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引,无法抗拒
2008年,我和DDV第一次来到这里,那年我们没有充足的装备。回去后,岩壁上的看似能抓、可踩的地方、裂缝、平台一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想像中似乎有一条线路可以直达顶端,但是,这样的岩壁可查找的攀登资料为零,惟一的传闻是,二十多年前采集石耳的人曾经到过那里。这种几乎完全未知的岩壁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我无法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喜欢面对未知,或许我就是这样。
2010年9月,和强哥、小鬼、莫非一起来尝试,爬到一半体能不支,第二天人都虚脱了。
2011年4月14日,我们去了八个人。尝试了东面岩壁的一条宽缝。我们六个人在早上就开始了攀登,当时,天已经下起了毛毛雨。有队员劝过我,下雨就不要爬了,但我执意还要上。爬了两段后,将近60米。宽缝里的细流,瞬间就变成了大瀑布,所有人全部身处瀑布中。想撤?不可能,在小小的平台上理顺的绳子全部被水冲下去了,而且已经绕在了一起。三分钟的时间,让我们其中一位队员完全失温。我是牵头人,有责任把他们安全地带回去。尝试了各种下撤的办法,抽出一根绳子,让队员们安全下降到底。
2013年,百丈岩就排到了我全年攀登计划的首位,也是自己多年来想完成的一个挑战。有人问我,为什么非要攀登这块岩壁?我说,这块岩壁深深地吸引了我,无法抗拒。
初步的冷静
2013年3月4日,由村长的父亲带路,我们踏上起点,上山的路是急升和横切,老向导告诉我们要翻过面前一个近60度的陡坡。在这一带的山里,向导一般心理会预备数条可选择的、可用作进和出的路,他依据驴友们的要求决定带他们走哪条路,面前这条路说明,向导高估了我们的实力。其实,向导也很想知道,我们究竟能不能完攀眼前这面岩壁。如此,算是抄了近路,三个山头说起来遥远,但是还算顺利,一路移步换景,山谷里雾气起降,途经山脊时再次确认了今天下降的起点,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百丈岩的顶部。
根据事先观察好的攀登路线,把沿途需要预留的补给和应付意外的装备分包装好。中午12点,由我先开始下降。起先,因为第一次悬在四百多米的高空中,又很久没有高空作业,心里发虚,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慎重,仔细,不能有差错。完全无心风景,直到一声羽翼划过空气的声音从后脑掠过,才下意识地回头看—是一只鹰!我与它很近,这样的距离,是平生第一次,从它的角度看我,也应是它的第一次。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仔细想清楚脚下数百米的高度和手里装备,才算是有点冷静下来。
设置各个绳段的路绳,沿途下降,一直到了傍晚时分,太阳都接近下山时,我们到了地面。为明天的拍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晚上,我们再次开攀登会议,讲解攀登的细节:保护、跟攀、人与绳子的关系、下降、应急措施、食物补充等等。
攀登,有尿憋着
3月5日早我们来到起点,DDV正式开爬,羚羊保护,我先司职摄影,负责给他们拍摄照片。此时山林里起了微风,这个海拔的气温还是冷的。起点在山谷深处的阴影里,岩壁面朝东,岩壁的顶端此时应该已是金黄色了,这给了DDV动力,他很快就进入了攀登状态,眼神凝聚,精神集中。这是一位老手所具有的攀登精神。7:40 他到达了第一个保护站。
8:40到了第二个保护站,有一个小平台,我让他补充一些食物和水。对于这种快速攀登,水是不能多喝的,因为跟攀的人在下面,又没有厕所。有尿得憋着,除非经过一个大平台,又或者跟攀的队员已经同时到达。
他们到了第五个保护站,一直吊在上面负责拍照的我实在按捺不住了,随即撤下来领攀了第五、第六个绳距。11点半,我们来到第七个保护站。下面的还是由DDV领攀,羚羊跟攀。
我问羚羊:“感觉如何?”羚羊说:“有点兴奋,这也是我爬的最高的一块岩壁。”
12:30来到这条路线上最漂亮的一段,大宽缝—岩壁干净利索,略微喇叭口,开口外缘圆滑无棱角。在爬此段前,我提醒过DDV休息好,争取拿下这段漂亮的路线。我可通过DDV的动作感受到他的心情,甚至能感受到他力量的积聚和流逝,如同自己攀登一样。攀岩运动能传染,随便是谁,看得投入了之后,自然会有尝试的欲望,这个不知道怎么解释,但是这似乎又不用解释,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
