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党政文件精神的表现,也是民办高校稳定发展、有序开展学生工作的保障,同时还是辅导员个人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民办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党政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近十年来先后下发了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印发了教思政〔2014〕2号《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多个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这些文件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民办高校理应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结合现实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制订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学生工作有序开展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源情况复杂,学校内不仅有统招本、专科生,还有自考生。每个学历层次的学生在文化水平、学习基础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辅导员必须深入了解每类学生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对辅导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民办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安全稳定的有效保障。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密切,他们之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获取大量关于学生思想动态的信息。辅导员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另外,一旦发生紧急事件,辅导员同样可以发挥其“信息员”“情报员”的作用,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要实现上述目标,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舆情研判能力和紧急事件应对能力。
  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促进辅导员个人发展的客观需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辅导员和其他专任教师一样都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职称、职务上实现晋升。不同的是,专任教师要对任教科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深入研究,而辅导员则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辅导员要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逐步增强个人业务能力,为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方向铺平道路。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对某一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状况的调查显示,从年龄上看,民办高校所聘任的辅导员都比较年轻,绝大多数辅导员的年龄都在35岁以下;从职称结构来看,拥有高级职称的辅导员屈指可数,还有46%的辅导员因为事务性工作繁忙或条件不符合要求,从未参与过职称评定;在学历层次方面,随着民办高校不断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新入职的辅导员一般为硕士研究生,近70%的辅导员为本科学历;从工作年限来看,大多数辅导员的从业年限较短,有20%以上的辅导员工作不到一年,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上的辅导员只占12%。具体来说,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辅导员数量不足。虽然国家有关文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为本、专科生配备一线专职辅导员。但实际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未按照此比例配备輔导员。辅导员数量不足,现有的辅导员还要身兼本学院的其他工作。如有的辅导员兼任团总支书记,有的兼任本学院的就业秘书,这导致辅导员以现有的精力和能力很难全面兼顾各项工作。即使辅导员做到了全面兼顾,工作也很难深入下去。总之,辅导员数量不足,工作负担过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推进。
  2.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辅导员几乎都要去做。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处、招生处、保卫处甚至是后勤服务处都与辅导员的工作有联系。辅导员尽管每天忙忙碌碌、身心疲惫,但自身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却没有较好地履行。在辅导员看来,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学生的“保姆”。因此,辅导员职责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
  3.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尤其是新入职的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他们或选择参加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或寻找机会转岗为专职教师,辅导员工作成了获取下一份工作的跳板。同时,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大,这导致民办高校的学生每个学期可能都会面对一个新辅导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4.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大多局限于出勤率、宿舍内务和晚休纪律等方面,对大学生内心深层次存在的问题缺乏关注。因而,受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辅导员很难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还有待加强。
  三、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可行性策略
  1.严把辅导员队伍的准入关。民办高校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严把辅导员队伍的准入关。学校要对参与招聘的辅导员进行资格审查,除满足常规条件外,还要同时满足“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中共党员”和“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职务两年以上”三个条件。这样,新入职辅导员的学历、政治面貌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保证。其次,所有经过资格审查的人员还要进行心理和职业倾向测试,招聘负责人员将具备相应心理素质,适合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人员筛选出来。
  2.建立辅导员职务和职称的晋升通道。民办高校应针对辅导员的职务和职称晋升制订专门的制度,以便辅导员确立职业发展规划,增强职业认同感。目前,有的高校已经建立了辅导员职称评审制度,还有的制订了辅导员行政职级晋升办法。这些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在辅导员职务和职称晋升方面制订适合自身的相关政策。   3.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考评评价体系。各民办高校应该认真履行中发[2004]16号文件的要求,把不属于辅导员承担的任务从现有的工作中分离出来,使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潜心钻研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同时,民办高校要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民办高校可以将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级晋升和续聘等条件直接挂钩,以此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督促辅导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4.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和培训。首先,民办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教育。辅导员工作的好坏不仅事关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和睦幸福,也与学校的安全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關。为此,民办高校要不断加强辅导员的责任意识教育,使辅导员树立校兴我荣、校辱我耻的意识,尽职尽责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生源的日益减少,部分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遇到了招生难、办学难和就业难的困境,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一定要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将个人发展同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辅导员要做好本职工作,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学习教育管理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有计划地开展辅导员教育和培训。一是开展岗前培训。每一位即将上岗的辅导员要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二是开展在岗培训。民办高校要建立统一的辅导员在岗培训证书制度,支持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和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引导辅导员走职业化发展之路。此外,民办高校还要不间断地组织辅导员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和精神,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选取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交流探讨,以此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三是重点培养。民办高校可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年轻辅导员脱产或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从而提高其专业能力。四是外出考察。民办高校要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前往其他大学访问交流,使其学习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开阔眼界和思路。
