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具体考核方式,从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内容、考核评价内容、考核效果评价等几方面对考核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考核;课堂练习;模拟练习
一、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主要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针对全校范围内(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概念,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考核评价内容
根據遵义师范学院的具体情况,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如下:
[HT6][BG(BTXDF][BHDFG5,FK2,K6,K6,KF]序号[]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学时(课内教学安排)[]考核评价内容[BHDG4,FK2,K6,K6,KZQF]
1[]计算机基础知识[]4[]课堂练习:打字练习[BHG2]
2[]计算机系统[]2[]模块练习:模拟系统——选择题[BHG3]
3[]Windows基本操作[]2[]模块练习:模拟系统——基本操作[BHG12]
4[]Word字处理[]8[][HJ05mm]1课堂练习:基本文档的处理(字体大小、字形、颜色等;段落间距、行距、缩进等;页面设置:页眉页脚、页边距等)
2课堂练习:表格的使用(课程表与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3课堂练习:图文混排(手抄报的制作)
4[JP3]模块练习:模拟系统——字处理[HJ][BHG10]
5[]Excel电子表格[]8[][HJ05mm]1课堂练习:EXCEL的基本操作(个人简历的制作)
2课堂练习:公式与函数(学生成绩表的相关操作)
3课堂练习:图表和数据管理功能(对2的继续操作)
4模块练习:模拟系统——电子表格[HJ][BHG42]
6[]PowerPoint演示文稿[]4[]1课堂练习:交互式PPT的制作
2模块练习:模拟系统——演示文稿[BHG3]
7[]因特网基础[]2[]模块练习:模拟系统——上网(IE和Outlook)[BHG2]
8[]期末考查[]2[]模拟系统——模拟考试[BG)F]
对上表中的考核比例说明:期末总成绩=平时作业30%+技能操作20%+期末考查50%,其中,平时作业=多次课堂练习的平均值+出勤情况,技能操作=多次模块练习的平均值。
三、考核效果评价
由上可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课堂练习、模块练习和模拟考试。通过在一个学期中实施以上考核内容,发现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练习的次数与内容有待调整。由于本门课程现在已改革为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造成了教学时间相对紧张。而课堂练习又要求在课内进行完成,相对较少的教学时间又要进行压缩,大部分学生在仅有的练习时间内很难完成布置的课堂练习,致使课堂练习的考核效果并不理想。
2模块练习的难易程度较难控制。模块练习的内容主要取决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模拟软件。由于所获得的模拟软件存在更新速度慢、过于陈旧的现象,在考核过程中虽然有60%的学生在模块练习中获得满分,但与实际的考核要求脱节,仅从形式上满足了考核的目标。
3对模拟考试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模拟考试是期末考核,占所有考核内容的50%,在考核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重视模拟考试,仅仅看成一次练习,甚至在考试中有部分学生还想依赖教师去解决问题。
四、改进措施
1调整课堂练习的内容和方式。由于课内时间严重不足,课堂练习改成课后练习,要求授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考核要求,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练习内容,保证练习效果,还可以让教师的上课时间相对充裕,实现“一举三得”。
2模块练习要及时更新。由于获得的一级MS OFFICE模拟软件更新较慢,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师也可以改变模块练习的考核内容。比如,不直接做模块练习,而是根据几大主题进行分层次考核,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提高对模拟考试的认识。在第一堂课,将考核方式公布给学生,重点讲解模拟考试的重要性,并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避免依靠教师解决难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君瑞,姜学锋,杜承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办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1)
[2]冯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探究[J]价值工程,2014(1)[FL)][HJ]
关键词:考核;课堂练习;模拟练习
一、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主要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针对全校范围内(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概念,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考核评价内容
根據遵义师范学院的具体情况,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如下:
[HT6][BG(BTXDF][BHDFG5,FK2,K6,K6,KF]序号[]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学时(课内教学安排)[]考核评价内容[BHDG4,FK2,K6,K6,KZQF]
1[]计算机基础知识[]4[]课堂练习:打字练习[BHG2]
2[]计算机系统[]2[]模块练习:模拟系统——选择题[BHG3]
3[]Windows基本操作[]2[]模块练习:模拟系统——基本操作[BHG12]
4[]Word字处理[]8[][HJ05mm]1课堂练习:基本文档的处理(字体大小、字形、颜色等;段落间距、行距、缩进等;页面设置:页眉页脚、页边距等)
2课堂练习:表格的使用(课程表与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3课堂练习:图文混排(手抄报的制作)
4[JP3]模块练习:模拟系统——字处理[HJ][BHG10]
5[]Excel电子表格[]8[][HJ05mm]1课堂练习:EXCEL的基本操作(个人简历的制作)
2课堂练习:公式与函数(学生成绩表的相关操作)
3课堂练习:图表和数据管理功能(对2的继续操作)
4模块练习:模拟系统——电子表格[HJ][BHG42]
6[]PowerPoint演示文稿[]4[]1课堂练习:交互式PPT的制作
2模块练习:模拟系统——演示文稿[BHG3]
7[]因特网基础[]2[]模块练习:模拟系统——上网(IE和Outlook)[BHG2]
8[]期末考查[]2[]模拟系统——模拟考试[BG)F]
对上表中的考核比例说明:期末总成绩=平时作业30%+技能操作20%+期末考查50%,其中,平时作业=多次课堂练习的平均值+出勤情况,技能操作=多次模块练习的平均值。
三、考核效果评价
由上可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课堂练习、模块练习和模拟考试。通过在一个学期中实施以上考核内容,发现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练习的次数与内容有待调整。由于本门课程现在已改革为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造成了教学时间相对紧张。而课堂练习又要求在课内进行完成,相对较少的教学时间又要进行压缩,大部分学生在仅有的练习时间内很难完成布置的课堂练习,致使课堂练习的考核效果并不理想。
2模块练习的难易程度较难控制。模块练习的内容主要取决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模拟软件。由于所获得的模拟软件存在更新速度慢、过于陈旧的现象,在考核过程中虽然有60%的学生在模块练习中获得满分,但与实际的考核要求脱节,仅从形式上满足了考核的目标。
3对模拟考试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模拟考试是期末考核,占所有考核内容的50%,在考核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重视模拟考试,仅仅看成一次练习,甚至在考试中有部分学生还想依赖教师去解决问题。
四、改进措施
1调整课堂练习的内容和方式。由于课内时间严重不足,课堂练习改成课后练习,要求授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考核要求,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练习内容,保证练习效果,还可以让教师的上课时间相对充裕,实现“一举三得”。
2模块练习要及时更新。由于获得的一级MS OFFICE模拟软件更新较慢,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师也可以改变模块练习的考核内容。比如,不直接做模块练习,而是根据几大主题进行分层次考核,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提高对模拟考试的认识。在第一堂课,将考核方式公布给学生,重点讲解模拟考试的重要性,并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避免依靠教师解决难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君瑞,姜学锋,杜承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办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1)
[2]冯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探究[J]价值工程,2014(1)[FL)][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