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儒林外史》中存在大量的社交指示语,准确翻译这些社交指示语是其译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社交指示语翻译必然存在文化空缺现象,文章将以语用等值理论为框架分析《儒林外史》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及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策略及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语用等值;社交指示语;英译;《儒林外史》
1.引言
英汉语文学作品中都存在大量的社交指示语,且英汉社交指示语存在很大差异,英语社交指示语较少且比较笼统,汉语社交指示语较丰富且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色彩,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语原文所表达的指示文化信息在英译文中易出现缺失现象,译者也就很难做出绝对等值的翻译。《儒林外史》是由中国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文中用了大量的社交指示语,杨宪益的英译文对其社交指示语做到了准确翻译,但其中也存在某些不恰当之处,文章主要从语用等值理论入手,以《儒林外史》原文及杨宪益、戴乃迭的对应英译文为例探讨第一、第二及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在英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翻译时所用的语用等值策略。
2.语用等值
翻译等值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语用等值追求的是话语语用意义的等值,即交际意图的等值。语用学的发展促进了翻译等值理论的完善,“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译文无论作什么样的处理,只要它能传达原作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它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何自然,1997:196)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跨文化翻译中必然存在诸多文化词汇空缺以及文化词语词义冲突等现象,这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表现地尤为突出,本文分析《儒林外史》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探究译者是如何运用语用等值原理将其所表达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的。
3.社交指示语
指示语是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之间的关系(Levinson, 1983)。社交指示语可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国外社交指示语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定义与分类,Fillmore(1971)认为社交指示体现在谈话双方所使用的各种言语手段中。Levinson认为Fillmore对社会指示语规定的范围过宽,他指出,为了语用学研究上的方便,社会指示语的概念最好限制在语言结构的如下方面:言语活动参加者的社会身份,言语活动参加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言语活动参加者与言语行为事件中在场的其他人和实体的关系。(Levinson:1983)国内语用学家何自然、何兆熊等也对社会指示语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何自然(1988)从语法形式、言语功能和社交语境三方面对社会指示语进行了分析;何兆熊(2000)重新定位了社会指示语,为社会指示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框架;而曹军(2002)从文化差异和语境的角度探讨英汉社会指示语的互译。
4.语用等值与社交指示语的英译
与汉语相比,英语中存在着社交指示的空缺。严格意义上说,在汉译英时,实现源语和目的语完全等值翻译是不可能的,若译者不将译入语读者的文化习惯考虑在内,其译文往往会发生歧义,引起英语读者的不解,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语用等值,尽可能避免语用失误。
4.1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
汉语中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较多,且都带有明显的自谦特征,而英语中除了I/me之外,几乎没有。“英汉文化差异之一就是中国人在谈及自己或同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物时,倾向于表示谦虚,这一差别导致汉语中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的双重构成成份:文化负载成份和语义负载成份”(曹军,2002:58)。举例来说,“贱姓”这一词在在古汉语文学作品中语义负载指代“我的姓”,但其还有一层文化负载成分,表示说话者的自谦,从语义上的等值翻译来看,译者可将其翻译为my humble name,而英语读者对这种过度谦虚的做法会不解,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人不诚实的表现,但将其译为my name,结构上不同,在语用意义上却是等值的。在将汉语第一人称指示语翻译为英语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对等词的,译者只需将汉语第一人称指示语放到原文语境中深刻把握理解其意思,找出其对应的指示语翻译。在《儒林外史》原文中有很多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杨宪益夫妇很好地对其进行了处理,以下是其中一例。
1.王冕道:“小人王冕,这里便是寒舍”。
“I am he”, replies Wang Mian, “and this is my humble house”.
上述例子中“小人”是王冕对自己的贬称,表达他对受话者的敬意,杨宪益夫妇将其译为I,这在语义上不完全对等,且文化信息有所流失,但此译文却传递了主要的交际信息,达到了语用等值效用。在翻译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时,我们一般只能将其英译为I, me, my,欠额翻译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信息流失不仅仅是因汉英两种语言差异所致,更是由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导致的。
4.2 第二人称社交指示语
此类社交指示语可分三类:关系式社交指示语、称呼式社交指示语及关系-称呼式社交指示语。(彭慧,2007)第二人称指示语的英译相对灵活,译者应关注原文的语境,把握话语的特殊含义和所蕴含的意图,并将其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从而获得语用等值。在《儒林外史》原文中有很多第二人称社交指示语,下面例子对其进行了分类举例。
1.不敢拜问尊官尊姓大名,因甚降临这乡僻所在?(关系用法)
May I know your honorable name and what has brought you to this village?