  5.为辅导员提供合理的待遇。同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民办高校的领导应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从政治、工作和生活上关心他们,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制订合理的分配制度,使辅导员的工资待遇与同期入校的教师大体一致,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可以适当提高待遇。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辅导员改善住宿条件,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是民办高校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民办高校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加大投入,重视教学和科研,还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章宗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以西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为视角[J]. 湘潮月刊,2014(2).
  [2]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3]朱正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J].高校辅导员,2010(1).
  [4]林洁.民办高校辅导员普遍遭遇“职业倦怠”[N].中国青年报,2012-07-16.
  作者简介:臧琰琰(1983— )女,讲师,硕士,青岛黄海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学校的日常管理、校园的文化生活都离不开辅导员的付出。与此同时,这也造成了辅导员工作烦琐、压力大、责任重的工作常态。本文就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围绕自我心态调节、班级建设、利用网络平台、任用学生干部工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  一、辅导员的工作现状  笔者工作的吉林工商学院是一所省属高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4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室是高校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如何加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建设高效、实用的多媒体教室,提高工作效率,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改革对策,对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规范化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
期刊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是关键问题之一,解决该问题可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专业能力核心课程的改革入手。观看示范课视频,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等,是专业能力核心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改革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但随之亦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的培养、教材的编订、教法的革新,等等,其中教师问题是核心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总结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角色作用,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角色优势,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创业教育;角色;作用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背景下的各高校都在倡导、鼓励学生创业,也在积极地开展创业教育;但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状况而言,多数大学生对于创业更多地停留在思想层面,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高校创业教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工程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在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探讨了如何加强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希望以此提升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类;大学生;就业力;职业素养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其就业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各大企业在招聘中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视。因
期刊
摘 要:手机依赖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 它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思维与行为方式。过度依赖手机会成为一种病状,需要积极引导和治疗。作为潮流文化和未来人才的聚集地——大学校园,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程度和其背后反映出的现象,是本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以点代面,通过问卷调研与数据分析,希望帮助学生认清利弊,趋利避害,使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机的使用。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分析;研究  
期刊
摘 要:思想教育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对大学生的处事方式、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思想教育活动中,除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外,学校还需对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指导。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结果和基本特征,对如何有效加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思想教育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思想教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培养”转变为“批量产出”,高等教育面临巨大的压力,各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层出不穷。目前,国内本科教育大多数定为3~6年弹性学制,在学生成绩等方面不达标的情况下,可使学生延长学习年限,从而达到毕业要求。这类延长学制的学生在高校教学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高校要针对这些凸显出来的问题,制订一系列应对方案和措施,使这些学生能顺利拿到学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数据,从就业观念、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三方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问题和成因,希望为其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路径。  关键词:就业指导;就业观念;就业意愿;就业能力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以及高品质就业的责任。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有助于国家战略的实施,有益于民生大计的实现,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就业现状调
期刊
摘 要:对于西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来说,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不适应是不可避免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西安地区“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的“文化调适”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西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始,连接欧亚大陆门户的陕西省,其地理位置越来越重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一举措毋庸置疑将陕西省置于中国西部各省对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