1:30到达了第10个保护站,最后冲刺的三段都由我来领攀。在第11个绳距的时候,有个小屋檐,里面很湿滑,此时心里有些紧张,塞了一个5号塞,但不是很稳定。相信很多传统攀登的岩友都有体会过,当自己认为塞得不是很安全,心里没底,要硬着头皮上的时候,心情是如此的纠结,纠结,纠结。
3:00我第一个到达了百丈岩的顶端,心里很平静,并没有觉得因为完成了一座四百多米的岩壁而自豪,这是一种平静,等待了那么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未来一小段时间,我知道自己可以平静下来了。待他们都跟攀到顶后,我们相拥一抱,庆祝我们一起完成百丈岩的攀登。
三重界
登顶后的短暂休息,我们简单收拾装备就开始下降。多段攀登里的下撤和攀登本身一样重要,一般4点之前必须下撤。要给有可能发生的大小意外预留下必要的时间,一切以攀登者的安全为前提。如果天黑时,攀登者还没有降至地面,在黑暗中操作器械,是一件不太舒服的事。
3:20由我开始领降,心情稍微放松,一段一段,向下看,阳光已经越过这面岩壁直射到它的另一面,灰色的岩壁不再如来时那般冷酷,要感谢它给了这么好的攀登机会。峭壁上的树,因历经风霜,所以特别挺拔坚韧。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那只鹰暂时去了别处,希望我们的造访,没有打搅到它。
下降途中,在其中一个保护站里,我不小心弄掉了下降器。身为一个老手犯这样的错误,内心暗自惭愧。太大意了,自我检讨。
5:30我们三个回到了攀登起步点。此次攀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DDV给这条线路起名叫“三重界”,意为不同风格的路线会集于一身,只有亲自经历过,你才会知道。关于百丈岩,我还会再来的,正北面的一条垂直路线,它在等着我。
DDV
金华岩友,是浙江省接触传统攀登最早的一位,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全套传统装备,在那个时候,省内是没有的,也没有人会来教你如何用机械塞。他就是喜欢琢磨的一个人,可能跟他以前当过消防兵有关系。
羚羊
新人,攀岩爱好者。
斗族
攀登八年,一个喜欢抽烟,喝点小酒的岩棍。寻找岩壁就是他的乐趣,石头,才能让他怦然心动,只要有石头,生活就是有激情的。
2008年,我和DDV第一次来到这里,那年我们没有充足的装备。回去后,岩壁上的看似能抓、可踩的地方、裂缝、平台一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想像中似乎有一条线路可以直达顶端,但是,这样的岩壁可查找的攀登资料为零,惟一的传闻是,二十多年前采集石耳的人曾经到过那里。这种几乎完全未知的岩壁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我无法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喜欢面对未知,或许我就是这样。
2010年9月,和强哥、小鬼、莫非一起来尝试,爬到一半体能不支,第二天人都虚脱了。
2011年4月14日,我们去了八个人。尝试了东面岩壁的一条宽缝。我们六个人在早上就开始了攀登,当时,天已经下起了毛毛雨。有队员劝过我,下雨就不要爬了,但我执意还要上。爬了两段后,将近60米。宽缝里的细流,瞬间就变成了大瀑布,所有人全部身处瀑布中。想撤?不可能,在小小的平台上理顺的绳子全部被水冲下去了,而且已经绕在了一起。三分钟的时间,让我们其中一位队员完全失温。我是牵头人,有责任把他们安全地带回去。尝试了各种下撤的办法,抽出一根绳子,让队员们安全下降到底。
2013年,百丈岩就排到了我全年攀登计划的首位,也是自己多年来想完成的一个挑战。有人问我,为什么非要攀登这块岩壁?我说,这块岩壁深深地吸引了我,无法抗拒。
初步的冷静
2013年3月4日,由村长的父亲带路,我们踏上起点,上山的路是急升和横切,老向导告诉我们要翻过面前一个近60度的陡坡。在这一带的山里,向导一般心理会预备数条可选择的、可用作进和出的路,他依据驴友们的要求决定带他们走哪条路,面前这条路说明,向导高估了我们的实力。其实,向导也很想知道,我们究竟能不能完攀眼前这面岩壁。如此,算是抄了近路,三个山头说起来遥远,但是还算顺利,一路移步换景,山谷里雾气起降,途经山脊时再次确认了今天下降的起点,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百丈岩的顶部。
