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借助感官材料、强化语言表达、注重基础知识、结合学科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培养;思维;持续;发展
  如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学科交叉联系密切。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教育就必须要求每个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探究出一条综合渠道,让学科之间的知识互相迁移、互相渗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程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综合体,如环境的研究涉及了好多因素,有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涉及历史、生态、人地、政策、法规等方方面面。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凭借可视直觉资料,巩固言语表达能力
  思维的起点就是感官材料引起的感性认识,就是对具体、形象的可视材料进行调整、切割、加工、组合,提升到对感知事物的本质、特性、规律周期的理智考虑。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教师必须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把同一事物在不同地区的形象或不同地区的同一事物特点通过形象资料和实物进行展示,随时随地进行必要的讲解、点拨,激起学生的欲望。同时,必须让学生用恰到的词语进行表达,这样既达到了强化巩固语言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江水系”的课程中,比较电子白板和截图,明显能看出长江下游的流域面积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与常态不同的现象可作为学生从直觉到抽象的一种训练素材。大家都知道长江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长江三角洲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长江干道。如果从流域的平面图中观察,学生根本看不出来,他们只有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现实的结论。事实上教师在讲解长江中游特点时,已经把原因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
  二、重视基础知识训练,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培养综合能力的基本要素就是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考试不能脱离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因此,学生对基础知识必须记得牢固、仔细,才能对考试的内容进行灵活解答。考试就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运用能力,能力是结果,知识是基础,没有丰富的基础知识,自然也就没有了四两拨千斤的能力。
  在循环的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知识点的巩固复习。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分类、分章、分节建立知识体系,不断深化知识,让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网络的结构系统,让智慧的大脑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地理知识储存库和处理器,做到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灵活。其次,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有许多陈述性知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既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又要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还要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这些系统梳理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又使之掌握了地理知识。
  三、结合学科特点,开阔学生视野
  地理学科知识丰富,上至天文星空,下至飞禽走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山水、节日自然等多种角度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兴奋、活跃,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是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都是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学会思考,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热点焦点
  新课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所以,这几年的中考出题方向也发生了改变,逐渐由理论到实际。许多生活中的现实問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成了立意命题,目的就是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之间的联系。在复习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又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然后对事件作出公正的评判。对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应成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教师必须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要求学生掌握“全球性问题”的概念,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其他文献
教學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的有效调动与激发,对学生学业成长与人格养成功效显著。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使其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要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心烦意乱,这时根本无法处理任何事情,无法安心学习。而当我们处于欢乐喜悦、满意愉快的情绪状态时,不仅注意力容易集中,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中重要的部分,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与职业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校体育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对当前中职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措施,为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育工作健康发提供建借鉴。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模块教学 
期刊
摘 要:在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盲生由于身体的残疾,造成对世界、人生的认识不足甚至偏激。所以特殊学校的教师在上思品课时,应着重提高残疾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课对残疾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特殊教育;明理;激情;导行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特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大
期刊
摘 要:将科学史作为主线引导,利用相关问题驱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科学探究之路,不仅能再现知识的动态演变过程,而且可以揭示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领悟科学精神,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史;主线引导;酸碱指示剂;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是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结果。本案例以“酸碱
期刊
摘 要: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死记硬背”“说文解字”等,对此,必须加以改革。要变死记硬背为吟咏玩味,变说文解字为授之以渔,变架空分析为讨论探究,变题海苦练为活动体验,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目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必须加以改革,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期刊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种生命的动态过程,是心灵之间的融洽与碰撞,教学艺术是在个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比如在课堂教学导入方面,精彩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有趣的数学活动会鼓舞学生深入探索,可以启发思考,曲径通幽;巧妙的学习会巩固学生拓展的能力,可以环环紧扣,逐步深入。  一、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备课
期刊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的特点  1.开放性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结果的开放,答案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评价。  2.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
期刊
在中国画教学中,学习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水彩画干湿的衔接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只有学生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才能领会要领,特别是对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场示范。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很少使用范画,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贯穿课堂,“空对空”地对学生说教,原本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讲得很枯燥。由于长期没有范画的启示,学生绘画的技能得不到提高
期刊
摘 要:在小學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素质教育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判断面临的问题至关重要。其重点应当是正确判断,准确推理。  关键词: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
期刊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它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地融为一体,促使教师对教学构想产生新的创意,促使教学过程发生根本的变化,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新组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是一大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  学习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