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使得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更加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又提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这意味着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结合当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跨界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及学生个人能力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将针对跨界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跨越教材的界限
   信息时代下高中生的阅读量相比从前少了很多,实际阅读过程也表现出碎片化、功利化及阅读深度不足的情况,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了解了知识,反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他们能够以极少的成本接触到教材外的大量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高中学生的知识面。然而从整体上来看,这种扩展对高中学生而言并不总是有益的,由于高中生本身思维、品性、人格尚未完全成熟,多数不具备多角度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导致他们通过网络所接触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表象,缺乏应有的深度。这也意味着学生所接触到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内容往往来自于语文课堂上,或是少量学生对自己兴趣的研究。但结合高中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高中生自身首先需要承受大量的学业压力,因此可用于对兴趣研究的时间少之又少,在兴趣内容的深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浅显性特征,而高中语文教学多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虽然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达到一定的深度,但也使得学生所接受的内容深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显被局限在教材以内。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跨界思维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跨越教材的界限来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深度。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思维意识的成长,并有意识地为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教学,借助其它相关性高、具有相应完善性的内容帮助学生结合某部分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的认知达到一定的深度。
   以高中語文教材必修5中《鸿门宴》这篇文言文为例,高中学生对项羽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是从动漫(如《镇魂街》)、游戏(如《王者荣耀》)中了解的,这些文化作品出于更容易为读者理解的需求,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具有片面性与主观性,并不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夏日绝句》《项羽本纪》《乌江亭》等文学作品或是《霸王别姬》《楚汉争霸》等影视作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项羽这一英雄,通过比较式阅读的方式深入了解项羽的为人、性格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项羽进行剖析,进而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一般方式,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跨越教材的界限意味着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涉及内容进行了解,使学生能够有效摆脱单纯从教材角度了解内容所造成的思维单一化,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提升,更重视获取知识的深度及全面性。与此同时,不同题材及内容的阅读也能使学生在掌握相应阅读方法时逐渐积累起阅读经验,也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状态,对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完善学生的人格都有很大帮助。
   二、跨越学科的界限
   如果学生能够跨越学科的界限,就能够在不同类型知识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这种联系同样能够作用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但不同于单一学科的知识体系,由跨越学科而生成的知识体系将完全作用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成长,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与内化,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关键。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进行考量,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实现学科之间的自由跨越,那么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通感能力显然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这对学生的助益并不仅仅体现在思维能力的提升上,学生还能够从不同学科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真我,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方向,也就是说跨学科的界限能够帮助学生清楚认识自我,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为自己的发展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点则需要教师首先摒弃学科类别相关性低的观点,努力寻找学科之间具有共通之处的内容,借助这些共通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掌握连接两种及两种以上学科的方法,进一步作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
   以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为例,现行很多流行音乐逐渐开始尝试将古诗词运用到音乐创作中,并诞生了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词,由胡夏与郁可唯演唱的脍炙人口的歌曲《知否》,这就意味着教师可在讲解李清照时将这首歌曲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以现代旋律的角度寻找古诗词中特有的韵律,也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要求学生鉴赏歌词内容,结合歌曲中的旋律尝试在脑海中构建出诗词本身所描绘的画面与情愫,进而判断诗词与现代谱曲的韵律是否能够产生情感上的重合。在此基础上还可将古代词曲的唱法引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操及业余爱好。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够有效跨越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的界限,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以韵律的角度对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悟与了解,进而作用于学生思维的成长。
   三、跨越国别的界限
