此规模的经济危机。有人认为对于庞大的中国来说,“后奥运”是伪命题,不会过分抬升或拖累经济发展①。由于本届奥运会后世界经济的形势和全球化时代的特点,本文以为,“后奥运”命题对中国很有必要,它意味着如何让奥运刮起的健身风潮延续,如何合理使用奥运后的体育场馆,也意味着经济危机下,曾举办一场堪称经典奥运会的中国如何再让世界刮目相看。“经济危机”是中国特色的“后奥运”遭遇的最大难题。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经济危机给全球旅游业蒙上了阴影,中国也不例外,尤其入境旅客减少,无论奥运会承办城市还是边境民族地区,都很难在经济危机得到实质性缓解之前增加境外游客。
从立志申奥开始,官方和民间都倾力发掘各类体育资源,奥运会结束,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体育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资源。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分为民俗风情类和赛事、场馆建筑类等。影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社会对体育旅游文化理解的偏差,缺乏宏观调控和协调发展等②。奥运后,我国体育旅游面临着中国特色的问题。从中央政府来说,成功举办奥运会事关国家荣誉民族尊严;对地方政府而言,全力支持中央和举办城市是08年的大事;对个体而言,为奥运尽力是爱国心的表现,文化和教育传统使与奥运相关的任何事情在我们眼中超出了体育本意,这当然利于奥运的顺利举办。问题在奥运之后,我们是否随着官方重心的转移而怠慢体育?奥运会关注金牌榜、竞技体育。体育旅游市场的开拓除了使旅游市场多元化,也利于民间体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事业最重要的目标。1964年东京奥运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实现了从竞技体育到国民体育振兴的转换,提高了日本国民的身体素质。
从资源角度,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在山(如攀崖、探险)、水(如漂流)等自然资源和以民族风情为主的人文资源。发展体育旅游面临经济、观念问题,也有历史、地理带来的特殊问题。边境地区远离中心城市,体育旅游成本增加;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使地方更难调用足够的资金投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德宏州为例,首府潞西市距离省会昆明785公里,近年交通才有改善。德宏州的经济在欠发达的云南省尚居于下游,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5年才52.0,意味着该地区农村生活水平只在温饱线,一些村寨和家庭还属于绝对贫困③。因此,地方财政无力顾及体育旅游这样的新领域。云南部分民族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已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地方出政策,有实力的企业来投资完成,如禄丰恐龙谷,但很多企业在经济危机中遭重创,一些才起步的项目只有搁浅。
二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面对金融危机、后奥运,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如何才能找到出路?2009年我国旅游业挑战和机遇并存,为确保旅游业发展,国家旅游局陆续推出“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全国十万导游培训计划”等④。自上世纪90年代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特别是2006年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来,广大农村的体育活动明显增多。1998年提出的“兴边富民”工程、2007年的《“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旨在促进边境地区的发展。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惠及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策略、农村体育发展环境、对边境地区的帮扶政策,合力为开拓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营造了良好氛围。
内因是关键。边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都有独特的体育遗产。以德宏为例,除了上表中的体育项目,还有和体育密切相关的节庆,如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的泼水节,以景颇族为主各族人民乐于参与的目瑙纵歌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傣族的孔雀舞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些民族体育项目是体育旅游的核心依托。
一般而言,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方式不同,但有些理念相似,比如绿色、健康,并不以是否举办奥运而改变。体验旅游的兴起体现了这些理念。观光、参与节庆活动是目前游客去民族地区的主要活动项目,从中能获得健身效果,如跳锅庄、民族舞联欢,但这些形式相对简单,难有吸引游客再度前往的魅力。部分民族体育项目集健身、观赏、参与于一身,只是缺乏足够的推介。边境地区独特的地貌还适合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现代人追求健康、新奇的生活观念必然会促使边境民族地区丰富独特的体育人文和自然资源得到深度开发。
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第三个条件在于地方政府的重视。随着时间推移,旅游收入在地方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参与旅游宣传推介颇为常见。2009年德宏州组建了德宏州旅游集团,邀请策划专家献计。有人指出德宏旅游资源存在先天发育不足(景点小、分布散、周边环境差),后天营养不良(开发力度小、投资规模小、宣传推广少)等问题。1989年全国第一例爱滋病在德宏发现,作为国内毒品的重要源头,德宏留给世人“毒、赌、黄”印象还未彻底改变。相比云南省内旅游资源整合到位的西双版纳、大理等,德宏各级政府在树立形象打造品牌方面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提倡体育旅游也是改变德宏不良形象的有效途径。
三 发展对策
