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文阅读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仅仅依靠课本的阅读和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初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要全面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要坚决抛弃过去的教学理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语文阅读观。不仅要抓好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扩大和增强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视野开阔,在兴趣、特长、才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
  
  一、针对学生爱好,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贵在激发。在教学课文时,先摸清哪些学生对哪类文章感兴趣,有的喜欢写景的,有的喜欢抒情的,有的喜欢故事性强的,有的则喜欢诗歌。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文章,他们就会很投入,收获也就很大。例如:在学朱自清的《春》时,学生们非常喜欢,究其原因是作者描绘了五幅春景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联想等多种表现手法,同学们为这自然美、语言美折服,深受感染。还可通过激发学生欣赏代表作的美来培养阅读兴趣,课文选了大量的知名作家的作品,但是由于时代、国别的差异,学生就会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感同身受地给学生介绍这些作品的美,从时代背景、思想主题、创作风格、语言特点等方面去设计,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之中,教师的情趣影响着学生,教师投入了,学生也就有兴趣了。另外,可通过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朗诵会、演讲会、游戏。让学生的才华和表现欲望得以展现,在活动中得到满足,产生愉悦的心境,进而促使他们去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
  
  二、掌握閱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
  
  常用的阅读方式有:略读、精读、速读、跳读。略读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只要略知其意,了解梗概就可以了根据上下文的关联,来推断其意义就可以了。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只要在文中无关大局,就可以不予理踩。略读要善于抓长句中的主干,还要善于根据文体的特征去理清文章的脉胳;精读是在略读的基础上,选取重要的内容反复研读,仔细琢磨,以便深入理解,领会实质,精读必须逐字逐句的读,要看注释,查工具书和参考书,先弄懂字句,再通篇复读。明确中心大意,再抓住重点,进行深入研讨,以求得对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点的的理解。略读与精读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略读着眼于广度,主要目的在于拓宽眼界,扩大知识面,加快积累知识的速度。精读着眼在深度,目的在于透彻理解,提高吸收知识的质量。略读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略读的深化。在科学文化发展迅猛,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学生还得学会速读。只有读得快,知识、信息才能吸收得多。速读要逐渐培养成为一种习惯,注意以下三点:1、学会正确默读,默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尽量做到不回视。2、学会一目多行的方法。3、养成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跳读是一种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只要找到材料的类属和所处的位置就行,对于上述几种阅读方法要因人而异,交互使用。
  
  三、杜绝随意阅读,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社会,文章很多,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处处皆有。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带入神圣的书的殿堂,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可读的,哪些书不应该读。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勾画。多做旁批,提出自己的看法,带着问题去写读后记,在读与思的过程中,去感悟语言的魅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认真的阅读指导。首先,要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学生的辨别能力差,要给学生推荐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的文章,文章要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和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还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其次,及时检查和评比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成绩。查看阅读的篇目、笔记、卡片;举行阅读竞赛、经验交流会等;展览阅读笔记、卡片等。另外,有针对性的指导阅读。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水平,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指导认识方法,如集体指导,个别指导,阅读笔记指导等。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阅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克服教学中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病,通过有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教学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作者单位:552107贵州省织金县以那中学)
其他文献
一、教师的感受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
期刊
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人们长期探讨而终无结果的问题。讨论来又讨论去,还是分数。分数成了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难怪应试教育总是有很强的生命力。人们口头上都说实施素质教育,脑子里却满是应试教育的怪影。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各級学校并不是没有实施素质教育,只能说素质教育的进展因受了束缚而进展缓慢。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于是我想抛砖引玉,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理解。    一、教师与
期刊
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正深入人心。当我们在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时,有些校园里却不合时宜的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各种媒体上报道的令人发指的现象,虽构不成教育主流,但影响了教育的良好形象,我想通过一些现象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  现象一:《都市晨报》报道:河北曲周县一小学老师强迫她所带班级42名学生伸出手来,随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铅笔划伤出血,顿时全班哭声一片……这位初为人师的女教师,如此缺乏
期刊
班級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里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一、班级文化之建设目标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的方向。    二、班级文化之环境建设    中学班级的环境建设,
期刊
“關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随着未成年人性成熟的提前,早恋,在当前已成为校园又一让人头痛的课题。据报道,2005年,我市某重点中学一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女生在老师和父母的压力下,为了最后的冲刺,断绝了与男朋友的关系,男朋友不死心,仍纠缠,不堪其扰的女生乱刀捅死了前男朋友。本是一对冲刺清华、北大的好选手,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哀哉,痛哉。    一、早恋的提出    “早恋”,顾名
期刊
时代的发展,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我国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我国素质教育的成效不够明显。“应试教育”显露出其弊端,为此,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领悟新理念的过程中,使用过渡教材进行教学,学校全面铺开了对新课程的教学。下面,就使用新教材对于新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教育的课程而言,它们的根本区别在
期刊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虽然学生工作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是却反映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要具备多种能力。例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期刊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重任。  一个素质优良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以自身的素质深深吸引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敬重、钦佩、喜爱和信赖。当他像一块磁铁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凝聚力的时候,他就能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了。  社会心理学的吸引效应,研究了人际交往中怎样吸引别人的种种因
期刊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有些教师不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仍然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师生读几遍课文,弄清生字、新词后,就着重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而这些知识,也大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不作声地记录的“一言堂”中获得的,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回顾自己多年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都认为,难以用较好的方法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的人说,作文教学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是事倍功半的事。我以为作文是一项工程,既要有理论,更要有实践;既要有大志,更要有实力。作文决不是单纯的方法问题,不是人们平常说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的问题,而是一个真正的“创新”、“立异”的过程。作文是一项开启灵感的创新工程。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写多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