根据事先观察好的攀登路线,把沿途需要预留的补给和应付意外的装备分包装好。中午12点,由我先开始下降。起先,因为第一次悬在四百多米的高空中,又很久没有高空作业,心里发虚,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慎重,仔细,不能有差错。完全无心风景,直到一声羽翼划过空气的声音从后脑掠过,才下意识地回头看—是一只鹰!我与它很近,这样的距离,是平生第一次,从它的角度看我,也应是它的第一次。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仔细想清楚脚下数百米的高度和手里装备,才算是有点冷静下来。
设置各个绳段的路绳,沿途下降,一直到了傍晚时分,太阳都接近下山时,我们到了地面。为明天的拍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晚上,我们再次开攀登会议,讲解攀登的细节:保护、跟攀、人与绳子的关系、下降、应急措施、食物补充等等。
攀登,有尿憋着
3月5日早我们来到起点,DDV正式开爬,羚羊保护,我先司职摄影,负责给他们拍摄照片。此时山林里起了微风,这个海拔的气温还是冷的。起点在山谷深处的阴影里,岩壁面朝东,岩壁的顶端此时应该已是金黄色了,这给了DDV动力,他很快就进入了攀登状态,眼神凝聚,精神集中。这是一位老手所具有的攀登精神。7:40 他到达了第一个保护站。
8:40到了第二个保护站,有一个小平台,我让他补充一些食物和水。对于这种快速攀登,水是不能多喝的,因为跟攀的人在下面,又没有厕所。有尿得憋着,除非经过一个大平台,又或者跟攀的队员已经同时到达。
他们到了第五个保护站,一直吊在上面负责拍照的我实在按捺不住了,随即撤下来领攀了第五、第六个绳距。11点半,我们来到第七个保护站。下面的还是由DDV领攀,羚羊跟攀。
我问羚羊:“感觉如何?”羚羊说:“有点兴奋,这也是我爬的最高的一块岩壁。”
12:30来到这条路线上最漂亮的一段,大宽缝—岩壁干净利索,略微喇叭口,开口外缘圆滑无棱角。在爬此段前,我提醒过DDV休息好,争取拿下这段漂亮的路线。我可通过DDV的动作感受到他的心情,甚至能感受到他力量的积聚和流逝,如同自己攀登一样。攀岩运动能传染,随便是谁,看得投入了之后,自然会有尝试的欲望,这个不知道怎么解释,但是这似乎又不用解释,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
1:30到达了第10个保护站,最后冲刺的三段都由我来领攀。在第11个绳距的时候,有个小屋檐,里面很湿滑,此时心里有些紧张,塞了一个5号塞,但不是很稳定。相信很多传统攀登的岩友都有体会过,当自己认为塞得不是很安全,心里没底,要硬着头皮上的时候,心情是如此的纠结,纠结,纠结。
3:00我第一个到达了百丈岩的顶端,心里很平静,并没有觉得因为完成了一座四百多米的岩壁而自豪,这是一种平静,等待了那么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未来一小段时间,我知道自己可以平静下来了。待他们都跟攀到顶后,我们相拥一抱,庆祝我们一起完成百丈岩的攀登。
三重界
登顶后的短暂休息,我们简单收拾装备就开始下降。多段攀登里的下撤和攀登本身一样重要,一般4点之前必须下撤。要给有可能发生的大小意外预留下必要的时间,一切以攀登者的安全为前提。如果天黑时,攀登者还没有降至地面,在黑暗中操作器械,是一件不太舒服的事。
3:20由我开始领降,心情稍微放松,一段一段,向下看,阳光已经越过这面岩壁直射到它的另一面,灰色的岩壁不再如来时那般冷酷,要感谢它给了这么好的攀登机会。峭壁上的树,因历经风霜,所以特别挺拔坚韧。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那只鹰暂时去了别处,希望我们的造访,没有打搅到它。
下降途中,在其中一个保护站里,我不小心弄掉了下降器。身为一个老手犯这样的错误,内心暗自惭愧。太大意了,自我检讨。
5:30我们三个回到了攀登起步点。此次攀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DDV给这条线路起名叫“三重界”,意为不同风格的路线会集于一身,只有亲自经历过,你才会知道。关于百丈岩,我还会再来的,正北面的一条垂直路线,它在等着我。
DDV
金华岩友,是浙江省接触传统攀登最早的一位,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全套传统装备,在那个时候,省内是没有的,也没有人会来教你如何用机械塞。他就是喜欢琢磨的一个人,可能跟他以前当过消防兵有关系。
羚羊
新人,攀岩爱好者。
斗族
攀登八年,一个喜欢抽烟,喝点小酒的岩棍。寻找岩壁就是他的乐趣,石头,才能让他怦然心动,只要有石头,生活就是有激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