针对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如何制定出可行的发展计划?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在此提几点意见:
第一,由政府牵头加强对外宣传,打好品牌战。少数民族体育属于农村体育。德宏是农业州,以政府扶持为主的依赖型是目前发展农村体育的主要方式⑤。面对竞争对手,德宏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打出特色牌。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健康的体育旅游。景点分散是劣势但可变其为德宏旅游的特色。将民族体育与少数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相联,感受绿色健康,不失为体育旅游的一种策略。以德宏著名的傣族村寨大等喊为例,这个中缅边境上的寨子不足千人,却是闻名的体育文化先进村,被誉为中缅边境“最和谐的地方”。这里有农忙晒谷农闲打球的篮球场,有横跨两国造型独特的足球场。体育带给村民健康幸福的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一道吸引游客。
第三,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适当包装。时至今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粗陋蛮荒的印象已经很少,但外来者怯于或无心参与的情况仍然存在。高端体育旅游如高山滑雪、急滩漂流有专业性强、安全系数低、时效性强、成本费用高、社会效应大等特点⑥。这些体育项目与运动场上的竞技相比,更体现人类挑战自然和自我极限的勇气。娱乐化的群众体育或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向这两方面包装。在德宏,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的节日,也是广场狂欢节;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可以和任何一种极限运动媲美;傣族的孔雀舞有极强的观赏性,本土艺术家让演员穿上冰鞋,冰鞋上的孔雀舞《嘎诺傣》惊艳各级运动会,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装成功的案例。有本土学者建议:云南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多的优势,成立权威的民族传统体育吉尼斯认证委员会,让世界各地的传统体育项目都以获此认证为荣。若这个想法变成现实,对推介少数民族及其传统体育意义非凡。
另外,对于多民族聚居区,发展体育旅游并不拘囿于民族传统体育。从媒体及近几屆全国农运会可见,农村体育新“玩法”也多起来,比如,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是傣、彝、回、傈僳、苗、汉混居的民族镇,这个农业人口占九成的乡镇却因为时尚的山地自行车运动知名⑦。
第四,不作为的作为。在金融危机等不良因素持续作用的情况下,以静制动也是一种选择。边境民族地区和内地尤其发达地区在经济、人才等方面差距明显,可借旅游市场疲软之际作自我调整:借国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之机,整理各种传统体育项目,推进“申遗”;借“兴边富民”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为发展体育旅游培养更多人才。
注 释:
① 李普曼:《后奥运时代是个伪命题》,李普曼奥运日记,http://www.lipuman.com/archives/tag/%E5%A5%A5%E8%BF%90%E6%97%A5%E8%AE%B0/
② 郑凤莲、于素梅、刘笑舫:《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和开发支持系统及影响因素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8期
③ 廖元昌:《德宏州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3期
④ 《2009年旅游业将面临的四大挑战与八大机遇》,人民网
⑤ 冉令华;田雨普:《新世纪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体育学刊》,2007年2期
⑥ 连桂红:《论体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期
⑦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8-10/27/content_10260323.htm,中国农村流行体育新"玩"法:从自娱自乐走向开放多样,
作者简介:
谢晓霞(1979—):重庆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刘竹: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饶远: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李莲:德宏师专中文系教师,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
①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体育发展特征与模式研究”(项目号:08BTY015)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后奥运”
“后奥运时代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论题的提出基于以下几方面:一、“后奥运”契机,历史上,不少举办国在奥运会期间及其后迎来旅游新高,如1988年的韩国、2005到2006年的希腊;二、旅游市场多元化趋势,目前国内旅游以观光为主,同时体验旅游项目在增加,体育旅游是体验旅游的重要构成;三、我国边境民族地区交通、信息等相对落后,原生态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旅游兴起以来对当地经济有突出贡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原来隶属于大旅游,随着绿色、健康理念的普及,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单独提出与社会进步相符,且对深度开发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有积极意义。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境、云南省西部,主体居民分属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5种世居少数民族和汉族,是全国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地。