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药事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建设,分析药事管理专业学科的特征及专业培养目标。根据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建设实践创新型教学团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药事管理;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创新实践
一、 药事管理的学科特征与专业课程体系目标
1.学科特征
药事管理学科发源于美国。在美国,药事管理学是药学领域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部分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交叉学科,设立该学科目的是研究藥学实践中专业产品及服务的性质与影响。因此,药事管理学科具有专业性、边缘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研究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活动及其管理基本规律的科学,能够指导药事管理良性发展。药事管理学科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础学科之上的边缘科学,因此其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应包括药学基础课程、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课程内容。
2.药事管理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
药事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药学基础知识和法学、管理学等知识与技能,系统了解医药管理政策法规,能够运用法学、行政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医药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从事药事各环节的监督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它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具备在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管理、药品价格调控、医疗社会保障、医药行业规划等政府部门,或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科研院所、药品生产经营等社会组织从事医药管理活动的能力,能够承担监督管理、社会调查研究、市场研究及策划、经营管理等工作。在通识类课程设置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特别是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应注重实践创新教学的内容,使其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药事管理正在步入规范阶段。在充分借鉴其他发达国家课程设计模式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深入分析我国药事管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构建相应的药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药事管理专业区别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其特点在于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即药品。药学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医药行业的职业发展。药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药事管理的本质。因此,通识类课程设置,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包含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和艺术等课程内容。基础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化学类、生物学类和医学类课程。药事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还包括法学和管理学类课程。药事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经济法、民法、药学课程群(含化学药物、生化药物、生药学)等。药事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中国药事法规、国际药事法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行政法、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等。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二、药事管理专业建设引入实践创新机制
药事管理专业体系建设,最主要的是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主线形成相应的课程模块,构建驱动、受动、调控、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建设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学校应精简药学相关课程,注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选择、设计和开发,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体系模块建设上,教师应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加强个性化教育课程模块的建设,让学生在各个模块中自由选修个性化的课程。在课程调控和管理方面,教师要及时评估专业课程模块设置的合理性,建立课程评估体系,不断完善药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为有效实现药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探索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高校药事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1.建设实践创新型教学团队
实践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实践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实践创新教学理念的体现,是现代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保障。目前,高校面临着生产实践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资金匮乏等困难。高校需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构建适合药事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因此,学校应结合医药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一个具有药事管理专业知识背景,具备实施医药企业管理咨询的教师团队。
2.搭建创新实践平台
学校可以利用多方资源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如,可以建立专业教师科研实践平台,学生可在大三学年申请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依托教师的专业科学研究室,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践创新,这样在学校期间就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生也可尝试理论和方法创新,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新的理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搭建医药企业实践创新基地平台,与各种类型医药企业开展适度合作,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深入医药企业,参与药品研发、生产、营销、财务等活动,使其在医药企业里体会理论源于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原则。
3.创建网络实践创新教学平台
为了提高药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外互动,学校在给予创新项目适当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应实施项目学分制,激励学生参与项目。同时,为了便于监督和指导实践创新项目,学校可以依托学院网站、微信平台、APP等途径,建立网络实践创新教学平台。平台设置主题应至少包含实践创新项目申报、实践创新交流师生平台、项目实施进展跟踪、项目结题审批、优秀实践创新成果展示、相关资料查询等模块。通过这些主题的设置,学生可以了解实践创新项目的进展,借鉴往届学生的经验。实践创新交流平台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实践创新项目申报、计划、实施、总结和汇报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质量。
三、结语
药事管理专业实践创新建设和改革,实际上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体系内各个课程模块要相互支撑,通过顶层设计推动药事管理专业的实践创新,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但能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可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药事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实现为医药行业培养顶尖人才,推动医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悦.本科药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7,8(7):786-788.
[2]吴颖雄.药事管理专业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122-124.
[3]郭伟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97-101.
[4]万德年.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8-32.
