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围棋;学校教育;高校;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1.研究目的
围棋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汉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娱乐竞技运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
围棋不仅是一项棋理深奥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它巧妙地将竞技、育德、益智、强志、养性融为一体。围棋的精神、品格对于当今这些学子尤为重要,学习围棋不仅有利于开发智力,锻炼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人的毅力,增加竞争上进意识。
当代高职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环境中,明显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浮躁意识的危害,除普遍表现出自卑、敏感、焦虑、逆反、学习动机不明、学习效率低下等与其他时代高职生的共性外,还有以下明显特点:1.功利性强,相对自私;2.受挫性差,情商低下;3.贪图安逸,不思进取;4.渴望交友,定位不当......等。
围棋的棋具简单,规则易懂,一学就会,容易普及。而且其中蕴含着及其深奥的哲理,它能以最简单的器具演绎最复杂的变化,因此围棋以被称为易学难精的游戏之王。围棋进入课堂,不仅给学生带来趣味性,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发挥,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而且还在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生存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和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即抽取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600 名上公共体育选修课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学生对上围棋选修课满意度的调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和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围棋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设制了《围棋课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九个方面内容:围棋课可以用到平时身体锻炼中的情况、围棋课对身体的健康是否有重大影响、围棋课是否符合时代潮流、围棋课中获取的知识是否较为丰富、教师上课过程中是否有热情,态度好、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成绩评价系统是否合理、考试的评分标准制定合理程度、围棋课是否对人生价值的作用重大。每个题目采取5 级评分制,分别为(1)非常不满意满分;(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以0;1;2;3;4 分统计,最高为4 分,最低为0 分。满意度的计算公式为各项分数与所占比例乘积之和,得分越高代表其满意度越高。
问卷调查法: 发出问卷600 份,收回550 份,回收率为91.67%。在收回的550 份问卷之中,有效问卷528 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
运用Excel 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分析
3.1学生对当前围棋课的评价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本研究从9个方面做了研究,从表2可以看出,围棋课程在对人生价值有较大作用这一层面上的的满意度最高為3.94。说明围棋课程的开设使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围棋不但对身体又锻炼作用对人的意志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围棋课程对身体健康价值的满意度为 2.48,以及体育教学内容能运用到平时的锻炼中2.65都比较低,说明围棋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上不不能够让学生满足直接身体锻炼的需求以及学生对围棋与平时生活中身体锻炼的结合还不能运用自如。围棋教学内容与课外活动之间还有脱节现象,围棋课还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提高运动能力的要求。对体育教师的满意度较高,从表2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值基本都在4分以上。其中学生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持肯定态度,但是教师也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减少陈旧老化、重复教学的内容,建立以人为本、注重健身、培养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尽可能地从促进大众健康的角度考虑,加强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不失时机地引入生活体育的内容。
成绩的评价结构和考试的评分标准上的满意度都比较高,达到了4以上,考核评价方面,总体满意度较高,说明考核方法和标准能被学生们接受。但考核制度还需完善,建立以考"结果"和考"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实质上是理论与实际、过程和结果、记忆与创新组合的"多维评价"法,进一步发挥考试在体育学习中的导向、调节、激励和鉴定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评定是必然趋势。
而且笔者通过自身对围棋公选课程的教学发现,学生学棋之后普遍在品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待人接物更得体大方,毅力、意志明显增强,上课走神或玩手机的明显减少,自律能力明显提高,更加自信,更懂得尊重他人......显然,高职生通过学围棋,可以有效地磨练意志、锤炼品质、塑造性格、陶冶情操。
3.2围棋自身的"内涵"
3.2.1下棋对人格的影响
现在,国内有关围棋活动对人格的影响探讨,基本立足于两个方面,一是围棋学习有利于培养挫折耐受力、注意力、意志力和控制力,另一是围棋活动对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有独到作用。国内有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几年的围棋训练的学生其人格明显比一般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外向性。这些学生具有更好的处理事物的速度和节奏、积极性以及热情,人格启动特征更明显,注意集中程度更好,意志努力程度大。
3.2.2 围棋对心里健康的促进作用
围棋可以把人们的非常繁杂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并且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围棋对解除紧张情绪和保持精神健康也非常有益。这种活动具有宣泄、调适、娱乐的功能,围棋的别名"忘忧"、"烂柯",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功能。这种功能的存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把学校学习的压力进行稀释,甚至找到宣泄的良好途径。因此在学校里开展这样的活动是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的。 3.2.3围棋有助于提高智商、情商
围棋对青少年智商提高的好处毋庸赘言。学生对弈中总会出现优势劣势的变化,情商低的学生往往在优势时得意洋洋,粗心大意;劣势时则情绪急躁,垂头丧气。学围棋可帮助学生改变贪婪、急躁、优柔寡断等不良性情,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提高控制情绪、耐受挫折的能力,战胜自卑、提升自信。
