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尤其处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出外务工已非常普遍,于是许多父母纷纷把孩子留在老家或托付亲戚,导致这些留守学生难于得到其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容易产生性格孤僻、厌学、情绪偏激,以及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学习进步。因此,本文将对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挫折应对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个镜头让人难忘,父母外出回来收玉米,半个月以后又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一位十多岁的农村小女孩站在窗口,凝望着父母渐行渐远的脚步,泪流满面。这泪,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苦与痛。据报道,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或多或少地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疾病,从而会隐性或者显性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着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开始产生自己对外界的看法和认识,初步形成自己幼稚的世界观,烦恼与迷惑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仍然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今天,不仅在农村,甚至在城市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得不到较高的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和知识的传授也比较少。农村留守学生在出现了心理上的障碍和面对困难的时候,得不到较有效的手段和知识的支撑,而家长因远离儿女也无力处理这类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必须对这方面的问题加以重视,应该对留守学生要多关注、多爱护,及时了解留守学生情绪的动荡和性格的变化,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帮助,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纠正不健康的心理,让他们走出心理障碍,健康阳光地成长。
一、学习类问题
在农村中,由于教育理念的相对落后,教师重视优秀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尤其是那些问题较多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心理压力大造成的萎靡不振、厌恶学习、考试焦虑和升学困难等等。他们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要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这必须改变农村小学以往的以学习成绩判定学生品质的标准,加大对农村小学老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老师对于新环境下教育教学的认识,努力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改变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轻松地学习,从学生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康。
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很多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标杆和榜样。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认为老师有一定的权威性。有些学生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任性、叛逆,但是他们在学校却不敢违背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给学生传递正面态度和肯定的评价,避免留守学生的心灵遭受伤害。关于留守学生负面的例子非常多,教师对留守学生的责怪和辱骂给学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有些学生甚至精神崩溃走上了自杀之路。这些惨痛的教训应该给学校教育敲响警钟,即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给学生传递正面的评价,让学生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使他们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二、人际关系问题
在人际关系方面,进入懵懂时期的小学生主要是处理和老师、同学,以及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寻求老师的理解、同学的信任和家长的沟通。留守学生远离父母生活,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而老师对于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继而斥责甚至辱骂体罚,这会直接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同学之间相处的不融洽,不友善,甚至校园暴力等等,也会让学生产生孤僻和恐惧的心理;还有因为家长远离学生,缺少沟通,对于留守学生的行为不理解,也让学生遇到较多的心理困惑和产生心理阴影。
在农村,学生生活比较自由,活动空间大,上山捣鸟窝,下溪捉鱼虾,心思也比较多,不像城市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在这些近乎“撒野”的活动中,必然会与“玩伴”产生矛盾、冲突、甚至仇恨的人际关系。加之老师的规定、学校的强制要求和缺乏家长的管教,学生的人际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这需要学校和老师加强儿童心理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并把理论应用到处理学生的行为当中去,将人际相处的知识以及解决矛盾的办法言传身教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的构建。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灵比较敏感,而且自尊心也比较强。他们有很多心里话不知道如何向教师、家长说。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大胆交流内心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绪。老师可以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鼓励学生通过周记的形式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对这些事的看法。通过写周记,学生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老师在阅读学生周记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从而把脉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构建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挫折应对问题
小学生的挫折问题主要来自于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兴趣爱好满足方面和自我尊重方面。留守学生由于远离父母 ,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眼前的监护人又无暇或无能顾及他们的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这些都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在学习上的挫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自卑甚至放弃的倾向;在人际交往方面,会产生胆小、放肆、过度害羞以致自闭等问题;在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时也会产生怨恨、愤怒、自暴自弃等问题……诸多挫折综合一起,最终会产生对自己的不尊重、自尊心的极度丧失等严重问题。留守学生的挫折应对问题,对于学校、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注重的问题。教师要努力研究学生心理状态,采取相适应的关爱方式,提高留守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学生在挫折中站起来,迷途知返。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转移不良的负面心理,促使其心灵得到净化。课外活动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心理会受到正面影响,提高留守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为他们走好未来的漫漫人生路磨砺坚强的意志。
