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评价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改变已有评改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全程参与习作:习作前,合作梳理要求;习作中,探究拓展思路;习作后,合作进行评价。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最终由"学会"变为“会学”,进而到“主动学,乐于学,善于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了作文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兴趣;参与;合作;评价;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作文,是社會对个人基本能力的要求之一。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作文指导课收效甚微。
  习作评价,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在教学方面,习作指导过于理论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探索新的指导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多年实践、研究习作评价,笔者逐渐摸索形成了“生生互评”的模式,其步骤与模式如下: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因此,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其参与评价。
  1.精心组评小组,奠定人员基础。评价小组由学生自由组合及教师个别调整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其基本形式为:优生一人、中优生二人、待优生一人(即1+2+1模式)。小组人员组成,可根据不同习作内容或不同情况随时调整,做到搭配最优化。
  2.明确评改职责,保证评价时效。小组学生的主要职责:(1)必须做到:大声朗读,认真倾听;(2)努力做到:人人发言,共同评改;(3)尽量做到:评价准确,评语得当。
  笔者将这几点称为评改“三要素”,这是保证生生互评的重要手段。在不断提高学生评价职责能力的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引导理解题目要求,培养抓重点能力,学会提炼归纳,为学生自己提炼评价要求做准备。其次,要重视日常教学。在学习课文时,明确单元方发和技巧,把习作指导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对本单元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总结习作要求及互评习作做好准备。
  二、引导学生熟悉参与“生生评价”的流程
  学会评价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熟悉评价要求和目的。
  第1步,归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内容,讨论交流,归纳习作要求。
  (操作目的:使学生在习作之前,吃透教材,明确要求,心中有数。)
  第2步,完成初稿,个人自改:完成初稿后,对照要求,自改习作。
  (操作目的:在学生自读自改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感,鉴赏能力。)
  第3步,小组合作、完善: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学习,指出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组长负责,一人读三人听。
  (操作目的:在互改程中,拓展思路,训练思维。)
  第4步,个人修改、完善习作:根据同学提出的意见,再次对习作进行修改。
  (操作目的:汲取别人优点,完善自己习作。)
  第5步,誊写评议:在小组内,对学生已誊写好的习作进行最后评定。根据对要求的达成情况等,定出等级,给出评语。
  (操作目的:共同分析,找出优缺点。使学生学会欣赏、品评。)
  第6步,教师评改、指导:以上五步完成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在评“文”的同时,亦要评“评”。
  (操作目的:使作者明白习作的优缺点,也使评价者明白评价的优缺点。)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积极体验,相互交流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从而启迪学生思辩,实现共识共享共进。这种学生充分参与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生生评价”的评价要求需有层次性
  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既体现了一种终结性结论,肯定某篇习作的优与劣,更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功能,体现出习作评价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时候,更要注重评价要求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作文评价应与学生习作能力相适应。
  三四年级,作为习作评价初级阶段,适合“评改框”评价模式,五六年级,让习作评价更开放,更适合“直下评语式”评价模式。其中过渡阶段可灵活实施“评价框+简洁评语式”评价模式。
  1.“评改框”评价模式
  操作方法:在作文前,将习作要求,用表格出示。小组根据作者对习作要求的达成情况,逐条打出评价等级。
  优点:学生易于上手,可操作性强。评价及反思都一目了然。
  不足:对要归纳的“习作要求”要求太细,自由度差,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只能按照习作要求,逐条评定,且结果生硬。
  这种模式适合于“互评互改作文”初级操作阶段,即三、四年级学生。
  例如: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学生对一篇想象作文的评价:
  老师补评:你想发明的机器人外形长相漂亮吗?它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可以吸引小朋友呢?再补充就更好了。
  学生初进行习作评价,不知该怎么评。评价框为学生提供了方向。学生操作起来就有了一定的标准和针对性。化难为简,让学生习作评价平稳起步。
  2.“评价框+简洁评语式”评价模式
  此模式是“评价框模式”与“评语模式”的过渡阶段的做法。学生对习作评价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评价框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对文章的一些个性化体验无法从评价框中得到表达。“评价框+简洁评语”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既有评价框的引导,又有评语的自由发挥,使学生的习作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学生对习作《可爱的小金鱼》的评价:
  同伴的简洁评语评价:你写的小金鱼好可爱呀!我特别喜欢你给小金鱼喂食的那一段,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小金鱼的样子。
  老师评语:同学评价能在习作要求的基础上有所补充,很真实,好!小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很生动的写出了小金鱼的特点,尤其是对小金鱼樣子和动作的描写,活灵活现。非常棒!奖你5★
  “评价框与简洁评语”相结合的模式适用于“生生互评”有一定能力阶段。其目的是为学生最终的习作评价打开思路,从而最终学会进行高质量的习作评价,并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实践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对下简洁的评语从刚开始的无从下笔,变得乐于下笔;到一开始的一两句话,变成了三四句话,甚至更多,话题范围也越来越广……学生参与习作评价的兴趣越来越浓,在交流、评价、书写中,学生对习作的理解更深了,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直下评语”评价模式
  操作方法:评价者根据习作要求的达成情况,给予总结性语言评定。“生生互评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组织语言,一人执笔。对该习作作出整体评价,并打出评定等级。
  优点:有较大发挥空间。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巧妙组织评价语言。评价语言易被被评价者接受。适合于有一定“互评互改作文”基础能力后的操作阶段。
  不足:对评价学生的鉴赏力,语言组织力等综合素质要求高,自由度过大,如教师在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上不提前下足功夫的话,会导致许多评价学生在评价他人习作时“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刚开始使用这个模式,学生习作评价的语气还稍显稚嫩,其中不乏口语化语言和重复啰嗦的天真,评价的角度还限于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和对好词佳句的欣赏。但却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最真实的语言。一段时间后,从习作评价中,学生对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逐步就有了清晰的概念,这种训练不是只靠老师的指导能完成的。
  例如:五年级一篇习作“直下评语”模式的评价:
  优点:你选材很好,还能抓住小白兔的特点来写,还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这只小白兔。你描写的小白兔非常有趣,字迹很工整,语言里还有许多的好词佳句和一种幽默感。
  不足:虽然你的文章写得优美,但是你没有模仿所学的课文。希望你继续加油!