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重视和发挥围棋文化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辩证思维和全局观的形成。学习围棋文化还有益于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力,对培养具有现代化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3.2.4围棋的能动作用
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上任意一点上落子,有充分的行棋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正是棋手"棋力"的充分体现,是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围棋之所以千变万化,就完全体现了棋手的能动精神。棋局的变化犹如浩淼的星空,对局双方在对弈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的脑力活动,不断思索,反复比较,选择最佳着点,时时进行形势判断,不断调整自己的作战方案,当然也在不断地创造和发展。围棋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惟一性、不確定性、不可测性,都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想像力,在下棋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索形成的棋局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个体能力和思维优点,促进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构思。
3.2.5围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精神
即平等思想,在未落子之前,棋子与棋子之间无任何身份、地位、价值上的差别,只有在不同的人文思想上看,不同的位置才体现出不同的价值,从棋牌体现的人文思想上看,越是高级的,越能体现出平等思想、民主意识。
3.2.6围棋给人带来的全局观念
全局观是围棋技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是我们在哲学中讲的系统论。下围棋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全局大于局部围棋在许多情况下不是个体活动,而始终是在与教师交流,与对手对抗,与队友协作中进行的。如课堂教学、训练对局、网络围棋、团体赛、擂台赛联棋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围棋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围棋活动对促进人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等有重要作用,把围棋纳入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切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案例。
4.2从围棋的角度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发展来看,围棋活动很适合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和推广,而围棋进入到课堂中来,应成立相应的社团、协会等组织来加强围棋活动的课外管理,以引导和推动高校围棋活动的健康发展。
4.3围棋课程应继续在我校中拓展开来,体育教师应率先开展围棋活动,以提高体育人才的质量,使未来体育教师都能担任学校围棋的教学与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莉,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江声久,围棋文化素质教育价值刍议,体育文化导刊,2006
[3]杨玉根,围棋与心理素质教育--兼论高校开设围棋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08
[4]李凤梅,传统体育边缘化分析,体育文化导刊,2010
[5]陈东九,论围棋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
中图分类号:G71
1.研究目的
围棋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汉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娱乐竞技运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
围棋不仅是一项棋理深奥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它巧妙地将竞技、育德、益智、强志、养性融为一体。围棋的精神、品格对于当今这些学子尤为重要,学习围棋不仅有利于开发智力,锻炼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人的毅力,增加竞争上进意识。
当代高职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环境中,明显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浮躁意识的危害,除普遍表现出自卑、敏感、焦虑、逆反、学习动机不明、学习效率低下等与其他时代高职生的共性外,还有以下明显特点:1.功利性强,相对自私;2.受挫性差,情商低下;3.贪图安逸,不思进取;4.渴望交友,定位不当......等。
围棋的棋具简单,规则易懂,一学就会,容易普及。而且其中蕴含着及其深奥的哲理,它能以最简单的器具演绎最复杂的变化,因此围棋以被称为易学难精的游戏之王。围棋进入课堂,不仅给学生带来趣味性,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发挥,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而且还在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生存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和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即抽取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600 名上公共体育选修课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学生对上围棋选修课满意度的调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和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围棋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设制了《围棋课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九个方面内容:围棋课可以用到平时身体锻炼中的情况、围棋课对身体的健康是否有重大影响、围棋课是否符合时代潮流、围棋课中获取的知识是否较为丰富、教师上课过程中是否有热情,态度好、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成绩评价系统是否合理、考试的评分标准制定合理程度、围棋课是否对人生价值的作用重大。每个题目采取5 级评分制,分别为(1)非常不满意满分;(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以0;1;2;3;4 分统计,最高为4 分,最低为0 分。满意度的计算公式为各项分数与所占比例乘积之和,得分越高代表其满意度越高。
问卷调查法: 发出问卷600 份,收回550 份,回收率为91.67%。在收回的550 份问卷之中,有效问卷528 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
运用Excel 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分析