德宏州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 公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出口,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口岸和盈江、章凤两个省级口岸。虽然有“孔雀之乡”、“歌舞之乡”、“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美誉,但德宏在旅游界的名声并不响亮。云南是旅游大省,有经典线路滇西大理丽江、滇西南腾冲、滇南西双版纳,也有新开线路红河彝族风情园、元阳梯田、禄丰恐龙谷等。德宏州在旅游市场分羹有限,这也是多数边境地区旅游的实况。探讨德宏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前景及对策对其他有条件但未有效开展体育旅游的边境民族地區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一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障碍
史上还没有一个主办国在奥运会举办的当年逢如此规模的经济危机。有人认为对于庞大的中国来说,“后奥运”是伪命题,不会过分抬升或拖累经济发展①。由于本届奥运会后世界经济的形势和全球化时代的特点,本文以为,“后奥运”命题对中国很有必要,它意味着如何让奥运刮起的健身风潮延续,如何合理使用奥运后的体育场馆,也意味着经济危机下,曾举办一场堪称经典奥运会的中国如何再让世界刮目相看。“经济危机”是中国特色的“后奥运”遭遇的最大难题。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经济危机给全球旅游业蒙上了阴影,中国也不例外,尤其入境旅客减少,无论奥运会承办城市还是边境民族地区,都很难在经济危机得到实质性缓解之前增加境外游客。
从立志申奥开始,官方和民间都倾力发掘各类体育资源,奥运会结束,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体育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资源。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分为民俗风情类和赛事、场馆建筑类等。影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社会对体育旅游文化理解的偏差,缺乏宏观调控和协调发展等②。奥运后,我国体育旅游面临着中国特色的问题。从中央政府来说,成功举办奥运会事关国家荣誉民族尊严;对地方政府而言,全力支持中央和举办城市是08年的大事;对个体而言,为奥运尽力是爱国心的表现,文化和教育传统使与奥运相关的任何事情在我们眼中超出了体育本意,这当然利于奥运的顺利举办。问题在奥运之后,我们是否随着官方重心的转移而怠慢体育?奥运会关注金牌榜、竞技体育。体育旅游市场的开拓除了使旅游市场多元化,也利于民间体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事业最重要的目标。1964年东京奥运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实现了从竞技体育到国民体育振兴的转换,提高了日本国民的身体素质。
从资源角度,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在山(如攀崖、探险)、水(如漂流)等自然资源和以民族风情为主的人文资源。发展体育旅游面临经济、观念问题,也有历史、地理带来的特殊问题。边境地区远离中心城市,体育旅游成本增加;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使地方更难调用足够的资金投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德宏州为例,首府潞西市距离省会昆明785公里,近年交通才有改善。德宏州的经济在欠发达的云南省尚居于下游,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5年才52.0,意味着该地区农村生活水平只在温饱线,一些村寨和家庭还属于绝对贫困③。因此,地方财政无力顾及体育旅游这样的新领域。云南部分民族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已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地方出政策,有实力的企业来投资完成,如禄丰恐龙谷,但很多企业在经济危机中遭重创,一些才起步的项目只有搁浅。
二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面对金融危机、后奥运,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如何才能找到出路?2009年我国旅游业挑战和机遇并存,为确保旅游业发展,国家旅游局陆续推出“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全国十万导游培训计划”等④。自上世纪90年代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特别是2006年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来,广大农村的体育活动明显增多。1998年提出的“兴边富民”工程、2007年的《“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旨在促进边境地区的发展。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惠及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策略、农村体育发展环境、对边境地区的帮扶政策,合力为开拓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营造了良好氛围。
内因是关键。边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都有独特的体育遗产。以德宏为例,除了上表中的体育项目,还有和体育密切相关的节庆,如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的泼水节,以景颇族为主各族人民乐于参与的目瑙纵歌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傣族的孔雀舞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些民族体育项目是体育旅游的核心依托。
