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教师要实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丰富学生对个人、他人、社会和人生的丰富情感,进而对生活与学习做出正确的判定和应对。同时,落实对学生的情感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高效手段。
   一、深挖教材,找到情感元素
   教师在开展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人文性与知识性并重。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作品大多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讲感染性极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以多种形式在课堂中为学生渗透,将语文教材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达成对学生高质量的情感教育。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学习中,教师要将诗歌的主要思想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诵,通过配乐朗读、情境朗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主旨,体会毛泽东以国家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与气概。只有将诗歌中的情感元素有效挖掘,教师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不仅让学生达成个人朗读能力的提升,也能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真正意义上使学生获得全面教育。
   二、设计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可以依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制作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图片、视频等,通过生动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力求将文章情境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情境教学法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情境教学这一形式深入培养学生感情,引导学生思维与想象,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思想和感情。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节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在导入环节播放歌曲《枉凝眉》,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情感的乐曲中主动开展对课文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利用语言,培养学生情感
   语言是教师表达自己情感的最重要形式。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掌握利用适当语言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高中时期的学生情感充沛,脑海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若想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大幅度的提升,就一定要学会通过有效的语言、形象的描述、饱含激情的演讲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会。
   因此,在开展不同类型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文章特点进行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例如,在朗读情绪情感较为低落的段落或句子时,语调要尽量低沉;而对于一些好的消息或是情感充沛的内容时,要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在教师多样化的教学中可以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好把握人物或文章情感。教师还需要适当的运用肢体语言,通过简单的动作、表情等激发学生情感。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直保持微笑关注学生,可以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励,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更积极、更有信心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通过资源,丰富学生情感
   信息化时代,现代科技手段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为教师带来了教学的便利,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可以达成图片、文字等之间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在课堂中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在环境的感染下体会感情。教师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找时代背景、作者故事等,让学生在自主探析中更好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学生品悟。
   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专项知识对于学生来讲较为枯燥,若是只让学生一味朗读或背诵等,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如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播放演讲视频,引导学生在演讲中感受,并体会演讲的特点。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更要为学生指明人生方向。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引领学生更好地體悟情感,学会通过情感与家人、朋友等交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不断向更好的自己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斌.浅谈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28-29.
   [2]安彩莲.“笑过”出“效果”——谈高中语文情感教学[J].甘肃教育,2019(01):109.
   [3]安民.阅读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7):52-54.
  李军风,山东省即墨区市北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元曲作为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无论在内容、文体、格律上与诗词赋相比都更为复杂精巧,戏曲又以多层次的艺术形式,集合音乐、服装、诗词、表演等,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古诗文学习的“畏难”心理,在教学中进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制作档案,走进作者   基于传统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纯讲解、纯翻译、学生兴趣低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学生“制作‘作者个人档案’,建立班级‘作家档案馆’”的方法。具体做法
文言文在中学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为了应对考试,不少教师未能做到深钻教材,研究教法,基本上是程式化的一套,着力词句串讲、内容分析、中心归纳,而后由学生默背。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致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自学文言文的能力难以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下述几个环节不能忽视。   一、重视预习,探究疑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
陈伯安说:“规律是知识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规律比知识更有力量。”文言文断句选择题已连续考了7年,从学习、复习、应考上应注意哪些难点?值得思考。   知难而进,是勇者的态度;知难好进,是明者的思维;知难快进,是智者的策略。知难,知难,知难不难。畏难不知难,临难而退,难者更难;知难不避难,迎难而上,难也不难。就是说困难是压力也是挑战,更是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遇。任何事情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困难,当困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使得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更加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又提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这意味着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结合当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跨界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及学生个人能力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将针对跨界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跨越教材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原本传统枯燥的教学策略。然而还是有一部分教师没有遵循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保留着应试教学的思想,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其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阅读教学的形式单一;三是评价标准单一。   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该问题同时也受到了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湛然的话,对“句读”的理解是经典。湛然在《法华文句记》中写道:“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语绝处”就是一个话题有了完整的表达,即结构完整,表义准确。找到“语绝处”,就应该算是找到了句子。句子是用于理解的。而“读(dòu)”是用于“诵咏”的。于是今天的高考就干脆叫做“断句”了。十分明显,断句就是要对句子进行理解。高考的目的也就在此,而非其他。句子最
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美学特征,给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提问,提升学生散文阅读效果。通过实践摸索,利用主问题教学法,对于散文教学有很好的效果。主问题指的是那些对于文章解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探究散文的典型特点,然后围绕这些特点设计好主问题,这样才能让问题更有针对性,促使学生全面提升散文解读水平。   一、“神”,领悟个性化思想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批判等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促使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比较法指的是将文章中有关系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它们的异同点,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具有系统
[人物名片]  雷燕,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中国好校长提名奖、江苏省“333工程”首批科学技术带头人、盐城市党代表、盐城市名校长等荣誉称号。历经20年的研究成果《构建读写社区的实践研究》,获江苏省基础教学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