3.1学生对当前围棋课的评价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本研究从9个方面做了研究,从表2可以看出,围棋课程在对人生价值有较大作用这一层面上的的满意度最高為3.94。说明围棋课程的开设使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围棋不但对身体又锻炼作用对人的意志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围棋课程对身体健康价值的满意度为 2.48,以及体育教学内容能运用到平时的锻炼中2.65都比较低,说明围棋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上不不能够让学生满足直接身体锻炼的需求以及学生对围棋与平时生活中身体锻炼的结合还不能运用自如。围棋教学内容与课外活动之间还有脱节现象,围棋课还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提高运动能力的要求。对体育教师的满意度较高,从表2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值基本都在4分以上。其中学生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持肯定态度,但是教师也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减少陈旧老化、重复教学的内容,建立以人为本、注重健身、培养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尽可能地从促进大众健康的角度考虑,加强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不失时机地引入生活体育的内容。
成绩的评价结构和考试的评分标准上的满意度都比较高,达到了4以上,考核评价方面,总体满意度较高,说明考核方法和标准能被学生们接受。但考核制度还需完善,建立以考"结果"和考"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实质上是理论与实际、过程和结果、记忆与创新组合的"多维评价"法,进一步发挥考试在体育学习中的导向、调节、激励和鉴定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评定是必然趋势。
而且笔者通过自身对围棋公选课程的教学发现,学生学棋之后普遍在品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待人接物更得体大方,毅力、意志明显增强,上课走神或玩手机的明显减少,自律能力明显提高,更加自信,更懂得尊重他人......显然,高职生通过学围棋,可以有效地磨练意志、锤炼品质、塑造性格、陶冶情操。
3.2围棋自身的"内涵"
3.2.1下棋对人格的影响
现在,国内有关围棋活动对人格的影响探讨,基本立足于两个方面,一是围棋学习有利于培养挫折耐受力、注意力、意志力和控制力,另一是围棋活动对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有独到作用。国内有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几年的围棋训练的学生其人格明显比一般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外向性。这些学生具有更好的处理事物的速度和节奏、积极性以及热情,人格启动特征更明显,注意集中程度更好,意志努力程度大。
3.2.2 围棋对心里健康的促进作用
围棋可以把人们的非常繁杂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并且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围棋对解除紧张情绪和保持精神健康也非常有益。这种活动具有宣泄、调适、娱乐的功能,围棋的别名"忘忧"、"烂柯",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功能。这种功能的存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把学校学习的压力进行稀释,甚至找到宣泄的良好途径。因此在学校里开展这样的活动是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的。 3.2.3围棋有助于提高智商、情商
围棋对青少年智商提高的好处毋庸赘言。学生对弈中总会出现优势劣势的变化,情商低的学生往往在优势时得意洋洋,粗心大意;劣势时则情绪急躁,垂头丧气。学围棋可帮助学生改变贪婪、急躁、优柔寡断等不良性情,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提高控制情绪、耐受挫折的能力,战胜自卑、提升自信。
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重视和发挥围棋文化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辩证思维和全局观的形成。学习围棋文化还有益于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力,对培养具有现代化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3.2.4围棋的能动作用
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上任意一点上落子,有充分的行棋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正是棋手"棋力"的充分体现,是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围棋之所以千变万化,就完全体现了棋手的能动精神。棋局的变化犹如浩淼的星空,对局双方在对弈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的脑力活动,不断思索,反复比较,选择最佳着点,时时进行形势判断,不断调整自己的作战方案,当然也在不断地创造和发展。围棋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惟一性、不確定性、不可测性,都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想像力,在下棋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索形成的棋局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个体能力和思维优点,促进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构思。
3.2.5围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精神
即平等思想,在未落子之前,棋子与棋子之间无任何身份、地位、价值上的差别,只有在不同的人文思想上看,不同的位置才体现出不同的价值,从棋牌体现的人文思想上看,越是高级的,越能体现出平等思想、民主意识。
3.2.6围棋给人带来的全局观念
全局观是围棋技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是我们在哲学中讲的系统论。下围棋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全局大于局部围棋在许多情况下不是个体活动,而始终是在与教师交流,与对手对抗,与队友协作中进行的。如课堂教学、训练对局、网络围棋、团体赛、擂台赛联棋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围棋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围棋活动对促进人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等有重要作用,把围棋纳入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切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案例。
4.2从围棋的角度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发展来看,围棋活动很适合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和推广,而围棋进入到课堂中来,应成立相应的社团、协会等组织来加强围棋活动的课外管理,以引导和推动高校围棋活动的健康发展。
4.3围棋课程应继续在我校中拓展开来,体育教师应率先开展围棋活动,以提高体育人才的质量,使未来体育教师都能担任学校围棋的教学与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莉,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江声久,围棋文化素质教育价值刍议,体育文化导刊,2006
[3]杨玉根,围棋与心理素质教育--兼论高校开设围棋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08
[4]李凤梅,传统体育边缘化分析,体育文化导刊,2010
[5]陈东九,论围棋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