教改项目:沈阳药科大学2014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编号:1416)。
作者简介:杨舒杰(1973— ),女,讲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
关键词:药事管理;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创新实践
一、 药事管理的学科特征与专业课程体系目标
1.学科特征
药事管理学科发源于美国。在美国,药事管理学是药学领域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部分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交叉学科,设立该学科目的是研究藥学实践中专业产品及服务的性质与影响。因此,药事管理学科具有专业性、边缘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研究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活动及其管理基本规律的科学,能够指导药事管理良性发展。药事管理学科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础学科之上的边缘科学,因此其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应包括药学基础课程、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课程内容。
2.药事管理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
药事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药学基础知识和法学、管理学等知识与技能,系统了解医药管理政策法规,能够运用法学、行政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医药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从事药事各环节的监督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它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具备在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管理、药品价格调控、医疗社会保障、医药行业规划等政府部门,或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科研院所、药品生产经营等社会组织从事医药管理活动的能力,能够承担监督管理、社会调查研究、市场研究及策划、经营管理等工作。在通识类课程设置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特别是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应注重实践创新教学的内容,使其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药事管理正在步入规范阶段。在充分借鉴其他发达国家课程设计模式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深入分析我国药事管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构建相应的药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药事管理专业区别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其特点在于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即药品。药学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医药行业的职业发展。药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药事管理的本质。因此,通识类课程设置,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包含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和艺术等课程内容。基础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化学类、生物学类和医学类课程。药事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还包括法学和管理学类课程。药事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经济法、民法、药学课程群(含化学药物、生化药物、生药学)等。药事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中国药事法规、国际药事法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行政法、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等。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二、药事管理专业建设引入实践创新机制
药事管理专业体系建设,最主要的是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主线形成相应的课程模块,构建驱动、受动、调控、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建设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学校应精简药学相关课程,注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选择、设计和开发,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体系模块建设上,教师应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加强个性化教育课程模块的建设,让学生在各个模块中自由选修个性化的课程。在课程调控和管理方面,教师要及时评估专业课程模块设置的合理性,建立课程评估体系,不断完善药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为有效实现药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探索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高校药事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1.建设实践创新型教学团队
实践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实践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实践创新教学理念的体现,是现代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保障。目前,高校面临着生产实践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资金匮乏等困难。高校需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构建适合药事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因此,学校应结合医药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一个具有药事管理专业知识背景,具备实施医药企业管理咨询的教师团队。
2.搭建创新实践平台
学校可以利用多方资源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如,可以建立专业教师科研实践平台,学生可在大三学年申请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依托教师的专业科学研究室,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践创新,这样在学校期间就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生也可尝试理论和方法创新,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新的理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搭建医药企业实践创新基地平台,与各种类型医药企业开展适度合作,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深入医药企业,参与药品研发、生产、营销、财务等活动,使其在医药企业里体会理论源于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原则。
3.创建网络实践创新教学平台
为了提高药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外互动,学校在给予创新项目适当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应实施项目学分制,激励学生参与项目。同时,为了便于监督和指导实践创新项目,学校可以依托学院网站、微信平台、APP等途径,建立网络实践创新教学平台。平台设置主题应至少包含实践创新项目申报、实践创新交流师生平台、项目实施进展跟踪、项目结题审批、优秀实践创新成果展示、相关资料查询等模块。通过这些主题的设置,学生可以了解实践创新项目的进展,借鉴往届学生的经验。实践创新交流平台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实践创新项目申报、计划、实施、总结和汇报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质量。
三、结语
药事管理专业实践创新建设和改革,实际上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体系内各个课程模块要相互支撑,通过顶层设计推动药事管理专业的实践创新,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但能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可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药事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实现为医药行业培养顶尖人才,推动医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悦.本科药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7,8(7):786-788.
[2]吴颖雄.药事管理专业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122-124.
[3]郭伟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97-101.
[4]万德年.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8-32.
教改项目:沈阳药科大学2014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药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编号:1416)。
作者简介:杨舒杰(1973— ),女,讲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