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世界的教师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师教育一体化已成为各国探索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教师教育改革是适应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是研究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适应性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钦州市教育局联合钦州学院为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实施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组织。
以“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为切入点,“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显雏形
早在2008年,钦州市教育局与钦州学院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伊始,钦州市教育局就已经有意识地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责任分工、制度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把大学与实习基地学校联系起来,努力使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了有效地推进高校与地方中小学的教师教育合作,使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试点工作顺利开展,2009年,钦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顶岗实习支教的实习基地学校、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学校和选派被顶岗教师参加培训的有关事项,并对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责任分工、政策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事项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和详细的规定。负责“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等工作的领导小组也在2009年成立。
钦州学院为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从相关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到对被顶岗教师的培训、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等,以确保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这些细致扎实的工作都为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期间,各实习基地学校为实习支教师范生们提供了全职的教师岗位,学校领导和原任课教师悉心向顶岗支教师范生介绍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及教改工作情况。为了让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师范生们尽快熟悉学校和班级情况,全方位地进入教师角色,实习基地学校领导还组织师范生们观摩班会活动,深入到班级与学生座谈。这为师范生们提供了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和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经验。
同时,实习基地学校多方面地支持本校教师参加培训,确立为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的学校积极配合培训班做好研修活动,学校领导亲自介绍情况,骨干教师上观摩示范课并担任研修课的指导老师,组织研修学员一起进行校本教研和班主任工作交流,增强了学校之间的了解。这些为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双向沟通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起到了铺造道路与桥梁的作用。
一位参加过顶岗实习支教的中文专业本科生深有感触地说:“顶岗实习与以往的教育实习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顶岗’二字。因为参加顶岗实习的每一位实习生都要在乡镇的学校里以一名正式教师的身份走上教师岗位。我们是顶替那些出去参加培训的老师来上课,而不仅仅是观摩,所以肩上的责任感特别重。”这位同学在参加顶岗实习支教之前曾有过一个月的集体实习经历,然而顶岗实习支教的经历更让他觉得受益匪浅。有像他这样体会的人并不在少数,从参加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的实习总结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从乡镇中学顶岗实习支教回来之后,都表达了这样一种感触:“顶岗”使自己尝到了做教师的酸甜苦辣,也让自己的执教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回校后,同学们都在感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仅是师范生们在顶岗实习中受益匪浅,参加钦州学院培训的乡镇教师们也所获颇丰。来自合浦县石湾中学的王英林老师参加了钦州学院承办的研修培训学习班,在交流培训学习心得时说:“钦州学院安排我们去钦州一中实地研修,不仅让我们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还让我们和优秀教师们一起集体备课,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经验。看到这些优秀教师们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活动,把理论变为实践,我们这些乡镇的教师能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己。”来自灵山县新城中学的范小琳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听了钦州市五中苏胜娟老师上的示范课《七颗钻石》后,使我深刻体会了怎样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的教学。我也被苏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理念所折服。”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项目的实施,不仅形成了一套顶岗实习支教的管理办法和一套完整的师资培训模式,还形成了在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下建立起来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框架。客观上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在这样的基础上初见雏形。
教师教育改革的里程碑——“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正式建立
在钦州市教育局与钦州学院的努力下,钦州市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在全市各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2009年春季学期,灵山县教育局就自筹资金组织了16所乡镇中学与钦州学院合作,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英语教师“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活动,被顶岗的老师们在钦州学院参加了内容相当丰富的培训,实习的师范生们在各乡镇中学实习期间也学到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随着“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在钦州学院与各地中小学之间遍地开花,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日渐成熟。2010年11月20日,钦州学院承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师职业适应性提高的研究”的课题组,深入农村中学调查研究并借鉴外地先进的经验,总结得出:实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一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各行其是的观念,二要转变中小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继续教育是“补短教育”的观念,三要转变继续教育是强制性活动的观念。
在农村中学教师到高等院校接受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很少、校本培训的作用又很有限的状况下,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教育只有实施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的适应性。
为此,课题组向钦州学院及钦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建立钦州市“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议。钦州市教育局和钦州学院充分肯定了这一建议,并意识到,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契机已经到来。市教育局就此委托钦州学院具体筹备。在教育局的指导下,钦州学院课题组就建立钦州市“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拟订了包括共同体的章程、运作模式和具体操作等内容的具体方案,并作了较长时间的各方面准备。
2011年10月,钦州市教育局召集实习基地学校、研修基地学校领导与钦州学院领导及相关人员,在钦州学院召开了钦州市“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成立会议,至此,钦州市“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正式建立。
自治区教育厅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刘冰在钦州市成立“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会议上说:“钦州市成立‘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在全区属首创。在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过程中,参与各方通过‘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创设教师教育共同体,既可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有可以解决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欠缺以及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相脱节等相关问题。”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成立为钦州市教师教育改革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它将对钦州市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小学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产生里程碑式的影响。
