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低年级品德新课程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策略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品德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应从提供实践机会、方法指导、问题训练等方面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训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品德教学;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新课标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些教学方式的转变,慢慢地被教师和学生所熟悉并喜欢。可是近年来发现,一些教师只追求课堂活动中动手实践,不考虑学生的这些动手实践是否真正地适用于生活实际,甚至有的实践活动脱离了教材的设计意图,使活动流于形式。在品德课堂上,学生主要是以活动体验获得感悟与体会的。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活动”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提高品德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教师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等活动中体会品德思想,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可往往到最后,教师却发现学生体会不了教师的用心,将课堂上的活动当成游戏来玩,学生的动手实践仍然局限在某一时间点上。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品德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起来,全程跟着教师的脚步完成课程任务,并在课后延伸课程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过程中体验。现在笔者以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找准学生的起点,让品德课程生活化,落实动手实践操作
  品德课程的教材有所调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品德课程,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无论教材怎么改变,教师都要始终牢记品德课程的宗旨是以活动体验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提升。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体验过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教学素材,同时要注意与学生所了解和学习过的教学知识点相联系,使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去体验,在体验中落实动手实践操作。也就是在教学教材的内容上尽量体验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感受到品德就是我们的生活,更愿意在实际生活中动手实践。
  在教学《我们爱整洁》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从而认识什么是整洁。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明辨生活中的整洁与脏乱。随后,让学生知道怎样保持整洁。最后,让学生知道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集体的整洁,弄得手脏或衣服脏,出现暂时的不整洁其实没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记得有个学生的领子反了,但她却不知道。她的同桌就拿着一面镜子,让她瞧瞧镜子中的领子,在同桌的帮助下,她的领子弄好了。课后,笔者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学生每次上下楼梯都会看看镜子中的自己,有时摆摆领子,有时看看衣服是否弄脏了,看得出来这个学生在生活中也是爱整洁的。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品德知识的形成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现实中的事例,结合事例,亲身体验后再动手实践,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干点家务活》这节课中,学生对于家务活并不陌生,但由于现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务活却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白哪些家务活是自己能干的,哪些家务活是自己不能干的。接着播放我们班其中一些学生做家务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说一说、摸一摸班级中的劳动工具,并尝试去做一做。整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充当引路者的角色。在课后,班里学生的家长在微信群中反映孩子们在家中也能分担家务了。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适时介入学生的活动中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儿童的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对生活的体验、认知、感悟与行动。教师只有将学生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引入教育中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动手实践,调动其积极性,鼓励其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
  在教学《可爱的动物》这节课“我和我的动物朋友也有一个小故事”的环节中,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大胆地尝试着按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同时让学生将与动物朋友相处的相关相片拿出来一起与组员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活动做到井然有序,教师应进行巡视并且适时介入学生的活动中。
  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好合作探究模式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来实现。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亲历活动去达到教育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活动中,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教师的直接传授。
  在教学《为什么玩不下去》时,在课前调查学生的课间活动,选择一个最容易出现矛盾但学生又很喜欢玩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在上课时,笔者会让其中一个小组一起做这个游戏,学生响应积极。当出现问题时,怎样才能顺利玩下去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能直接进行说教或是给出建议,而是要与学生一起去思考并商量。这样学生会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既让他们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师需要多给学生一点肯定与鼓励。课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玩耍時出现的矛盾,一有矛盾出现,教师要立即解决,并提及课堂上共同的约定。这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五、注重活动设计的多样化,落实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活动形式要服从于内容,要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学习方式等,切忌脱离实际,为活动而活动,搞形式主义。”另外,课程标准还指出:“引导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尤其是要鼓励儿童动手做,以多种形式如语言、绘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表现与分享活动的成果。”在教学《不做“小马虎”》一课中,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小马虎分享出来后,笔者抓住这个时机,师生共同表演早晨起床穿衣服的情景,并将这一段表演录下来。笔者演妈妈,再找一个学生演儿子,配上闹钟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来了。当“儿子”终于穿完衣服后,笔者通过教室内的多媒体播放刚才这一段表演的录像,让学生找出“马虎”的原因,这样强化了学生做事要认真的意识。当课程结束后,教师还要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抓住时机提醒和教育学生。还记得班里的小吴同学上完这节课后,他悄悄地告诉笔者:“老师,我的‘小马虎’少了很多,到现在为止,天天都记得带上课本了。”确实,能让学生记得怎样做并能做好,那就是品德课程的魅力所在。
  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活动体验符合低年段品德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品德教学、儿童心理学等相关心理学的规律,通过各种游戏或者是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芳.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下低年段品德学科课程建设[J].新课程(小学),2017(10).
  [2]秦卫红.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点滴做法[J].教师,2015(3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成为当代社会各界信息发布、交流和管理的重要载体。而作为思想及技术知识创新的重要领域,各大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也在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本文重点分析了当代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再结合实际分析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管理工作;影响  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普及到社会各界的大环境下,新媒体这一新兴媒体形式在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实现对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培养是深化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理念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需要,是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学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培育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构建明确的目标导向以及完善的德育网络体系实现对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有效培养,真正达到“立德树人·从心开始”的教育目标。  关键
期刊
【摘 要】话题随意转换、文脉条理不清、段落缺乏过渡、内容缺少呼应、语段没有中心等是高三学生作文行文的常见错误。文章通过对高三学生语文模拟考试作文的“病症”进行分析,提出了培养良好的語感、借用连贯知识、学会三种过渡、训练四种顺序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作文;行文错误;教学策略  李代权,广东省特级教师,高考备考指导专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已出版著作四部
期刊
【摘 要】从现实的作文教学来看,教学的总体设计,包括教学的难度、进度及重点等,主要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参照,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训练机会是不均等的,优秀作文大多是优秀学生的“专利”,作文教学是为他们开辟的“广阔天地”,而对于学困生来说,习作是一件望而生畏的事情,他们往往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作文教学中,真诚对待学困生,唤起学困生写作文的兴趣,激发他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作文灵感,
期刊
摘要: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悠久历史的筛选而留下来的精髓,小学生作为学习的开端,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渗透的必要性,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定位,进而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前言:一个有德行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榜样,所
期刊
儿童诗歌创作指导课的“三学四导”指的是在“以标导学—以学定教—以学验教”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意识引领下,努力构建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儿童诗写作的过程,笔者探索了四种儿童诗创作教学的策略:以标促学导诗趣,以學定教导诗意,以学定教导诗情,以学验教导童诗。  一、以标促学导诗趣  (一)诵诗——提升语感  儿童诗具有丰富的音乐性,琅琅上口,让学生感受儿童诗之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教师要做有心人,运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逐步的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的彰显了出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来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是刻不容缓的。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做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中图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师是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更加规范、有效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探讨意义的课题。文章对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挖掘网络资源促进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语文教学;学习活动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海量的网络资源良莠难分,这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识字,学生的识字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读写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由此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需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文章就识字教学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够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识字,读写能力的发展要以
期刊
【摘 要】文章立足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之中的角度,分别从“环境诗化,润物细无声”“诵传统、当画家,陶冶心灵”“巧设故事会,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寓学于乐,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家校紧相连,拓展‘大语文’的内涵与外延”五方面来探讨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从而让传统文化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如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为我们的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