四、结论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需要。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管理,关系到一大批祖国的未来建设者的素质。我们要重視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在学习上能刻苦认真,勇于思考;在人际上能关心他人,爱护自己;在应对挫折上能正视自己,磨砺意志。同时要求学校和老师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以足够的知识储备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农村留守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朱丽娅.浅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内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秦建平.幼师“三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园,2013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个镜头让人难忘,父母外出回来收玉米,半个月以后又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一位十多岁的农村小女孩站在窗口,凝望着父母渐行渐远的脚步,泪流满面。这泪,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苦与痛。据报道,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或多或少地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疾病,从而会隐性或者显性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着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开始产生自己对外界的看法和认识,初步形成自己幼稚的世界观,烦恼与迷惑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仍然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今天,不仅在农村,甚至在城市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得不到较高的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和知识的传授也比较少。农村留守学生在出现了心理上的障碍和面对困难的时候,得不到较有效的手段和知识的支撑,而家长因远离儿女也无力处理这类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必须对这方面的问题加以重视,应该对留守学生要多关注、多爱护,及时了解留守学生情绪的动荡和性格的变化,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帮助,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纠正不健康的心理,让他们走出心理障碍,健康阳光地成长。
一、学习类问题
在农村中,由于教育理念的相对落后,教师重视优秀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尤其是那些问题较多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心理压力大造成的萎靡不振、厌恶学习、考试焦虑和升学困难等等。他们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要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这必须改变农村小学以往的以学习成绩判定学生品质的标准,加大对农村小学老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老师对于新环境下教育教学的认识,努力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改变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轻松地学习,从学生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康。
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很多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标杆和榜样。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认为老师有一定的权威性。有些学生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任性、叛逆,但是他们在学校却不敢违背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给学生传递正面态度和肯定的评价,避免留守学生的心灵遭受伤害。关于留守学生负面的例子非常多,教师对留守学生的责怪和辱骂给学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有些学生甚至精神崩溃走上了自杀之路。这些惨痛的教训应该给学校教育敲响警钟,即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给学生传递正面的评价,让学生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使他们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二、人际关系问题
在人际关系方面,进入懵懂时期的小学生主要是处理和老师、同学,以及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寻求老师的理解、同学的信任和家长的沟通。留守学生远离父母生活,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而老师对于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继而斥责甚至辱骂体罚,这会直接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同学之间相处的不融洽,不友善,甚至校园暴力等等,也会让学生产生孤僻和恐惧的心理;还有因为家长远离学生,缺少沟通,对于留守学生的行为不理解,也让学生遇到较多的心理困惑和产生心理阴影。
在农村,学生生活比较自由,活动空间大,上山捣鸟窝,下溪捉鱼虾,心思也比较多,不像城市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在这些近乎“撒野”的活动中,必然会与“玩伴”产生矛盾、冲突、甚至仇恨的人际关系。加之老师的规定、学校的强制要求和缺乏家长的管教,学生的人际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这需要学校和老师加强儿童心理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并把理论应用到处理学生的行为当中去,将人际相处的知识以及解决矛盾的办法言传身教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的构建。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灵比较敏感,而且自尊心也比较强。他们有很多心里话不知道如何向教师、家长说。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大胆交流内心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绪。老师可以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鼓励学生通过周记的形式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对这些事的看法。通过写周记,学生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老师在阅读学生周记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从而把脉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构建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挫折应对问题
小学生的挫折问题主要来自于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兴趣爱好满足方面和自我尊重方面。留守学生由于远离父母 ,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眼前的监护人又无暇或无能顾及他们的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这些都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在学习上的挫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自卑甚至放弃的倾向;在人际交往方面,会产生胆小、放肆、过度害羞以致自闭等问题;在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时也会产生怨恨、愤怒、自暴自弃等问题……诸多挫折综合一起,最终会产生对自己的不尊重、自尊心的极度丧失等严重问题。留守学生的挫折应对问题,对于学校、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注重的问题。教师要努力研究学生心理状态,采取相适应的关爱方式,提高留守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学生在挫折中站起来,迷途知返。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转移不良的负面心理,促使其心灵得到净化。课外活动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心理会受到正面影响,提高留守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为他们走好未来的漫漫人生路磨砺坚强的意志。
四、结论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需要。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管理,关系到一大批祖国的未来建设者的素质。我们要重視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在学习上能刻苦认真,勇于思考;在人际上能关心他人,爱护自己;在应对挫折上能正视自己,磨砺意志。同时要求学校和老师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以足够的知识储备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农村留守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朱丽娅.浅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内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秦建平.幼师“三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