  老师补评:评价很准确!你的文学天赋还需要不断磨炼,希望你能更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更自由自在,更开阔一些。
  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有时候对文章的某个词或某个地方也会拿捏不准不敢下笔,会和教师交流,这是互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应该说习作评价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收获和乐趣。
  生生互评的评价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都能全程参与习作,也提了升作文教学的实效:学生评价的语言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也更富有时代特点,表扬、批评的话语超越了老师的局限性,小作者更易于接受。学生对习作评价,改变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绝对权威感,真正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四、一些思考
  在“习作评价”的实践中,笔者还认为:
  1.为保证学生对习作评价的质量,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教师要积极合理安排。
  2.对于能力弱的学生,组内同学不愿意让他评自己的作文,而能力弱的学生,同样也不愿意让他人看、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应关注学生心理教育。
  3.对于评价不准确的习作,老师没有充足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只能在作文本上加以体现,看到的同学很少。教师要多创设展示渠道,增加指导效应辐射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2].李卫芳.《推陈出“新”授作文》(教学研究)2011(09).[J].
  [3].钟锦芳.《聆听学生之心声——浅谈作文有效性教学》(新课程)2011(08).[J].
  [4].冉中正.《生活化作文源自生活体验》(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1).[J].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近几年来,我先后好几次参加了州、县两级以赛代训课堂竞赛。亲历现场,聆听了一位位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静默沉思,教师们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课例在脑中萦绕,难忘竞赛课堂中老师的精彩——巧妙的切入,精当的讲解,智慧的点拨;难忘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精彩——灵活的思维,流畅的表达,个性化的见解。  课堂中师生心灵的舒展
期刊
【摘 要】 在这个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英语课程学习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学习范畴,而被提高到了陶冶情操、拓展视野、磨砺意志、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阅读,因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
期刊
【摘 要】 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本文通过以多媒体的直观手段来还原“陌生化”语言,以创造性的个人解读来进行“陌生化”阅读等策略,将“陌生化”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走出审美疲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获得对文本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陌生化;阅读教学;理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写作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写作水平的高低,成了考察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主要依据。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体验生活,开阔视野;二,以数学例题攻语文写作之玉;三,加强写作指导,淡化作文批改,尝试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积累;主题学习;创新;淡化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物理教学渗透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让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精神和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挥教育功能,进一步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总结平时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就物理学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加强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加强物理学史的教育,增强中学
期刊
【摘 要】 小学教科书中思考题长期以来存在可用不可用的现状,其原因是不会作为考试内容。致使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游离于教学之外,研究思考题内涵、作用、方法,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考题;整理;特点;认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各类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都编排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如何让数学课堂
期刊
摘要:考研率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显性量化指标,学院一直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把硕士研究生考试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重点抓好考研工作。  关键词:考研率;量化指标;创新精神;重点抓考研  中图分类号:G42  毕业生考研率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显性量化指标。近年来在校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狠抓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
期刊
[摘要]培养高职类师范生的多媒体技术能力,是提高其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以拓展师范生的多媒体应用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多媒体社团为例,探索以学生专业社团为平台,进行多媒体技能的实践。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学生专业社团;实践;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718.5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影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期刊
【摘要】语文现代化教学借助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师口授并配合板书的授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体现了其自身的优势,对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巨大的影响,从而成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最佳走向和优化课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体会  中图分类号:H319  国家政委颁布的最新《语文教学大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