“尊”是对受话者的一种敬称,而英语中第二人称只有you/your的形式,在汉译英时,关系式社交指示语大都只能译为you,同时,汉语中的第二人称的关系用法有“你”和“您”之分,但英语中第二人称却只有you这一种形式,而且英语中you少有表达敬意的意思,虽然“尊”、“您”与you/your语义上不完全对等,且此种译文使得文化信息有所流失,但其在语用意义上却达到了等值。 2.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称呼用法)
“It is not that, sir” said Wang Mian.
文中“头翁”是对参与对话者社会身份的一种亲切称呼,汉语中的职业、职称和头衔放于姓之后,常被用作称呼社交指示语,英语也用部分职称作为指示语,但英语中,职业和头衔常不用作社交指示语,不管受话者从事何种职业,均可在姓前加Mr,Mrs,Miss或以Sir称之,文中“头翁”译文就体现了这一特征。
3.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关系-称呼用法)
“Please sit down, uncle,” said Wang Mian…
结合原文语境,“老爹”是王冕的邻居,而非亲属。 “根据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社交指示语在称谓表达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叫真实称谓,一类叫假借称谓。”(童敬东, 2001:103)上述“老爹”即属于假借称谓。一般情况下,真实称谓容易翻译且必须翻译,但要忠实地翻译假借称谓,却是个难题。汉民族常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因其可缩短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心理距离,但英语少有此用法。文中将“老爹”译成uncle是语义翻译,但这易使英语读者误认为他们是真正的亲属,本文认为“老爹”此处译为sir更符合语用等值效果。
4.3 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
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是指说话者和受话者以外的人、事、物或与他们有关的事物在翻译此类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时,译者要根据交际语境对其进行恰当的翻译。在《儒林外史》原文中有很多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下面例子对其进行了分类举例。
1.王冕道:“小人王冕,这里便是寒舍”。(以说话者为参照点)
“I am he”, replies Wang Mian, “and this is my humble house”.
“寒舍”是以说话者为参照点的第三人称指示语,它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寒舍”作为社交指示有四层语义,如下表:
1.字面所指
家:home
2.语用所指
我的家:my home
3.文化内涵
谦逊和礼貌:modesty and courtesy
4.文体内涵
极正式文体:high level of formality
“寒舍”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杨宪益其译为my humble home,这可以达到词语翻译上的等值,但因西方人较少贬低自己,“寒舍”在英语中存在语义空缺,而译者将其译为my humble home,易使读者误解为“我简陋的家”,本文认为此处将其译为my home更合适。
2.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以受话者为参照点)
I’ll keep an eye on everything here for you, and see that your mother is all right.
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出现以受话者为参照点的“令尊”及“尊堂”等社交指示语,这些指示语是中文特有的敬称,而英语中此类称谓较少,在将这类词语对应翻译为英文时,译者若将其敬谦文化含义译出来可能会造成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的误解,所以此类词最好用语用等值翻译方法将其对应的字面所指及语用所指译出即可。
汉语中第三人称指示语译为英语时,汉、英所指基本上一致,但由于表示第三者的词语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给出固定的翻译模式。译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社交指示语的字面所指、语用所指、文化内涵及文体内涵四层语义无法全部表达,译者只需将前两层语义传达出来亦可达到语用等值效果。
5.结语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而语用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传达是保证信息成功传递的关键,因而对于译者而言,社交指示语翻译的核心任务就是保证语用信息的等值翻译,但英语中社交指示语较贫乏且划分比较笼统,汉语社交指示语较多而且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对汉语社交指示语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其民族色彩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误以及错译使得译入语读者难以理解指示语的意思,这就使得社交指示语的英译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空缺,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把握英汉社交指示语各自的特点,甚而在牺牲原文某些文化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对原文社交指示语的等值翻译。
[参考文献]
[1]Levinson, S.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Fillmore, C. Santa Cruz Lectures on Deixis [M].Bloomington, Indiana: IU Linguistic Club, 1971
[3]曹军.社会指示语的英汉互译[J].外语研究,2002(6):58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96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彭慧.社交指示语的汉英翻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6)
[8]童敬东,王爱琴.从对社交指示语的翻译看忠实原则的限度[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9):48