一般而言,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方式不同,但有些理念相似,比如绿色、健康,并不以是否举办奥运而改变。体验旅游的兴起体现了这些理念。观光、参与节庆活动是目前游客去民族地区的主要活动项目,从中能获得健身效果,如跳锅庄、民族舞联欢,但这些形式相对简单,难有吸引游客再度前往的魅力。部分民族体育项目集健身、观赏、参与于一身,只是缺乏足够的推介。边境地区独特的地貌还适合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现代人追求健康、新奇的生活观念必然会促使边境民族地区丰富独特的体育人文和自然资源得到深度开发。
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第三个条件在于地方政府的重视。随着时间推移,旅游收入在地方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参与旅游宣传推介颇为常见。2009年德宏州组建了德宏州旅游集团,邀请策划专家献计。有人指出德宏旅游资源存在先天发育不足(景点小、分布散、周边环境差),后天营养不良(开发力度小、投资规模小、宣传推广少)等问题。1989年全国第一例爱滋病在德宏发现,作为国内毒品的重要源头,德宏留给世人“毒、赌、黄”印象还未彻底改变。相比云南省内旅游资源整合到位的西双版纳、大理等,德宏各级政府在树立形象打造品牌方面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提倡体育旅游也是改变德宏不良形象的有效途径。
三 发展对策
针对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如何制定出可行的发展计划?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在此提几点意见:
第一,由政府牵头加强对外宣传,打好品牌战。少数民族体育属于农村体育。德宏是农业州,以政府扶持为主的依赖型是目前发展农村体育的主要方式⑤。面对竞争对手,德宏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打出特色牌。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健康的体育旅游。景点分散是劣势但可变其为德宏旅游的特色。将民族体育与少数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相联,感受绿色健康,不失为体育旅游的一种策略。以德宏著名的傣族村寨大等喊为例,这个中缅边境上的寨子不足千人,却是闻名的体育文化先进村,被誉为中缅边境“最和谐的地方”。这里有农忙晒谷农闲打球的篮球场,有横跨两国造型独特的足球场。体育带给村民健康幸福的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一道吸引游客。
第三,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适当包装。时至今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粗陋蛮荒的印象已经很少,但外来者怯于或无心参与的情况仍然存在。高端体育旅游如高山滑雪、急滩漂流有专业性强、安全系数低、时效性强、成本费用高、社会效应大等特点⑥。这些体育项目与运动场上的竞技相比,更体现人类挑战自然和自我极限的勇气。娱乐化的群众体育或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向这两方面包装。在德宏,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的节日,也是广场狂欢节;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可以和任何一种极限运动媲美;傣族的孔雀舞有极强的观赏性,本土艺术家让演员穿上冰鞋,冰鞋上的孔雀舞《嘎诺傣》惊艳各级运动会,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装成功的案例。有本土学者建议:云南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多的优势,成立权威的民族传统体育吉尼斯认证委员会,让世界各地的传统体育项目都以获此认证为荣。若这个想法变成现实,对推介少数民族及其传统体育意义非凡。
另外,对于多民族聚居区,发展体育旅游并不拘囿于民族传统体育。从媒体及近几屆全国农运会可见,农村体育新“玩法”也多起来,比如,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是傣、彝、回、傈僳、苗、汉混居的民族镇,这个农业人口占九成的乡镇却因为时尚的山地自行车运动知名⑦。
第四,不作为的作为。在金融危机等不良因素持续作用的情况下,以静制动也是一种选择。边境民族地区和内地尤其发达地区在经济、人才等方面差距明显,可借旅游市场疲软之际作自我调整:借国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之机,整理各种传统体育项目,推进“申遗”;借“兴边富民”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为发展体育旅游培养更多人才。
注 释:
① 李普曼:《后奥运时代是个伪命题》,李普曼奥运日记,http://www.lipuman.com/archives/tag/%E5%A5%A5%E8%BF%90%E6%97%A5%E8%AE%B0/
② 郑凤莲、于素梅、刘笑舫:《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和开发支持系统及影响因素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8期
③ 廖元昌:《德宏州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3期
④ 《2009年旅游业将面临的四大挑战与八大机遇》,人民网
⑤ 冉令华;田雨普:《新世纪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体育学刊》,2007年2期
⑥ 连桂红:《论体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期
⑦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8-10/27/content_10260323.htm,中国农村流行体育新"玩"法:从自娱自乐走向开放多样,
作者简介:
谢晓霞(1979—):重庆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刘竹: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饶远: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李莲:德宏师专中文系教师,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
①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体育发展特征与模式研究”(项目号:08BTY0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