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蔬菜『本色』的烹调法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说“我不在乎食物看起来怎样,只要好吃就行”。但“好吃”其实是一种综合的感官体验,并不仅仅由味道决定。在对食物口味的研究中,把同样味道口感的食物做成不同的颜色,吃的人会给出相差不小的评价。日常生活中,我们评价一种食物,通常会提到“色香味”——“色”甚至排在“香”和“味”之前。
  比如蔬菜,亮绿的颜色代表了绿色蔬菜的新鲜。一盘绿意盎然的蒜蓉菠菜会让人食指大动,但一碗发黄发暗的菠菜汤就有点影响食欲了。同样的绿色蔬菜,为什么在烹饪中有时能保持绿色,有时就不行了呢?把菜放入沸腾的水中,在几秒之内甚至能看到更加鲜亮的绿色,这是错觉吗?
  分子美食学的创始人蒂斯对此做过深入的探讨,他发现在蔬菜的细胞之间有一些空隙,躲藏着一些空气。把菜放入开水中,这些空气受热膨胀,会从空隙中跑出来。在没有离开蔬菜之前,它们会附着在叶绿素上,在水中形成一个个微小的“放大镜”,就让叶绿素看起来“更绿”了。如果煮菜的时间很长,那些临时客串了放大镜的空气就会离开叶绿素,细胞中的空间也就被水所占满了。在高温加热之下,蔬菜中会有一部分细胞破裂,释放出其中的物质来。这些物质中有些是酸性的,到了水中会离解出氢离子。氢离子会使蔬菜中可吸收其他颜色光线、只反射绿光的镁离子数量减少,这样便有更多颜色的光线被反射出来,混合成了其他的颜色,比如棕褐色。
  基于这一分析,让蔬菜保持鲜绿的第一种思路就是减少烹煮的时间,避免细胞破裂,也就减少了捣乱的氢离子。此外,氢离子的产生需要酸性物质溶解于水。如果不与水接触,氢离子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呆着了。各种“蒜蓉”“清炒”的蔬菜,菜是被油加热的,炒的时间短,氢离子难以形成,也就更容易保持鲜绿。
  当然“炒”总是需要油,有许多人比较在意。不用油且避免与大量水接触的方法,是蒸。蒸的时候,水蒸汽在蔬菜上冷凝而释放出热量。虽然冷凝的时候也会形成一些水,不过因为冷凝时候放出的热量很高,因此与菜接触的水就比煮要少得多。如果蒸的时候不盖锅盖,能够避免水蒸气的回流,效果还会更好。
  减少与水接触,是为了避免氢离子形成。为了减少镁离子被赶走,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用大量的水来煮菜。水多的时候,氢离子的浓度就低,镁离子遭遇氢离子的机会也就减少了。所以,汤多菜少,也有助于保持菜的绿色。
  古人还发现,用铜锅煮菜有利于保持蔬菜的绿色,甚至曾经有人为此在烹调时加入铜盐。原因在于,铜或者其他一些金属离子能够“行侠仗义”,占据镁离子的位置与氢离子抗衡。有一些金属离子跟镁离子一样,能够维持叶绿素的和谐稳定。只是,铜离子有一定毒性,所以这种做法后来被禁止了。不过,加入其他安全的金属离子,比如锌,仅仅从技术角度还是可行的方案。
  既然作祟的是游离出来的氢离子,那么如果加入碱性物质来中和掉它,是不是也可行呢?古罗马人就有这样的做法。比如说,钾盐往往有一定的碱性,可以作为烹饪蔬菜时的“保绿剂”。对于以前的人们来说,草木灰就是一种很好的钾盐来源。只不过,蔬菜中加入草木灰或者其他钾盐会产生令人不愉悦的味道,通过它们保持蔬菜鲜绿有些得不偿失了。
  责任编辑/刘颖
其他文献
经常有朋友问我:“小钟,没在你的菜谱里看到过鸡精、味精,你家不用那些调料吗?”其实家里也不能说完全不用,毕竟厨房调料架上总放着鸡精,但是用的概率真不多。关于味精、鸡精孰好孰坏,我不想讨论,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做菜时会对用味精、鸡精有些顾忌。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健康的提鲜调料,用虾皮自制味精。  步骤:  1.将虾皮放在筛网上冲洗干净,用温水浸泡10分钟左右,再次洗净,之后捞出沥水备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环境的变化,以前的那种采购、生产、配送分开管理,设置库存来保证生产稳定性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20世纪
一、中国钢铁产业的总体情况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钢铁工业是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素材型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直接关联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
“快步走”是我坚持20年的一项健身运动,一天不走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而且一走,早晚就是两个来小时。别看我今年75岁了,可是走起路来很轻快,这与我平时“快步走”有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坚持常年“快步走”就能使体魄强健,精神充满活力,显得年轻。我深深感受到“快步走”让我获益多多。  “快步走”同散步不一样,散步是任意地随便走,没有运动强度,活动不开身体,而“快步走”是有一定速度和时间要求的。2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