[9]吴敬梓著,杨宪益、戴乃迭英译,儒林外史:汉英对照[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关键词:语用等值;社交指示语;英译;《儒林外史》
1.引言
英汉语文学作品中都存在大量的社交指示语,且英汉社交指示语存在很大差异,英语社交指示语较少且比较笼统,汉语社交指示语较丰富且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色彩,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语原文所表达的指示文化信息在英译文中易出现缺失现象,译者也就很难做出绝对等值的翻译。《儒林外史》是由中国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文中用了大量的社交指示语,杨宪益的英译文对其社交指示语做到了准确翻译,但其中也存在某些不恰当之处,文章主要从语用等值理论入手,以《儒林外史》原文及杨宪益、戴乃迭的对应英译文为例探讨第一、第二及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在英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翻译时所用的语用等值策略。
2.语用等值
翻译等值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语用等值追求的是话语语用意义的等值,即交际意图的等值。语用学的发展促进了翻译等值理论的完善,“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译文无论作什么样的处理,只要它能传达原作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它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何自然,1997:196)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跨文化翻译中必然存在诸多文化词汇空缺以及文化词语词义冲突等现象,这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表现地尤为突出,本文分析《儒林外史》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探究译者是如何运用语用等值原理将其所表达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的。
3.社交指示语
指示语是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之间的关系(Levinson, 1983)。社交指示语可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国外社交指示语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定义与分类,Fillmore(1971)认为社交指示体现在谈话双方所使用的各种言语手段中。Levinson认为Fillmore对社会指示语规定的范围过宽,他指出,为了语用学研究上的方便,社会指示语的概念最好限制在语言结构的如下方面:言语活动参加者的社会身份,言语活动参加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言语活动参加者与言语行为事件中在场的其他人和实体的关系。(Levinson:1983)国内语用学家何自然、何兆熊等也对社会指示语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何自然(1988)从语法形式、言语功能和社交语境三方面对社会指示语进行了分析;何兆熊(2000)重新定位了社会指示语,为社会指示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框架;而曹军(2002)从文化差异和语境的角度探讨英汉社会指示语的互译。
4.语用等值与社交指示语的英译
与汉语相比,英语中存在着社交指示的空缺。严格意义上说,在汉译英时,实现源语和目的语完全等值翻译是不可能的,若译者不将译入语读者的文化习惯考虑在内,其译文往往会发生歧义,引起英语读者的不解,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语用等值,尽可能避免语用失误。
4.1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
汉语中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较多,且都带有明显的自谦特征,而英语中除了I/me之外,几乎没有。“英汉文化差异之一就是中国人在谈及自己或同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物时,倾向于表示谦虚,这一差别导致汉语中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的双重构成成份:文化负载成份和语义负载成份”(曹军,2002:58)。举例来说,“贱姓”这一词在在古汉语文学作品中语义负载指代“我的姓”,但其还有一层文化负载成分,表示说话者的自谦,从语义上的等值翻译来看,译者可将其翻译为my humble name,而英语读者对这种过度谦虚的做法会不解,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人不诚实的表现,但将其译为my name,结构上不同,在语用意义上却是等值的。在将汉语第一人称指示语翻译为英语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对等词的,译者只需将汉语第一人称指示语放到原文语境中深刻把握理解其意思,找出其对应的指示语翻译。在《儒林外史》原文中有很多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杨宪益夫妇很好地对其进行了处理,以下是其中一例。
1.王冕道:“小人王冕,这里便是寒舍”。
“I am he”, replies Wang Mian, “and this is my humble house”.
上述例子中“小人”是王冕对自己的贬称,表达他对受话者的敬意,杨宪益夫妇将其译为I,这在语义上不完全对等,且文化信息有所流失,但此译文却传递了主要的交际信息,达到了语用等值效用。在翻译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时,我们一般只能将其英译为I, me, my,欠额翻译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信息流失不仅仅是因汉英两种语言差异所致,更是由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导致的。
4.2 第二人称社交指示语
此类社交指示语可分三类:关系式社交指示语、称呼式社交指示语及关系-称呼式社交指示语。(彭慧,2007)第二人称指示语的英译相对灵活,译者应关注原文的语境,把握话语的特殊含义和所蕴含的意图,并将其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从而获得语用等值。在《儒林外史》原文中有很多第二人称社交指示语,下面例子对其进行了分类举例。
1.不敢拜问尊官尊姓大名,因甚降临这乡僻所在?(关系用法)
May I know your honorable name and what has brought you to this village?