   语文教材中应用的教学内容多以国内知名的诗词、名人轶事、小说以及其它相关内容为主,通常较少应用国外的文学作品内容,所应用的国外文学作品也多以知名度较高的内容为主,虽然这些内容具有代表性,但在情感及表达方式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事实上,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掌握相应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更深层次的作用在于文化层面的熏陶。而结合我国的文化精神及民族精神来看,我们除了要继承国内的历史优秀文化之外,对外来文化多数时候也呈现出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对于外来的优秀文化作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很乐意接受的,这有助于我们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对不同文化内涵的了解,学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文化的吸收并非来者不拒,更多时候应当持以一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化内容中有争议性的部分应当以审慎、辩证的态度对待,即使是外国文化中典型性的优秀内容,也并非可以全盘吸收。也就是说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勇于跨越国别的界限,为学生检索更多优秀的外国文化内容,以审慎的态度与学生共同进行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全面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以高中阶段优秀外国文化作品教学中《老人与海(节选)》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作家海明威着重在这一课内容中描绘出一个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而《老人与海》本身也是优秀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代表,针对这一课的内容教师可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人生除了要具有不服输的品质之外,还需要具备什么的品质呢?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就可将《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推荐给学生,其作者毛姆尽管无法与海明威相提并论,但同样是国外知名的作家,他在《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借助一个银行经理人的角度,通过职业转换的故事鼓励人们对热爱的探索与信念,这种精神就很值得学生去学习、去了解,但在此基础上教师仍要启发学生对主角的经历进行反思:那种为了自己的梦想与执着,毅然决然放弃家庭是否真的可取呢?这种开放性问题可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给出答案,只留给他们自己思考即可。
   跨越国别界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知识与思维的广度,这就需要借助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教学加以实现,而且这种跨越并非单纯的学习或了解,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接触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以自己的视角对作品内容进行反思,且这种反思还要尽可能突破时代的局限性,力求多方证实某种概念、理念存在的理由、价值与意义。在进行过这种反思与学习之后,学生思维的广度将会因为不同的文学作品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也就能够愈发成长出更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吴兰、孙健.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语文教学中——基于跨界思维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锋绘.2018,(3):8.
   [2]彭华阳.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7):309.
   [3]赖亦喜.跨界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高考.2021,(4):19-20.
  翁建韦,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鉴湖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一直是一个难点。最难的地方,莫过于学生读不懂。古诗词特有的“诗家语”,作品年代的久远,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都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在学生既读不懂又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如果老师还在一味地灌输,不停地分析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无异于自说自话。2020年,正当我的教学准备进入唐诗之旅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教育部一纸“停课不停学”的命令改变了原有的
新课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列于首位,并指出:“能将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情境中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起着基础的作用,好比一座高楼大厦的地基.rn《祝福》是鲁迅先生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类文本的素材虽然远离学生的生活,但是又富有教育意义.对于这样一类文本的教学,如果只满足于间接经验的传递,那学生很难形成感性的认识,没有以感情的认识
期刊
诗歌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其语言的诗意性、音律的和谐性以及情感的含蓄性,给学生理解诗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化作用更成了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以《我爱这土地》为例,从学习目标的设立,教学方式的选择,课堂教学的自主等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诗歌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探究。   一、目标长远化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概括起来,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农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重要场所,农村网络阅读的迅速蔓延,为农村中学生认识世界的一面窗口,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如何把新媒体阅读与文本“深閱读”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抓住兴趣点,激发“学困生”阅读的兴趣   1.利用网络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建立阅读生活,由不读到读。利用网络文本丰富多彩的内容,吸
没有经过梳理与探究的知识,并不能很好地被学生消化.梳理,是针对以前知识的碎片化、零碎化,是为了知识的结构化、整体化.探究,是为了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梳理与探究的
期刊
元曲作为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无论在内容、文体、格律上与诗词赋相比都更为复杂精巧,戏曲又以多层次的艺术形式,集合音乐、服装、诗词、表演等,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古诗文学习的“畏难”心理,在教学中进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制作档案,走进作者   基于传统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纯讲解、纯翻译、学生兴趣低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学生“制作‘作者个人档案’,建立班级‘作家档案馆’”的方法。具体做法
文言文在中学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为了应对考试,不少教师未能做到深钻教材,研究教法,基本上是程式化的一套,着力词句串讲、内容分析、中心归纳,而后由学生默背。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致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自学文言文的能力难以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下述几个环节不能忽视。   一、重视预习,探究疑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
陈伯安说:“规律是知识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规律比知识更有力量。”文言文断句选择题已连续考了7年,从学习、复习、应考上应注意哪些难点?值得思考。   知难而进,是勇者的态度;知难好进,是明者的思维;知难快进,是智者的策略。知难,知难,知难不难。畏难不知难,临难而退,难者更难;知难不避难,迎难而上,难也不难。就是说困难是压力也是挑战,更是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遇。任何事情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困难,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