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时期,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改变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结构,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复杂的知识和文化在学生内化的过程中未能得到有效的引导,产生了部分负面的影响。对于国家来说,拥有正确价值观的青年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是灌输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简历良好的价值观是学校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青少年的价值观同时影响着其行为,中学的行为培养是学生成长重要课程。本文从班主任的工作角度入手,论述了新时期,面对多变的外在环境,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的实行方式以及对中学生良好行为引导的策略。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青少年行为
中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任何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这个阶段是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作用,对教育而言,在中学期间帮助学生简历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班主任,能够最直接的了解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策略,对中学生的行为模式也有最全面的接触,因此能够比较客观地针对中学生行为特点,给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就是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对新时期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观察和良好行为引导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新时期学校价值观教育目标
从基础性来看,培养中学生良好公德意识是学校价值观教育的首要目标。学生作为公民在社会行为中要遵守最基础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青少年的基础道德养成教育影响着其成年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公德意识是文明习惯养成的必然要求。中学生要认识到,在人与人的相处上,注意文明,要尊重他人,要诚实守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以社会倡导的价值导向为依据,根据青少年成长的习惯,学校要采取多项措施,培养学生全面的公德意识。
从学生发展角度上来看,拥有远大的理想价值观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对日后社会发展思想统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鼓舞力有根本的促进作用。由此,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价值观,建立共产主义信念是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目標之一。
二、新时期中学生行为特点
新时期中学生的的思想还不成熟,往往会出现价值观和行动差异化的现象。根据河南大学的一项调查,见义勇为是每个中学生都认同的价值观,但当问卷中提出是否会在实际中履行见义勇为,只有31.9%的同学表示会。出现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因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被完整地执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媒体传播的“碰瓷”、帮助倒地老人反被认为是事件责任者的事件屡见不鲜,从大局来看,家庭和老师都会教育学生要谨慎行事,再结合自身安全考虑,学生就会出现思想和行为的差异性。
此外,当代中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较弱,一方面,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他们在面对没有经历过的困难会采取退避的措施。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明显感觉到近些年的学生与前几年相比,承受能力薄弱许多。大多数子女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相对比较稳定优良的环境下,没有受过委屈和打击,一旦遇到小挫折和压力,产生过激的思想,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相比与其他时期的中学生,这一代的中学生追求新潮,乐于挑战权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认同个性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让他们过早地形成了自我意识,不完善地判断能力让他们不断挑战传统,如纪律、规章制度、恋爱问题。曾经我们把高中恋爱定义为早恋,而现在,甚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就敢将情爱付诸于行动。这一点让班主任的行为引导工作多了一重挑战。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觉得他们行为就一定是正确的,他们只是乐于体验新鲜事物,觉得挑战就是成长的标志。
三、价值观教育对良好行为的引导的策略
价值观是人主观能动性的反应,价值观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决定行为模式。因此,利用价值观教育引导中学生的行为是一个有效地培养中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方式。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具体的引导策略如下:
(1)运用榜样示范,激励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模式。榜样能够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评选在个人行为中表现良好,体现当代中学生特点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表彰,鼓励该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激励其他同学以其为榜样,向其学习。同时,榜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能够通过学校鼓励的现象认知到哪些行为是正面的,哪些行为是反面的,从而形成价值判断取向,最终养成良好地行为模式。
(2)建立统一信念,帮助学生制定行为准则。正确的价值观是目标性和规律性高度统一,人通过意识理解价值,人的行为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目的性。学校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围绕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行为准则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公民行为准则标准,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在行为引导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统一的价值观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凝聚力量的要求。其次要统一信念,一致的信念让学生专注目标,在活动中能够专注于统一的价值观,在行为准则的监督下,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是与学生接触的最多的人,在市场经济、网络全球化和信息畅通化的影响下,价值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学生的各方面思想还不成熟,不能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无法判定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而教师就需要为人师表,起到带头作用,做到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在还未思想成型的学生心中有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教师要严格律己,以高标准、高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坚持统一思想,统一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