(责编 阮旭日)
以“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为切入点,“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显雏形
早在2008年,钦州市教育局与钦州学院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伊始,钦州市教育局就已经有意识地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责任分工、制度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把大学与实习基地学校联系起来,努力使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了有效地推进高校与地方中小学的教师教育合作,使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试点工作顺利开展,2009年,钦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顶岗实习支教的实习基地学校、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学校和选派被顶岗教师参加培训的有关事项,并对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责任分工、政策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事项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和详细的规定。负责“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等工作的领导小组也在2009年成立。
钦州学院为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从相关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到对被顶岗教师的培训、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等,以确保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这些细致扎实的工作都为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期间,各实习基地学校为实习支教师范生们提供了全职的教师岗位,学校领导和原任课教师悉心向顶岗支教师范生介绍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及教改工作情况。为了让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师范生们尽快熟悉学校和班级情况,全方位地进入教师角色,实习基地学校领导还组织师范生们观摩班会活动,深入到班级与学生座谈。这为师范生们提供了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和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经验。
同时,实习基地学校多方面地支持本校教师参加培训,确立为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的学校积极配合培训班做好研修活动,学校领导亲自介绍情况,骨干教师上观摩示范课并担任研修课的指导老师,组织研修学员一起进行校本教研和班主任工作交流,增强了学校之间的了解。这些为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双向沟通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起到了铺造道路与桥梁的作用。
一位参加过顶岗实习支教的中文专业本科生深有感触地说:“顶岗实习与以往的教育实习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顶岗’二字。因为参加顶岗实习的每一位实习生都要在乡镇的学校里以一名正式教师的身份走上教师岗位。我们是顶替那些出去参加培训的老师来上课,而不仅仅是观摩,所以肩上的责任感特别重。”这位同学在参加顶岗实习支教之前曾有过一个月的集体实习经历,然而顶岗实习支教的经历更让他觉得受益匪浅。有像他这样体会的人并不在少数,从参加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的实习总结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从乡镇中学顶岗实习支教回来之后,都表达了这样一种感触:“顶岗”使自己尝到了做教师的酸甜苦辣,也让自己的执教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回校后,同学们都在感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仅是师范生们在顶岗实习中受益匪浅,参加钦州学院培训的乡镇教师们也所获颇丰。来自合浦县石湾中学的王英林老师参加了钦州学院承办的研修培训学习班,在交流培训学习心得时说:“钦州学院安排我们去钦州一中实地研修,不仅让我们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还让我们和优秀教师们一起集体备课,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经验。看到这些优秀教师们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活动,把理论变为实践,我们这些乡镇的教师能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己。”来自灵山县新城中学的范小琳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听了钦州市五中苏胜娟老师上的示范课《七颗钻石》后,使我深刻体会了怎样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的教学。我也被苏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理念所折服。”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项目的实施,不仅形成了一套顶岗实习支教的管理办法和一套完整的师资培训模式,还形成了在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下建立起来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框架。客观上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在这样的基础上初见雏形。
教师教育改革的里程碑——“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正式建立
在钦州市教育局与钦州学院的努力下,钦州市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在全市各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2009年春季学期,灵山县教育局就自筹资金组织了16所乡镇中学与钦州学院合作,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英语教师“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活动,被顶岗的老师们在钦州学院参加了内容相当丰富的培训,实习的师范生们在各乡镇中学实习期间也学到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随着“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在钦州学院与各地中小学之间遍地开花,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日渐成熟。2010年11月20日,钦州学院承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师职业适应性提高的研究”的课题组,深入农村中学调查研究并借鉴外地先进的经验,总结得出:实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一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各行其是的观念,二要转变中小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继续教育是“补短教育”的观念,三要转变继续教育是强制性活动的观念。
在农村中学教师到高等院校接受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很少、校本培训的作用又很有限的状况下,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教育只有实施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的适应性。
为此,课题组向钦州学院及钦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建立钦州市“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议。钦州市教育局和钦州学院充分肯定了这一建议,并意识到,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契机已经到来。市教育局就此委托钦州学院具体筹备。在教育局的指导下,钦州学院课题组就建立钦州市“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拟订了包括共同体的章程、运作模式和具体操作等内容的具体方案,并作了较长时间的各方面准备。
2011年10月,钦州市教育局召集实习基地学校、研修基地学校领导与钦州学院领导及相关人员,在钦州学院召开了钦州市“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成立会议,至此,钦州市“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正式建立。
自治区教育厅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刘冰在钦州市成立“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会议上说:“钦州市成立‘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在全区属首创。在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过程中,参与各方通过‘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创设教师教育共同体,既可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有可以解决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欠缺以及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相脱节等相关问题。”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成立为钦州市教师教育改革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它将对钦州市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小学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产生里程碑式的影响。
(责编 阮旭日)