“尊”是对受话者的一种敬称,而英语中第二人称只有you/your的形式,在汉译英时,关系式社交指示语大都只能译为you,同时,汉语中的第二人称的关系用法有“你”和“您”之分,但英语中第二人称却只有you这一种形式,而且英语中you少有表达敬意的意思,虽然“尊”、“您”与you/your语义上不完全对等,且此种译文使得文化信息有所流失,但其在语用意义上却达到了等值。 2.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称呼用法)
“It is not that, sir” said Wang Mian.
文中“头翁”是对参与对话者社会身份的一种亲切称呼,汉语中的职业、职称和头衔放于姓之后,常被用作称呼社交指示语,英语也用部分职称作为指示语,但英语中,职业和头衔常不用作社交指示语,不管受话者从事何种职业,均可在姓前加Mr,Mrs,Miss或以Sir称之,文中“头翁”译文就体现了这一特征。
3.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关系-称呼用法)
“Please sit down, uncle,” said Wang Mian…
结合原文语境,“老爹”是王冕的邻居,而非亲属。 “根据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社交指示语在称谓表达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叫真实称谓,一类叫假借称谓。”(童敬东, 2001:103)上述“老爹”即属于假借称谓。一般情况下,真实称谓容易翻译且必须翻译,但要忠实地翻译假借称谓,却是个难题。汉民族常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因其可缩短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心理距离,但英语少有此用法。文中将“老爹”译成uncle是语义翻译,但这易使英语读者误认为他们是真正的亲属,本文认为“老爹”此处译为sir更符合语用等值效果。
4.3 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
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是指说话者和受话者以外的人、事、物或与他们有关的事物在翻译此类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时,译者要根据交际语境对其进行恰当的翻译。在《儒林外史》原文中有很多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下面例子对其进行了分类举例。
1.王冕道:“小人王冕,这里便是寒舍”。(以说话者为参照点)
“I am he”, replies Wang Mian, “and this is my humble house”.
“寒舍”是以说话者为参照点的第三人称指示语,它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寒舍”作为社交指示有四层语义,如下表:
1.字面所指
家:home
2.语用所指
我的家:my home
3.文化内涵
谦逊和礼貌:modesty and courtesy
4.文体内涵
极正式文体:high level of formality
“寒舍”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杨宪益其译为my humble home,这可以达到词语翻译上的等值,但因西方人较少贬低自己,“寒舍”在英语中存在语义空缺,而译者将其译为my humble home,易使读者误解为“我简陋的家”,本文认为此处将其译为my home更合适。
2.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以受话者为参照点)
I’ll keep an eye on everything here for you, and see that your mother is all right.
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出现以受话者为参照点的“令尊”及“尊堂”等社交指示语,这些指示语是中文特有的敬称,而英语中此类称谓较少,在将这类词语对应翻译为英文时,译者若将其敬谦文化含义译出来可能会造成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的误解,所以此类词最好用语用等值翻译方法将其对应的字面所指及语用所指译出即可。
汉语中第三人称指示语译为英语时,汉、英所指基本上一致,但由于表示第三者的词语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给出固定的翻译模式。译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社交指示语的字面所指、语用所指、文化内涵及文体内涵四层语义无法全部表达,译者只需将前两层语义传达出来亦可达到语用等值效果。
5.结语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而语用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传达是保证信息成功传递的关键,因而对于译者而言,社交指示语翻译的核心任务就是保证语用信息的等值翻译,但英语中社交指示语较贫乏且划分比较笼统,汉语社交指示语较多而且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对汉语社交指示语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其民族色彩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误以及错译使得译入语读者难以理解指示语的意思,这就使得社交指示语的英译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空缺,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把握英汉社交指示语各自的特点,甚而在牺牲原文某些文化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对原文社交指示语的等值翻译。
[参考文献]
[1]Levinson, S.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Fillmore, C. Santa Cruz Lectures on Deixis [M].Bloomington, Indiana: IU Linguistic Club, 1971
[3]曹军.社会指示语的英汉互译[J].外语研究,2002(6):58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96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彭慧.社交指示语的汉英翻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6)
[8]童敬东,王爱琴.从对社交指示语的翻译看忠实原则的限度[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9):48
[9]吴敬梓著,杨宪益、戴乃迭英译,儒林外史:汉英对照[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