人们生活的所有行为都会涉及到价值观,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校园生活是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都要力求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未来,学校应当注重开发多元化的价值教育途径,丰富行为引导方式,从而提高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江苏市形态中学.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学生生活方式及价值观教育研究[R]
[2]杨旭.中国“90”后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青少年行为
中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任何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这个阶段是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作用,对教育而言,在中学期间帮助学生简历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班主任,能够最直接的了解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策略,对中学生的行为模式也有最全面的接触,因此能够比较客观地针对中学生行为特点,给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就是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对新时期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观察和良好行为引导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新时期学校价值观教育目标
从基础性来看,培养中学生良好公德意识是学校价值观教育的首要目标。学生作为公民在社会行为中要遵守最基础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青少年的基础道德养成教育影响着其成年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公德意识是文明习惯养成的必然要求。中学生要认识到,在人与人的相处上,注意文明,要尊重他人,要诚实守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以社会倡导的价值导向为依据,根据青少年成长的习惯,学校要采取多项措施,培养学生全面的公德意识。
从学生发展角度上来看,拥有远大的理想价值观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对日后社会发展思想统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鼓舞力有根本的促进作用。由此,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价值观,建立共产主义信念是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目標之一。
二、新时期中学生行为特点
新时期中学生的的思想还不成熟,往往会出现价值观和行动差异化的现象。根据河南大学的一项调查,见义勇为是每个中学生都认同的价值观,但当问卷中提出是否会在实际中履行见义勇为,只有31.9%的同学表示会。出现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因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被完整地执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媒体传播的“碰瓷”、帮助倒地老人反被认为是事件责任者的事件屡见不鲜,从大局来看,家庭和老师都会教育学生要谨慎行事,再结合自身安全考虑,学生就会出现思想和行为的差异性。
此外,当代中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较弱,一方面,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他们在面对没有经历过的困难会采取退避的措施。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明显感觉到近些年的学生与前几年相比,承受能力薄弱许多。大多数子女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相对比较稳定优良的环境下,没有受过委屈和打击,一旦遇到小挫折和压力,产生过激的思想,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相比与其他时期的中学生,这一代的中学生追求新潮,乐于挑战权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认同个性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让他们过早地形成了自我意识,不完善地判断能力让他们不断挑战传统,如纪律、规章制度、恋爱问题。曾经我们把高中恋爱定义为早恋,而现在,甚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就敢将情爱付诸于行动。这一点让班主任的行为引导工作多了一重挑战。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觉得他们行为就一定是正确的,他们只是乐于体验新鲜事物,觉得挑战就是成长的标志。
三、价值观教育对良好行为的引导的策略
价值观是人主观能动性的反应,价值观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决定行为模式。因此,利用价值观教育引导中学生的行为是一个有效地培养中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方式。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具体的引导策略如下:
(1)运用榜样示范,激励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模式。榜样能够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评选在个人行为中表现良好,体现当代中学生特点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表彰,鼓励该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激励其他同学以其为榜样,向其学习。同时,榜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能够通过学校鼓励的现象认知到哪些行为是正面的,哪些行为是反面的,从而形成价值判断取向,最终养成良好地行为模式。
(2)建立统一信念,帮助学生制定行为准则。正确的价值观是目标性和规律性高度统一,人通过意识理解价值,人的行为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目的性。学校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围绕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行为准则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公民行为准则标准,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在行为引导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统一的价值观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凝聚力量的要求。其次要统一信念,一致的信念让学生专注目标,在活动中能够专注于统一的价值观,在行为准则的监督下,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是与学生接触的最多的人,在市场经济、网络全球化和信息畅通化的影响下,价值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学生的各方面思想还不成熟,不能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无法判定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而教师就需要为人师表,起到带头作用,做到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在还未思想成型的学生心中有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教师要严格律己,以高标准、高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坚持统一思想,统一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
人们生活的所有行为都会涉及到价值观,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校园生活是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都要力求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未来,学校应当注重开发多元化的价值教育途径,丰富行为引导方式,从而提高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江苏市形态中学.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学生生活方式及价值观教育研究[R]
[2]杨旭.中国“90”后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