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做出了相应改变,强化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习题可以紧扣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涵盖其中,对增强学生数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意义。鉴于此,围绕教材习题展开研究,分析培养学生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习题;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一、強化拓展,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所谓的教材习题,主要是被教材版面篇幅、数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将单一训练作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材习题看起来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去深究,其实恰恰相反,教材习题是可以延伸和拓展的。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征,并在综合考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作为依托,适当地对知识点加以延伸,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1]。
比如,教师在对小数乘法知识点讲解期间,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诸如,0.14 14=( ),2.4×8=( )
等,之后,引出新的知识点,借助投影仪为学生展示练习题,具体为丽丽的房间长和宽分别是3.6米、2.8米,那么丽丽的房间面积是多少?先估算一下:3.6×2.8≈( ),试想一下,3×3=9,丽丽的房间可能有9平方米,而4×3=12,丽丽的房间可能有12平方米。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要是列竖式计算结果会是怎样的?如果将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会很快将结果算出来,具体如下
通过计算,36×28=1008。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才会得到原来的积?在学生的深入探索之下,最终会得出:如果两个因数都乘以10,积就会扩大100倍。而若想将积变回之前,则可以将积缩小100倍,最终知道丽丽的房间面积为10.08平方米。为了可以让学生深化理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诸如,丽丽的卧室有一个阳台,长和宽分别是2.8米、1.15米,那么丽丽的房间阳台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有了之前的学习,学生很快会列出来:2.8×1.5=( )。在计算的时候,先把小数变成整数,然后再除以1000,最终得出2.8×1.15=3.22平方米。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会让整个练习过程更加丰富,学生可以在不断练习中深层次体会小数乘法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知识。
二、层层推进,提升学生能动性
针对教材习题而言,大多都是以直接且简单的形式存在,一些问题只需要学生将最终结果填写出来即可。但有的习题则涵盖了很深刻的数学意义,承前启后的作用十分显著。所以,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层层推进,合理展现,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
比如,教师在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讲解阶段,有这样一道题:在一起黑板报中,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分别占了黑板报的几分之几?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哪一个更大一些?借助问题来进行估值和直观比较大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所提升,还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增强。
为了能进一步将教材编写意图高效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阶段能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知识加以巩固,主动地进行比较。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调整,诸如,估计一下科学天地占了整体的几分之几?在空白的位置再设计两个大小相同的栏目,它们占据黑板报的几分之几呢?借助这种方式,对原本的题目稍加调整,层层推进,适当地将原本图中的右面部分隐匿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本质含义,强化学生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不断地对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拓宽,将习题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整体挖掘出来,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后续系统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材习题是对教学内容锻炼和巩固的载体。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教师应该对教材编写意图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对练习活动的优化,合理设计,将习题资源的教学功能充分彰显出来,让教材习题作为学生学习能力训练的平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赖小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思考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50.
[2]张晓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8(22):208.
关键词:习题;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一、強化拓展,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所谓的教材习题,主要是被教材版面篇幅、数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将单一训练作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材习题看起来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去深究,其实恰恰相反,教材习题是可以延伸和拓展的。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征,并在综合考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作为依托,适当地对知识点加以延伸,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1]。
比如,教师在对小数乘法知识点讲解期间,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诸如,0.14 14=( ),2.4×8=( )
等,之后,引出新的知识点,借助投影仪为学生展示练习题,具体为丽丽的房间长和宽分别是3.6米、2.8米,那么丽丽的房间面积是多少?先估算一下:3.6×2.8≈( ),试想一下,3×3=9,丽丽的房间可能有9平方米,而4×3=12,丽丽的房间可能有12平方米。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要是列竖式计算结果会是怎样的?如果将两个小数都当作整数,会很快将结果算出来,具体如下
通过计算,36×28=1008。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才会得到原来的积?在学生的深入探索之下,最终会得出:如果两个因数都乘以10,积就会扩大100倍。而若想将积变回之前,则可以将积缩小100倍,最终知道丽丽的房间面积为10.08平方米。为了可以让学生深化理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诸如,丽丽的卧室有一个阳台,长和宽分别是2.8米、1.15米,那么丽丽的房间阳台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有了之前的学习,学生很快会列出来:2.8×1.5=( )。在计算的时候,先把小数变成整数,然后再除以1000,最终得出2.8×1.15=3.22平方米。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会让整个练习过程更加丰富,学生可以在不断练习中深层次体会小数乘法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知识。
二、层层推进,提升学生能动性
针对教材习题而言,大多都是以直接且简单的形式存在,一些问题只需要学生将最终结果填写出来即可。但有的习题则涵盖了很深刻的数学意义,承前启后的作用十分显著。所以,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层层推进,合理展现,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
比如,教师在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讲解阶段,有这样一道题:在一起黑板报中,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分别占了黑板报的几分之几?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哪一个更大一些?借助问题来进行估值和直观比较大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所提升,还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增强。
为了能进一步将教材编写意图高效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阶段能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知识加以巩固,主动地进行比较。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调整,诸如,估计一下科学天地占了整体的几分之几?在空白的位置再设计两个大小相同的栏目,它们占据黑板报的几分之几呢?借助这种方式,对原本的题目稍加调整,层层推进,适当地将原本图中的右面部分隐匿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本质含义,强化学生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不断地对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拓宽,将习题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整体挖掘出来,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后续系统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材习题是对教学内容锻炼和巩固的载体。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教师应该对教材编写意图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对练习活动的优化,合理设计,将习题资源的教学功能充分彰显出来,让教材习题作为学生学习能力训练的平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赖小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思考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50.
[2]张晓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8(2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